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新中国政权的建立一、人民民主专政政权(一)中共所建政权形式的历史回顾1、关于“苏维埃政权”:工农民主专政4个基本原则:(1)政权由中国共产党领导,(2)对反动阶级和反革命势力实行专政;(3)保证最大多数的民众享有最广泛的民主权利;(4)以社会主义和无产阶级专政为前途。2、关于“三三制政权”:1940年后的抗日根据地政权在政权人员分配上,共产党员占1/3,非党的左派分子占1/3,中间派占1/3。3、关于“民主联合政府”:国共谈判期间,中共的主张4、关于“人民民主专政”:新中国1949年6月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对人民内部的民主方面和对反动派的专政方面,互相结合起来,就是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9月《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二)关于人民民主专政的性质《共同纲领》的提法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政权。1950年1月:“人民民主专政实质就是工农民主专政”,1953年12月19日,“人民民主专政和无产阶级专政本无实质上的区别”。1956年“八大”的政治报告:“我国现阶段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专政的一种形式”。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全面专政”,“群众专政”。1982年通过的新宪法中,“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即无产阶级专政“。外国学者的看法:共产党专政二、各级政权机关的建立(一)中央人民政府的筹备及建立1、确定建立新政府的原则(1)由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性质所决定,新中国的政府,只能和必须由中国共产党担任领导核心和骨干。(2)必须吸收民主人士参加政府。2、关于新政府组织法规的研究制定民主集中制,具体表现是议政合一3、关于中央人民政府人员的配置中共领导下名副其实的民主联合政府(二)地方政权:大区制1、实行大区制的背景:各野战军山头占领的现实一野:由抗战时期贺农、关向应等领导的陕甘宁晋绥联防军的主力部队逐步发展而成二野:前身是八路军一二九师和晋冀鲁豫野军三野:前身是抗战时期的新四军和山东八路军四野:抗战胜利后以奔赴东北的八路军、新四军主力各一部及东北抗日联军为基础逐步发展而成2、“大行政区”名称的提出1949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1949年12月第10次政务院会议3、大区人民政府:老解放区华北人民政府:“华北联合行政委员会”“华北人民政府委员会”董必武议行合一东北人民政府:高岗议行合一4、军政委员会:新解放区湖南军政委员会程潜西北军政委员会彭德怀华东军政委员会饶漱石中南军政委员会林彪西南军政委员会刘伯承5、大行政区制度是过渡性质的。(1)法律上赋予的权限与实际所拥有的权限并不一致。(2)中共的几个最有权力的人物领导了大区的军政委员会和人民政府6、大行政区制度的撤销(1)大行政区制度的撤销是当时的形势要求。(2)中央和大行政区之间矛盾突出。(3)大行政区制度的撤销过程大区负责人的纷纷调离1954年6月关于撤销大区一级行政机构和合并若干省、市建制的决定1954年10月大区撤销的任务完成(三)建国初期其他部门的干部任用2、中央各部委负责人的任用。3、对地下党干部的任用。4、一般管理人员的来源发展新党员留用原有人员学生和其他有文化的青年三、镇压反革命(一)镇压反革命运动的缘起:反革命分子的猖獗1、反革命分子的猖獗2、毛泽东的疑虑(二)镇压反革命运动的合适时机:抗美援朝战争决定出兵朝鲜与“双十”指示(《关于镇压反革命活动的指示》)“镇反”声势的扩大与中共中央的担心(四)谁是反革命1、关于反革命罪的来源2、在镇反运动中被镇反的人五)镇反运动的影响1951年10月基本结束给了国民党的潜伏势力和派遣特务以近乎毁灭性的打击。