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试卷类型:B河北省唐山市2012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物理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O分。14.下列有关物理学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A.伽利略通过大量实验,发现只要斜面的倾角一定,不同质量的小球从不同髙度开始滚动,小球的加速度都是相同的B.牛顿利用扭秤实验得到大量数据后提出了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C.奥斯特为了解释磁体产生的磁场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D.楞次在对理论基础和实验资料进行严格分析后,提出了电磁感应定律15.关于运动和力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物体在恒力作用下不可能做直线运动B.物体在恒力作用下不可能做曲线运动C.物体在恒力作用下不可能做圆周运动D.物体在恒力作用下不可能做平抛运动16.一矩形线圈绕垂直于匀强磁场方向、并位于线圈平面内的固定轴转动,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e随时间t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则()ADA.t1时刻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为零B.t2时刻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为零C.t3时刻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变化率为零D.t4时刻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变化率为零17.滑雪是人们喜爱的一种冬季户外活动,某滑雪场有一种双人无动力滑雪车,两人前后相隔一定距离坐在车上,沿倾斜雪道加速滑到坡底水平雪道上,惊险刺激。甲乙两人同乘一辆滑雪车,甲在前,乙在后,如果两人可视为质点,忽略滑雪车质量,且不计各种机械能损耗,当两人都到达水平雪道上时,甲的机械能与出发时相比()AA.甲的机械能一定增加B.甲的机械能一定减少C.两人下滑的初始位置越高,甲的机械能变化越大D.两人下滑的初始位置越髙,甲的机械能变化越小18.为研究太阳系内行星的运动,需要知道太阳的质量,已知地球半径为R,地球质量为m,太阳与地球中心间距为r,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为T。则太阳的质量为()DA.B.C.D.19.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平行光滑金属导轨(电阻不计),上端接一阻值为R的电阻,电阻值为2R的金属棒ab与导轨接触良好,整个装置处在垂直导轨平面向外的匀强2磁场中。将金属棒ab由静止释放,当金属棒的速度为V时,电阻上的电功率为P,则此时()BDA.重力功率可能为PB.重力功率可能为3PC.安培力大小为P/vD.安培力大小为3P/v20.甲、乙两辆汽车从同一点出发,向同一方向行驶,它们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BA.在t1时刻以前,乙车始终在甲车的前面B.在t1时刻以前,乙车的速度始终比甲车的大C.在t1时刻以前,乙车的速度始终比甲车增加的快D.在t1时刻两车第一次相遇21.如图所示,小球A、B带电量相等,质量均为m,都用长L的绝缘细线挂在绝缘的竖直墙上0点,A球靠墙且其悬线刚好竖直,B球悬线偏离竖直方向角而静止,此时A、B两球之间的库仑力为F。由于外部原因小球B的电量减小,使两球再次静止时它们之间的库仑力变为原来的一半,则小球B的电量减小为原来的()CA.B.C.D.22..(6分)将内阻为,满偏电流为1mA的电流表改装为量程为O〜3V的电压表,需要串联阻值为____Ω的电阻。两电压表由相同的电流表改装而成,量程分别为0〜3V和0〜15V,将两电压表串联在一起测某电阻两端电压,两表的读数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两表指计的偏角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解析:2970,不同,相同23.(9分)某研究小组在“探究加速度和力、质量的关系”时,利用气垫导轨和光电门进行实验。气垫导轨可以在滑块与导轨之间形成很薄的空气膜,从而极大地减少摩擦力的影响,滑块的运动可以近似看成无摩擦运动。光电门可以准确地记录滑块挡光板通过光电门的时间,从而得到滑块通过光电门的速度,如图所示。(1)实验时,该小组将托盘和砝码的重力作为滑块所受合外力,但实际上二者只是近似相等,请回答,二者近似相等需耍满足什么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滑块挡光板宽度为么某次实验时发现光电门记录时间为Ah则滑块通过光电门时的速度大小的表达式V=__________。(3)该小组保持滑块质量恒定,光电门的位置固定,并且始终从同一位置释放,不断改变砝码的个数,并通过计算得到多组滑块通过光电门的数据,如下表所示。3为了便于研究合外力与加速度的关系,该小组用托盘和砝码的总质量代表合外力作为横轴,请你选择合适的物理量代表加速度作为纵轴,并利用表格中数据在坐标纸中选择标度描点作图。