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普通高中2013届高三11月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河北省普通高中2012—2013学年度高三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90分钟100分)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2.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史记·殷本纪》记载:“自仲丁以来,废适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比九世乱,于是诸侯莫朝。”材料表明,这一时期的商朝A.外患不断,以致商王多次迁都B.实行分封制,诸侯割据混战C.王室内部为争夺王位,内乱不止D.实行宗法制,有利于维护政治稳定,2.《赢政的道》一文中写道:“始皇帝赢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作者这样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A.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B.确定了后世2000多年的国家政治框架C.确立了分封子弟的制度D.开始用军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3.有学者评论说“贞观年间,在三省六部制中,政权中心是政府而不是皇帝个人,皇帝实际上成为政府的最高负责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皇权专制得到空前的加强B.政府拥有了最终政务决策权C.皇权受到政府制约D.政府独立于皇权之外4.有学者说过,明清时期江南市镇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存在于农村经济上面,是农村专业经济发展的结果。由此可见,这一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整体特点是A.农村经济仍然以自然经济为主B.自然经济已退居次要地位C.商品化趋势明显D.市镇是进行农贸商品交换的场所5.1847年,英国商人组织在一份报告中写道:“中国人所织的白而结实的布比我们的货物贵得多。我在上海发现,由于我们的布代替了他们的布,他们的织布业已迅速下降了。”材料实质上反映了A.洋布物美价廉,竞争力强B.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土布做工粗糙,价格昂贵D.外国商品完全占据中国市场6.金冲及教授在其《中国近代历史的几个根本问题》一文中提到,甲午中日战争后有一份《中外日报》指出:我们在以前(指洋务运动时期)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这表明甲午中日战争A.使中国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宣告破产B.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C.促使先进知识分子研究中国前途问题D.促使中国认清所处的国际地位7.蔡元培在1916年说:“满洲政府,自慈禧太后下,因仇视新法之故,而仇视外人,遂有义和团之役,可谓顽固矣。”在此蔡元培认为,义和团运动A.与现代化进程相悖B.主要由民族矛盾引起C.是维新变法的继续D.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8.孙中山认为:“可说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便是。”“民生就是政治的中心,就是经济的中心和种种历史活动的中心”。在此孙中山强调A.解决民生问题是国家之根本B.应通过合理分配社会财富改善民生C.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D.民生问题解决就是政治问题的解决9.解放战争全面爆发后,美国对国民政府的政策从部分解除禁运到取消禁运,再到实行“有限援助政策”,1949年开始逐步削弱对国民党的援助。由此可见,这一时期A.美国放弃控制中国的战略政策B.国民政府在中国的影响力发生变化C.美国由“扶蒋”逐渐转向.“中立”D.美苏争霸使美国国力迅速下降10.1950年,中国政府规定,外轮一般不准驶入中国内河,经中国政府特批而驶入的外轮须悬挂中国国旗,并在指定的码头停泊。这种措施所体现的外交政策是A.“求同存异”B.“另起炉灶”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D.“一边倒”11.20世纪60年代末,灰、绿、蓝成了中国服装的主色调,肥、大、宽成了中国人服装的基本式样,军装和“干部服”盛行,这反映出A.国人追求舒适的生活方式B.国家贫穷落后C.“左”倾思想盛行D.当时的世界时尚12.下图是我国某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表,图中的城乡差距扩大是因为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建立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D.经济特区的广泛建立13.基辛格在《论中国》一书中冷静而现实地写道:“中国和美国之间的关系,不需要——也不应该变成一种零和游戏(一方的收益以另一方的损失为代价)。”材料表明A.美国已丧失了经济大国的地位B.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C.中国是美国主要的竞争对手D.美国应该承认中国的地位1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雅典)最初是实行君主政体,以后让位于由九个执政官主持的寡头政治。这九个执政官是主要执政官,全部属于贵族……后来朝愈益民主化的方向发展。”这表明雅典民主制度A.使执政官掌握立法权B.得益于其优越的地理环境C.呈现和平渐进的趋势D.使贵族独享政治权利15.比较法学者彼得·克鲁兹认为,“在公元前二世纪罗马进行地区扩张重要历史时期,她吸收和修正了希腊思想和哲学,造就了几近完美的一个制度,即罗马法,它具有适应性,持久且实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罗马法的形成得益于对希腊的征服B.罗马法因其自身的完美而持久且实用C.罗马法渊源于古希腊的思想和哲学D.罗马法的发展得益于古希腊文明16.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1500年至1763年间,欧洲由于控制了各大海洋和西伯利亚及南北美洲人烟比较稀少的地区,已从默默无闻的地位中崛起。”在此,作者强调了欧洲崛起的A.市场因素B.军事因素C.技术因素D.政治因素17.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对美国的体制称赞不已,说“既像一个小国那样自由和幸福,又像一个大国那样光荣和强大”。其称赞的是A.三权分立B.联邦制C.中央集权制D.两党制18.1848年《共产党宣言》引言中指出:“共产主义已经被欧洲的一切势力公认为一种势力。”这一观点的历史依据是A.英、法等国资产阶级代议制进一步完善B.