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年中考语文说明检测试题1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A.发.展/发.迹应.该/应.届伺.机/伺.候日晕./晕.车B.同胞./花苞.挣.扎/峥.嵘挑.选/轻佻.嘈.杂/水槽.C.散.文/散.步凯旋./旋.转负荷./电荷.中.肯/中.意D.捕.捉/哺.育倔.强/崛.起徇.私/殉.职胚.胎/毛坯.3.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拼音文字与汉字这两种文字系统各有优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开放的态度下多了解、对比不同文化的精华可能对创造力的发展更有意义。①对这两种文字系统的探究可以给我们一些启发②它们各自有一套表征这个世界的方式③在创造力发展方面都有着一定的作用④同时也指导了语言使用者的思维方式⑤这是由其本质所决定的A.①②⑤③④B.②⑤③①④C.⑤①②③④D.⑤②④③①4.古诗文默写。(共8分)(1)闲来垂钓碧溪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2)__________________,长夜沾湿何由彻!(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3)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现老师有学问,知名度高。(4)诗歌伴随着我们成长。小时候,我们跟着李白看过“床前明月光”,跟着孟浩然吟诵“春眠不觉晓”;长大后,王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让我们感受山高水长的深厚情谊,王湾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次北固山下》)让我们体味到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5.名著阅读。(4分)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无常》-文中赞叹道:“一切鬼众中,就是他有点人情;我们不变鬼则已,如果要变鬼,自然就只有他可以比较的相亲近。”“他爽直,爱发议论,有人情,——要寻真实的朋友,倒还是他妥当。”请结合文中“无常”的自述,说说鲁迅先生为什么会发出如此的慨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共9分)材料一:2013年1月11日上午,北京图书订货会现场,由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2主办的“红沙发”系列访谈活动拉开帷幕。访谈嘉宾围绕“文化强国,阅读为要”的主题,谈读书,话阅读,议措施,与主持人进行了一场精彩对话。大家认为,全民养成读书习惯,是一件关乎国民素质、综合国力和民族未来的大事。一个民族的文化,不是一个时代所能完成的,它的主要部分永远深埋在历史当中,藏于书籍里。发掘、传承、发展是我们的责任。材料二:2012年我国成年国民手机阅读内容调查表内容手机报小说游戏QQ、飞信博客、微博视频邮件学习、工作比例41.1%47.3%33.9%64.1%21.0%23.1%10.2%17.1%材料三: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12年我国成人数字阅读接触率为40.3%,电子书阅读量增幅较为明显。其中与数字阅读方式贴合度最高的微博、微信、微小说等“微阅读”,以其简单、快速、犀利、生动等魅力,对传统的阅读方式造成了强烈冲击。但不少人认为,如果一味沉溺在“微阅读”带来的简单、浅表的愉悦中,就会逐渐失去思考、创新和叩问心灵的力量。(1)给材料一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15个字)(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简洁的语言从材料二的表中归纳三条主要信息。(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结合三则材料内容,根据提示续写一段话,简要陈述“微时代”我们该如何阅读。(4分)事实上,传统阅读与“微阅读”之间并不是相互冲突、非此即彼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一)阅读下文,完成7~11题。(共16分)①儿子七岁那年,已经成为名画家的丈夫和我离了婚。我夜夜咬着被角吞咽泪水。