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的村镇建设与规划管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019/12/29新常态下的村镇建设与规划管理新常态下的村镇建设与规划管理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研究背景研究意义•村镇建设的复杂性•村镇建设的综合性•规划管理的应用性•规划管理的差异性•村镇规划发展的实践探索•乡村经济结构的优化提升•乡村文脉传承的保护策略•新常态城乡发展的基本要求主要内容第一部分村镇建设发展研究综述第二部分我国村镇建设与发展思考第三部分四川村镇建设与规划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第四部分内江村镇建设与规划管理的经验与举措第五部分村镇建设与规划管理探析第一部分村镇建设发展研究综述一、国外研究概况村镇有着古老的历史,但对村镇的研究却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在古代,因为人口较少,最早的村镇和城镇区别不大。最早研究城镇的是亚里士多德,他在《政治篇》一书中对城邦做了重点研究,但他所描述的城邦是指一个国家、一个社会,还不是严格意义上城镇,直到文艺复兴时期,城镇研究吸引了大量学者和专家的兴趣,关于城镇的研究才得到学术界的重视。研究内容因其方向不同而各有侧重,主要有关于城镇人口、环境、历史的研究,后来扩展到政治、经济、社会、阶层等的研究。研究方法多为亲身调查,并加以引用最直接的资料,很少去分析和统计。此类著作有亚当斯的《城市的起源》,霍利曼的《城镇与部落:转变中的非洲等》。发达国家村镇建设经验(一)英国的村镇建设1.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缓解城市人口过度集中,降低市中心人口密度。2.乡村大规模规划城市化达到一定水平,政府开始重视乡村建设大规模规划3.中心村建设20世纪50年代英国政府开始实施大规模的“发展规划”,持续近20年。目的是建设中心村,加强乡村地区人口集中,发挥乡村服务设施的最大作用。中心村的弊端显现,随后,英国政策由“发展规划”转向“结构规划”呈现多元化的政策。。(二)日本村镇综合建设示范工程1.村镇建设示范工程首先,政府在资金、政策、技术上大力支持,为村镇建设指明宏观方向。提供多种优惠政策调动各级政府的积极性,促使日本在较短时间内调整了农村产业结构;其次,居民积极参与建设全过程,充分反应民意,加深居民归属感,这一工程对日本村镇建设的发展、产业环境及生活环境的改善起到了积极地作用。2.农村的成功规划日本村镇的规划采取了村民居住分散布局,农民和自己的田地、工作场所相近,体现了城市规划中就近布局的原则;集中村镇服务设施,农村的公共基础设施尤其是污水,固体处置设施非常完善;注重传统文化的继承;村镇建设与时俱进。(三)美国小城镇建设经验美国是当今世界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是市场经济的典型代表,其村镇建设的成功经验有:1.重视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政府推行大规模援建公路政策,高速公路网在美国的城市化向郊区化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使郊区趋于城市同等地位。二是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缩小城乡居民生活差距。三是美国政府实施利于郊区的发展政策,实现分散型城市化。2.特殊的制度保障美国的市、县、镇之间无行政区别,没有隶属关系,高度自治。建设规划方案要经过公民表决,总原则是保证公民利益,尽可能满足当地人的生活需要。3.重视小城镇建设小城镇建设的核心是不断改善居民的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美国小城镇拥有丰富的资源,如商店、企业和服务设施,这些条件为塑造一个成功小城镇提供了条件。特别重视特色城镇建设,不论走到哪里都能见到形式各异、色彩丰富的住宅。4.重视基础设施管理美国小城镇各有特色,相似性有三点:三是小城镇的交通、通信、排污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都有预见性,避免多次修建、扩建造成损失。一是小城镇把创造一个比城市更优美舒适的生活居住环境放首位。二是小城镇的规划具有合理性、科学性。030102发展中国家村镇建设经验(一)印度村镇建设印度农村发展落后,为了平衡发展,印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1.促进就业在农村形成大量的微企业增加就业机会。2.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3.重视农村教育和群众参与印度教育整体水平较低,政府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经过几十年的摸索,印度政府在制定各项政策时都非常重视广大群众的参与。(二)巴西的城市化巴西经过几十年努力经济发展,由传统的农业国转变为现代工业国。1.大城市化,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聚集。2.大城市群形成。3.沿海地带城市密集,形成城市群。