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第1页共9页河北省望都中学14-15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命题人:薛进红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0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1.西周时,“宗法”习惯便被统治者制度化和系统化了,最后发展成为一种所谓“大宗率小宗,小宗率群弟”世袭的制度文化。在这种制度文化里,因此形成了A.“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世袭观念B.“亲师友,习礼仪”的风尚C.“男女有别,长幼有序”的身份等级D.“明法度,重教化”的思想2.《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所收诗歌最终经孔子编订而成。据此判断以下不可能在《诗经》中出现的是A.《唐风》B.《陈风》C.《郑风》D.《赵风》3.汉朝桑弘羊说“家人有宝器,尚函匣而藏之,况人主之山海乎?夫权利之处,必在深山穷泽之中,非豪民不能通其利。……今放民于权利,罢盐铁以资暴强,遂其贪心,众邪群聚,私门成党,则强御日以不制,而并兼之徒奸形成也。”作者主张A.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B.重农抑商政策C.工商官营,反对豪民并兼D巩固统治,关注民生4.《盐铁论·水旱》载:“铁器,民之大用也。器用便利,则用力少而得作多,农夫乐事劝功。用不具,则田畴荒,谷不殖。”这体现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是A.刀耕火种B.铁犁牛耕C.精耕细作D.男耕女织5.南宋《梦粱录》记载临安“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既无虚空之屋。”《都城纪胜》载:“(临安)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后方静。”与唐朝前期相比,材料中反映南宋A.只有临安商业分布非常广泛B.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C.开始突破政府对商业时空的限制D.城市的商业功能增强6.顾炎武说:“士而不先言耻,则为无本之人;非好占而多闻,则为空虚之学。虚之学,吾见其日是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顾炎武上述言论的主旨是A.批判宋明理学空谈义理B.倡导经世致用的学术取向C.提倡无研不信的为学方法D.强调学术与道德的结合7.秦汉时代,南方的郡面积都比北方的大得多。例如,秦朝北方的河东、上党、太原等五郡才相当于今山西省,而南方的长沙郡就相当于今半个湖南省。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秦汉时期A.北方地区开发的程度更高B.南方地区的经济地位更重要C.南方交通设施要更加完善D.北方地区实行郡国并存制度高二历史第2页共9页8.南开大学教授李治安认为:元朝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也是两宋否定唐后期藩镇分权的继续,相当于自隋朝始第三个“正一反一合”阶段的“合”。作者认为A.行省制实现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有机结合B.行省制主要着眼于政治上的统治和军事上的控制C.行省制巩固了元朝的中央统治和国家的统一D.行省制充分借鉴了郡县制的优点,基本摈弃了两宋政治制度的缺点9.忽必烈说:“中书省是我的左手,枢密院是我的右手,御史台是我用来医治左右手的”。以下理解正确的是A.三权相互牵制达到政治平衡B.行政权和军权受制于司法权C.中书省独大威胁到皇权专制D.建立独立监察体制加强君权10.下为汉至唐前期东南地区行政区划设置分布简表时期郡县数西汉三国西晋隋朝唐前期苏南浙江会稽郡北部31县4郡50县5郡70县7郡43县13州74县江西豫章郡18县4郡51县6郡58县7郡19县7州34县福建会稽郡南部1县1郡9县2郡14县1郡5县5州28县根据表中东南行政区划设置变化过程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古代行政区划不断向东南拓展B.人口和经济重心有南移趋势C.中央政府对地方管理不断加强D.中央集权削弱地方权力加强11.清初地理学家刘献廷在其《广阳杂记》中说:“天下有四聚,北则京师,南则佛山,东则苏州,西则汉口,然东海之滨,苏州而外,更有芜湖、扬州、江宁、杭州以分其势,西则惟汉口耳。”据此可知清初A.已形成统一国内市场B.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C.工商业市镇繁荣发展D.苏州是江南经济中心12.1870年清朝大臣崇厚出访法国。他受邀参观巴黎下水道工程后,觉得曾被无数法国人踩在脚下,这是法国政府的蓄意羞辱。事实上,法方为了展示城市建设成果,只安排各国皇室的贵宾参观此工程。同一天还有两位来自巴西的王子也同样进入下水道进行了参观。对此,今人解读最接近史实的是A.崇厚没有理解法国政府的用意B.崇厚希望“师夷长技以制夷”C.崇厚对外情况是无知的D.崇厚自认为受了“胯下之辱”,有失身份13.“合议即成,举国争言洋务:请开铁路者有之,请练洋操者有之,请设陆军学堂、水师学堂者亦有之。其兴利之治,则或言银行,或言邮政,或请设商局,或请设商务大臣……”“合议即成”是指签订了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D.《马关条约》14.黄君(黄佐卿)于光绪七年(1881年)建丝厂于沪上。……各项机械均购自意、法等国。……(开工后)斯时运用缫丝机槭尚无相当人才。……乃延(请)意人麦登斯为工程师,指导厂务。……且所有出品须运往外国市场,向绸商兜售,输运需时,周转为难。自光绪八年至十三年,营业失败,资本耗损殆尽。对于丝厂发展,折射出的史实本质是高二历史第3页共9页A.技术人员主要依赖外国B.产品销售不十分的顺畅C.因官督商办而走向衰败D.近代中国社会转型艰难15.在20世纪20年代浙江上虞县的下管村,“生产上它是一个社会……下管人除粮食和菜蔬肉类等还能自给自足,并有毛竹和茶叶等山货可以外销外,日常生活的工业品,几乎全是外来的‘洋货’。……除了制造和修理农具和家具的一些手工业外,家庭纺织业等已被淘汰殆尽。”据此可知,近代以来下管村自然经济瓦解的征象是A.毛竹和茶叶等山货的外销B.农具等制造业和修理业的存在C.粮食和菜蔬肉类等的生产D.纺织和部分土产加工业的淘汰16.1853年太平天国建都天京后,杨秀清频繁使用代天父传旨的特权,其中多是为了处理内部矛盾,排挤异己。后来他更假借代天父传旨,要求洪秀全把他加封为“万岁”。这体现出A.太平天国权力争夺借助宗教迷信B.拜上帝教与中国皇帝制度相结合C.杨秀清掌握了太平天国的实权D.太平天国定都后战局渐趋恶化17.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18.