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参与养老保险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农民工参与养老保险意愿影响因素分析学生:林文亿(0811350020)导师:徐月宾、余晓敏2010年5月13日内容框架‡研究背景9养老难的困境9政策覆盖性、明确性问题9低参保,高退保‡研究的相关理论‡参保意愿影响因素文献回顾‡研究分析框架(目的、问题、方法、假设)‡研究结果和讨论‡基于实证的思考和建议‡研究的局限性‡参考文献研究背景„农民工养老难„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农村土地保障的弱化„家庭保障的退位„“低保高危”(工作环境艰难、时间长、工资低)„农民工对养老保险需求高为农民工建立社会保险制度是体现社会公正和公平的主要标志,解决占总人口十分之一的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也是保证社会稳定的重要方面。研究背景——相关政策农民工保险政策三阶段)(李晓云,2007):模糊阶段(1991-2000)——明确阶段(2000-2005)——重视阶段(2005至今)法规年份主要内容《全民所有制企业招用农民合同制工人的规定》1991设计了农民工工伤保险的内容《劳动法》1994与用人单位建立了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都应该参加养老保险《关于贯彻两个条例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加强基金征缴工作的通知》1999农民合同制职工参加单位所在地的社会保险《关于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2001规定缴费年限、接续关系、计发办法《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通知》2002各类企业招用农民工应签订劳动合同,缴纳社会保险费《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2006要建立农民工工资支付监控制度和工资保证金制度《农民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办法》2009统筹了在城市工作与工作单位建立了劳动关系的农民工的缴费比例、关系转移、待遇计发、经办服务等问题研究背景——政策评价国家层面的政策对象主要考虑的是有劳动合同的农民工,据有关调查显示,有60%的农民工没有签订各种形式的劳动合同(吴晓欢等,2005),所以这部分群体是被排斥在社会保险体系之外的。而且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有关法规条文只是强调了农民工社会保险的重要性,但没有具体操作方案;在参保模式上,考虑了各地区的差异性,提供了多种方式;在责任主体上,规定农民工和企业是责任主体,政府只是作为第三方管理者和监督者存在,在资金筹集上没有承担责任。研究背景——农民工参保现状低参保,高退保地区参保率年份广东35%(在企业工作)2005(王鸿诗,2008)上海20%2003(杨翠迎,郭金丰,2006)江苏不到20%(华迎放,2004)郑州不到5%2005(赵排风,2007)重庆不到20%(曾崇碧,2007)研究背景——选题意义如何设计一套符合农民工特征的养老保险方案需要探讨农民工的养老需求和农民工参保意愿的影响因素,这样才能保证政策的瞄准对象是农民工,也才能保证政策实施的效果。研究的相关理论:社会排斥理论‡社会排斥认为社会某个群体处于贫困或困境状态不能仅仅归咎于个人原因,更重要的是社会原因。‡一般认为,农民工参与社会保险的积极性不高是个人收入水平低,农民工为了追求短期利益而选择不参与其中,因此农民工群体收入水平低、个人缴纳能力低成为各地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实施效果差的首要因素。社会排斥理论却认为经济不是造成困境的首要维度,各项社会权利被剥夺才是首要原因。方魏(2009)将农民工在劳动社会保障中遇到的排斥归纳为体制性排斥、规范性排斥和执行性排斥。研究的相关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新公共管理运动理念来源于“公共选择理论”和现代管理主义思想,在公共管理中强调市场导向,强调管理工具的重要性。