巴西过度城市化的弊端,城市人口过度增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远跟不上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失业问题严重,大批农民进入城市缺乏知识与技术找不到合适工作;加剧城市贫困,贫民窟数量增加;贫富差距悬殊;城市环境恶化。巴西的城市化对于其村镇建设带来了不利影响。二、国内研究概况我国对于城镇最早的记载始于司马迁的《史记·地理志》,在以后的历史中,只有在历代的制度、政书、地方志、地理书、诗文小说、野史笔记中有所涉及,直到20世纪30年代,我国学者才对小城镇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研究对象为各种聚落,研究内容有人口、地理位置、历史变迁、商业文化等。由于当时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再加上关于小城镇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从事研究的学者不多,且交通不便,战事频繁等因素,造成对小城镇的研究范围不够广泛,程度不深,并且理论缺乏系统性,研究方法也比较简单,研究成果没有重大突破。1980年国务院批转《全国城市规划工作会议纪要》,制定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此后,对小城镇的研究逐渐引起了理论界的广泛关注。如李云才的《小城镇新论》、《小城镇经济学概论》,潘秀玲的《中国小城镇建设》等。费孝通的《江村经济》、《乡土中国》,金其铭的《农村聚落地理》、《乡村地理学》等。村镇与城镇相比,概念更注重于乡村的范畴。随着城市化进入加速时期,乡村发生了巨大变化。第二部分我国村镇建设与发展思考一、我国村镇建设的成就建国初期,我国综合国力还不强,农业必须为工业发展、城市建设提供积累。因此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年,除农房建设外,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相对缓慢。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城乡人居环境产生了差距。新世纪以来,以一个中央一号文件为标志,城乡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我国进入到城乡统筹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新阶段,城乡关系更加紧密。1.城镇化健康发展,新农村建设不断深入;2.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机制正在形成;3.农村人口向城镇持续转移,农村聚落形态不断变化;4.农房住房质量的明显改变——农民主要依靠自己力量解决居住问题;5.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村镇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农民生活品质逐步提高;6.小城镇的迅猛发展——城镇功能不断完善、集聚效益逐步显现。村镇规划建设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发展和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我国政府也加大了对村镇建设的力度,但由于村镇规划建设本身具有复杂性、综合性,以及规划管理具有应用性和差异性的特点,使村镇规划建设存在众多问题。盲目拆并村庄,片面理解城市化在某些省市,撤并村庄是一种普遍现象。美其名曰撤并村庄乃“一石三鸟”:一可以节约耕地,二可以集中居住从而减少基础设施投资,三可以推进“城镇化”。还有一种撤并现象发生在山区县,被称之为“下山脱贫”,此项工作对于那些生态退化、原住民无法生存的石漠化、沙漠化、盐碱化地区的生态恢复,脱贫致富十分有效,但不少地方正呈现扩大化的负面效应。二、我国村镇规划建设存在的问题盲目对农居进行改造,忽视村镇基础设施建设在很多地区,政府部门非常热衷统一发放“农宅标准图册”,许多图册完全忽视了农民收入的差别化,完全忽视了不同地方的民居特色,也完全忽视了传统民居的节能特性。不论是陕西的窑洞、山西的半窑洞,还是徽派建筑,这些传统农居因充分利用了浅表地热能,冬暖夏凉,非常节能,而现代农居标准图册看上去很漂亮,但是并不节能节材。盲目地进行牲畜的集中养殖,片面的进行人畜分离集中养殖之后,各户的猪粪混在一起,把整个分配循环链条打碎了,不少农民因养猪成本的提高而放弃养猪,许多已建的沼气池也因缺乏原料而废弃。盲目进行城乡无差别化的能源系统建设边远山区牧区的能源系统建设应该符合农村分散的特点,采用分散性的能源系统、可再生能源系统来加以解决,这是已经被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所证明了的。按照我国传统的、工业化、集中化的办法来处理分散农民、农户的能源问题,值得商榷。忽视小城镇建设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支持小城镇发展的积极性很高,但是复制的政策措施协调性不够,扶植的资金分散,没有形成推动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合力。缺乏有效的分类指导政策和措施,城镇的职能和目标定位不够明确,发展重点不突出。小城镇建设的管理机制也不能适应各地实际发展和城镇化的要求。