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填涂在答题卡上。2.答笫I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的标号。第n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题无效。3.考试结束,务必将答题卡收回。第I卷选择题、在毎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4.家谱,是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以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古人重视修订家谱的原因不包括A.为了彰显家族的声誉B为了凝聚亲族C.为了给历史研究者提供历史史料D.为了教化子孙25.下列所体现的思想不同于我国封建社会传统经济政策的是A.“农为天下之本,而工贾皆其末也”B.“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皆莫如被服”C.“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来源:高[考∴试﹤题∴库]D.“士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26.王夫之指出:“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郡县之法,已在秦先,秦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由此可判断A.这是王夫之押击“孤秦”的主要依据[来源:GkStK.Com]B.王夫之认为郡县制的推行是历史的必然C.王夫之认为秦灭六国并彻底废除了分封制D..这是王夫之对两千年文化遗产的批判27.李贽被称为“明代第一思想犯”,他的著作中有《焚书》《续焚书》,之所以这样命名,是因为他认为这些著作将来一定会被焚毁,这主要是由于书中A.对正统思想进行了大胆批判B反对盲从孔子C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D.认为“理”就在百姓日常生活中28.《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中的重要文献,关于它的叙述表述正确的是A.是罗马早期的习惯法B调整罗马人与外来人关系的法律C是罗马平民和贵族斗争的结果D.是罗马奴隶和奴隶主斗争的结果29.1701年英国嗣位法规定“法官的任免权不再属于国王而是属于议会;以后凡议会遗责,定罪的人,国王都不能任意赦免”。这反映了A.议会进一步抑制了王权B国王与议会相互制约C国王权力得到了加强D.责任内阁制形成30.“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乃至远东近代历史上划时代的重要事件,不仅对中日两国产生了巨大的直接影响,而且使远东国际形势的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下面对该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A.新兴的近代文明战胜了腐朽落后的封建文明B简单的学习西方的器物不足以挽救国家的危亡c甲午战争使东方开启了近代化时代D.甲午战争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31.1898年12月美国国会发表咨文:“正在中国发生着重大的事情,美国并不是一个溴不关心的旁观者……由于我们在国际上地位,由于我们国土有很长的太平洋海岸线,由于我们对远东的直接贸易日升月盛,我们有理由要求这方面的利益得到友好的待遇。我的目的是要用一切适当的,合乎美国传统的手段来促进美国在该地区的巨大利益。”这反映了[来源:学优高考网GkStK]A.美国积极关注义和团运动的动态B美国打箅凭借其经济优势在中国谋求利益c美国决定在中国占领租借地[来源:高[考∴试﹤题∴库GkStK]D.美国决定用占领菲律宾的手段获取在中国利益32.《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本来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体系,如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体系,是在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尚未发展的最初阶段出现的……这些体系的发明家们虽然曾经看出阶级的对立,……但是他们没有看出无产阶级所特有的任何政治运动。”这说明科学社会主义A.深刻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制度B对未来的理想社会提出各种设想C用统一的社会生产代替私人生产D.认识到无产阶级的伟大力量33.“不列颠东印度公司是由一群有创业心和有影响力的商人所组成。这些商人获得了英国皇家给予他们的对东印度的15年的贸易专利特许。1609年,詹姆士一世向东印度公司发出了一张不设期限的特许状。随时间的变迁东印度公司从一个商业贸易企业变成印度的实际主宰者。”东印度公司与当今跨国公司的不同是A.利用殖民扩张进行资本积累B推动资本主义发展C拉大世界经济发展的差距D.推动世界市场的发展34.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会议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人国民党;保持政治、思想、组织上的独立性;帮助国民党改组成四个阶级的革命联盟。这表明A.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B.中共积极推动第一次国共合作C中共放弃了革命领导权D.中共党内右倾投降主义错'误不断滋长35.二战后期英国首相丘吉尔和苏联领导人斯大林曾在某次国际会议上划分了对某些国家的战后控制权。此表透露的正确信息是A.透露了英国独占世界霸权的欲望B东欧成为苏联英国战后争夺的焦点C英国欲損取利益讨好美国D.带有明显的大国强权色彩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1921年)列宁:到1921年春天已经很清楚了——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則的尝试已经失敗了《我们的新经济玫策的实质正在于我们……开始作战略上的退却,趁我们还没有被彻底打跨,让我们实行退却,一切都重新安排,不过要安排得更稳妥。(1921年)列宁:“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无产阶级同农民的联盟,是先锋队无产阶级同广大农民群众的结合。”(1922年)列宁:“新经济政策的真正实质在于:第一,无产阶级国家准许小生产:者有贸易自由;笫二,对于大资本的生产资料,无产阶级国家采用资本主义经济学中叫:作国家资本主义的一系列原则。”材料二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是源于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題,推动了社会的发展。——鲍盛刚《中国崛起与中国模式》(1)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一中“退却”在农业方面的具体表现?如何理解列宁对新经济政策实质的不同阐释。(11分)(2)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二中美国和中国的“原有不完美模式”分别指什么?