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地质博物馆先进事迹材料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河南省地质博物馆先进事迹材料河南省地质博物馆从事面向社会免费开放的地学科普参观接待工作,地学领域珍贵标本的收藏研究工作,河南省地质资料、国土资源档案、图书等对外查询及借阅服务工作,河南省古生物化石的调查评价、发掘研究工作以及国土资源相关科研项目的科学研究和国土资源管理相关技术业务服务等工作。截至2009年底,馆藏全省成果地质资料10923种、国土资源专业档案99216卷(件)、地学国土资源专业图书77000余册,收藏及展示各类古生物化石及矿物岩石等标本5万余件。1.展馆接待及科普宣传工作取得突出成效。2008年4月26日新建的展览馆正式对社会免费开放以来,接待观众已逾150万人次。“五一国际劳动节”、“六一国际儿童节”、“十一国庆节”等节日期间,每日接待观众超过5000人次,最多日接待观众达8000余人次。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副部长汪民,河南省委省政府领导郭庚茂、陈全国、叶冬松等先后专程到我馆参观指导。多次接待中纪委、全国政协、兰州军区及省市各地区各部门领导到馆参观,均给予高度评价。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将河南省地质博物馆作为宣传河南资源环境省情的“窗口”,作为接待各级领导的必选内容之一,国内50余家博物馆也分别来馆参观学习,同时,先后接待了世界20余个国家的3000余名国外参观访问者。在我省第一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期间,河南省委副书记陈全国和省委组织部长叶冬松到馆考察后决定,将河南省地质博物馆作-2-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唯一参观基地。要求省直厅(局)单位组织所属党员干部在2008年11月5日至20日参观河南省地质博物馆。郑州市旅游局将本馆作为接待港澳台及国外观众的定点单位,已接待50余个团体1000余名海外观众;郑州市政府在2009年春开展的“郑州市民游东区活动”将本馆作为重点必看单位,期间共接待30余批次,1200余市民。省内很多中小学校已经把参观河南省地质博物馆列为学校的素质教育内容,有计划的组织学生参观。郑州市金水区的中小学校自2008年秋季至今,已组织学生全部参观一遍,馆内展示的内容也成了该区中小学校考试的内容之一。郑州市教育局决定,自2009年秋季开始,组织全市中小学生参观河南省地质博物馆。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网、凤凰卫视、河南电视台、大河报、郑州电视台等数十家新闻媒体长期予以跟踪报道。中央电视台1套的今日说法,10套的百科探秘、走进科学、探索与发现、科技之光、周末特别版栏目及河南电视台等已制作十余部专题片予以系统报道。河南省地质博物馆现已成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第一批国土资源科普基地、河南省国土资源科普基地、河南省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河南省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郑州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郑州市金水区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郑州市中小学校外教学基地、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校外教育基地、河南农业大学校外教育基地等。2.资料档案规范化管理服务取得显著成绩。先后为“南水北调河南段”、“西气东输河南段”、全省矿业权实地核查、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全省地质找矿、整装勘查以及有关路桥重点建设项目的招投标等提供了大量的地质资料信息服务。连续多年-3-年均对外借阅服务地质资料1200余人次、3400余份次、近80000件次。2009年度,我馆被国土资源部评为“双保”行动成效显著单位。由于国土资源档案规范化整理管理和服务,先后被国家档案局授予“科技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国家二级单位”、河南省档案局授予“机关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先进、省一级单位”等荣誉。3.科研工作取得丰硕成果。先后发现河南汝阳和栾川两个晚白垩纪恐龙化石群,在世界古生物界引起了轰动。