斥宗教之伪善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斥宗教之伪善谈宗教,不可不谈宗教之渊源:谈渊源,不可不议其环境。在这里谈环境,还得从当时那个年代兴起谈起。首先,谈宗教就得以其发源的栖息土壤来看;早期人类生存条件艰苦,就像巨浪中的扁舟,随时可能倾覆。面对神秘强大的自然力量,于是产生自然崇拜,形成原始宗教。崇拜的内容五花八门,多为自然实体,包括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鸟鱼虫等等。而宗教产生的最初缘由无非是提高人类之于大自然的生存能力,自此能够适应整个大社会的发展,所以在现在较为原始的非洲和拉美,土著聚集区和原始部落居民多对于生殖和力量有着较为狂热的崇拜。巫师和萨满的作用也在于能够指引他们能够在和野兽的战斗中能够取得较为丰厚的猎物和从大自然中取得充足的食物,又或者说能够使其整个部落的规模能够更大,新一代幼儿生存率能够更大。巫师和萨满的存在,一定程度上令部落原住民得到了心理慰藉,使他们能够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能够顽强的与恶劣的生存环境做斗争,并取得繁衍生存下去的目的。另一方面,他们为保持自身的高贵地位,让自己能够为部落其他居民所信服,也设法去研究自然界中的规律和能够有利于生存繁衍的方法,如食用草药、预知天气和掌握动植物的习性等等。并将之加以扭曲和捏造,或者说,是一种神秘化和神圣化,又杜撰出属于人类的上帝或者是真神,来令其他人敬畏。而高度复杂化后的教皇和贵族化的禅师,让大部分人纷纷仰望从而以示尊敬。姑且不论,繁琐累牍的教义和千篇一论的典籍,仅教皇那身行头,动辄数以百万计的价格和浑身散发的珠光宝气,以及禅师那张口就是千年古训的惊人语论和修得典朴雅致的古刹名庙,更遑论背后的权利和威严,那居于底层的民众便只得用仰望的姿态去敬畏三尺名堂上威严非凡的金神巨佛。下面仅以介绍于中国盛传的佛教为例,以说明宗教不可避免的世俗性和社会性:佛教是沙门思潮中的一支,相传由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乔达摩·悉达多所创。教义的核心思想之一是强调众生平等,反对种姓制度。跨越地域、种族的世界性宗教从此诞生,基督教、伊斯兰教也随着其的这一理念的提出也都追随其后。犹如其市场竞争,取得更多信徒为经营理念一般,改版升级。佛教起源于古印度,古称天竺,天竺类似于邦国并立。佛教在印度的历史和印度教息息相关,二者的关系如紧扣的凸版和凹版,此消彼长。9世纪后,佛教在印度几乎绝迹。佛法无边,但印度在佛法之外。这么大的悲剧后世似乎早已忘却,从未搞过类似夺取圣城的圣战。看来佛教在精神上也是吃素的,被扫地出门,还能戒除贪嗔痴三毒。好在此处不留佛,自有留佛处,天下之大,其它地方也能化缘弘法。于是乎,佛教在印度的发展由此转向了中国的盛行流传。佛教在孔雀王朝时期,已经开始外传。公元1、2世纪左右,大乘佛教派形成,是新派,将旧派称为“小乘”。小乘尊释迦摩尼为导师,主张在成佛的道路上要自力更生。大乘认为佛有无数,在成佛的道路上大家要互相帮助。仅从教义看,要是信仰大乘派,成佛更容易,过程更温馨。小乘佛教主要传至南亚、东南亚地区,也称南传佛教。大乘教则称北传佛教,一支在中国、朝鲜、日本、越南汉文化地区传播,称为汉传佛教。另有一支传入中国藏族地区,称为藏传佛教,后来也传至蒙古族地区。藏传佛教也同样有大小乘之分,以大乘为主,重视密宗,加上雪域高原的独特魅力,看上去很神秘,在中国由史至今,对于达官贵族和巨富商贾有着强烈的吸引力,以取得藏传佛教稀世绝宝为傲。佛教沿丝绸之路来到中国。从西汉其建立的第一个传教场所—白马寺到南北朝乱世时期的佛教兴起,“南朝四百八十寺”的胜景是一个亮丽登场。在大唐盛世,佛教传播从广度到密度都实现大跃进,雕版印刷术的出现更是推波助澜,由大周皇帝武则天的推行佛教国教伊始,玄奘西行、鉴真东渡都成为了流传千古的佳话。从此佛教在中国扎下深根,宗派繁衍一窝又一窝,占尽好山好水。可想而知,中国封建历代王朝举国之力兴建寺庙助传佛教有着何等的重要意义。佛教的到来,显示出中国本土宗教的贫乏与落后。