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南省招教考试试题(附答案)1、某种直接的情境引起的道德情感体验,从道德情感的表现形式分,主要是一种(B)。A、直觉性道德情感体验B、形象性道德情感体验C、想象性道德情感体验D、伦理性道德情感体验2、有些学生虽然知道道德规范,也愿意遵守,但却受个人欲望的支配,不能抗拒诱惑因素,结果干出了违反道德规范的事。其主要原因是这些学生(C)。A、缺乏正确的道德认识B、缺乏良好的情感C、道德意志薄弱D、没有掌握正确的道德行为方式3、学生从道德上理解道德规范并不很难,但是要真正把这种要求转化为个人的道德需要,形成道德信念,就必须经过道德实践的亲身体验,其中转化的“催化济”是(A)。A、道德动机B、道德评介C、积极的道德情感D、道德行为习惯4、“亲其师、信其道”,主要表明了(A)的作用。A、道德认识B、C、道德动机D、道德意志5、一个集体中多数的道德情感可以形成道德气氛,成为一种心理环境,对生活在其中的人起潜移默化的作用,这主要表明道德情感的(D)功能。A、选择功能B、鉴别功能C、动力功能D、陶冶功能6、经过动机斗争,道德的动机战胜非,道德的动机这主要是(D)的过程。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郑州市公开招聘教师考试一一,单选择(B)1、1806年出版的--B--标志着教育学已经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A、《大教学论》B、《普通教育学论》C、《教育学》D、《新教育大纲》2(C)2、“教学相长”最早出现在我国的------著作中。(二七区)A、《论语》B、《师说》C、《学记》D、《劝学篇》(B)3、最早提出班级授课制的是------(新高区)A、巴班斯基B、夸美纽斯C、凯洛夫D、赫尔巴特(D)4、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的发展。A、教育规律B、教育价值C、教育现状D、教育问题(C)5、小宝活泼好动,乐观灵活、精力旺盛,但做事经常粗枝大叶、缺乏耐心和毅力,小宝属于-----气质类型。A、粘液质B、胆汁质C、多血质D、抑郁质(B)6、利用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等进行直观教学称为------(管城区)A、实物直观B、模像直观C、言语直观D、动作直观(A)7、教学的基本任务是------。A、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B、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C、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D、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C)8、小明既想参加演讲比赛,锻炼自己,又怕自己讲不好,被人讥笑、这时他面临的心理冲突是-----。(郑东区)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双重趋避冲突(C)9、--------《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规定“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新高区)A、1985B、1995C、1986D、1992(C)10、在我国当前课程管理的改革中,试行三级课程管理,其中新增的管理课程是----A、综合课程和分科课程B、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C、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D、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二,多项选择3(ABCDE)1、知识学习的过程-----(管城区)A、知识准备B、知识理解C、知识巩固D、知识复习E、知识运用(ABCE)2、课程现代化的代表人物----A、布鲁纳B、赞可夫C、杜威D、克伯屈E、瓦.根舍因(AC)3、长时记忆的主要编码形成-----A、图象记忆B、声像记忆C、按语义类别D、以语言的特点为中介E、主观组织(AC)4、教育目的明确了教育者的----A、发展方向B、现在阶段C、发展结果D、发展进程(ABCD)5、班主任应该树立崇高的威望,影响班主任威信形成的因素有-----A、权力因素B、情感因素C、才能因素D、品格因素(ABCDE)6、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有----A、遗传B、环境C、教育D、成熟E、人的能动性()7、我国儿童和青少年的道德评价发展,一般经过--ABCE--A、评价他人---评价自己B、从结果---动机C、从片面---全面D、从自律----他律E、从他律---自律(ABCDE)8、布置作业时,教师应当遵守的要求是------A、作业内容要符合教学大纲B、作业分量要适当,难度要适当。C、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D、经常检查和批改E、作业内容要有代表性。4武汉江汉区招教考试模拟卷(附答案)来源:招教网更新:2011-10-17招教考试真题招教论坛本文已经被阅读:项选择题1.“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是(B)教育所推崇的理想。。A。前制度化B.非制度化C.制度化D.义务教育2.“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A)。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3.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指的是(C)。A.幼儿期B.儿童期C.少年期D,青年期4.“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是什么时期的教育目的(C)。A.奴隶社会B。封建社会C.清末新学制改革之后D.中华民国5。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是必须具有(B)。A.学科专业素养B.教育专业素养C.品行专业素养D.职业道德素养’6.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构成要素有本文部分和()。5A.后记部分B.原则部分C。说明部分D。序言部分7.教学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要防止和克服(A)。A。单纯书本,排斥实践,强调个人经验,否定理论知识的作用B.儿童中心论C.空洞说教,单纯知识传授D.片面单一知识的学习8.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是在(B)。A.1856年B.1860年C.1862年D.1866年9.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是由瑞士学者(A)提出。A.柯尔伯格B.皮亚杰C.麦克费尔D.班杜拉10.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即(B)。A.民主型、惩罚型、放任型B.权威型、放任型、民主型C.放任型、监督型、正义型D.惩罚型、正义型、权威型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A.学校工作要以教学为主,这就说教学是学校唯一的工作B.课外活动就是活动课程.两者没有质的区别c.《学记》中就提出了“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居学”的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教育思想’6D.