发掘研究并命名的古生物化石有,亚洲体腔最大的汝阳黄河巨龙、世界上最小的窃蛋龙,中国唯一的结节龙,世界上最早的银杏果化石,世界上最早的被子植物(中华古果)等,并余近年新发现命名了“河南宝天曼龙”、“巨型汝阳龙”、“罗氏戈壁兽”、“张氏始鹬虻”等新属种古生物化石。《河南省地质博物馆陈展科学内容研究》获国土资源部科技成果一等奖,“河南省古生物化石地质遗迹资源调查评价”,全面系统地归纳和总结了河南省地层古生物研究成果,新发现了39种以上新属种古生物,出版《河南省地层古生物研究》一部(七册)专著。世界权威杂志《科学》刊登了我馆古生物研究成果,新西兰《动物学分类》(SCI)、《地质学报(英文版)》(SCI)、《地质通报》等国内外著名学术期刊多次发表我馆合作研究的多篇论文。我馆发掘研究命名的恐龙化石先后在日本、美国等开展恐龙巡回展览。并与美国、英国、德国、韩国、日本、加拿大及我国台湾地区的世界顶级古生物研究机构长期开展并保持着良好的技术合作和学术交流。-4-鹤壁市国土资源局先进事迹材料近年来,鹤壁市国土资源局以构建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新机制为抓手,坚持积极主动服务,严格规范管理,各项工作成效显著,先后荣获“全国双保行动成效显著单位”、“省级文明单位”、“河南省国土资源工作优秀单位”、“鹤壁市突出贡献单位”等80多项市级以上荣誉。一、落实保护责任,坚守耕地红线(一)全面落实耕地保护地方行政首长负责制。市、县(区)、乡(镇)政府逐级签订《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各级政府认真履行保护职责,大力实施开发整理,严格执行占补平衡,先后组织实施国家和省级土地整理项目12个,总投资1.2亿元,总规模11.25万亩,新增耕地7.8万亩,全市连续12年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质量不断提高,该市浚县王庄乡土地整理项目,首创国内3万亩以上连片亩产超600公斤记录。(二)探索建立合作备忘录及“耕地保护审计”制度。鹤壁市国土资源局与县区政府建立了合作备忘录制度,进一步明确了县区政府保护耕地的责任与义务。鹤壁市政府专门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监管维护良好土地管理秩序的通知》,明确提出要建立干部离任“耕地保护审计”制度,以充分调动各级干部自发保护耕地的积极性,变“要我保护”为“我要保护”。(三)健全完善联合执法机制。该市全面落实村级协管员制度,构建了市县乡村四级监控网络。同时该局与纪检、检察、公安等部门-5-建立了土地执法联合办案和正常移送机制,2007年以来共查处各类土地违法案件443起,向公安机关移交22起,申请法院执行51起,拆除违法建筑2.1万平方米,给予党纪政纪处分29人,违法用地比例降至4.6%,国土资源利用秩序持续稳定向好。二、提升服务水平,保障科学发展(一)联审联批,确保重点项目及时落地。该局主动将部门管理融入全市发展大局,对市以上重点项目,积极配合市发改、建设、规划、环保等部门联审联批、一站办公,压缩审批时间60%以上。仅2009年以来,该局就报批各类土地40多个批次(个),保证了150多个国家和省市重点项目及时落地,石武客专(鹤壁段)征地拆迁工作,在全省率先完成,受到省政府表彰。(二)主动作为,积极服务企业发展。2009年以来,该局深入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畅通服务企业绿色通道,先后为75家企业办理土地抵押登记,抵押面积4300余亩,实现抵押金额5.45亿元,缓解了企业资金紧张状况;先后为96家改制企业解决了土地遗留问题,明晰了土地产权,帮助企业在危机中实现了顺利重组,轻装上阵。(三)整合资源,提升矿业经济发展水平。2007、2008年,该局全面开展了矿产资源整合工作,全市48家小煤矿被整合为18家,减少62.5%;普通建筑石灰岩矿由188家减少到120家,减少36%,从根本上解决了矿山企业“多、小、散、乱”的局面。整合后矿山企业安全生产全面加强,生产工艺明显改善,开采利用率大幅提高,生态环境持续好转,矿业经济步入持续发展轨道。三、转变利用方式,集约节约用地-6-(一)整合土地资源,以集中促集约。一是全力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全市规划4个省级和2个市级产业集聚区,所有新上工业项目必须向区内集中,仅2009年至今,已有300余家骨干企业入园发展。二是积极引导农民向城镇集中。近年通过以地换房、以房换房,建设统一社区等模式,成功改造旧村12个,节约建设用地3000余亩,使2万农民住上了楼房,融入了城市。三是大力实施项目上山。该局在西部山丘地,规划建设了全省唯一的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目前5.4平方公里核心发展区框架初步拉开,已有10余家大型企业入驻生产,节约耕地2000余亩。