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新闻思想和实践概述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斯大林时代苏联新闻思想和实践概述一概述斯大林是苏联历史上继列宁之后最重要的领导人,他继承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新闻观的基本原理,并把这些原理在继续深入的社会主义建设中不断地加以运用和实践,对苏联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并最终打败了德国法西斯的侵略,为人类的反法西斯战争贡献了最大的力量。从斯大林一生的政治生涯来看,他的新闻实践和新闻思想大概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和层次。第一个阶段是在取得苏联的最高领导权力以前,即从1900年到1924年。在十月革命胜利之前,斯大林的新闻实践主要是参与和主持《真理报》的编辑工作;在十月革命胜利之后,斯大林作为党的重要领导人,并没有在实际上主持报纸的编辑,但却在这段时间内开始了他关于党报思想论述。第二个阶段是卫国战争之前,即从1924年到1941年。1924年列宁逝世以后,斯大林在形式上取得了党内的最高领导权,但是他的领导地位并不稳固,托洛茨基以及布哈林等在苏联共产党内享有崇高威望的领导者是斯大林最大的威胁。所以,在这段时间里,斯大林首先利用报刊对这些人进行大肆的批判,为最终处决他们制造舆论。为了让报纸对这些人的批判名正言顺且不给他们反驳的机会,斯大林提出了类似于“党的利益高于形式上的民主”等一系列观点。另一方面,这段时间也是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黄金时期,斯大林在进行党内斗争的同时,也积极号召新闻事业要积极报道生产建设中的事迹,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列宁的关于新闻事业是“建设工具”的思想。但总的来说,这一阶段斯大林独有的“专制性质”新闻思想占据了统治的地位。第三个阶段就是卫国战争期间,即从1941到1945年。由于德国法西斯的不宣而战,苏联在战争一开始就处在了被动的地位,从而开始了四年艰苦卓绝的卫国战争。这时,斯大林才不得不把主要精力从党内的斗争转移到抵御法西斯的侵略上来。在这期间,斯大林的新闻思想很简单,那就是一切新闻工作为赢得战争服务,通过报纸和广播的舆论作用,激发战士的斗志,增强国民的信心,让全国人民都看到战争胜利的前途。第四个阶段就是卫国战争结束到斯大林逝世为止。在这个时期,国内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已经达到了顶峰,所以这个时期苏联的新闻事业也充满了这样的色彩。斯大林把党报的党性原则极端化和偏激化,并把党性原则最终异化为一种对他本人的绝对服从。所以这个时期的苏联新闻事业死气沉沉,报刊上充满了枯燥乏味的官样文章,广播里则重复着一大堆刻板的空话和大话。斯大林经常对报纸,特别是党中央的机关报和一些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报纸进行直接的干涉。从以上的概述可以看出,从理论的意义上讲,斯大林并没有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新闻思想的发展作出多少贡献,相反他出于个人权力斗争的需要而提出的一些新闻思想还歪曲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新闻观的基本原则。二斯大林的新闻活动简介1.十月革命之前的新闻实践斯大林1879年12月出生于格鲁吉亚的小城哥里,在上中学的时候阅读了一些马克思主义的著作,从而坚定了自己的革命理想。1898年,斯大林加入了当地的社会民主党,并很快成为了当地的负责人。1900年,他开始为当地的党组织创办报纸和刊物,先后共有十几种,但由于沙皇的迫害,都被一一查封,斯大林本人先后七次被捕。1912年斯大林从流放地逃回彼得堡,开始主持《真理报》的工作,但是在主持《真理报》期间,斯大林作为一名布尔什维克党成员,却并没有完全贯彻列宁的办报思想和原则。在1912年9月和10月期间,斯大林和列宁在与孟什维克取消派的斗争问题上就产生了重大的分歧。斯大林认为列宁与孟什维克之间的斗争不过是“杯水风波”1,即都是一个政党的内部斗争,他认为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共同的敌人都是沙皇的专制制度,所以应该同仇敌忾,而不应该内斗,应该对孟什维克采取忍让的态度,即“对工人运动敌人的斗争应该坚决,而在内部运动中却要和平。”2对此,列宁予以了严厉的批评:“《真理报》不善于战斗,它不进行进攻,不追击立宪的民主党人,也不追击取消派分子……《真理报》让人产生这样的看法:它执行的是某种‘自己的’第三条路线。”