向学生传授知识是教师的根本任务12.关于教育起源问题上,心理起源论者所强调的是(B)。A.教育起源于动物本能活动B.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C.人类语言产生后的必然要求D.对外部自然界的恐惧13.德育一直是统治者“齐风俗,一民心”“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工具。这里强调的德育功能是德育的(A)。A.政治功能B.经济功能C.文化功能D.教育性功能14.“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A)中对教育方针的表述。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B.《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C.《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5.“知子莫如父,知子莫如母。”说明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具有(A)。A.先导性B.感染性C.权威性D.针对性16.在学生心目中老师是高尚完美的,最值得学习。这说明学生具有(BB)。A.依赖性B.向师性7C.可塑性D.接受性17.关于现代教育的“社会目的”,下列描述中不恰当的是(D)。A.传递和保存人类优秀的文化遗产或文明成果B.培养能更新传统文化、创新文化,具有批判意识和创新精神的人C.培养既能适应现实社会生活.同时又能合理改造现实社会生活的人D.复制、再生产现有的社会存在模式18.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如果只看到学生差的地方,认为无可救药,那就违背了(D)原则。A.统一要求与从实际出发相结合B.对学生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C.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D.发扬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19.统一要求与分类指导相结合原则适用于(D)。A.所有学生B.有特殊才能的学生C.对教学内容“吃不饱”的学生D.对教学内容“吃不了”的学生20.我国颁布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是(B)。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六三三学制D.壬戌学制二、填空题1.《教育漫话》是英国近代教育家的教育代表作。2.被称为人力资本理论创立的“宪章”是第73届年会所做的讲演。人力资本8理论的核心概念是。3.个性亦称,指个体稳定的心理特征,具有整体性与独特性。4.教育的两条基本规律是,教育适应并促进社会发展的规律,教育适应并促进发展的规律。5.马克思主义关于学说是制定我国教育方针的理论依据。6.教育的本质属性是。。7.人的身心发展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的发展,其中,心理的发展主要指与的发展。8.制约小学课程的三大因素是社会、和。9.陶冶法是教师通过创设良好的,对学生的品德进行培养,其产生作用的方式的突出特点是。lO.教育目的具有、和作用。11.我国小学阶段课程的基本性质。应体现基础性、发展性和。12.教科书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两种,通常采取的方式有式和式。三、简答题1.简述1939年凯洛夫《教育学》的主要特点。2.简述当代儿童发展观的基本内容。3.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4.简述美育的任务。5.我国教育法体系的几个基本层次。四、论述题1.论述基础型、拓展型、研究型课程之间的关系。92.试论教学组织形式和历史发展趋势?小学类)教育学标准样卷(五)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B【解析】非制度化教育主张每个人应该能够在那比较紧张的范围内,比较自由的选择道路。2.A,3.c【解析】少年期是身心变化剧烈的时期,儿童表现出追求独立的倾向。4.C【解析】这一原则是中国近代实行新学制之后清政府学部于1906年规定的教育目的。5.A【解析】教师要胜任某学科的教学工作,必须广泛准确的掌握所教学科的基本知识,熟练运用基本技能,这有别于其他专业人员学习同样学科的要求,教师学科专业素养是他胜任工作的基本要求。6.C?7.A【解析】理论联系实际要求两者相联系而不是割裂。8.C【解析】见大纲中班级授课制的产生与发展部分。9.B【解析】认知模式由皮亚杰提出,科尔伯进一步深化。10.B11.C12.B13.A14.B15.D16.B17.D【解析】现代教育是要培养人,把文化遗产或文明成果传递,保存并创新,改造,而不是复制、再生产现有的社会存在模式。1018.D19.A20.B二、填空题1.洛克2.舒尔茨、人力资本3.人格4.个体5.人的全面发展、6.培养人7.认知、意向8.知识、学生9.情境、潜移默化10.导向、激励、评价11.普及性、可接受性12.直线、螺旋三、简答题1.(1)重视智育在全面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2)肯定课堂教学是学校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强调教师在教育和教学中的主导作用。(3)系统论述了教学原则与教学。2.儿童的发展蕴含于儿童主体的活动之中。实现发展是儿童的权利。儿童身心发展的动因,主要有以下几个观点:内发论、外铄论、多因素相互作用论。儿童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身心发11展的互补性、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影响儿童身心发展的因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学校教育因素。3.泰勒,美国著辐的课程理论家,1944年出版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了关于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即泰勒原理:(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4.(1)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2)培养嘲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3)培养和提高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4)培养和提高学生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5.(1)教育法。(2)部门教育法。(3)教育行政法规。(4)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羟例和教育行政规章。四、论述题1.三种课程之间的关系如下:(1)基础型课程的教学是拓展型、研究型课程的学习基础,拓展型课程的教学是研究型课程的学习基础。(2)拓展型、研究型课程的学习,对基础型课程的教与学两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增益12促效的基础作用。(3)各类型、各科目课程的教育过程中虽然任务不同、层次要求不同,但都具有渗透性、综合性。(4)从课程目标来说,三者在统一的目标下,在不同层次的要求上功能互补递进,全力形成一个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