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周口市中英文学校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先秦时期,古代中国的农耕方式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转变。那么,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A、石器锄耕B、刀耕火种C、铁犁牛耕D、机械化耕种2、在中国封建社会,如果有一位地主想扩大地产,其主要途径是()A、将公田化为私田B、立军功获得赏赐土地C、土地兼并D、吞并井田制下农民的土地3.官营手工业在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中占有优势,以下不属于它的主要特点的是A.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大规模的作坊生产B.主要生产供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品和武器C.占据技术、人才和原料优势,生产不计成本D.主要为市场生产精美商品和为对外贸易提供精品4、明清时期“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所起的相似作用在于()①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②延续了自然经济的瓦解过程③延续了汉唐以对外交往的局面④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5、有史书记载:明朝时期,浙江的棉纺织业出现“商贾从旁郡贩棉花列长期如吾土,则民以纺织所成,或纱或布,顷晨入市,易棉花而归,仍治而纺织之,明旦复持以易”。这段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当地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B、大量棉花纺织品投入市场C、有的城市发展成为棉纺织业中心D、商品经济渗透浙江农村6、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最主要原因是()A、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B、鸦片战争前,中国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C、鸦片战争后,洋务派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促使自然经济的解体D、鸦片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促使自然经济的解体7、中国民族工业产生后,多集中于沿海地区,主要原因是()A、商品经济发达,工场手工业得到发展B、西方列强入侵,自然经济解体较早C、沿海地区官僚地主首先接触西方,创办近代企业D、最早与西方进行贸易,思想比较开放8、继昌隆缫丝厂等近代民族企业与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的主要区别是()A、使用机器生产还是手工劳动B、对外国资金是否有依赖性C、工资高低是否由技术决定D、产品是否与市场发生直接联系9、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的主要原因是()A、在中国独立发展资本主义B、增强中国的经济实力,缓和与地主阶级的矛盾C、扩大税,解决财政危机D、缓和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借以抵制中国革命10、1956年,中国共产党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进行的一次成功探索是()A、召开八大,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B、发动大跃进运动C、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D、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11、1957-1966年是我国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其历史阶段特征是()A、正确与失误、成就与挫折错综交织B、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和稳定发展C、遭到建国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D、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12、《春天的故事》这首歌曾这样唱道:“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市,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歌词中老人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指的是()A、在广东、福建沿海设立经济特区B、划海南省为经济特区C、促进深圳与香港经贸关系的发展D、设立香港和澳门为特别行政区1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A、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资C、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D、尽快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4、首次明确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党的会议是()A、十三大B、十四大C、十四届三中全会D、十六大15、读清朝后期士兵服饰变化图:以上各图反映了()①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的影响②中国军队近代化③中国近代前期历史是向西方学习的历史④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A.①②③B.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16.戊戌变法时,社会上流传着一首打油诗说:“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裁作短衣裳。脚跟形式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对该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诗中涉及服饰改革和不缠足两种社会现象②当时,不缠足运动推广普及很快A.①②都正确B.①②都不正确C.①正确,②不正确D.①不正确,②正确17.电视剧《闯关东》在多家电视台热播,剧中格格那文和鲜儿从王府出逃,路上正遇到军队抓住行人强行剪辫子。这一现象的普遍出现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A.洋务运动B.维新变法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18.某人征婚广告称:“(一)女子须不缠足者;(二)须知字者;(三)男子不娶妾;(四)男死后,女可再嫁;(五)夫妇如不相如,可离婚。”据所学知识可判断此则广告在中国最早有可能出现在()A.19世纪中期B.20世纪初期C.20世纪中期D.21世纪初期19、开辟经非洲到达印度航线的欧洲航海家是A、迪亚士B、达·伽马C、哥伦布D、麦哲伦20、掌握着17世纪的海上霸权,被称为“海上马车夫”的是A、西班牙人B、荷兰人C、英国人D、法国人21、“地理大发现”给人类带的最重大的影响是A、促进了亚洲资本主义的发展B、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C、促进了美洲资本主义的发展D、促进了非洲资本主义的发展22、第一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标志是A、蒸汽机B、飞梭C、汽车D、电子计算机23、IC卡,就餐卡应用的是物理学上的电磁感应原理。