3因为斯大林的固执,《真理报》偏离了党中央的立场,所以列宁于1913年1月专门派了斯维尔德洛夫到了彼得堡的《真理报》编辑部,从此《真理报》才走上了正轨。但斯大林和列宁的分歧并没有就此结束。1913年,斯大林在彼得堡再次被捕,并在1917年二月革命后才再次回到了彼得堡,并再次主持了《真理报》的编辑工作。由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宣布继续参加世界大战,所以布尔什维克决定和临时政府采取不合作的态度。但是在斯大林主持《真理报》期间,却并没有贯彻这一根本的原则。列宁寄来的《远方来信》一共五封,但斯大林只发表了一封,并把其中对妥协主义政党的批评、揭露临时政府的内容删除了。1917年4月在党的工作会议上斯大林说:“临时政府事实上起着把革命人民的成果巩固下来的作用……不应该跑得太远,应该在党内消除小的分歧。”4这实际上表示了他想把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合并的态度。直到列宁于4月回到彼得堡之后,才把这种严重的错误立场纠正了回来。斯大林在这期间和列宁产生的多次关于报纸编辑方针的分歧实质上是革命思想和原则之间的分歧。这样的分歧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斯大林个人的经历和性格密切相关的。即使在革命斗争最为艰苦的时期,斯大林也没有像列宁那样因为革命的需要而经常出国避难,所以他对西方的民主政治体制并没有切身的体会,因为经常受到沙皇的迫害,所以在他的脑海里,只有沙皇的专制体制的罪恶,所以他没有列宁那种对于西方民主政治的参照系。所以,在斯大林看来,孟什维克是应该团结的,甚至资产阶级的临时政府也是可以相信的。斯大林因为长期受到沙皇迫害而养成的粗暴和专断的性格也在他和列宁产生的历次分歧中体现了出来。所以,斯大林并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党报编辑者,他在关键的时候总是曲解甚至是故意偏离了党中央的既定原则和方针。这对他后来所提出和强调的“党报”思想无疑是一个讽刺。2.十月革命之后到卫国战争期间的新闻实践1924年1月,列宁逝世,斯大林接替了列宁的领导重任,斯大林在取得了苏联共产党的最高权力以后,一方面要领导苏联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另一方面,斯大林对自己并不稳固的领导地位也惶惶不安,所以在党内进行了残酷的权力斗争,并以大清洗的形式把这种权力斗争推向了极致。在这两个方面上,斯大林都十分重视新闻事业的作用。(1)新闻事业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推动1925年,因为列宁新经济政策的成功实施,苏联的国民经济迅速恢复,为全面展开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基础。1925年12月苏联共产党第14此代表大会通过了社会主义工业化1秦永立:《斯大林年谱》,第26页,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版。2《斯大林全集》,第2卷,第243页,人民出版社,1953年版。3《列宁全集》,第46卷,第150、157页,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4《斯大林全集》,第3卷,第8、9页,人民出版社,1953年版。的总路线,又于1927年12月在苏联共产党第15此代表大会上通过了农业集体化的决议。从1928年开始,苏联又开始进入五年计划的建设阶段,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可谓是轰轰烈烈、如火如荼。在苏联这段伟大的变革期间,无产阶级的新闻事业为这场伟大的变革和建设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斯大林基本上继承了列宁的新闻事业是“建设工具”的思想,对激情澎湃的生产建设浪潮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报刊和广播等媒体通过反应先进的生产人物和事例,积极宣传了党的决议和政策,并激起了人们的劳动热情,正如斯大林所说:“报纸点燃了斯达哈诺夫运动的火焰。”1例如1929年8月14日《贫农报》对下伏尔加边区萨莫伊洛夫区的农业集体化运动的报道就极大地推动了农业集体化的进程。这年11月,斯大林亲自为《真理报》撰写了《大转变的一年》,更是把集体化运动推向了高潮。另一方面,斯大林强调了报纸对于党内的监督作用,1927年举行的第15此代表大会上,斯大林把“不顾情面地进行自我批评”作为当时的中心口号提了出来。