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热碳酸氢铵固体(P3)操作a.固体在试管里加热时,试管口___________,防止___________________。b.固体加热时,应该首先________,然后__________。现象试管内___________,试管壁上有__________,闻到_______________产生,若将生成的气体通入到____________中,出现浑浊。方程式收获在保存碳酸氢铵时,应该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使用时应立即盖土或灌溉。2.铁丝腐蚀(P5)现象铁丝表面出现_____________,导管内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知识世界上每年有将近总产量1/10的钢铁因腐蚀而损失。注意有关的防止腐蚀的方法3.蜡烛在空气中的燃烧实验(P10)现象烛芯石蜡_________,产生_______火焰,放出________,并且有______生成,生成的气体能使________________,用一个白瓷板压在火焰上,在白瓷板上有___________出现,在火焰上方盖一个干冷烧杯,在烧杯内壁出现________,熄灭火焰后瞬间,在火焰上方产生_______。方程式原因石蜡一部分没有完全反应而生成了_______,粘附在白瓷片上。熄灭后,温度骤然降低,____________在空气中凝结,形成了白烟。火焰:焰心、内焰、外焰(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一秒钟后取出。现象:两端先_______;结论:外焰温度最高)检验产物H2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碱式碳酸铜(铜绿)受热的变化(P21)现象方程式7.碱式碳酸铜(铜绿)遇到盐酸的变化(P21)现象绿色固体溶解形成_______色溶液,放出大量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表达式推论碱式碳酸铜遇到其他一般的酸(如:醋酸等),现象都与该实验相似8.镁带燃烧(P23)现象方程式知识在做镁带燃烧实验之前,应该先用砂纸将镁带表面灰黑色的氧化层去除。在做镁带燃烧实验时,应该用______夹持镁带,燃烧时在下方放______。应用制作________,________10.其他实验(1)煤油燃烧形成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2)无色的氯化氢气体和氨气气体混合,产生_______________(3)无色的碘化钾溶液中加入______________溶液产生黄色沉淀(4)取少量葡萄糖、砂糖、面粉放在燃烧匙中,加热烧焦后,得到___________,该实验说明组成中都含有__________。二、某些化学贡献1.发现青霉素的科学家______________2.脱氧核糖核酸(DNA)结构的发现,打开了分子生物学的大门4.我国在研究蛋白质结构的基础上,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了_______________5.门捷列夫发表了________________6.居里夫妇发现了________________7._____________发明了安全炸药,改进了引爆装置8.三位科学家研究________________获得了2000年诺贝尔奖9.我国古代化学工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世间万物由___________组成,由__________构成,物质的________决定性质;性质决定_______________。三、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定义实例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定义伴随现象只是______或______的改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成沉淀、形成烟雾、能量的吸收与释放。本质区别联系在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着______________实例物质三态变化、碘升华灯泡发光;活性炭、木炭的吸附作用;导电、导热;(蒸发或冷却)结晶等等一切燃烧;光合作用、动植物的呼吸作用;金属生锈(氧化);炼钢、炼铁、煤的干馏;酸碱指示剂变色(如: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食物腐败、酒醋的酿造、农家肥的腐熟;生米煮成熟饭、衣服穿久了褪色,变质、腐蚀、中毒等第二章我们身边的物质知识点一、空气中成分研究1.空气中的成分:按体积来分大约为,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为0.03%。2.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1)实验原理:磷(P)+氧气(O2)点燃五氧化二磷(P2O5)(2)实验现象:点燃红磷,未打开止水夹时,观察到锥形瓶中产生大量的白烟,瓶壁发热;打开止水夹后,烧杯中的水进入锥形瓶中,体积大约占容积的1/5,白烟逐渐消失。(3)实验结论:空气中氧气大约占体积的1/5。(4)实验思考:a.该实验为什么不使用碳、硫、铁或者是镁?答:碳、硫燃烧会分别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气体,该两种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不大,占据了锥形瓶中一部分体积,从而使测得的结果偏小。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无法消耗氧气;镁虽然在空气中能与氧气发生燃烧,并且生成固体氧化镁,但同时金属镁还能在空气中与氮气发生反应,生成氮化镁,使得测得结果偏大。b.你能从该组实验中获得哪些结论?答:氧气在空气中体积大约占1/5;氮气难溶于水;氮气不能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3.空气污染问题(1)污染来源:工厂的废气,汽车的尾气,矿物燃料的燃烧等(2)污染分类:粉尘(可吸入悬浮颗粒)和有害气体(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等)(3)污染危害:对人体有害,容易患呼吸道疾病;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4)污染防治:工厂的废气实行先处理后排放;汽车中安装尾气净化装置;使用脱硫燃料或开发清洁能源。4.空气中其他气体的性质及用途(1)通常情况下,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不容易发生化学反应。通常我们使用氮气做保护气,制取化肥,液氮也用于医疗手术。(2)稀有气体,旧称惰性气体,化学性质很稳定。氦气由于密度很小,不容易发生爆炸,可以用来做轻气球;氖气用来做防雾灯,一般发红光;氙气用来提高灯的发光强度。二、氧气的有关内容1.氧气在自然界的循环产生:植物的光合作用消耗:动植物的呼吸作用,燃料的燃烧,缓慢氧化作用2.氧气的性质(1)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当温度下降,氧气可以转变为淡蓝色的液氧,甚至淡蓝色的固态氧。