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程概况一、工程简介沐尘隧道(龙游端)位于省道龙丽公路龙游段改建工程第Ⅲ合同段内,长度如下:左线桩号k21+700~k22+300,隧道长度600m(其中明洞5m),右线桩号k21+715~k22+300隧道长度585m(其中明洞5m)。二、主要工程数量1、洞口、明洞开挖:土方:1428m3石方:2592m32、C20号喷射砼:2230m33、C30模注砼:9840m34、钢筋:60t5、240mm水泥砼面板:8947m26、厚120-280mm20号水泥砼垫层:1789m37、防水层:26197m28、土工布:2809m29、压注水泥水玻璃浆液99m3三、主要技术标准1、隧道设计车速:60km/h2、隧道建筑限界(1)建筑限界基本宽度行车道:W-2×3.5M;路缘带:S-2×0.5M;侧向余宽:C-2×0.25M;检修道:J-0.75m;(单侧,单洞行车前进方向左侧)。(2)隧道建筑限界净高:5.0m,检修道净高:2.5m。(3)隧道纵断面2沐尘隧道采用单向坡,左幅为1.605%,右幅为1.6%;四、气象、水文概况沐尘位于龙游县沐尘区境地内,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空气湿润,春季多雨,夏季湿热,秋多台风,冬季寒冷。区内极端最高气温41.8℃(1961年7月1日),极端最低气温-11.4℃(1977年1月),年平均气温在16.3-17.3℃,一月最低,平均气温4.5-5.3℃,7月最高,平均气温27.6-29.2℃,全年无霜期251-261天。区内年降水量在1500-2300mm之间,呈单峰型变化,从1月开始,降水量逐月增多,6月份达到高峰,最多月降水量在500mm以上。随后逐月减少,11月为全年最少,降水量不足80mm,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3-6月为多雨期,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51-60%,其中春雨期(3-4月)占21-25%,梅雨期(5-6月)占30-36%。7月至翌年2月为少雨期,8个月的降水量仅占全年降水量的40-49%。年内降雨量分配悬殊,春季多雨易出现春汛,夏季湿热,夏末秋初,以晴热为主,极易干旱,河流干涸;夏秋季节,台风频繁,易受洪涝。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季以西北风为主。区内地处浙东南丘陵低山区,地势南高北低,山峰绵延,层峦迭峰,海拔在400-700m。沐尘隧道东侧有灵山江通过,曲折北流,水位受降水控制,径流变化大,水位易涨易落,其流量、水位、水质都为季节性变化特点。年均流量月分配过程,呈单峰型,汛期大,枯水期小,季峰出现在梅雨期,洪峰流量与枯水流量相差悬殊。但沐尘隧道进出口段,地势高,灵山江水流对其影响不大,山体地表水受雨季变化,常年水量贫乏。五、地形、地貌隧道测区位于龙游县南部,地表植被发育,地势南高北低。测区内部整体地貌属中低山地貌类型。制高点海拔高度400-700米,地形坡度20-40度。(a)地层岩性隧道附近主要出露前震旦纪变质岩,晚侏罗世火山岩、白垩纪侵入岩及第四纪上更新统坡洪积层。3(1)前震旦纪变质岩本区前震旦纪变质岩,变质程度较深,归属为陈蔡群。出露范围广,总厚度可达6944m以上。变质岩以黑云片麻岩、变粒岩、黑云斜长变麻岩为主,次为黑云片岩、二云片岩等。变质岩易风化,表部全风化、强风化层厚度较大,地势平缓。本区沐尘隧道进口段有变质岩分布,根据浙第三实验室(00)yc-11报告鉴定,确定为“石英绢云母岩”。岩石呈灰白色,由于受褶皱断裂、侵入体的影响,构造形态复杂,节理裂隙发育,但岩质坚硬,属硬质岩石。(2)晚侏罗世火山岩本区晚侏罗世水山岩,主要为火山喷发啐屑央,熔结程度高,岩质坚硬。(3)晚侏罗世侵入岩本区晚侏罗世侵入岩,主要为之石英霏细斑岩(VπJ3),地表呈现浑贺浑圆状零星分布,主要分布在金岭脚东侧,坑口南西侧。