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调动职工积极性的有效途径——公司建立“精神动力体系”的实践与思考王小龙杨弋二00七年七月二十六日新形势下调动职工积极性的有效途径——公司建立“精神动力体系”的实践与思考始建于1958年的宝鸡石油钢管有限责任公司,是我国第一个大口径螺旋埋弧焊管的生产厂家。先后为全国160多条主要输油输气管道建设做出过突出贡献,产品出口到20多个国家。在近50年的风雨历程中,企业曾有过兴盛的荣耀,也有过低谷的困惑。自2002年6月重组改制后,公司党委便着手建立和实施“精神动力体系”,为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探索了一条新路,使其成为新形势下调动职工积极性的重要途径,对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新国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体系”的内容和做法,先后在中宣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和《石油政工研究》等刊物发表,并被选入《全国党建暨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成果汇编》与《创建百年石油优秀论文集》。本文将对公司建立“精神动力体系”的实践作一简要回顾,并有感而发几点思考。一、创新的工作思路面对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如何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充分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确保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是公司领导和工会组织反复考虑和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为此,公司党委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贯彻执行集团公司加强基层建设的指示精神,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工作思路。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总结提炼企业几十年来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正反经验,吸收借鉴现代企业管理的新观念、新办法,建立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动力体系”,并从2003年开始在公司全面实施。“精神动力体系”的主要内容由五部分组成:一是目标激励。用企业的发展目标激励全体员工,满足理想信念方面的精神要求,使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增强凝聚力和号召力。二是荣誉激励。主要分为上级组织和公司内部两大范围,内部又分为公司、分厂及班组三个层次,五个专业类型的不同荣誉。以此满足员工的自尊、归属及荣誉等心理要求,为各级组织和员工树立学习榜样,形成比、学、帮、赶、超的良好局面。三是成长激励。围绕干部培养、员工职业发展通道、员工考核和职称评定等几个方面,采取晋升、培训、进修、交流和典型宣传等方式,给各类人才成长架桥铺路,为员工创造自身发展的条件,搭建展现才能的平台,激发大家的自豪感、责任感和成就感。四是情感关怀。通过走访员工、交心谈话、信息沟通、帮扶救助、解困基金、互助基金、健康工程和节日慰问等八项措施,对员工从思想上和生活上给予关怀。使员工们亲身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从而焕发爱厂如家和敬业奉献精神。五是文化培育。立足培育团队精神,着力构建企业文化。经过反复提炼,确定“诚信管天下”的核心理念,“哪里有石油,哪里就有BSG”的企业目标,“干”字当头的企业精神,“与管同行,以优制胜”的经营理念和“是才必有用”的企业人才观。并通过开展健康有益的文化体育活动,活跃员工业余生活,创造和谐康乐环境。为了保证“精神动力体系”落到实处,公司各级组织注重务实操作,力求量化可控。在建立“内容和实施办法”,“考核办法”和“操作程序”等机制的基础上,出台相关配套制度,对每类激励规定具体要求,制定从基层到机关,从一般工作到专项工作的细化标准,覆盖到所有工作岗位。同时,明确职责划分,实行绩效挂钩,做到奖罚兑现。使“精神动力体系”融入到管理的各个层面,并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真正成为企业发展永不衰竭的动力工程。二、显著的实际效果“精神动力体系”的实施,为企业管理和基层建设注入了活力,有力地带动了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增强了广大职工的主人翁意识,促进了企业的改革、发展和稳定。经过几年来公司上下共同努力,企业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和“国家西气东输管道工程先进集体”等多项殊荣。企业产品荣获“国家免检产品”和“中国名牌产品”等称号。具体效果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成为实现企业目标和经济效益快速增长的助推器。按照“体系”的总体要求,公司深入进行“形势、目标、任务、责任”的主题教育,组织开展“居安思危”大讨论,并结合系统的问卷调查,认真听取和汇集员工的呼声、意见和建议。