在通常情况下,氧气不易溶于水,所以氧气能够用排水法收集;在标准状态下,氧气的密度略大于空气,所以氧气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注意:选择排水法和排空气法的原则排水法的条件:1)不易溶于水2)不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排空气法的条件:1)气体的密度与空气的密度有一定的差值,气体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选择向上排空气法,若气体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则选用向下排空气法2)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发生化学反应3)无毒若气体既能用排水法,又能用排空气法收集时,我们从制得气体的纯度考虑,一般选用排水法收集。(2)化学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与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主要体现了氧气的氧化性和助燃性A.氧气与木炭燃烧现象:在空气中被点燃,发出红光,放出热量,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便混浊的气体;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便混浊的气体。文字表达式:碳(C)+氧气(O2)点燃二氧化碳(CO2)注意:我们在做木炭在氧气集气瓶中燃烧实验时,要注意将燃烧匙由上往下慢慢移动,为了使木炭能与氧气充分接触,使反应完全。B.氧气与铁丝反应现象:在空气中,铁丝不能被点燃;在氧气中,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铁丝熔成小球,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文字表达式:铁(Fe)+氧气(O2)点燃四氧化三铁(Fe3O4)注意:在反应之前,必须在集气瓶底部留有少量的水或者细沙,目的是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燃烧之前,将铁丝绕成螺旋状,目的是为了使空气与铁丝充分接触,容易聚热将铁丝绕在火柴上的目的是引燃铁丝,使铁丝较快提高温度当火柴的火焰接近铁丝时,将铁丝慢慢伸入集气瓶,否则木柴燃烧会消耗大量氧气使实验失败C.氧气与蜡烛反应现象:在空气中,蜡烛被点燃产生黄白色火焰,有少量的黑烟产生;在氧气中燃烧,蜡烛剧烈燃烧,并且产生白色火焰,在集气瓶壁上出现水珠,没有烟,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文字表达式:石蜡+氧气点燃二氧化碳+水结论:可燃物燃烧的现象与氧气的浓度有关,氧气的浓度越大,现象越剧烈。D.缓慢氧化物质能与氧气发生缓慢的氧化反应,如动植物的呼吸、金属的腐蚀、食物的腐败、肥料的腐熟等。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知识联系:A.氧气与镁带的燃烧现象:剧烈燃烧,放出耀眼的白光,发出白烟,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文字表达式:镁(Mg)+氧气(O2)点燃氧化镁(MgO)生活应用:照明弹、烟火B.氧气与白磷燃烧现象:放出大量的白烟,生成白色的固体文字表达式:磷(P)+氧气(O2)点燃五氧化二磷(P2O5)生活应用:烟雾弹,去除灯泡中的氧气等C.氧气与氢气的燃烧现象:氢气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用一干冷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在烧杯壁出现水雾。文字表达式:氢气(H2)+氧气(O2)点燃水(H2O)D.铜与氧气反应现象:铜丝不能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加热后,在红色的铜丝表面有黑色的固体产生。文字表达式:铜(Cu)+氧气(O2)加热氧化铜(CuO)用途:实验室一般用铜丝来去除混合气体中的少量氧气3.氧气的用途支持燃烧:液态氧作为火箭的助燃剂(助燃性),炼钢需要氧气(提高反应炉中的温度),氧炔焰用来气焊与气割提供呼吸:潜水员和太空飞行员携带的氧气罐4.氧气的制法(1)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a.原理: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氧气的沸点高于氮气的沸点b.注意:该过程是物理变化(2)实验室制法A.高锰酸钾制取氧气a.实验原理:高锰酸钾(KMnO4)加热——→锰酸钾(K2MnO4)+二氧化锰(MnO2)+氧气(O2)b.反应物状态:高锰酸钾(紫黑色固体)c.反应条件:加热d.注意事项:a).试管口要略微向下倾斜:防止生成的水回流,使试管底部破裂。b).导气管伸入发生装置内要稍露出橡皮塞:有利于产生的气体排出。c).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气管,污染制取的气体和水槽中的水。d).排气法收集气体时,导气管要伸入接近集气瓶底部:有利于集气瓶内空气排出使收集的气体更纯。e).实验结束后,先将导气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炸裂试管。d.实验步骤:查—装—定—点—收—移—熄a).仪器组装:先下后上,从左到右的顺序。b).气密性检查: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槽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若水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不漏气。松开手后,导管口出现一段水柱。c).装入药品:按粉末状固体取用的方法(药匙或纸槽)。d).加热药品: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在反应物部位用酒精灯外焰由前向后加热。e).收集气体: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当气泡均匀冒出时再收集;或向上集气法。f).检验及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发现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部,木条复燃,证明已满。B.双氧水(过氧化氢)制取氧气a.实验原理:过氧化氢(H2O2)————→水(H2O)+氧气(O2)二氧化锰b.反应物状态:过氧化氢(无色液体),二氧化锰(黑色粉末状固体)c.反应条件:不需加热d.注意事项:a).分液漏斗可以用长颈漏斗代替,但其下端应该深入液面以下,形成液封,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并且使用分液漏斗时,要求固体为不溶性的块状固体b).导气管只需略微伸入试管塞c).气密性检查:用止水夹关闭,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漏斗中加入水,水面不持续下降,就说明气密性良好。d).装药品时,先装固体后装液体e).该装置的优点:可以控制反应的开始与结束,可以随时添加液体。f).催化剂:一变(改变反应速率),两不变(本身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C.总结:若固体(或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