以道教为例:少管善恶、不求平等,长寿成仙,养生炼丹,外带房中术,尽管受到很多帝王推崇,但就是难以推广。因为对底层受苦的人来说,长命百岁未必是什么好事,等于活受罪,远不如轮回有魅力。普通百姓修炼的其道术吗?从流传的野史中反应,平民修炼道术羽化登仙的十罕有一。两相对比,映射出了一个很清晰的现象,好比两个厂商,一个走高端路线,专门生产奢侈品牌,走高端路线,另外一个却多等级多批次,老少皆宜,由此观之,佛教能在中国封建社会流行不可以不说没道理。佛教文化毕竟只是汉文化中的其中一个部分,从来没有成为主导力量。在最鼎盛的时期。也还有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的制衡,而一旦混得太好,垄断了思想文化市场的发展,扰乱社会安定,注定就要在江湖上挨刀。历史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后周世宗推行的灭佛运动,佛教徒称为法难,就是对佛教文化负面作用矫枉过正式的否定。现在看来,宗教注定就犹如一个庞大的文化市场,以伊斯兰教中的逊尼派和什叶派为来看,就犹如一家公司分裂,两家从原始公司分割成的子公司为正统问题和取得更大教徒资源问题,互相指责对方为盗版,甚至于不惜大打出手,从宗教延伸到政治,再到军事冲突。令人扼腕叹息之余,也不禁令人感到滑稽。再来看,宗教的重要思想武器——教义,前面说到,宗教从诞生开始的那一刻就是为了慰藉,慰藉人类空虚或者惶恐的内心。原始的信仰崇拜随着人们认识的不断进步,将不再为人所信服,宗教为了维系其本身的自身地位以及他人对其的供奉和尊敬,也惟有不断的发展自身,形成系统的理论和主张才能被人所信服。于是乎,宗教又衍生出其自身的教义。教义本身是及其简单的核心理论和主张,它所阐述的内容其实用我们高中的历史课本完全了了数语就可以概括。事实上,教义诞生之初也的确如此但经过后世门徒的前赴后继,对教义的解释,以及对解释的再解释,让教义变得无比繁杂,宗教典籍汗牛充栋。今天凡夫俗子想窥全貌,已无可能,故而大师也就成为了世俗中的神人。可以联想一下中国的教育现实,课本是只有一本,但要想学好,怎么能缺少辅导书呢?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曾经政教合一,垄断文化教育,由经典延伸的书籍数不胜数。神学家如过江之鲫,哪一位都要著书立说。另外小教派成百上千,各自都有对经典的解释。所以,长篇累牍的经典阐述都注定了教义的浩瀚无边,信徒看到如此众多的典籍,怎能不对宗教的博大精深而感到慑服?信徒从经典读起,第一感受通常是悟不到教义的真谛。神的代理人会给予鼓励,说继续悟。如果哪天说悟到了,神的代理人会发笑,通常说悟错了。偶尔也会奖励一下,说只是悟到了浅薄的,还有更高深的,请继续悟。至于最高深是什么情况,标准答案是没有最高,只有更高。信徒满脸茫然,然后满脸崇拜,最后只能自责慧根不足。科学在构建知识体系过程中遵循奥卡姆剃刀原则,简述为如无必要,不增实体。科学知识的客观、真实、严谨由此而来。而宗教的教义却恰恰相反,广义的教义其实是通过宗教理论构建的知识体系,是对客观世界歪曲、虚幻的描述,所以遵循的原则是不管有无必要,一定狂增实体。教义中除了一部分做人真谛和永远正确的心灵鸡汤,其它对于虚幻世界的荒诞描写,包括构架空幻无边的天堂或者极乐世界以及对非信徒的种种精神恐吓。俗话说一句谎言要用更多的谎言来弥补,对于胡言和妄言也同样适用。这与中医理论的产生机制完全相同,宗教的博大精深由此而来。通过教义宣传,宗教对外永远保持高大全、伟光正的形象。而且宗教有贪天之功据为己有的传统,干得好,是神的启示或帮助,干得不好,与神无关,是魔鬼在捣乱。这种恬不知耻也是博大精深的重要内容。这在古代中国明显适用,天上流星,地上天灾,都属于不祥之兆,而丰瑞之年,则是风雨诸神,龙王土地眷佑的结果,如何不叫人发笑?无论是西方基督还是中东的伊斯兰又或者是东方的印度教和佛教,都会有属于自己的教化组织。这就是我们谈论的神棍,当一群神棍聚集在一起,组成一个社会性的组织,就成了宣扬教义的教团了。西方的教团成为教会,活动于各大教堂。东方则是派系,活动与各大寺庙。社会组织不论因何目的产生,本身都有获得更多社会资源的冲动,当然这种冲动会受到各种限制。而教团却可以通过解释教义,制定对自己有利的游戏规则,来参与资源分配。