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学学校体育学考研相关范围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河南大学1学校体育学第一篇学校体育概述第一章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第二节、我国现阶段学校体育的主要特征和发展趋势一、特征:1、学校体育的社会主义方向特征。2、学校体育发展的不平衡性特征。3学校体育的统一性与灵活性特征二、趋势:1、学校体育目标向多元化方向发展。2、学校体育想着阶段效益和长远效益相结合的方向发展。3、学校体育向着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方向发展。4、学校体育逐渐向整体化方向发展。5、学校体育教学方法与手段向多样化、现代化方向发展。6、学校体育管理逐渐向科学化发展。第二章学校体育的功能与目标第一节学校体育的功能一、功能一包括般功能和本质功能二、本质功能——强身健体健身功能的表现:1、提高大脑工作能力2促进有机体的生长发育3提高人体功能4调解人的心理5提高人体的适应能力三、一般功能:1、教养功能2教育功能3促进个体社会化功能4美育的功能5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第二节、学校体育的地位一、学校体育与全面发展教育:学校体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1、学校体育与德育:学校体育不仅可以健身而且可以育德。2、学校体育与智育:学校体育为智力开发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是一种增强智力的手段。3、学校体育与美育:学校体育是对学生实施美育的有效途径。2、总之,学校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等紧密结合,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他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二、学校体育与全民健身:“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简称“纲要”)是国务院1995年6月正式颁布1、学校体育在全民健身中的地位和意义学校体育对增强民族体质,提高民族素质具有重要意义。身体素质是民族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体质的强弱,民族素质的优劣,关系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青少年的体质水平是一个民族素质水平的象征和标志。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促进他们身体正常发育,增强他们体质,培养他们的体育兴趣、习惯,发展运动能力,为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维护自身健康打下良好基础。抓好学校体育,对扩大我国体育人口,推进体育社会化具有积极作用2、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终身体育:人们在一生中所进行的身体锻炼和所受到的各种体育教育的总和。终身体育是终身教育的组成部分,学校阶段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关键环节,对终身体育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他是终身体育的基础。首先学校体育要为终身体育打好体质基础。其次学校体育要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第三节、我国学校体育的目标1、学校体育目标:在一定时期内学校体育时间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学校体育的出发点和归宿。2、确定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理论依据:一、社会的需要,二、学校体育本身的功能,三、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此外还要考虑我国的国情,从实际出发。3、我国学校体育的目标:一、全面锻炼学生身体,增强学生体质。二、掌握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三、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四、发展学生的运动能力,为国家培养输送体育后备人才。4、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与要求:一、途径: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外体育活动和体育竞赛二、要求:1、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2、以整体观点开展学校体育工作。3、处理好继承与发展,学习与创新的关系。4、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5、加强学校体育的教学、科学研究。6、要保证必要的物质条件。7、加强领导、科学管理。第二篇学校体育教学第三章体育教学目标、过程和基本规律第一节体育教学特点和目标一、特点:1、在体育教学中学生要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2、体育教学组织的多变与复杂。3、体育教学中的人际交往频繁。4、体育教学有利于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品德教育。目标:1、掌握体育卫生保健知识和体育技术、技能方面的目标。2、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促进健康方面的目标。3、河南大学2培养良好思想品德教育方面的目标。二、制定体育教学目标的依据:1、学校体育目标与体育课程标准。2、体育教学的本质特征和功能。3、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4、实际条件和可能。三、制定体育教学目标的要求:1、反应体育教学的发展趋势,并从实际出发考虑需要和可能。2、教学目标应有整体性,要注意不同层次和序列教学目标的协调和衔接。3、体育教学目标必须明确、具体、尽可能量化。4、体育教学目标应具有一定的弹性。第二节体育教学过程1、概念:指学生在体育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下,积极主动的掌握系统的体育、卫生保健知识、技术与技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促进健康,发展个体性能,形成良好思想品德的学习与实践的活动的统一过程。2、要素:教师、学生、教材、传播媒介、教学目标。3、基本规律:(分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一般规律:1、社会制约性规律。2、认识规律。3、学生身心发展规律。4、教与学辩证统一的规律。5、教育、教养和发展相统一的规律。6、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相统一的规律。7、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学基本要素合力的规律。8、体育教学的控制反馈规律。特殊规律:1、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2、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3、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的规律。第四章体育教学内容与手段第一节体育教学内容的概念与意义1、概念:是教育者按照育人的要求,在总结前人体育和教育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遵循一定的原则和程序,从丰富的体育知识和技能中认真精选出来的。