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部门也有自己的利益,存在使用公权力实现自我部门利益的可能性,因此,全能型政府并不是最好的,应该让市场作用最大化,发挥市场中各个主体相互制衡、相互监管的作用。‡根据新公共理学派的分析框架,企业应当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其中就包括企业在员工的社会保障问题上,必须将员工的社会保障列入企业成本,养老保障、医疗保障、失业保险等应该覆盖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全体员工。‡通过一系列与市场相结合的政策杠杆,减少农民工社会保障对于用人单位的成本负担,提高农民工社会保障的参保率,实现“三赢”。‡新公共管理取向的学者在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上倾向于引入市场化的商业保险模式,补充单一的社会保险模式研究的相关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作为公共政策议题是本质是一个政治过程,是各种社会主体运用其所掌握的政治资源,表达其利益要求和愿望,影响政府决策,以期在最后的政策结果中使自己的利益偏好得到优先照顾,实现自我利益最大化的过程。农民工社会保障涉及到的利益相关者包括: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农民工、企业。文献回顾:参保意愿影响因素国外社会保障制度比较完善的国家城市化进程已经完成,针对全民的社会保障制度也日趋成熟,所以学术界对移民社会保障的讨论和中国对这个问题讨论的重点会有所不同,将政策设计和政策递送或实施过程纳入人们参保意愿的影响因素。作者研究对象理论讨论的影响因素PhilipH.Brown,ThomasHuff(2009)社区居民(发达国家)成本收益理论将来可能的成本、产品成本、将副作用考虑在内的健康收益、家庭成员和其他人的收益、接受服务的过程因素(地点、教育和信息、递送方法)、现有社会保险制度安排AliAsgaryetal(2004)发展中国家农村人口户主年龄、受教育水平、地理位置、相关设备、对制度的满意度IngridNielsenetal.(2005)中国农民工人力资本理论农民工配偶工作地点、收入、在城市工作时间CurtLofgrenetal.(2008)越南农村人口收入、卫生保健需求、年龄和受教育水平InkeMathauer(2008)非正式部门就业工人(发达国家)对相关知识的了解、申请程序、支付能力(部分)文献回顾:参保意愿影响因素Gates(1980)认为人们要克服一系列的障碍才能达到实际享有各种福利服务的阶段。有需求的人知识、认知、动机克服地理上的障碍克服心理上的障碍服务费用、符合资格规定、需求专业诊断资源的可获性服务使用的情形流失的人口群没有需求的人资料来源:Gates,Bruce.L.,1980,SocialProgramAdministration:TheimplementationofSocialPolicy.P.167文献回顾:参保意愿影响因素Yeatts等人提出了一个服务使用的概念框架,认为有潜在需要的人群因某些服务输送程序的欠缺会造成使用上的障碍。障碍服务需要服务使用服务提供者策略知识1.服务2.程序3.需要可近性1.达到服务地点能力2.费用上可负担3.可获性意图1服务的吸引力2.文化差异3.对使用服务的态度资料来源:Yeatts,D.E.,T.Crow&E.Folts,1992,“ServiceUseamongLow-IncomeMinorityElderly:StrategiesforOvercomingBarriers.”p.25文献回顾:参保意愿影响因素国内对农民工参保意愿的实证研究考虑较多的是农民工个人、家庭、流动性、就业性质的因素。对于制度性因素,主要认为是城乡二元体制、农民工“市民化”政策等因素,主要是一些观点表述。作者研究对象理论讨论的主要影响因素肖云、石玉珍(2005)青壮年农民工性别、年龄、学历、单位性质和月收入王明(2007)农民工年龄、学历雍岚(2007)农民工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子女数量凡亚军(2008)农民工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流动性、收入水平、就业渠道、个人养老风险意识、对养老保险信息的了解程度文献回顾:参保意愿影响因素个人因素包括:„1.性别:基于肖云、石玉珍(2005)的调查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男性的青壮年农民工更倾向于参与社会养老保险。而郑成功等人(2005)完成的对于2617名来自深圳、苏州、成都及北京的农民工社会保护的调研则表明女性比男性更看重养老保险。