这就是在体育赛场上常说的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当然,这份工作并不是谁都能做的。在数量庞大的群体开宗立派之后,首先的便是各大宗教之间的争执,胜利者自然就成为了此国的国教,扬名立万。而失败者,惟有接受成为异端的现实,并受到主流教派的抨击,甚至是武力摧残。然后现在开始谈论,一个宗教的运行问题,就好比一个社团免不了搞活动组织聚餐之类的去促进社员感情,而同样的一个宗教的运行也需要给神职人员饭吃,于是就开始了宗教的财富积累。这个时候,也可能会有人说,不是还有苦行僧吗?苦行僧毕竟是这个世界的少数,对于教团的整体仅仅只是点缀的镶边。神职人员没有工资,神不给发,上帝见都没见过,哪里去找“老板”?于是乎,就只好找下线和顾客要,所谓的下线就璧如,教皇之于红衣教主,教主之于牧师,属于层层剥削的关系。而这些财富的源头,自然就是那些虔诚的信徒了。而教会和寺院对于社会贡献的财富,自然是欲壑难填,多多益善,前有罗马教皇为修缮教堂,享受奢靡生活甚至向普通信众销售巨额赎罪券;后有释永信甚至推动少林寺高调出山上市,打造少林寺宗教集团,年收入以亿计算,不可谓不惊人。在农业社会,土地最值钱,收取地租最稳定,所以通常无论是西方教会还是古中国寺庙都是大地主。而教会的另一收入来源,就是提供心理咨询辅导。当然,这也是要收费的,提供心理服务的方式很简单,但收费不能都是白菜价。高端服务采用饥饿营销,都搞成奢侈品定价。最常用的是恐怖营销,就是讲恐怖故事。不信神会产生种种恶果,殃及自身祸及子孙。如果信神了,好处没实现,就对着未来向空气承诺。佛教的三世轮回说、基督教的天堂地狱说、伊斯兰教的两世说无不如此。基本套路是前世作孽,今世受苦,今世信神,来世享福。只要上了道信了神,不怕你不交钱。还有化缘费,香油钱,解卦费等等,噢,对了,现在还要加个门票。而宗教收入怎么花,这又是一个问题,前面谈到少林寺有过亿的年收入,释永信官方给出的数据用途是,七成修缮寺庙搞建设,搞投资,两成的给职工僧人发工资,剩下的一成是慈善。前面两个我是信的,投资才有回报嘛,只有寺庙修的富丽堂皇,高贵冷艳,才会有源源不断的信徒前来瞻仰捐赠嘛,否则怎么能体现的出少林寺的历史悠久,博大冠绝。最后一个确实不信,或者说要大打折扣,依照少林寺的一贯作风,在捐赠慈善方面,肯定是高调出位。但是百度新闻,和民间谣传里,除了圈地投资,建立分寺,几乎看不到少林和慈善有何等的毛线关系。神职人员中也会出现道德模范、英雄人物,都被大书特书,也注定夹带很多私货。而大部分神职人员脱掉袈裟牧师服,就是普通人,或庸人、俗人。所谓的道德高尚多流于表面,吃喝嫖赌抽还只是生活作风问题。教团最得势的时候,绝对权力必然导致绝对腐败。坑蒙拐骗偷是常态,打砸抢烧杀也会做。有钱能使鬼推磨,有钱能让神胡说。各种宗教审判,由神启判定异端,伤天害理,罄竹难书。教团自身却是法外之地,任意包庇犯罪。别看丑行不断,但教团历来宽以待己,道歉认错也是工业时代大势已去,千夫所指才有的事情。而且,在西方教会,罕见有提到十字军东征这件事。只要有钱维持运转,教团就能生生不息地存活。所以历史中一种宗教在某一地区的消亡,犹如现代企业的破产,很难说是被消灭的,都是因为因循守旧,没搞创新,经营不善,资金断裂而被淘汰的。仍是以少林寺为例,少林寺因为顺应时代潮流,跟随市场发展,就弄的规模宏大,最近,云南和陕西的某寺庙就纷纷托管给少林寺,委托其管理,以期望能达到创造如其一般的浩大景象。宗教为掩盖其社会性本质,维护教团利益,一方面创编教义,另一个重要手段是艺术包装。对于很多无宗教信仰的人来说,宗教的最大魅力不是教义荒唐言,而是艺术博物馆。宗教艺术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重要遗产,但现在经常提及的都是精华,更大量的庸俗恶俗制作,只能作为历史的记录,根本称不上艺术。宗教有钱的时候,都会请当时最好的艺术工作者为其服务,例如米开朗琪罗、拉斐尔就曾长期给罗马教廷打工。但宗教对于艺术的巨额投入,首要目的不是为了出精品,而是包装,希望获取更大的综合利益。服饰、器物、绘画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