文言阅读虚实词推断及断句指导(含练习及讲评).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方法谈一、实词推断1、存在误区①只以现代汉语的意义来推断实词在文言文中的含义。通常文言实词存在古今异义的情况。如:谢,就有“谢罪、告辞、推辞”等含义,同学们在阅读翻译时通常会把它翻译成“感谢”。②忽略文言实词的常用义项及其与教材内容的关联。如:《大联考19》第8题D项:“请简廉明公正大臣抚绥其地”。在初中教材《出师表》中有“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其意义是一样的,讲作“选拔”。实词推断真题再现: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2014年全国新课标2卷)A.以其羡易粟万石,备振贷振:救济。B.救荒如救焚,有罪,吾自当之当:承担。C.至临大事,刚断无所挠临:面对。D.核所积金银,著之籍著:彰显。答案:D。D项的著是写下、登记的意思,注意前后语境,尤其是“籍”的意思就可以选出。A项“振”,通“赈”,救济;B项和C项是常见意思,结合语境,容易解决。真题再现:2014四川卷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未有居郎署者居:任职B.以母忧去职忧:忧虑C.老而弥笃笃:执着D.身为四代之史身:亲自【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的实词理解能力。“忧”在文中的意思是“丁忧”,即遭遇直系亲属去世(包括父母和祖父母)。如果考生了解一定的文化常识,这个词就容易理解正确。乃至后面理解主人公因守丧自我毁伤的内容也就自然不成问题。其余三个选项中的字词均出自课内,“居”“身”出自必修一《鸿门宴》,“笃”出自必修五《陈情表》。【答案】B真题再现:2014湖北卷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若无罪,还告父兄无恐若:你们B.脱道中牛死脱:逃离C.愿得只履事之事:供奉D.君子多其能受善言云多:称赞【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脱:如果。《鸿门宴》中有“吾得兄事之”。《六国论》中有“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实词考查内容:1、一词多义2、词类活用3、通假字总体判断方法:1、带入推断法EG:太宗置其部落于甘、凉二州置:安置2、词性、句式推断法EG:帝鞭马长骛至湖城鞭:用鞭子抽打3、联系前后语境判定其大致意思EG:随其母率众千余家诣沙州诣:到(一)多义词:归纳义项,语境求解根据语境进行推断:上下文、句子的语法特点、句子本身的意思。(意义推断法、语法推断法、句内猜想法)1、一线串联法EG:如《鸿门宴》中的“置”,有放置(置之座上);放弃(沛公则置车马);置办、买(郑人置履)2、意义推断:结合前后文语境3、语法推断:句子的构成,句式特点4、句内猜想:据本句的感情色彩、语言连贯(二)词类活用:分析语法,掌握规律1、掌握现代汉语正常语序(定语)+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2、掌握现代汉语的搭配规律①句中一定要有谓语EG:帝鞭马长骛至湖城鞭:用鞭子抽打尽杀马以食军士食:吃②名词放在谓语前做状语EG:此水东流东:向东③名词不能带宾语或补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三)通假字:带入语境,原形毕露1、带入语境法以其羡易粟万石,备振贷振:赈。2、参考字形,定通“谁”明日徐公来,孰视之。孰:熟3、参考读音,找寻本字。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趣:趋、取4、从词语搭配入手,寻找本字同上(四)古今异义:懂迁移,记常识,辨古今1、联想迁移法EG: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叶叶相交通交错叛贼以厚币与执事相交通交往2、博闻强记法如:江、河、牺牲等3、文句推敲法如:率妻子邑人来此避祸妻子:妻子儿女二、断句技法指导1、确定语句的主干成分特别是谓语文中通常省略主语,而谓语构成句子核心2、看虚词标志①句首:语气助词:夫、盖、焉、惟、斯今夫、若夫、且夫等连词:虽、遂、苟、于是、向使、然而、然、至若、然则、以、是以、以是、所以、亦等代词:其、何、曷、安、孰、胡、奚、恶、谁、足下、吾、予、余、尔、若、彼等(含谦敬词)副词:盍、岂、庸、其、会、则、既而、初、毋、再、必等②句末语气助词者、也、矣、乎、耳、哉、耶、欤、焉、而已③对话提示语曰、云、谓、言④分析文言结构、句式、固定结构如:所以…者、…者…也、为…听…奈…何、直…耳、唯…是…、何…之有、得无…乎、无乃…乎、等固定结构:有所、无以、以为、何所、孰与、至于、至若、足以、得无、无乃、何以、然则等注意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和省略句解题规律1、找名词或代词,定句读2、看虚词,定句读3、找顶针,定句读如:“是重敛与民民必哀矣”4、据排偶,定句读(排比、对偶、对称)5、据对话、引文,定句读如“曰”“云”等6、据反复,定句读7、据结构,定句读1、找名词或代词,定句读(找主干定句读)主||谓宾/名(代)||动(形)名(代))抓住文言文词性的组合特点,抓名(代),找主干。词性组合特点如下:①.名(代)词+动(形)词(这里的名词、代词包括由名词和名词或代词和代词构成的并列短语)②.名(代)词+动(形)词+名(代)词③.介+名+动(形)④.动(形)+名(代)⑤.副+动(形)+名(代)⑥.“矣”“也”“者”“乎”“哉”等助词,和前面的词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意义单位。以上六种只是最基本的组合方式,还有在此基础上的变形,但不管怎么变,都不能违背“是一个完整的意义单位”这一点。⑴人称代词①第一人称代词: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等词,代说话或写文章的人,。其中“我”字,不仅各时代的文言皆用,而且一直用到现在。其余的在现代汉语中都不用了。②第二人称代词: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阁下、陛下、足下等,代受话人,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你”“您”。