但是根据王明(2007)的调查表明在性别方面男女对于养老保险的需求基本没有差异,需求量相当。凡亚军(2008)的研究表明,农民工群体中,男性比女性有更为积极的参保意愿。雍岚等(2007)的研究也表明男性对社会养老保险的支付意愿强于女性。„2.年龄:肖云,石玉珍(2005)认为在16-45年龄段中,只有20—30岁这一年龄段的影响是显著的,这一年龄段的农民工的年龄是影响他们参与社会养老保险的负面因素。而雍岚等(2007)的研究表明21—30岁这一年龄段的农民工对社会养老保险支付意愿较强烈,而30岁以上的农民工对社会养老保险支付意愿有所降低。王明(2007)的调查显示40岁以上农民工年龄较大,考虑最多的是养老保险。凡亚军(2008)的调查结果显示年龄越大,农民工的参保意愿越弱。„3.受教育程度:肖云,石玉珍(2005)的调研结果认为学历的高低会显著地影响青壮年农民工参与社会养老保险的意愿高低,凡亚军(2008)和雍岚等(2007)的研究结果支持了这一论证。王明(2007)分析得出高学历和低学历者对养老保险的需求率低。乐君杰(2009)的研究却指出农民工的个人禀赋并不直接影响农民工的参保意愿。„4.收入水平:肖云,石玉珍(2005)的调研结果显示月收入在400——600元这一阶段对青壮年农民工是否参与社会养老保险的选择有显著影响,这种影响为一种消极的影响。凡亚军(2008)的调查结果显示收入越高,参保意愿越强,IngridNielsen等(2005)研究也得出类似结论。但是乐君杰(2009)在浙江省的调查结果表明农民工的月收入与参保没有直接的相关关系。„5.进城就业渠道:凡亚军(2008)的调查结果显示农民工流出方式越正规,参保意愿会越强。„6.个人养老风险意识:凡亚军(2008)的调查结果显示养老风险意识越强的农民工,参保意愿越强。参保意愿影响因素文献回顾家庭因素包括:„1.子女数:雍岚等(2007)认为子女数在两个个以内时,子女数量与支付意愿呈负相关关系,而子女数在3个以上时,两者相关性不强。„2.婚姻状况:肖云,石玉珍(2005)认为,对青壮年农民工来说,结了婚的人更具有参与社会养老保险的条件和意愿。文献回顾:参保意愿影响因素政策影响因素包括:„1.“市民化”程度:申晓梅(2008)认为,“市民化”程度的差异,导致参保意愿和对参保地的不同选择,“市民化”程度较高的农民工在经济实力可承担范围内,愿意为自己将来可能兑现的城市人身份购买各类保险。乐君杰(2009)的杭州地区的调查研究发现户口在浙江本省的农民工、工作相对稳定的农民工,以及有意愿定居的农民工,其养老保险参与率相对较高。„2.对社会养老保险相关信息的了解:凡亚军(2008)的调查结果显示了解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相关信息的农民工参保意愿会增强。但是蔡小月(2008)认为目前人们对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认同感不强,受一些负面信息的影响越多,农民工参保的意愿可能下降。„3.缴费水平:杨翠迎等(2006)认为现行养老保险制度对缴费水平的设定会影响农民工的参保意愿。„4.城乡二元制度:吴言军(2006)认为城乡二元制度是影响农民工参保意愿的的重要原因。但是IngridNielsen等(2005)的研究发现户籍制度对农民工是否参与各种社会保险的影响不大,很多拥有城市户籍的农民工不会选择购买社会保险的原因主要是担心如果参加了社会保险后会失去子女教育补助、住房补助等其他福利。„5.就业行业性质:肖云,石玉珍(2005)的调研结果表明单位性质对农民工是否参与社会养老保险具有显著的影响,在国有企业中,单位性质对于青壮年农民工参与社会养老保险具有负面作用,其他各种不同的单位之间这种负面作用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但是雍岚等(2007)的研究结果表明单位性质和参保意愿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乐君杰(2009)的研究指出在国有集体企业及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的概率较高。这说明农民工参保与否与企业特征密切相关。文献回顾:参保意愿影响因素农民工参保意愿的低的原因可以解释为外部制度性因素和农民工自身内部因素两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个人社会经济地位:性别、年龄、受教育水平、收入、流动性强、缴费能力、对

1 / 4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