使企业制定的三年、中期、长远战略发展目标及年度工作目标,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现实的可行性。公司各级组织结合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实现目标的办法和措施,利用板报宣传、开会讨论和写心得体会等形式,将目标及措施灌输给每个员工,使全体员工的政治热情和创造潜力尽量得到发挥,齐心协力完成生产经营指标,变成了大家的自觉行动。近几年来企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经济效益连年攀升。钢管产量由公司成立前2001年的14.5万吨,增加到2006年的58.8万吨,增长了4倍;销售收入由2001年的4.5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36.08亿元,增长了8倍;利润由2001年的56万元,增加到2006年的2.31亿元,也有大幅度增长。2、成为激发基层活力与实现员工自身价值的新支点。首先,荣誉激励形成了奋发向上和争先创优的良好局面。公司各单位普遍设置光荣榜,建立荣誉册,广泛开展优胜班组和优秀员工评选活动。从而使先进的再接再厉,不足者见强思追。其次,人才培养使员工实现自我价值与企业目标融为一体。通过建立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三条发展通道,为企业培养人才,让员工发挥专长。近年来,共评选出集团公司和本公司不同层面的技术专家、专业技术带头人、高级技师、技师和管理能手五十多人。还建立了10万元管理创新奖励基金,为人才成长打开绿灯。再次,情感关怀营造了和谐温馨的气氛。公司及基层单位通过建立解困基金、爱心卡和特困员工及工伤病号档案,经常对关怀对象看望、帮助,使员工体会到组织关爱。这几年,公司还把这种关怀延伸到有偿解除劳动合同人员、离退休职工及家属,共发放慰问、补助、救济金近20万元,使他们深受感动。3、成为提升员工素质及凝聚人心的原动力,在实施“体系”过程中,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员工头脑,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教育。从而使员工不断提高政治素质,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同时,以先进文化为导向,建立企业文化体系,打造凝聚人心工程。使全体员工自觉遵守行为规范,发扬“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企业精神,践行“诚信管天下”的核心理念,积极为企业的发展壮大献智出力。公司党委关于员工敬业度和忠诚度的调查结果显示:94%的员工对公司怀有深厚感情,为在公司工作感到骄傲;93%的员工具有“公司就是我家”意识,对公司长远发展充满信心;87%的员工有着很强或较强的奉献精神,愿牺牲个人休息时间完成工作;84%的员工确信,假如暂时出现冷市场也要与企业同舟共济。三、引发的几点思考这几年的实践证明,建立适合企业特点和发展需要的“精神动力体系”,是落实《集团公司基层建设纲要》的新举措,是公司创新管理机制的新成果,是新形势下调动职工积极性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对此,我们有如下几点认识和思考:第一、在创立“体系”的指导思想上,把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高起点。对于企业领导及员工来说,搞生产、争速度是当务之急,抓经济、创效益是重中之重。然而,一种倾向往往掩盖着另一种倾向。重物质、轻精神的思想苗头随之出现,一些人甚至存在“生产经营是硬指标,政治工作是软任务”的模糊观念。针对这种现状,公司党委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高度,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通过建立实施“精神动力体系”,为生产经济提供了政治保障和力量支撑,使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第二、在推行“体系”的运作方式上,把坚持以人为本作为着眼点。纵观“体系”的全部内容及运作方式,始终贯穿“以人为本”这条红线。充分体现了公司领导班子及工会组织心系职工群众,强化服务功能,进行人性化管理,重视人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在维护职工合法权利益方面,按照“体系”的有关制度规定,公司各级组织坚持做到:实行厂务公开,保障职工的监督权;尊重主人翁地位,保障职工的参与权;关注切身利益,保障职工的成长权。与此同时,不断对职工进行当家做主的思想教育,使大家增强“企业靠我发展,我靠企业生存”的意识,兢兢业业干好本职工作。第三、在实现“体系”的最终目的上,把构建和谐企业作为落脚点。在全党全国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气候下,“体系”把构建和谐企业作为最终的落脚点。主要体现在搞好三个关系上:一是公司党委把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引向深入,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关系。二是公司及各级领导集中整顿思想作风,把职工群众的需要作为工作的重点,更加融洽了上下关系。三是组织职工和家属积极参加社会公益献爱心活动,奋力创建文明社区,进一步密切了地企关系。以上这些做法及成效,都为构建和谐社会夯实了基础,使企业保持了优良的外部形象。2007年7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