2、意义:体育教学内容对于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又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是构成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是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条件,每一项内容的教学活动的完成都使得整个教学工作更接近于最终目标的实现。因此,科学合理的选定体育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顺利获得体育知识技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形成良好的体育意识和行为习惯,并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发展学生的个性。第四节体育教学手段一、概念:1、广义的体育教学手段包括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一切组织与技术措施。狭义的体育教学手段特指为了达到体育教学目标所运用的物质方面的场地、器材、仪器、设备等。二、意义:教学目标是选择运用教学手段的工作指向和直接依据,教学手段则是实现教学目标的现实条件和必要前提。教学目标不明确活不确定时,教学手段也必然是盲目、无根据的,因为也不可能取得应有的成效。教学目标必然经过各种教学手段的正确选择和合理运用才可能有教学效果。目标和手段紧密相连,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第五章发展学生的体能第一节发展体能的概述一、体能概念:有机体在运动活动中所表现出的能力,主要包括身体基本活动能力(简称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两个方面。二、发展体能的意义:体能是体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学生的体能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它是学校体育区别于其他教育活动的显著标志。发展学生的体能不仅对学生掌握体育技术和技能,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提高学生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等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三、发展体能的特点:1、以运动做实践基础,在运动过程中通过反复练习,以达到发展体能目的。2、可学的安排生理负荷。3、发展体能包括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发展体能的内容与方法要具有全面性、多样性。4、发展体能必须按照学生的身心发展、机体适应规律和超量恢复原理,逐步积累发展体能和增强体质的效果。四、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的关系:有区别又密不可分。运动能力是身体赖以表现和运动形态,而身体素质是提高运动能力的基础。第三节发展体能的原则一、原则:1、全面性2、适量性3、持续性4、健康性二、运用全面性原则的基本要求:1、既要全面发展又要突破薄弱环节。2、正确处理好发展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的关系。3、合理选择内容。○2适量原则基本要求:1、据课的目标、教材性质、课的类型和学生的特点等合理安排课的生理负荷。2、正确处理生理负荷与强度关系。3、正确处理生理负荷表面数据与内部数据的关系。4、帮助学生学习并使其具备自控与检测负荷的方法和能力,以及放松与恢复的方法。○3持续性原则基本要求:1、持之以恒。2、合理间隔。○4健康性原则基本要求:1、全面理解和贯彻体育教学大纲。2、加强学生健康意识的培养和教育。3、健康教育要贯穿于体育教学的全过程。4、教学中要加强安全教育,做好保护帮助工作,严防伤害事故发生并确保教育环境符合卫生健康要求。第四节发展体能的方法河南大学3一、方法:1、重复法2、变换法3、持续法4、间歇法5、循环法6、综合法二、○1重复法:不改变动作技术结构和生理负荷的表面数据条件下进行反复练习。基本要求:1、据发展体能的任务和学生个体的具体情况确定练习的次数、距离、时间、强度、间歇时间。2、据锻炼时的实际情况,改变重复练习的条件。3、尽量选用简单有效的或基本掌握的手段以保证练习的准确性,提高锻炼效果。4、加强对学生进行发展体能的目的教育,客服单纯从兴趣出发和枯燥感,并采取灵活调整措施,调节课堂气氛。○2变换法:在体育教学中为发展学生体能所采用的变换练习的环境、条件、动作要素以及动作组合等情况下进行锻炼的方法。基本要求:1、变换要以锻炼的实际需要为前提,做出有针对性的安排。2、在安排变换因素时,应考虑循序渐进以学生能适应、有利于保证锻炼实效,不要过于突然。○3持续法:在体育教学中,组织学生练习时在相对较长的时间里,用稳定的强度、不间歇地进行练习的锻炼方法。基本要求:1、考虑不同项目以及不同季节气候对学生的影响,坚持区别对待、因人而异。2、控制好负荷强度,练习强度较大时,联系时间就不能太长,练习时间延长强度不能太大,注意循序渐进,逐步提高。3、教师要善于观察持续法练习时所产生的生理反应,及时进行调整。4、要广泛运用变换的方式,多采用游戏与比赛的方法组织练习,以提高学生的兴趣。○4间歇法:据对象、教材内容的特点和生理负荷的大小调整与控制个联系见的间歇时间,以提高发展体能效果的方法。基本要求:1、由于学生年龄、性别、体能等客观环境条件不同,不可能有固定的间歇时间指标,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负荷后的生理和心理反映情况,依据实际情况去调节与控制间歇时间,避免负荷过大或过小。2、亦可按照严格的间歇时间进行,但需加强医务监督。3、间歇时应主要采取积极性休息方式,如走步、慢跑。○5循环法:又称巡回法,指在体育教学中根据发展体能的要求,选择若干练习或动作,分设若干作业点要求学生在每个作业点完成要求的动作和负荷,一个接一个进行作业点的轮换,循环往复的进行练习的锻炼方法。基本要求:1、选择作业点的数目,各作业点练习的内容、次数、间歇时间等要据发展体能的任务和学生特点进行科学设计和提出建明要求。2、重视动作质量,严格要求管理,及时检查、指导批评。3、各作业点练习的内容应简便易行、有效、实用。4、在学生熟练掌握各作业点练习方法基础上可适当进行有比赛的活动。○6综合法:各种发展体能之方法结合使用。注意:加强目的性、计划性,对练习时的负荷、间歇时间与休息方式等提出不同规定和要求。第六章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教学第一节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教学的意义与特点一、体育知识的涵义:是人们对于体育的现象、事实及其规律的认识,使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二、体育知识的分类:1、关于体育事实方面的知识2、关于体育理论方面的知识,从总体上讲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运动技能教学的意义与特点:意义:1、通过运动技能教学,有利于学生正确掌握从事体育活动的运动技术。2、有利于学生进行科学锻炼,有效增进健康、增强体质。3、有利于终身体育的开展。特点:主要取决于动作结构的复杂性、动作所表现出对身体素质方面的要求和动作技术的变化。四、运动技能形成的过程及过阶段的教法特点:过程:1、粗略掌握动作阶段。2、改进与提高动作阶段。3、巩固与运用自如阶段。特点:1阶段特点:1)、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运用言语与直观法,使学生明确动作学习的意义与任务,建立正确动作表象与一般概念,通过尝试性练习逐步建立动作的基本结构。2)、为了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动作结构,在学生具有完整动作概念的基础上,注意“分解”、“定位”、“助力”等方法运用。3)、适宜的运动负荷。4)、由于本阶段学生分析运动感觉能力有限,所以这一阶段的评价主要来自教师的语言和学生的视觉监督。5)、尽可能缩短课与课之间的间隔。6)、及时预防和纠正技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