(4)白垩世侵入岩本区白垩纪侵入岩为火山强烈活动末期的产物,并且多次侵入之特征,为本区分布最广的岩石,占出露总面积的80%以上,侵入岩岩性可分为二长岩和花岗岩两种。二长岩(ηK):分布于沐尘隧道一带,呈肉红色、灰红、灰褐色,主要矿物成分为钾、斜长石晶体粒大,最大可达2cm以上,新鲜二长岩质坚硬,属硬质岩一极硬岩。节理裂隙呈“X”型分布,裂隙间距约0.5米以上,呈密闭状,少数微张。但二长岩遇水易呈现球状风化,地表残坡积层、全风化层分布广,厚长大。本侵入体围岩为陈蔡群变质岩,两者呈侵入接触关系。(5)第四纪上更新统洪残直积层主要分布于沐尘隧道、出口段及隧道主体表层。岩性特征:灰黄色、褐黄色,亚粘土,稍湿-湿,松散-中密状,局部含10-15%碎石。碎石成分为熔结凝灰岩、二长岩等,碎石大小一般0.6-15cm,少数达30-40cm,呈次棱角-棱角状。六、地质、地震(a)地质构造隧道所处构造单元为华南褶皱系丽水-宁波隆起区,基底为陈蔡群、八都群4和龙泉群之变质岩,断裂构造较发育,变质岩褶皱强烈,变质程度深,燕山期火山岩活动强烈,火山机构发育。(b)地震本隧道及其附近没有大于3.5级地震,烈度均小于等于V度。因此,拟建隧道属于相对稳定的区域,受地震影响较小。七、质量目标:确保优质工程,争创样板工程。单位工程合格率100%,单位竣工工程优良品率90%以上。八、施工组织机构为加强管理,方便施工,保证工程质量和工期,项目经理部设项目经理、副经理、总工程师、财务部和工程部、试验室等业务部门进行各项管理。九、施工单元任务划分:隧道工程共设二个施工工区,一个拌合站,Ⅰ工区负责在左线施工,Ⅱ工区负责右线施工,拌合站负责砼拌和浇筑。十、临时驻地:隧道工程临时驻地设在右侧路线的右端洞口若悬河处,占地5亩,主要用于拌和站,大型机械的停放、修理和临时住地。十一、便道和便桥:为了方便施工,本合同段在填方地段设立一条宽4.00m便道,便道位于征地红线范围内,并与当地现有道路和临时驻地相通,在跨越静林寺桥、吊楼桥、眠犬形桥各搭设一座钢便桥,便道结构为30cm厚的山皮土,宽为4.0m,用于施工车辆通行,同时尽可能利用现有道路并加强维修和养护。十二、通讯设施:为了便于组织施工,利于工作联系,项目经理部设2部程控电话。十三、水、电供应:生活用水采用自打井取水;生产用水从河流中取用。用电已经与供电局协商,拟在隧道口临时驻地处设一台630kVA变压器,同5时施工现场准备200kW柴油发电机1台备用。十四、施工总体形象计划安排1、洞口及明洞施工:2001年9月1日-2002年4月30日2、洞身开挖:2001年12月1日-2003年1月30日3、隧道衬砌:2002年3月1日-2003年3月31日4、洞内路面:2002年6月1日-2003年5月31日5、洞内装饰:2002年7月1日-2003年6月30日6工程施工特点一、围岩类别沐尘隧道龙游端各类围岩长度及其分布情况统计如下:左、右线围岩类别长度比例(%)位置左线Ⅱ类28m4.7K21+700-k21+728Ⅲ类92m15.3K21+720-k21+820Ⅳ类110m18.3K21+820-k21+930Ⅴ类370m61.7K21+930-k22+300右线Ⅱ类31m5.3K21+715-k21+746Ⅲ类84m14.4K21+746-k21+830Ⅳ类104m17.8K21+830-k21+934Ⅴ类366m62.5K21+934-k21+1300二、地质情况左线:表层为残坡积含碎石亚粘土,厚度1.55米。上部为全风化绢云岩或全风化二长岩,厚度7.95米,呈土状,局部土夹碎石状。中部为强风化绢云岩或强风化二长岩,厚度2.25米,呈土夹碎石,碎石状。中下部为中等风化绢云岩或中等风化二长岩,厚度为5.45米,岩石较完整,节理裂隙发育一较发育,以斜交为主,相互交错,裂隙密度为12-14条/米,RQD=15.9%,RB=26.4Mpa。下部为微风化绢云岩或微风化二长岩,岩石较完整-完整,节理裂隙发育,裂隙发育度6-7条/米,RQD=57.8%,Rb=41.8-42.5Mpa,前震旦纪绢云岩,岩质坚硬,节理裂隙发育一较发育。