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显示了工人阶级的力量C.马克思主义已成为工人阶级的思想武器D.国际工人运动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19.上世纪美国“最出色”的外交家乔治·凯南在1946年说:“我们面对着一个政治力量,它狂热地坚信和美国之间不可能有永久性的妥协办法。”次年,他告诫美国应该奉行一个长期的对苏政策,并要保持“坚定与耐心”。这些言论A.批评了冷战政策B.夸大了美苏之间的分歧C.力图缓和与苏联之间的关系D.力主对苏联采取遏制政策20.依据图文信息和所学历史知识,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确立B.两极格局的形成发展C.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D.新经济自由主义的推行21.“苏联报刊沉湎于日益频繁地报道赫鲁晓夫的活动,并对他大加溢美,1963年全国性大报共刊登了他的120幅照片,1964年头9个月竟至140幅。相形之下,当年斯大林巨照载之报端也不过一年只有10—15次。”材料说明A.个人崇拜愈演愈烈B.赫鲁晓夫改革取得了重大成效C.赫鲁晓夫的功绩高于斯大林D.人们对赫鲁晓夫改革由衷赞美22.1957年西欧六国签订《罗马条约》。对此,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会见法国代表团时说:“(欧洲)共同市场建成的那一天,将是自由世界最美好的日子之一,甚至要比赢得战争胜利的那一天更加美好。”美国对“共同市场”所持态度A.表明美国希望欧洲一体化为其霸权服务B.旨在推动欧洲一体化C.意味着美国全球战略的重大调整D.有助于欧洲经济的恢复23.2012年9月17日,中国金融40人论坛指出:“今天的世界需要新的‘马歇尔计划’,促进全球范围对基础设施的投资,以打破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瓶颈,并给高收入国家的结构性改革提供空间。”这一设想A.以推动世界经济整体发展为目的B.以全球基础设施为主要投资范围C.以扩大资本在全球的流动为手段D.对促进高收入国家的发展更有利24.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中写道:“国际政治领域的现实主义反对政治一体化,满足于现在的国际无政府状态,坚持国家利益,民族利益至上。如果他们在理论上和政治上保持强势,世界联邦和世界政府的理想就会遥遥无期。”由此可见,保罗·肯尼迪主张A.实现世界政治文明的统一B.尊重世界政治文明的多样性C.推动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D.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25.哈佛大学教授弗格森将1989年11月9日柏林墙的坍塌视为“世界经济的转折点”。其主要依据是A.不诉诸武力的冷战方式保障了经济的安全B.德国的再次统一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C.冷战秩序的瓦解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D.冷战秩序的瓦解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其中第26题12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3分,第29题13分。)26.(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夫其卓绝在上不与士民等夷者,独天子一人耳。天子以秉政劳民贵。……尝试计之,人主独贵者,政亦独制。——章炳麟材料二蒙氏所谓立君政体者,颇近于中国二千年来之政体。其实亦与专制者相去一间耳。若英国之君民共治不与此同科也。……蒙氏所论专制立君二者,其性质实相同,特其手段稍异耳。——梁启超《蒙的斯鸠之学说》材料三革命派较立宪派更早地对专制制度进行了否定,主张必须以暴力革命的手段推翻清王朝,建立共和国,实现民主政体。立宪派对专制制度的否定不但较晚,而且主张以合法平和的手段争取实现君主立宪政体。在变革专制政体方面,二者显然存在着彻底与否、坚决与否之别。然而,二者间并非质的差异,而是对专制制度进行否定的量的差异。——摘编自王开玺《晚清政治新论》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不与士民等夷”体现的是哪一观念?这里的“独制”指的是什么制度?(4分)(2)评材料二中“专制立君二者,其性质实相同,特其手段稍异耳”的观点。(4分)(3)分析晚清时期的革命派和立宪派政治主张的异同。(4分)27.(12分)20世纪初,中国历史上发生了一场著名的“妥协”。材料一他(袁世凯)同起义各省在南京建立起来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和同盟会领袖进行谈判。……(孙中山)表示:只要袁世凯拥护民国,他就辞职,让位给袁世凯。几乎所有爱国者一致同意的是:中国必须有一个代表各省的议会;国家必须统一起来,以防止外国干涉(指日本)。……儿皇帝溥仪于1912年2月12日退位。.孙中山辞职。袁世凯在南京被选为总统,于3月10日在北京就任。通过这一系列特殊的妥协,中国避免了一场持久的内战、一次下层阶级的起义和一场外国的干涉。——美国史学家费正清材料二曾几何时,己为情势所迫,不得已而与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谋妥协。此种妥协,实间接与帝国主义相调和,遂为革命第一次失败之根源。——孙中山(1924年1月)评材料中有关这场“妥协”认识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12分)28.(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人口压力下,英国出现了能源危机(木材短缺)和棉布危机……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还有其他各种条件,包括水力资源、煤矿资源、银行信贷系统,以及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的有利于资产阶级发展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环境。——引自《保留工业文明的脚印》材料二西方国家针对工业文明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特征,不断建立、调整和完善与现代工业文明相适应的经济、政治和社会运行机制,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一些西方学者和政治家甚至从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中吸取了大量营养。——引自《保留工业文明的脚印》材料三“已近两个世纪的现代文明在人们合作能力上没有扩大和发展,而在发展物质的科学的神圣的名义下不知不觉地做了许多事情损害着团体协作和处理人事能力的提高。”他还引用一位澳大利亚医生写给他信中的言论说道:“科学的发展能够使我们认识一切,惟一的例外是,人类迄今仍不知道如何和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