报刊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对各种官僚主义现象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大大增加了国家工作机关的效率,为生产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2)新闻事业作为斯大林权力斗争的工具斯大林在接替列宁登上了苏联权力的最高宝座时,地位是不稳固的,他当时在党内的威望并不是最高的,他至少面临着威望仅此于列宁的托诺斯基和党内理论权威布哈林的威胁,另外还有加米涅夫、季诺维也夫、皮达可夫等人,他们中间的任何一个人都有能力问鼎最高领导者宝座的实力,有鉴于此,斯大林进行了残酷的党内斗争,利用各种手段清除异己,在这些手段中,新闻手段是最重要的。比如对托洛茨基,在列宁逝世前的四天,在1924年1月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上,他就禁止了托洛茨基及其拥护者说话的权力,并且上纲上线,美其名曰:“党的利益高于形式上的民主”。他利用这一冠冕堂皇的理由堵上了托洛茨基的嘴,从而单方面开始了对托洛茨基的批判和攻击,并最终把他驱逐出了党。此外,1925年,《共青团真理报》接到了一封斯大林的来信,斯大林狠狠批评了该报主编捷列茨基在《新经济政策的新阶段》里所使用的“发财了”一词,说这种说法实际上是“号召回复资本主义”,斯大林的这种做法其实是杀鸡儆猴,因为这个词其实不是捷列茨基的创造,而是党内的理论权威布哈林的用语,斯大林以对这个用词的批判作为批判布哈林的序幕,从而导致了布哈林的悲剧。1929年12月27日斯大林在全国马克思主义者土地问题专家会议所作的演说拉开了意识领域的批判序幕。随后,经济学界开始了对格罗曼、查扬诺夫等经济学家的批判,哲学界也开始了对德波林的批判,指出德波林学派是“孟什维克化的唯心主义”,从而把对德波林的批判纳入了政治的轨道,而这些批判大多都是在当时的报纸上进行的。斯大林把当时的新闻媒体变成了自己攻击异己工具,并以“党的利益高于形式上的民主”这一借口剥夺了他对手说话和申辩的权力。3.卫国战争期间的新闻实践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对苏联不宣而战,苏联从此开始了四年艰苦卓绝的卫国战争,并最终取得了伟大的胜利。这时,斯大林的所有精力都被转移到了战争上来,他已经无力也不可能再继续进行权力斗争了,所以相应地,新闻事业的重心也从斯大林的权力斗争工具转向了为战争服务的目的1《斯大林全集》,第7卷,第250页,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上来。卫国战争期间苏联的报业经受了严酷的洗礼,并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在思想和舆论的战线上顽强地战斗着,为卫国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战争一开始,苏联的整个新闻体系就立刻转入了战时轨道,一切为了赢得战争,一切为了保卫祖国,一切的目的都在于最大限度地动员全国人民的战争意志和精神潜力,让他们看到胜利的希望。战争期间,苏联的报刊上写满了在卫国战争中的战斗英雄,像“俄罗斯虽大,但我们已经无路可退,后面就是莫斯科”之类的经典的战士语言就是通过报纸流传开来的。随着战争的不断发展,战场规模越来越大,战争的复杂程度越来越高,战线越来越长,所以产生了大量的随军记者,苏联共产党中央对随军记者的工作高度重视,还在1942年制定了《关于前线军事记者工作》的专门条例。这些随军记者和战士们一道亲临前线,把最残酷的战争场面,最英雄的战斗事迹和战斗人员都通过自己的报道传达到了祖国的各地,极大地鼓舞了人们的士气。很多随军记者战死沙场,其中包括以记者身份亲临前线的作家,苏联政府也先后向300多名贡献卓越的新闻工作者颁发了奖章和勋章。4.卫国战争之后的新闻实践经历完了卫国战争之后的苏联是千疮百孔的,虽然苏联最终赢得了战争,但自己本身也是筋疲力尽。苏联在战争结束以后就立刻恢复了经济建设,实行了第四个五年计划,并在1947年的时候经济就回复到了战前的水平,在这期间,新闻报道也基本遵循了“建设工具”的思想,着重报道了恢复生产中的种种现象和事迹。但是另一方面,此时在苏联国内,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已经达到了最高峰,因为苏联在二战中几乎抵御了德国80%以上的武装力量,并且解放了东欧,实现了东欧各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所以斯大林在社会主义阵营里也享有着高山仰止般的威望。在这种背景下,苏联的新闻事业更是变本加厉成为了宣扬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喉舌。斯大林可以随意干涉报纸的内容和编辑方

1 / 1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