三、我国村镇发展思考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有以下4点:农民群众没有充分参与盲目照搬城市模式片面追求政绩和偏好“大工程”、大规模生产的习惯思维片面理解“城乡二元经济”原因分析第三部分四川村镇建设与规划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一、四川省村镇建设与规划管理现状近几年,四川乡镇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取得了明显进步,其具体表现为:ACE一是乡镇经济实力增加,经济结构逐步优化。BD二是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三是乡镇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乡镇旧貌换新颜。四是乡镇生产条件持续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进一步加强。五是社会教育卫生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等。但是,四川新农村建设尤其是四川村镇建设的任务还很重,与全国先进地区相比差距很大。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人多地少,农民增收的后劲不足;二是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改善投入严重不足;三是农业产品粗放生产,加工能力低,产业化经营尚处在初期发展阶段;四是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主要表现在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五是村镇建设杂乱无章,人居环境条件差;六是劳动力素质低,思想观念落后。应本着四川的省情,制定相应的促进和保护政策,统筹城乡发展,大力推进农民亦工亦农的全面发展、村镇企业的广泛发展、第二、三产业的蓬勃发展和特色产品产业的突出发展,是四川省乡镇域经济发展的破题之举。二、对策分析四川的村镇建设就是要充分利用特色、差异做文章,就是要充分利用本乡本镇的特色资源、特别之处,进行综合的、科学的、专门的规划和策划。走基础工业能耗高、排放大、投入多、收益低的简单工业或初级工业方式,不是四川村镇建设的首选。第四部分内江村镇建设与规划管理的经验与举措一、内江村镇建设与规划管理的经验近年来,内江以产业发展为支撑,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以项目整合为契机,基础设施明显加强;以村落民居建设为抓手,农村居住环境显著改善;以树文明乡风为目标,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以机制创新为载体,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内江村镇建设与规划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结合自身实际,有了一定方法和经验,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点:01领导重视,部门配合,形成合力实行领导包片、部门帮村责任制,形成区乡互动、部门联动、干群齐动的工作机制。03科学规划,精心实施,注重实效通过扎实工作,示范片初步展现出产业连片、基础完备、村庄优美、功能完善、文明和谐的新农村风貌。02社会参与,群众主体,营造氛围充分发挥群众作为村镇建设的主体作用,调动群众筹资投劳。04创新机制,破解难题,常态推进一是创新土地流转机制,促进产业化、规模化、现代化发展,同时带动农民参与,增加收入。二是创新村民自治机制,破除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障碍,确保农民权益得到保障。但同时还应该看到内江村镇建设与规划管理仍有很多问题和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业基础设施仍然滞后,二是交通设施仍然落后。实施“以点带面,连片推进”的措施,把新农村建设过多的精力放在了新农村示范点上。农业产业化并未得到最好的推广、引导和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03新农村建设普及推广不够01农业产业支撑仍然不够02。农民群体基本的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险是在他们充满热情投入到建设中来的基础,而目前内江村镇建设中,这些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充分的考虑和重视。农村地区资源利用率低,产业构成效率低下,消费群体薄弱,使得劳动力闲置,失业人数增加。村民对于新农村建设的热情还不够,村民在内心里并没有真正的参与到规划建设中来。社会保障配套不完善06农民从业艰难04乡风需要教育引导05由于历史等方面的原因,内江很多农村在环境质量方面仍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农村环境质量改善不明显07第五部分村镇建设与

1 / 4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