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空气的力量”说课稿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空气的力量”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沪科版九年义务教育八年级物理八章第三节的内容,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压强的概念、压强的公式和单位、液体压强的特点和规律以及液体内部压强的公式之后,学习的又一压强方面的知识。这节课主要讲的是关于气体压强中大气压强的初步知识,与前面所学的固体压强,液体压强一起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教材通过事例、实验引入课题,教材的编排符合初中生的学习特点,重视定性分析和实际应用,强调实验探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大气压强的存在和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会用大气压强解释简单的现象,并且知道托里拆利实验说明了什么,知道大气压强的大小.学好本节课,对学生理解大气压的成因、大小及其应用有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然和利用自然,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对进一步认识“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科学研究方法具有指导意义。二、教学目标根据物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及本课的编排特点,结合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拟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目标(1)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能说出几个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事例;能用大气压强解释简单的现象。(2)知道托里拆利实验和标准大气压的大小。(3)知道大气压强随高度增加而减小,大气压强的大小可以用气压计来测量。(4)知道沸点随气压减小而降低,增大而升高。2、能力目标(1)进一步提高实验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2)能够把所学知识与生活、生产实际相结合。(3)培养物理科学实验探究研究方法3、德育目标(1)学会与人合作,共同学习。(2)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三、学情分析:初二学生经过一个多学期的物理学习,对这门学科有了简单的了解,物理观察、实验探究、分析和概括能力已初步形成,也亲身体验到了物理知识与人们生活、生产的密切联系,对物理有了一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他们希望教师能满足他们对新知识的好奇、渴求,希望在老师的引导下获得锻炼及施展自己能力的机会,同时更希望品尝到成功学习的快乐。教学中应注意设计好问题,引导学生的同时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勇气,教会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让学生成为探究式学习的主角。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1、选择生动、趣味性强、直观的实验,不但有力地说明大气压的存在,降低教学难度,同时还激发学生的学习物理的兴趣。2、观察托里拆利实验,说明原理和变化3、大气压的变化的理解和应用五、教学与学法:(一)、说教法1、设计思想本节课总体采用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和实践探究的方法。全班分为六个学习小组,天才学生与需要帮助的学生搭配组成。课前布置预习任务,提供必要的参考资料如实验设想、相关网站等,要求学生最后能完成布置的相关的学习任务,在“空气的力量”的学习中,由各个学习小组展示各自准备的能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或事例,教师通过演示或利用网页动画课件设置悬念,用虚拟实验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判断真假。在后面“大气压强有多大”的学习中,主要由教师通过实验演示结合课件讲解分析,对教材的重点难点逐个突破。最后出示相关问题进一步拓展研究,达到巩固深化学习的目的。主要教学流程设计如下:2、教学过程中有学生动手实验,在于防止虚拟的网络界面,过度的刺激学生,让学生体会物理的学习是研究客观事物的。安排机动的实验内容班帮助学生学习。3、托里拆利的实验学习,以提供课件为主,学生通过课间的内容,小组讨论,自组学习,大大的提高课堂学习效率,避开了实验操作的繁琐,同时也避开水银的危害。(二)、说学法学生围绕一个活动主题(即任务、问题),在老师的精心设计和安排下,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积极主动地投身于探究活动,收集相关的资料,去准备小实验,一切都是在充满激情、怀有极大的兴趣、带着强烈的求知欲的心态下进行,可以想象这时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在探究过程中解决每个问题,学生内心都会充满成功的喜悦,富有成就感,同时更进一步激发他们探求下一个答案的乐趣。这种探究型的学习模式不但使学生基本可以掌握所学的内容,达到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同时,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团队合作的精神,提高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得到了体现,学生实验探究能力也得到了加强。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得到了发展。这种学习模式的显著特点,使学生置身于实验探究的学习环境中,学生由感性认识到实验探究,然后上升到理论分析,最后巩固拓展,回归生活,逐层推进,学生在愉快的学习中体验了“从实验中来到实验中去”的方法论。六、主要教学程序设计(一)复习提问:1、如图(多媒体展示)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是否受到液体对它的压强?(受)2、液体内部向什么方向有压强?(各个方向)3、液体内部压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液体受重力,具有流动性)(二)新课教学1、大气压强:问题: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周围被厚厚的空气层所包围,即大气层,也有流动性,地球上的物体(包括人)都浸在其中。那么大气对浸它里面的物体是否有压强呢?说说你的猜复习引入猜想分析讨论结论验证理解、应用延展、扩宽新的问题问题想并用你日常所见一些现象来支持你的猜想。引导学生根据日常所见一些现象来支持他的猜想。如:(1)把一个小小的塑料挂衣钩紧贴在很平的墙上,就能用它挂衣服而挂衣钩却不掉下来(2)只有一个小孔时,饮料罐里的饮料不易倒出(3)吸饮料时,饮料罐纸盒会变扁初步分析讨论出结论:从以上的现象,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生活其中的大气对我们应该是有压强的?但是,纯讨论出的结论是否完全正确呢?所以我们还得从科学实验探究中验证是否有大气压强。科学实验探究:请用给出的仪器,设计一~二个验证是否有大气压强的实验,并解释现象实验1把浸过酒精的棉花用火柴点燃投入事先准备好的空瓶中,用剥了皮的熟鸡蛋堵住瓶口,稍后,鸡蛋被吸入瓶内.实验2给茶杯中装满水,盖上硬纸片,倒置过来发现水和硬纸片都不下落.实验3拿一空铁皮罐,放少许水,罐口打开,放在火上将水烧开。水烧开后,注意观察铁皮罐的形状,然后将铁皮罐罐口用盖子盖紧,小心放入盆内,然后用冷水浇铁皮罐,再仔细观察铁皮罐是否有变化?实验4取两个挂东西的小吸盘对接,挤出吸盘内部的空气,然后试图拉开吸盘,注意体验拉开吸盘容易吗?实验5马德堡半球实验---它第一次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正确结论:由以上的众多实验证明,我们生活其中的大气对我们确确实实有压强。