通过绘出的图线可以得到如下结论:在滑块质量一定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托盘和砝码的总质量远小于滑块的质量(2分)(2)td(2分)(3)图略(图的纵坐标为V2)(3分),加速度与合外力成正比(2分)24.(13分)有一种地下铁道,站台的路轨建得高些,车辆进站时要上坡,出站时要下坡,如图所示。设坡顶高度为h,坡顶A到坡底B水平间距为L1,坡底B到出站口C间距L2。一质量为m的机车由坡顶A开始无动力下滑,到达坡底B时,机车发动机开始工作,到达出站口C时,速度已达到正常速度V。若火车与各处轨道间动摩擦因数均为u,且忽略机车长度,求:(1)机车到达斜坡底端B时的速度大小v1(2)机车到达出站口时,发动机做了多少功;(3)请简要说明,站台轨道比运行轨道略高一些的优点。解析:(1)1122gLghv(2)mghLLmgmvW)(21212(3)只要合理就得分(从能量角度说最好)25(19分)如图所示,在直角坐标系x轴上方有与x轴成45°角的匀强电场,场强大小E=103V/m,在x轴下方有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B=1T。现从y轴上距坐标原点L=1Ocm处由静止释放一比荷为的带正电的微粒A,不计微粒的重力。求:⑴微粒进入磁场后在磁场中运动的轨道半径;⑵从释放微粒到微粒第一次从磁场返回电场所用时间;⑶若在A第一次返回电场的同时,在电场中适当的位置由静止释放另一与A完全相同的带电微粒B,可使两微粒在进入磁场前相遇。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释放点的轨迹方程(不计两微粒之间的库仑力)。解析:⑴21.0Rm⑵221vLt而qBmtt2431410)431(2ts⑶当成平抛去分析,会非常简单微粒从P点进入磁场后做类平抛运动,设微粒再次进入磁场时距坐标原点为x,如图所示,则:222145sintmEqPx245cosvtPx解得8.0Pxm由于微粒B与A完全相同,所以只需在微粒离开磁场时速度方向的直线上的PQ范围内任一点释放微粒B,可保证两者在进入磁场前相碰。即在直线y=x+10)3010(x上式任意一点释放微粒B都能满足要求。33.[物理——选修3-3](15分)4(1)对于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下列论述中正确的是()ACA.若单位体积内分子个数不变,当分子热运动加剧时,压强一定变大B.若单位体积内分子个数不变,当分子热运动加剧时,压强可能不变C.若气体的压强不变而温度降低时,则单位体积内分子个数一定增加D.若气体的压强不变而温度降低时,则单位体积内分子个数可能不变(2)如图所示,一长为L、内横截面积为S的绝热气缸固定在水平地面上,气缸内用一质量为M的绝热活塞封闭了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幵始时活塞用销钉固定在气缸正中央,气缸内被封闭气体压强为P,外界大气压为Po(PP0)O现释放活塞,测得活塞被缸内气体推到缸口时的速度为V。求:I.此过程克服大气压力所做的功;II.活塞从释放到将要离开缸口,缸内气体内能改变了多少?解析:Ⅰ.设大气作用在活塞上的压力为F,则:SPF0根据功的算式FlW得:LSPW021Ⅱ.设活塞离开气缸时动能为Ek,则:221mvEk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得:LSPmvE02212134.[物理——选修3-4](15分)(1)一列沿x轴正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当波传到0点时开始计时,7.0s时刚好传到x=3.5m处,如图所示。由此可以判定()CA.该波的振动周期为7.0sB.波源的起振方向向上C.该波的波速为0.5m/sD.再经过1.0s,x=2m处质点刚好处在波谷的位置(2)一束单色光斜着射向并穿过一厚度为D的玻璃砖。已知该玻璃砖对单色光的折射率为N,单色光的入射角为a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C。求:I.若入射角a=60°,且已知。求该色光经玻璃砖折射后的折射角;II.该色光穿过玻璃砖所用的时间与入射角A和折射率n的关系。解析:I.θ=30°Ⅱ.222sinncdnt35.[物理——选修3-5](15分)(1)用强度相同的红光和蓝光分别照射同一种金属,均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下列判断正确的是()DA.用红光照射时,该金属的逸出功小,用蓝光照射时该金属的逸出功大B.用红光照射时,该金属的截止频率低,用蓝光照射时该金属的截止频率高C.用红光照射时,逸出光电子所需时间长,用蓝光照射时逸出光电子所需时间短D.用红光照射时,逸出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小,用蓝光时逸出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大(2)如图所示,光滑水平地面上有一足够长的木板,左端放置可视为质点的物体,其质量为m1=1kg,木板与物体间动摩擦因数u=0.1。二者以相同的初速度Vo=0.8m/s—起向右运动,木5板与竖直墙碰撞时间极短,且没有机械能损失。V=10m/s2。I.如果木板质量m2=3kg,求物体相对木板滑动的最大距离;II.如果木板质量m2=0.6kg,求物体相对木板滑动的最大距离。解析:Ⅰ.vmmvmvm)(210102v=0.4m/s,方向向左,不会与竖直墙再次碰撞112212021)(21)(21gsmvmmvmms1=0.96mⅡ.vmmvmvm)(210102v=-0.2m/s,方向向右,将与竖直墙再次碰撞,最后木板停在竖直墙处212021)(21gsmvmms2=0.512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