(二)推行标准厂房,以管理促进集约。该市凡电子电器、生物、软件、服装加工等项目,必须使用或建设多层标准厂房,目前全市共建成标准厂房96万平方米,在建标准厂房24万平方米,有100余家企业入驻生产。(三)盘活存量土地,以挖潜促进集约。该市每年都将闲置低效土地处置利用工作,列入县区政府责任目标,完不成任务的,扣减下年度用地指标。2009年至今,该市共盘活存量土地7000余亩,相当于每年新增建设用地计划的2倍。四、严格管理教育,强化队伍建设(一)加强班子建设,发挥表率作用。该局党组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自觉遵守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相互尊重、团结互助,切实做到了思想上合心,工作上合力,行动上合拍,班子的向心力、战斗力和凝聚力不断提高。(二)加强教育培训,建设学习型机关。该局高度重视干部教育培训,长期坚持周一、周四机关干部学习制度,还通过一办班二轮训-7-三帮带的办法,努力提高人员政治理论和业务素质,全市已有90多名干部职工完成河南农业大学国土资源管理函授培训,顺利毕业,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占到全系统的65%,居鹤壁市直委局之首。(三)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干部行为。该局先后建立了政务公开、集体会审、联审联批、首问负责、过错追究、窗口办事等制度,所有审批事项一律由窗口负责,封闭运行,限期办结,全程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多年来,该局没有发生一次超时审批、超标收费情况,该局行政服务窗口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级优质服务窗口”,该局被省国土资源厅授予“全省廉政建设先进单位”、“全省行风建设优秀单位”。-8-济源市土地整理中心先进事迹在王屋山下、黄河岸边,有这样一个山清水秀、资源丰富、经济活跃的现代化城市——济源。这个面积1931平方公里的城市,山区丘陵却占到80%。特别是随着城市快速膨胀,小浪底水利枢纽、沁北电厂等国家、省重点项目在济源陆续上马,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也面临着严峻挑战。济源市土地整理中心从确保耕地占补平衡的高度,从让老百姓有地种、种好地的角度出发,加强土地整理资源摸底调查,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力度。2005年以来,济源市共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面积3.3万余亩,新增耕地面积近2万亩,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且略有盈余。乱石荒滩变粮田项目区群众笑开颜在山区王屋镇西门村,昔日的乱石滩经过改良已成了旱涝保收的良田。“以前,大路河全是大大小小的鹅卵石,农民稀稀拉拉地种点庄稼,遇上雨季发洪水,全都给冲跑了。现在经过市里的土地整理开发,田成方、路成网、旱能浇、涝能排,都成好地了!老百姓种地也有心劲了!”谈起今昔变化,村民侯磊脸上洋溢着幸福。在位于五龙口镇的沁河滩,昔日沙丘遍布,荆棘丛生,无法耕作的景象已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是成片的果园和粮田。立秋之后,该项目区马村的酥梨丰收在望,黄澄澄的梨儿映着农民笑脸。该村党支-9-部书记杨国政说:“项目实施前,荒芜的滩涂地根本无人愿意承包,项目实施后,每亩地一年的承包费都在300、400元之上,还有许多群众抢着承包。过去农民是守着‘土地’没土地,现在沁河滩已成为农民致富的希望和源泉。”2001年以来,济源市土地整理中心争取到中央财政资金2167万元、省财政资金1458万元,先后实施了2个国家投资项目和4个省投资项目,项目建设总面积近33000亩。市级投资“3+1”新农村建设后劲足在高标准建设国家项目的同时,济源市土地整理中心抓住每年市里实施“3+1”工程的有利时机,多方筹措资金4520万元,实施了市级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完成项目建设总面积达12300余亩。通过项目实施,新增耕地面积26100余亩。实施后的耕地平整,排灌设施齐全,交通便利,适合农业机械化耕作,人均耕地增加,亩均产值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显著提高。扎实开展的土地整理不仅确保了济源市耕地占补平衡,还有力推动了新农村建设。得益于市级投资的下冶镇逢北土地

1 / 2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