大大加强了社会的治安力量,极大地降低了刑事案件的发案率镇反运动无疑也已经发生扩大化四、中共在全国实现控制的原因1、党组织的作用2、国家暴力第二讲中苏结盟与抗美援朝战争一、外交方针1、“一边倒”2、“另起炉灶”3、“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二、“一边倒”政策的形成(一)斯大林在中国推行“联合政府”政策(二)中共领导人转向莫斯科的背景(三)斯大林有意调停国共和谈与毛的激烈反应(四)米高扬访问西柏坡(五)刘少奇访问莫斯科(六)毛泽东宣布中共中央的既定方针二、《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第一阶段,毛泽东与斯大林的磋商第二阶段,条约的艰苦谈判1950年2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关于贷款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定》第三阶段:补充协定评价三、抗美援朝战争1、朝鲜战争的爆发2、中国出兵朝鲜的决策3、抗美援朝战争的进程第一次战役,1950年10月25日至11月5日第二次战役,11月25日至12月24日第三次战役,1950年12月31日至1951年1月10日第四次战役,1951年1月27日至4月21日第五次战役,1951年4月22日至6月10日1951年7月27日,《关于朝鲜军事停战的协定》抗美援朝战争的意义及影响:保卫了朝中两国的独立和安全打破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建立起中国军事强国的地位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为中国的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更加强了中国政治、经济体制的集权性朝鲜的和平统一依然是有待解决的问题关于抗美援朝战争的反思:该打的时候没打;该停的时候没停第一次该打的时候:9月15日麦克阿瑟仁川登陆,毛泽东一再警告,金日成不为所动,不让中国出兵把守第二次该打的时候:美国向三八线挺进,金日成仍然不让中国出兵该停的时候:第三次战役,中国打过三八线,国际舆论要求停战,联合国提出优厚条件,美国左右为难,中国拒绝,错失良机影响:中国士兵伤亡大增,中国与西方关系普遍恶化,从而加深了对苏联的依赖参阅论文:沈志华《中苏同盟条约后期谈判的情况及结果——写在〈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60周年之际》,《俄罗斯研究》2010年第1期。第三讲土地革命与农业集体化一、土地改革(一)解放前中共土地改革的回顾1、土地革命时期1929年《兴国土地法》“没收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土地”2、抗日战争时期“减租减息政策”3、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5月4日发出《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即著名的“五四指示”:和平赎买地主土地1947年10月10日《中国土地法大纳》,规定没收一切地主的土地和公地,并征收富农的多余土地财产(二)新时期的土地改革1、基本政策:土地改革的总路线1950年6月30日颁布实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与1947年10月《土地法大纲》的区别:保存富农经济;对地主只限于没收土地、房屋、农具、牲口、粮食五大财产,其他财产包括地主经营的工商业不予没收;城市土地不动2、基本经过1949年冬——1950年6月,边准备边土改1950年6月——1953年春,土改在新解放区全面铺开(1)第一批,1950年冬季——1951年春,在华北、中南、西北、华东等地区性1·2亿农民中展开(2)第二批,1951年冬——1952年春,在华南、西南等地约1·1亿农业人口地区(3)第三批,1952年冬——1953年春,主要在少数民族地区约3000万农业人口地区进行(三)为什么要进行土地改革?1、关于土改中的阶级斗争2、土改中的地主问题(1)“斗争土改”的冲击(2)被斗争地主另类面相(四)与台湾的比较1、基本经过(1)三七五减租(1949年1月—1949年9月)(2)公地放领(1948年6月—1958年1月)。(3)耕者有其田(1951年1月-1953年12月)。2、台湾土地改革的结果(1)基本上消灭了封建生产关系,提高了生产力,改善了农民生活。(2)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3)台湾土地改革的最大受益者为国民党当局和地主。(五)其他国家的土地改革二、农业集体化(一)农业互助合作运动的基本经过1、积极稳步地发展时期(1951年12月——1953年5月)互助组、土地私有、社会主义萌芽早期的合作化劳动1951年12月《关于农业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发展劳动互助三种形式:临时性、季节性的劳动互助;常年互助组;农业生产合作社1953年3月17日《关于布置农村工作应照顾小农特点的指示》2、快速发展时期(1953年6月—1955年6月)初级社;土地入股;半社会主义1953年10、11月,毛泽东的两次谈话1953年12月,《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规定了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3、农业合作化的高潮(1955年7月——1956年底)高级社;财产公有;社会主义。