由于受F10断层及ηK岩体侵入影响,洞口段岩石节理裂隙发育一较发育,完整性差,岩石易风化,风化土层较厚,洞顶仰坡,边坡稳定性极差,开挖时易坍塌掉块。强、中等风化岩透水性较旨,但汇水条件差,水量一般。洞口段围岩为全、强、中等风化及微风绢云岩、部分微风化二长岩,岩体稳定7性较差,进洞有一定困难,围岩类别为Ⅲ,局部为Ⅱ类。右线:表层为残坡积亚粘土混碎石层、厚度约1.55米,含碎石30-40%。上部为全风化绢云岩,或全风化二长岩厚度约11.45米,呈土状、砂土状。中部为强风化绢云岩,或强风化二长岩厚度约3.95米,呈砂土状,土夹碎石状。下部为中等风化绢云岩或中等风化二长岩,厚度13.65米,岩石较完整,节理裂隙发育。局部裂隙密集发育,RQD=20.6%,RB=26.4Mpa。底部为微风化二长岩岩石完整,节理裂隙少发育,RQD=72.7%,RB=36.2Mpa。前震旦纪绢云岩,岩质坚硬,节理裂隙发育,受F10断层及ηK岩体侵入挤压影响严重,洞口段岩石完整性差,岩石全风化,层较厚,洞口仰坡稳定性差,开挖时易坍塌,稳定性差。洞身穿过全风化绢云岩,强、中等风化绢云岩及部分中等、微风化二长岩,岩石稳定性差,进洞有一定困难,围岩类别为Ⅲ,进口处为Ⅱ类。三、施工特点根据对本工程的施工图,围岩类别和地质情况的综合分析,本合同段隧道工程有以下施工特点。1、隧道工程是本合同工程的工期控制工程,因此在施工进度和设备配合方向都将隧道施工列为重点考虑。2、虽然地质勘探做了大量工作,但不可预见的地质情况也有可能出现,因此在施工时应特别注意地质超前预报,以防断层破碎带的突然出现或围岩类别的突然降低对施工造成不良影响。3、隧道单洞掘进距离较长,施工通风非常重要。4、本隧道洞口段地质条件较差,围岩较破碎,地表水较丰富,施工困难易塌方,在施工时要进行充分调查,先做好洞外工作,如边沟、天沟、截水沟等,再考虑明挖和进洞施工。5、本段隧道围岩类别较多,在隧道深处地质勘察不尽详细,因此要做好隧道的量测工作。8主要分项工程的施工技术方案一、明洞、洞口的施工:1、洞口段包括进洞前的路堑施工、边仰坡处理、挡墙、洞口周围排水工程、洞口及进洞段衬砌等工程。沐尘隧道洞口段地质条件较差,围岩较破碎,地表水及地下水较丰富,施工困难、易塌方,故在施工前先修洞外工程,如边、仰坡土石方,路堑挡墙,天沟、边沟等排水工程,以在进洞前修建为宜,这样,可使边仰坡稳定,隧道开挖可得以顺利进行,雨季还可减少雨水冲刷造成的洞口塌方。2、明洞路堑边仰坡开挖在施工准备工作就绪后即可开始,土方采用挖掘机开挖,石方采用光面爆破,事先将边仰坡的截水沟修筑完毕并形成完整的排水系统。3、路堑边仰坡开挖时将适宜作明洞回填用的土源堆放在适当的地点。4、明洞的土石方开挖完成后,尽快立模、浇筑明洞片石砼。明洞片石砼达到设计强度,拱墙背防水设施完成后,方可回填拱背土方。拱墙外侧回填片石砼,拱顶回填土对称回填,不容许超过设计回填厚度及设计回填土横坡,回填土的夯实度不小于93%,以保证结构工作条件与设计模式的吻合。浆砌洞背片石天沟安设Ф30cm砼引水管,修筑沉砂井。5、当仰坡、边坡开挖到可以进行暗洞口超前支护的位置时,注意协调暗洞口超前支护的施工。6、当洞口可能出现地层滑坡,崩塌、偏压时,采取下列预防措施:a、滑坡,可采取地表锚杆,深基桩、挡墙、土袋或石笼等加固。b、崩塌,可采取喷射砼、地表锚杆、锚索、防落石棚、化学药液注浆加固等措施。c、偏压、采取平衡压重填土、护坡挡墙或对偏压上方地层挖切等措施,以减轻偏压力。7、开挖中对地层动态进行监控量测,检查各种处理措施的可行性。二、洞门施工91、基础处的渣体杂物,风化软层和积水清除干净后,方可进行洞门与明洞的施工。2、施工时由内向外进行施工,明洞与暗洞衔接施工采用先拱后墙法。明洞与暗洞拱圈的连接要做好。3、洞门与明洞采取加强连接措施,施工放样准确,墙面坡度平顺。4、洞门与明洞衬砌施工要注意以下几点:a、灌注混凝土前应复测中线和高程,衬砌不得侵入设计轮廓线。b、拱圈应按断面要求制作定型挡头板、外模和骨架,并采取防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