简要指出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在农业方面是如何体现“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状态”的?(8分)J(3)结合材料及所学指出三国制定经济政策过程中在经济体制的借鉴上说明了什么问题,有何启示。(6分)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一书中指出,中国之所以历史悠久,文化发达,国家相对穗定,纯系地理条件使然。中国的达界,或为大海,或为高山沙漢,外敌$只能从北方入使,所以安全较有保陣。虽发生分裂,但不久即复归统一,主要也是地理原因。中国以长江为天然屏陣,分为南北两部分。由于气候的原因,北方人彪悍好战南方人溫颀怯懦;北方人一旦跨过长江,无须经过旷日持久的战斗便可迅速控制全国。南方人习惯于俯首听命,故不易形成分裂。材料二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在人类文明初期,地理环境对于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和社会生活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是地理环境因素通过作为人类物质生产活动要素之一的劳动对象而实现的。作为劳动对象,地理环境因素决定着物质生产活动的类型、方式等,并通过决定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进而影响到人类的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1)结合材料一请对孟德斯鸩中届“历史悠久、国家稳定”原因的观点进行评析。(8分)(2)结合材料指出马克思、恩格斯与孟德斯鸠在地理环境与人类社会关系上的认识有何本质区别?(4分)请考生在第45、46、47、48四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答,则按所做的第一題计分。作答时,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45.(15分)【历史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顾】材料一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拔。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技氏。夫土德,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臣旧将自代(诠: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孝文帝曰:“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卒草,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言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各宜深戒”。“始班体樣。户增调三匹,谷二斛九斗,以为官司之禄。”——《魏书.高祖纪》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丁牛一头,受田三十亩,限四牛……诸民年及课則受田,老免及身没則还田,奴埤牛随有无以还受……诸桑田皆为世业,身终不还。——《魏书.食货志》材料二对孝文帝移风易俗的意义,学术界基本持肯定态庋,但也不乏不同声音。499年孝文帝去世后,北魏即进入内部动乱不已的多亊之秋,二十余年之后,爆发了六镇起义,再过十余年,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二国,实权分别落入高欢、宇文泰之手。因蚱,有学者认为造成北HJ&来局面的根源,实际上可以追溯到孝文帝改革。因为,孝文帝舍平城迁洛阳,改鲜卑武勇之风为汉人文弱之风,进一步削弱北魏军亊力量,这是他终不能《大魏国的重要原因。并说孝文帝的改革,学来的主要是汉人的繁文缛节,丢掉的恰恰是拓拔部的长处——勇武质朴,这就加速了北魏的衰亡。(1)材料一体现了孝文帝改革的哪些措施?(8分〉(2)你是否同意材料二的观点,请加以说明。(7分)46.(15分)【历史一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材料一“由于国情的不同,各国人民争取和发展民主的道路是不同的,……中国古代没有雅典式的民主制度,近代也未建立起像样的民主国家。对于我们这个封建历史漫长、缺乏民主传统、吃透专制苦头的国度来说,民主是个迷人的字眼,也是近百年来力追不舍的目标,但我们并不像夸父追日,而是在不断地接近它、发展它。”—《中国民主建设白皮书》近代中国,民主从来没有被真正地实践过,更谈不上发展出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主制度了!……民主理论在中国最初基本上是西方舶来品,民主现念的传播主要依靠理性的方式,即依靠理论家、思想家的宣传和阐述。这对于受过现代教育的知识分子是有效的,但是旧中国是一个充斥着文盲的农业国,占人口絶对多数的人民不可能通过阅读文献来转变观念。材料二“国会者,君主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立定宪法,同受治焉”。[来源:学优高考网]—康有为《清定立宪开国会折》孙中山曾说“虽然英国宪法所隐含的三权分立原则,经过孟德斯鸠的详细阐发,再经过美国宪法的实践和修改,已经日臻完备,但是由于百余年来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这一原则已经过时不适用了。……那些略有口才的人,去巴结国民,运动选举;那些学问思想高尚的人,反都因讷于口才,没有人去物色他。……就委任制而言,更是弊端丛生,特别是每逢政党轮換或总统更迭之际,大批官员同时俱换,不仅不胜其烦,而且还容易导致政治腐敗散漫”。(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分析民主未在近代中国扎下根的原因?(7分)(2)据材料二及所学简要指出康有为、孙中山政治主张的主要不同点。仆分)47.(15分)[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一战爆发前,形形色色的民族主义竞相粉墨登场,支配了这些国家的外交政策,其中最突出的是德国的泛日耳曼主义、法国的复仇主义、俄国的泛斯拉夫主义,与“大塞尔维亚计划”等。正是这些民族主义思潮,激化了各国的矛盾,导致了一战的爆发。(1)结合一战历史背景对上述观点进行简要评价。(8分〉(2)部分史学家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中国的民族主义有了新发展,请对此加以说明。(7分)48.(15分)[历史——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一拿破仑多次强调,立法的重心应当是生活现实。在许多次会议上,他经常打断一些繁瑣无益的枝节争执,通过明晰简沽的提问将讨论带回到实际而具体的问題之中。由于他当时的_未能生育,他强烈支持合意离婚和收养制度。《法国民法典》草案在法案评审委员会上遭到了共和主义者的反对,拿破仓认为法国“不能以形而上学来进行统治”,将所有持敌視立场的委5全部清洗出局。1804年,草案在没有任何异议的情况下获得通过。在拿破仑的戎马生涯中,《法国民法典》被拿破仑作为“革命的法典”铎行施加于被征服地。《法国民法典》的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