党内关于农业合作化速度的分歧史无前例的解决分歧的方式:毛泽东在1955年7月31日至8月1日党委书记会议上作《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讲话》1955年10月4日至11日七届六中全会《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决议》肯定“大发展”1955年下半年兴起农业合作化高潮初级合作化;初级社升高级社;小社并大社。(二)农业合作化运动加速的原因1、毛泽东深信农民中广泛存在社会主义积极性2、国家工业化战略的实施,对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加速进行具有直接推动作用3、初级社没能抑制农村中新的阶级分化,便通过建立高级合作社来消灭贫富差别(三)中国的农业合作化与苏联农业集体化之比较区别:中国的农业集体化是一场和平的社会革命苏联直接使用暴力原因:1、中国农村的社会经济条件不同2、中国共产党的组织特征(四)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成效及影响1、对国家工业化计划的实施作了贡献2、强化农民的平等3、没有造成生产力的破坏(五)农业合作化高潮后的农民退社风潮1956至1957年各地农民退社风潮农民退社原因政府的对策(六)其他各国的农业合作化匈牙利南斯拉夫保加利亚(七)新时期的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第四讲五反运动及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五反”运动五毒:行贿,偷税、漏税,盗窃国家资财,偷工减料,盗窃国家经济情报1952年初,“五反”斗争各大中城市的工商业者(一)五反运动初步展开(二)政策的初步调整:划分五类标准,保护上层资本家(三)运用检查队(四)变更斗争方式:停止“面对面斗争”,改取“背靠背斗争”方式(五)政府力图控制五反斗争的过激化(六)五反运动收束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马克思主义者关于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理论与实践1、关于废除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时机2、废除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方式我国国家资本主义的具体形式性质:与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联系和合作工业中的几种形式:(1)初级形式工业:收购、统购、包销、订货、加工;前四种在“商品销售环节发生联系”,“加工”扩展到“原料供应”环节;在所有制上仍是资本主义的(2)高级形式:公私合营工业:个别公私合营,加入国家公股,生产资料由资本家和国家共同所有,企业内部的联合与合作,社会主义经济成份居于领导地位;“四马分肥”的变化全行业公私合营:生产资料归国家支配,资本家成为企业的公职人员;定息制,1966年9月取消;将生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决定性步骤商业中:零售商中经销、代销,公私合营;对批发商,排除、代替(二)公私合营1、“五反”前的公私合营企业2、“五反”后的“献厂”与公私合营3、过渡时期总路线颁布后上海公私合营企业的试点4、全行业合营的开始5、公私合营高潮(三)中国为什么实现对私营工商业的和平改造1、在阶级力量对比上,无产阶级占有绝对优势2、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3、党对民族资产阶级实行了正确的政策(四)小商小贩的社会主义改造第五讲建国初对知识分子的使用与思想改造运动一、1949年以前知识分子与党(一)1935年“国防文学”口号与“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口号之争实质:以鲁迅为首的左翼作家联盟与中国共产党在上海的文化官员周扬之争1935年,周扬未经鲁迅同意,解放“左联”,成立中国作家联合会,建立文化界统一战线,提出“国防文学”的口号鲁迅另组中国文艺家协会,提出“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的口号周扬及其同事发起反击,鲁迅回击鲁迅及其追随者不仅力求对马克思主义和文学保持独立的非教条态度,而且以同样的态度对待党组织。反对周扬仅凭党的授权,就想充当知识界的领导人。周扬由于有组织才干,对党的路线坚贞不渝,地位很快超过比他更有名望、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