这一技术运用与下列哪项有关A、第一次工业革命B、第二次工业革命C、第三次工业革命D、新知识经济的兴起24、下列四项发明中最能体现第二次工业革命“新时代”特征的是A、电灯B、汽车C、核电站D、蒸汽机25、第二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到A、蒸汽时代B、信息时代C、电子时代D、电气时代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7分)材料一《天仙配》是中国的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它寄托着下层劳动人民对自由纯真爱情的向往。材料二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数百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饕餮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蒋以化《西台漫记》材料三迨至嘉靖末,隆庆间……末富居多,本富益少。——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材料四(明)除征收市镇店肆门摊税、市栈门摊税外,在交通要地遍设关卡征税,几乎每隔十里就有一道关卡。……商税又极苛重,例如,一船灯草、笤帚,只值一两多银子,而货物税和船税却要三四两银子,小商人只得弃船而逃,或焚货而去。——《华夏货殖五千年》材料五顺治末年(1660年左右),清政府下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里,并且将所有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庄(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了望,违者死无赦。——《台湾外记》(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怎样的生产方式?有何特点?(5分)(2)概括材料二中反映的经济现象是什么?(2分)(3)材料三中“本”“末”各指什么?(2分)(4)根据材料四,指出明政府采取的政策是什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5)根据材料五,指出清朝政府采取的政策是什么?(2分)分析其对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影响。(2分)27、阅读下列材料:(18分)材料一西方列强的入侵,激起了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剧变。先进的知识分子痛于外患之,清廷之腐败,国亡之无日,认识到非革新不足以图存,然手无权柄可探,遂致力于办报,借报纸传播其主张,以言论觉天下。材料二2009年谁最红?小沈阳。“一夜成名是社会发展、技术进步和媒介发达的综合产物。”华南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系副教授迟毓凯这样认为。如今,互联网大行其道,一方面,造就了一批敢于追求成功、成名的“弄潮儿”,他们敢想敢秀,反映了社会进步带的个体意识的提升;另一方面,造就了一批能够自发营造社会效应的网民,他们借“造浪”实现自我价值,间接满足心理期待。材料三春节联欢晚会所展示的节目内容作为一种讯息,反映了社会的文化走向与趋势。2009年春晚造星意识的成熟也反映了现代商业社会品牌战略的重要性,植入式广告提高了春晚的商业价值,而这些都自媒介自身存在的需求与压力。刘谦和小沈阳的走红,和春晚的商业化运作是分不开的……(春晚)本该是一场风格各异的饕餮盛宴,却成为容易让人产生审美疲劳的重复节目。在一片唏嘘声中,春晚开始思索新道路。2009年刘谦和小沈阳为春晚增添了一丝时尚气息,展示了平民风采。材料四当时由于帝制倾覆,共和告成,人们在政治上和思想上获得了一次大解放。……大多数人主张剪去辫子,谁要继续留辫子,便为社会舆论所不齿。在服饰上,“一切前清官爵服及袍褂、补服、翎顶、朝珠,一概束之高阁”,人们穿衣“务求时髦”。材料五当时一般人认为,西方的社会生活是依据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理性原则建立起的一种完美的社会模式,代表着社会进步的方向;相比之下,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则充满着陈旧愚昧,不符合时代潮流,非改革不可。以致在民国初全国形成了这样的一种社会心理: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俗,谁就是文明、开化,属于新派人物,否则,谁就是保守、顽固之徒。——据王文泉等主编《中国近代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近代有识之士倡导办报刊的原因和主要目的。(4分)(2)据材料二、三,指出当今大众传播的媒介有什么重大变化?(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产生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4分)(3)依据材料四、五,说明当时的中国人的社会习俗和心态发生了哪些重要变化?(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4分)28.阅读下列材料:(15分)材料一材料二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恩格斯《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材料三大洋洲有我们的牧羊场,阿根廷和北美西部草原上有我们的牛群,秘鲁送它的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茶,而且我们的咖啡、白糖和香料种植园遍布东印度群岛。……——19世纪中期一位英国经济学家的记述材料四“松、太利在梭布,较稻田倍蓰。……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顺德县)自西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佛山)1854年后……纺业停顿”。……茶叶“卖与收购商贩,收购商贩或将茶运到通商口岸去出卖,或在当地卖与茶商,洋商又从茶商之手购买。”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15、16世纪什么重大的历史事件?(2分)其最大的意义是什么?(2分)(2)材料二与材料一有何内在联系?(3分)(3)材料三反映了19世纪中期英国所处的地位如何?(2分)这种地位形成的关键是什么?(2分)(4)材料四反映了中国传统经济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与材料三中反映的情况有何关系?(2分)高一历史期中考试答题卷一、选择题(50分)分数--------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题号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二、非选择题(26题17,27题18分28题15分)26.(1)、(5分)(2)、(2分)(3)、(2分)(4)、(4分)(5)、(4分)27.(1)、(4分)(2)、(6分)(3)、(8分)28.(1)、(4分)(2)、(3分)(3)、(4分)(4)、(4分)二、非选择题:27.答案:(1)原因:列强入侵,民族危亡;清廷腐败,政治黑暗(或内忧外患,危机日重)。主要目的:舆论宣传,唤醒民众,革新图存。(2)电视和互联网成为大众传播的主要媒介。主要原因:改革开放以,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科学技术(电视和互联网技术)的进步;改革开放以人们思想的解放;电视和互联网的资讯与娱乐功能的优越性等。(3)剪发辫;更新服饰;肯定西方社会生活习俗;否定传统生活习俗。(4)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并颁布了许多法令;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西方文明的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