下列表格是甲、乙两位同学对“农民阶级与近代中国革命”的探究,对此判断正确的是A.甲同学采用的历史依据正确,结论合理B.乙同学采用的历史依据不正确,结论不合理C.两位同学采用的历史依据都不准确,结论都不合理D.两位同学的推论都合理,分别适用于不同的时代19.历史漫画能生动地反映或揭示历史本质。下列两幅漫画深刻揭示了高二历史第4页共9页A.英国侵略者通过《南京条约》割占了中国香港岛B.英国侵略者通过看木偶戏来庆祝自己占领了中国香港C.中国近代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D.政治腐败,官员贪图享乐是清对外战争的失败的根源20.张鸣在《辛亥:摇晃的中圜》中写道:“革命带来了问题,答案却是只能在继续革命中得到解决。……所谓的革命,无非是借助革命的杠杆,撬起可以使民族翻身的巨石,当无论如何都撬不动的时候,不是换一个杠杆,而是接长这个杠杆,用更激进的革命,继续撬。”这表明作者认为中国近代前期A.革命目的极具坚定性B.革命手段极具优越性C.革命过程极具跳跃性D.革命结果极具建设性21.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当协约国战胜德国的消息传到北京,中国知识分子曾上街游行,欢呼“公理战胜强权”。同时在北京创刊的《每周评论》将“主张公理,反对强权”作为其办刊宗旨。对“公理”的呼喊反映出中国知识分子A.对民主科学的质疑B.对平等与自由的向往C.对独立参政的渴盼D.对协约国希望的幻灭22.1919年4月,身在欧洲的梁启超给北京外交委员会发了一个电报:“对德国事,闻将以青岛直接交还,因日使力争,结果英法为所动,吾若认此,不啻加绳自缚。……”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梁启超对袁世凯北洋军阀政府的外交政策不满B.梁启超与后来青年学生的态度一致C.梁启超对帝国主义的本质还没有看清D.梁启超已变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斗士23.达尔文进化论对近代中国产生了巨大影响。康有为把进化论与中国的传统思想相结合;严复在翻译进化论著作《天演论》时突出“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等危机思想;陈独秀用进化论研究伦理道德和文学艺术。这反映了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进化论的态度是A.“中学西源,为我所用”B.“与时俱进,发展创新C.“西学中源,合理利用”D.“取明深义,取便发挥”24.《大公报》载文说:“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该文发表的历史背景是A.甲午战争爆发B.中华民国建立C.抗日战争爆发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5.抗日战争期间,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虽然作战失败了,但是……它改变了中日战略轴线……中国决心以更广大之规模,从事更持久之战斗。”据此,说明A.蒋介石准备拉开战场的反攻序幕B.正面战场的溃败促使蒋介石改变抗战路线C.蒋介石认识到了本国的战略优势D.蒋介石是抗战时期中国军队的精神支柱高二历史第5页共9页26.人类历史的发展是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多种因素共同推动的结果,但不同的因素对人类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是不相同的。下面的图示表明A.民主革命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成为推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最主要的动力B.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方向和社会性质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为中国近代化进程铺设了道路,对近代中国历史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直线上升27.2014年11月29日,长春人李海东以6.2万元拍下《琉球国全图》。该图是1785年日本著名政治学者林子平所著的《三国通览图说》(日本东京出版)一书中的附图。图中琉球三省和附属的36个岛屿都是黄色的标识,而当时的钓鱼台、黄尾山、赤尾屿等和广东、福建、浙江、南京,一律都是使用粉色标识的。这A.说明日本已承认钓鱼岛为中国领土B.可以作为钓鱼岛归属问题的历史实证C.说明该学者的制图技术与现代无异D.证实了中国历代政府对钓鱼岛的管理28.1937年德国《共和报》载文称:“上海乃世界最富庶城市之一,在日本垂涎已久,在中国必以死力抵御,原属意料中事。观于战况之烈,足见日本获胜之望尚属渺茫。”此处所言战事A.大大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B.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酌狂妄计划C.切断了日本与南洋的海上交通线D.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29.20世纪50年代,中苏两国对中国的某一新生事物产生了不同看法。前者认为它是“中国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后者则认为20~30年代的苏联曾有过类似尝试,但“在经济上是不合理的”。“它”是指A.土地改革B.“一五”计划C.三大改造D.人民公社30.1955年,我国政府在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要解决社会主义的经济任务,就不仅要发展以重工业为基础的工业体系,而且要把包括农业在内的国民经济转移到大生产的技术基础上来,把包括多种经济成份的国民经济改变成为单一的社会主义经济。”这表明当时的中国A.开始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B.经济中的“左”倾错误已经抬头C.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已基本建立D.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并举31.1955年7月,毛泽东在《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说:“目前农村中合作化的社会改革的高潮,有些地方已经到来,全国也即将到来。”领导却落后于群众,“像一个小脚女人,东摇西摆地在那里走路”,他们“从资产阶级、富农或者具有资本主义自发倾向的富裕中农的立场出发。”材料表明高二历史第6页共9页A.党内关于农业合作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