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2012年中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012年河北省中考历史模拟试卷11.近代诸多事件均按旧历年号命名,下列相关搭配中,错误的是A.1894年――甲午战争B.1898年――戊戌变法C.1901年――辛丑条约D.1912年――辛亥革命12.四位同学分析下表中中共党员人数骤变的主要原因,正确的是年代1927年4月1927年4月后中共党员人数5.7万1万多A.小军:五四运动中大批中共党员被捕B.小敏:北伐战争中大批中共党员牺牲C.小明:国共合作中大批中共党员加入国民党D.小华:蒋介石等叛变革命后大肆屠杀共产党人13.抗日战争爆发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总兵力近4万人左右;抗战胜利时,人民武装达到200万人左右。这表明抗日战争及其胜利的意义是A.壮大了人民军队B.洗刷了民族耻辱C.指明了中国前途D.人民付出重大牺牲14.以下为我国经济发展中“单位GDP能耗”年度变化示意图。(GDP:国内生产总值。单位:吨标准煤/万元)图中“单位GDP能耗”出现最高峰值的直接原因是A.发动土地改革运动B.实行三大改造C.建立人民公社D.开展“大跃进”运动15.下列选项中体现继承与发展关系的是A.希腊古典文艺——人文主义思潮B.牛顿经典力学——爱因斯坦相对论C.君权神授说——启蒙运动思想D.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16.中国皇帝曾对法国产生浓厚兴趣,打算派外交使团会见路易十六。但这一计划最终付诸东流,原因可能是A.法国大革命爆发B.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C.辛亥革命爆发D.普法战争爆发17.《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中有这样的评述:“两个学说都发现了变化的原因在于斗争——生存竞争和阶级斗争。”阐述“两个学说”的是A.《神曲》《哈姆雷特》B.《独立宣言》《人权宣言》C.《生物进化论》《共产党宣言》D.《相对论》《美国的悲剧》18.美国历史学家杰里•本特利指出:当1945年同盟国击败轴心国,摧毁德意志帝国和日本帝国时,随着另一场战争的开始,世界不得不重建。“另一场战争”的发生说明A.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相互竞争B.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C.世界出现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D.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19.要么让殖民地独立,要么进行殖民战争;让殖民地独立,将失去“一棵最明亮的宝石”,而殖民战争将是长期的,同时也会遭到国际舆论的谴责和国内人民的反对。二战后面临两难选择的这个国家是A.美国B.英国C.印度D.日本31.读图,回答问题。(6分)图一:法国民众攻打巴士底狱图二:武昌起义门(1)上图反映的史实在本国革命史上具有怎样的地位?(4分)(2)简要比较两国革命,列举一处相似点。(2分)参考答案:(1)图一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爆发;图二标志着辛亥革命爆发。(2)都是资产阶级革命;都推翻了封建君主统治;都推动了本国资本主义发展;都传播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等均可。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文明制度,即变成资产者。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已创造出一个世界。材料二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以上材料摘自1848年《共产党宣言》材料三一些工业发展的城市和工矿区人口密集、物流量大,煤的燃烧量急剧增加,大气污染的环境问题不断发生。如1873、1880、1882、1891、1892年,英国伦敦多次发生可怕的有毒烟雾事件。——刘少康编著《环境与环境保护导论》请回答:(1)材料一、二共同论述了哪一历史现象的影响?(2分)试列举生产工具改进和促使交通便利的发明各一项。(2分)(2)“它迫使一切民族”发生改变,这种改变在中国的表现是什么?(2分)(3)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应当如何看待第一次工业革命对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2分)从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2分)参考答案:(1)工业革命。生产工具:珍妮机、蒸汽机等均可;交通工具:火车机车、轮船等均可。(2)使中国开始了近代化探索的历程。(或者:使中国发生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亦可。)(3)一方面,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和政治进步;工业革命加速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确立世界统治的进程,形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局面。另一方面,使用蒸汽机对资源的消耗大,对人类生活环境的污染也非常严重。(或者:工业革命带来的大工业生产、城市化发展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污染。)启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意社会环境与环境的协调发展。33.学以致用,探究问题。(12分)为了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九年级同学收集了如下材料,请你参加共同探究问题。材料一辛亥革命的发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它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矛盾激化和人民顽强斗争的必然结果。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起,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对西方列强的野蛮侵略和清王朝的腐朽统治,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屈服,进行了前仆后继、可歌可泣的抗争。中国人民从反抗斗争中逐渐认识到,要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必先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清王朝是中国反动封建势力的代表,同时已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不扫除这个障碍,要获得人民的解放和幸福是不可能的。辛亥革命集中反映了当时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振兴中华的深切愿望。――摘自《江泽民在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材料二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为了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还废除了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文明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老爷”“大人”之类的称谓,代之以“先生”“君”等平等的称呼。其他不好的社会习俗也逐渐得到改变。请回答:(1)哪一不平等条约签订,标志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1分)材料一中指出“清王朝是中国反动封建势力的代表,同时已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通过分析哪一不平等条约能够得出上述结论?(1分)(2)“不扫除这个障碍,要获得人民的解放和幸福是不可能的。”为扫除“这个障碍”,在谁的领导下中国建立的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什么?(4分)哪一历史事件表明中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2分)(3)材料二中的民国政府建立于哪一年?(2分)结合辛亥革命后社会生活变迁的史实,谈谈你如何理解革命对社会发展的关系。(2分)参考答案:(1)《南京条约》、《辛丑条约》。(2)孙中山、中国同盟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1912年元旦。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生活发生变迁,说明通过革命,除旧布新,才有可能使一个国家或民族重新焕发生机,推动社会的进步。(大意相同即可。)备选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时局的剧烈动荡,使上海的街头巷尾出现了不少新奇的景观。一是各个商家自动把挂在道路两旁的市招布幌中的“满”字改成了“新”字,如“满汉首饰”、“满汉全席”、“满汉茶食”等改成了“新汉首饰”、“新汉全席”、“新汉茶食”。另一奇观就是剪辫子运动。那时候的大街小巷到处都张贴着上海市政厅的晓谕告示:“自汉起义,各省响应,凡我同胞,一律剪辫,除去胡尾,重整汉室。”材料二那些有识之士,不待劝告和动员,纷纷上街去剃头店剪辫理发,一时风行。但也有不少愚忠晚清的遗老遗少,依然拖着根大辫子晃来晃去;市镇和乡村中的一些不识字的市民和农夫,墨守成规,认为辫子是受之父母之物,舍不得剪去,惟恐剪去后会身遭不测。于是一场强迫剪辫子的运动便在上海滩骤然而起。请回答:(1)材料中“时局的剧烈动荡”、“自汉起义,各省响应”所指的历史事件是什么?(2分)这一事件的历史影响分别是什么?(2分)(2)材料二中有哪些群体不愿意剪掉辫子?(2分)他们的理由分别是什么?(4分)(3)你如何评价当时“剪辫子运动”?(2分)参考答案:(1)武昌起义(或辛亥革命);成果:推翻了清王朝;意义:使民主共和的观点深入人心。(2)遗老遗少;部分市民和农夫。理由:前者是对清王朝复辟抱有幻想,反对或不认同辛亥革命及主张;后者迷信思想严重。(大意相同即可。)(3)开放式答案,言之有理即可。如:积极方面看,宣传了辛亥革命爆发的信息,改变了中国人的形象,有利于落实孙中山颁布的剪辫令等;消极方面看,一些过激的行为伤害了部分民众的情感。(大意相同即可。)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