那么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解释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星球,地球周围被厚厚的气体包围着。地球周围被厚厚的气体包围着,这厚厚的气体人们通常称之为大气层。大气层的厚度大约有几百千米,主要由氮气、氧气等多种气体组成。其中,大部分气体分布在距离地球表面几十千米厚度的范围内。交流与讨论:空气有质量吗?我们在上一章里已经知道空气的密度是1.29kg/m3,可见空气是有质量的,空气体积很大时,其质量也是相当大的。同学们试计算充满我们这间教室的空气的质量有多大。计算:∵ρ=m/v、v=10m×6m×4m=240m3∴m=ρv=1.29kg/m3×240m3=309.6kg我们周围的大气既有质量,同时又要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而且具有流动性,这几个原因就产生了大气压强。2、大气压强的测量(1)托里拆利实验根据奥托·格里克的马德堡半球实验,不仅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还表明大气压强是很大的。那么大气压强有多大呢?我们先看看,历史上人们是怎样测量大气压强的?1644年,伽利略的学生托里拆利及其同伴通过实验第一次测出了大气压强的大小。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托里拆利是怎样测出大气压强的?①介绍托里拆利实验装置②演示:托里拆利实验(课件演示)③分析:玻璃管内水银面上方是真空,而管外水银面受到大气压强,正是大气压强支持着管内760mm高的水银柱,就是大气压强跟760mm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相等。p=ρgh=13.6×103kg/m3×10N/kg×0.76m=1.013×105Pa④应用:人的头顶面积约为0.02m2,请计算大气压对头顶的压力为多少?(2)测量大气压强的工具:①水银气压计:优点:精确缺点:不方便携带②金属盒气压计:原理:优点:使用方便缺点:不精确3、大气压强的变化:(1)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大气压强不断减小。海拔3000M以内,每上升10M,大气压强减小100Pa。(2)1个标准大气压=760mm高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4、思考:1、学过本节后,你对马德堡半球实验,有什么新的推论?2、抽水机是靠大气压把水压上去的,抽水机能否一次把水从地面抽上地王大厦的顶楼?3、西藏的人们为什么习惯吃烧烤的东西而不习惯汤煮的东西?(三)、课堂小结让学生总结本节所学的内容(用多媒体给出)1、空气受重力的作用且具有流动性所以空气对浸入其中的物体有压强;2、托里拆利实验测出大气压的值等于760mm高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即1.0×105帕;3、大气压强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有很广泛的应用。(四)、布置作业1、复习课文,预习第四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2、课本第149页,作业1、2、3。:《7.4阿基米德原理》说课稿(沪科版八年级)尊敬的各位评委: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沪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物理第七章第4节《阿基米德原理》,依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要求,以及我对本节教学内容的理解,我将从教学理念、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流程五方面进行阐述。一、教学理念教学观念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经历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认识过程;经历科学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在认知过程中体验方法、学习方法,从而培养其科学的探索精神及严谨德物理思维思想,为此,这节课的教学理念我定位在(1)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提高学生观察、归纳、分析的实验能力。(2)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3)注重全员参与,让自主探究得以坚持。二、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浮力和阿基米德原理是液体静体力学知识中的一个重要规律,与技术和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从教材的编排看,已学习的力、二力平衡及质量、密度等知识为浮力的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可对原有知识起到复习和巩固提高的作用,并为物体的浮沉条件的探索、浮力的产生原因以及分析浮力知识在工农业国防等各个方面的广泛应用提供了知识基础。2)教学目标依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地位和作用,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和测量浮力的一种方法_称重法,知道阿基米德原理。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的定性和定量的实验过程,从而认识到他们的作用。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活动的参与,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并认识到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3)教学重、难点重点:阿基米德原理难点:实验探究过程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取的策略是:a)注重素材的普遍性,以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入手,增强学生探究兴趣b)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全体学生参与加强其动手能力,强化分析、归纳能力。c)注重多媒体等现代教学工具的应用,使教学更直观、更具观赏性。d)教法、学法为突出物理学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体现新课程“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德”基本理念,我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如:探究法、引导发现法、阅读指导法等,同时在教学中主要渗透以下几方面的学法指导:小组合作探究、观察、分析、比较等。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三、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刚开始学习物理知识,对此有充分的兴趣和热情而浮力现象是学生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在教学中可利用学生的心理特征,激发学习兴趣,并在探索浮力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其尊重科学的思想。四、教学流程设计(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课件展示图片:1.万吨巨轮航线在大海中2.人仰躺在死海中看书3.热气球腾空而起引导学生说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会不约而同地回答,因为他们都受到了浮力作用。继续追问:谁还能举出生活中类似受浮力的例子?学生踊跃发言,教师及时给予鼓励表扬。关于浮力,你想知道些什么呢?有学生会说出想知道什么是浮力?浮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