其中“阁下”“陛下”有外交用语中还用。③第三人称代词:之、其、彼,代谈话或为文所及的第三者,是,今作“他”或“它”,不仅代人,还可以代事代物。人称代词:“或”相当于现代汉语“有的人”,“有时”;“莫”,相当于“没有谁”,是无定指的代词;“相”作互指代词,相当于“相互”“彼此”,也可以偏指,代“你”“我”“他”。与“相”的偏指现象极相似的还有“见”字,多代“我”,即《辞源》所谓“表示他人行为及于己”。(2)疑问代词与指示代词⑵疑问代词——文言的疑问代词,问人的有“谁”“孰”“何”;“何”也问事。问事的还有“奚”“胡“曷”“恶”“安”“焉”等⑶指示代词——文言常见的指示代词有“此”“是”“斯”“兹”“夫”等,另“之”“其”“彼”除作人称代词外,还常作指示代词练习: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不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刻削之道(名),鼻(名)莫如大(形),目(名)莫如小。鼻大可小(形),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不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韩非子•说林下》(二)找虚词,定句读找虚词。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标志。尤其是语气词和一些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①句首惟、夫、盖、凡、故、岂、微、若夫、且夫、今夫、嗟夫、愚以为、然则、是故、得无”、既而、俄而②句尾乎、也、矣、欤、耶、耳、焉、哉③句中以、于、为、而、则根据这些特点,有助于断句。有些复音虚词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等。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1.例2: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2.我们看加点的虚词,可置于句末的有:焉、也、焉、也;句首的有:夫;分句首的有:以、则、则、而、而、故。这一段标点,如果顿号不计,共12处标点,有10处可依据以上虚词断开。“游者众”后的分号,可根据文言句式整齐的特点断开。“非常之观”是由于主语较长而作的停顿。(三)对话、引文,定句读找对话、引文(曰、云、言、谓,如题3。文言文中对话、引用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例3:或谓郊岛谁贫曰岛为甚也曰何以知之以其诗知之郊曰种稻耕白水负薪斫青山岛曰市中有樵山客舍寒无烟井底有甘泉釜中尝苦干孟氏薪米自足而岛家俱无以是知之耳答案:或谓:“郊岛谁贫?”曰:“岛为甚也。”曰:“何以知之?”“以其诗知之。郊曰‘种稻耕白水,负薪斫青山。’岛曰:市中有樵山,客舍寒无烟。井底有甘泉,釜中尝苦干。’孟氏薪米自足,而岛家俱无,以是知之耳。”(四)找顶真,定句读。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做宾语的词,在后一句又作了主语。例4: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答案: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五)据排偶,定句读例5:①手之所触肩之所倚②上食埃土下饮黄泉③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④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答案:①手之所触/肩之所倚②上食埃土/下饮黄泉③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④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六)依总分,定句读。文言文中,也往往有总分、分总的形式,据此也可以进行断句。①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②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而无告者也。答案:①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孙子兵法》)②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而无告者也。(七)据结构、定句读文言语法中的固定结构,如:“……者,……也”、“不亦……乎”、“何……之有”、“孰与……乎”、“为……所……”、“受……于……”等。例七: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答案: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综合练习答案:1、太宗曾罢朝,怒曰:“会杀此田舍汉!”文德后问:“谁触忤陛下”帝曰:“岂过魏征,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帝惊曰:“皇后何为若是”对曰:“妾闻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言。妾幸备数后宫,安敢不贺”2、参考答案:“??得玉,??子罕。??受??曰:“??玉人,??宝也,??献之。”??曰:“??为宝,??为宝。??与我,??宝也。??其宝。”3、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4、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壁∕共执张仪∕掠笞数百/不服/释之/其妻曰/嘻/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

1 / 3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