每次儿子从梦中惊醒,都会缩在我的臂弯里,抽泣着说:“妈妈,别哭,爸爸不要你,我要你。”那时,我在一家超市上班,每天早出晚归,没多少时间照顾儿子,反倒是他常替我洗衣、做饭。②发现儿子郁郁寡欢,是在他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有几天,他回家后闷声不响,像大人似的沉思。我忍不住问他:“你是哪里不舒服,还是受了同学的欺负?”他摇摇头说没事。有一天,一向讨厌画画儿的他竟然说:“妈妈,我想学画画儿,长大后要当一名画家。”说完,他竞哭了起来。看着他委屈的样子,我也不禁泪流满面。我说:“阿木,我的好儿子,不论你想做什么,妈妈都支持你!”他抹干眼泪笑了,重重地点了点头。③每次放学回来,他一做完作业就沉浸在习画中。只是他的表情依然不快乐,常常对着画册发呆,更奇怪的是他老是对着画册上的一幅《眼睛》临摹。儿子画眼睛很吃力,往往画了又撕,撕了再画,一副痛苦的表情。一天夜里,见他又撕下好多张纸,我忍不住问他:“阿木,那么多好画的你不画,为什么偏要画眼睛呢?”“因为……”他欲言又止,末了才吞吞吐吐地问我:“妈妈,眼睛是人体最重要的部位,你说是不是?”④放假了,儿子说:“我不想画眼睛了,我要画真实的人物,妈妈就是我最理想的模特儿。”我微笑着问他:“阿木,你以后真的想当一名画家?”他点点头,静静地注视着我,似有满腹心事的样子。这次画画儿时,我发现儿子的眼睛距画纸太近,有时脸几乎贴在画纸上,好像看不清楚的样子。⑤整个假期,儿子都一直待在家中,吃过饭就开始画画儿,每次都很投入,不满意就撕掉重画。只不过他每次看我的表情都很忧郁,而且老是改不了距画纸太近的毛病,气得我直摇头。⑥有一天晚上,他莫名其妙地问我:“妈妈,如果一个人没有了眼睛,他会不会死?”3我笑着说:“怎么会呢?”一会儿他又问:“如果要想治好一个瞎子,是不是要花好多好多的钱呢?”我想起他老是不爱惜眼睛伏在画纸上的情景,就说:“是的,医治眼睛是很贵的,而有的眼病搞不好就会成为瞎子,所以保护眼睛十分重要。”⑦儿子沉默了。⑧开学后,班主任家访时说儿子近来总是神情恍惚,常常对着窗外发呆。儿子回到家,我问他:“阿木,你到底有什么事儿瞒着妈妈?说出来让妈妈帮你。”“妈妈,给我当最后一次模特儿吧,然后我再告诉你。”他自顾自地摸出了画笔。这次,他没有直接对我描摹,而是画了一双眼睛。那双眼睛好大好大,几乎占满了整张画纸。看得出,那是一双孩子的眼睛,天真并充满稚气。儿子说:“这是我的眼睛,妈妈别动,现在我把妈妈画在我的眼睛里。”在“儿子的眼睛”里,画上“妈妈”,真有创意啊!作画时,他的神情一如既往地专注,只是画着画着,他的表情越来越凝重,眼神中充满了无尽的依恋。终于画完了,他用画笔歪歪扭扭地写上标题——妈妈永远在我眼中。写着写着,儿子的双眼渐渐湿润,突然间,他伏在桌上号啕大哭起来。⑨我吃惊地望着儿子,他将那幅画捂在胸口,声泪俱下地说:“妈妈,阿木就快成为瞎子了,阿木就快看不见妈妈了,阿木只能把妈妈画在自己的眼睛里……”⑩第二天,我带他去看了医生。医生说:“他只是有点弱视,需要慢慢矫正,医疗费也不太高。”回家的路上,看着儿子可怜兮兮的样子,我哽咽着问他:“你这个小傻瓜,眼睛有了问题,为啥不跟妈妈说?”○11“妈妈每天那么辛苦,家里又没钱……我怕告诉妈妈,妈妈会很伤心……我不想看到妈妈伤心的样子……”他的小肩膀一下一下地抽动着,委屈的泪水盈满眼眶。(作者:章子。有删改)7.给文章拟一个恰当的标题,并简述理由。(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妈妈为什么没有及时觉察到孩子的眼睛有问题?联系文章内容具体分析。(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第⑧段写阿木“近来总是神情恍惚,常常对着窗外发呆”。联系上下文,揣摩阿木当时的心理活动,用第一人称描写出来。(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品读第⑧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从描写方法上进行赏析。(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文中多次写到阿木满腹心事、郁郁寡欢,这在写法上有什么作用?(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共12分)食物如何“防水”①在许多酥脆食物的包装袋里,都会有一个不能吃的小袋子,人们大都知道那是“干燥剂”。那么,我们为什么需要干燥剂?它又是怎么发挥作用的呢?②这需要从食物中的水说起。③对于水来说,食物就像一个围城。里面的想出来,外面的想进去。想进去的水分子多,宏观看来就是食物在吸收水分;反之,想出来的水分子多,宏观看来就是食物在变干。如果想进去的和想出来的一样多,我们就说食物中的水和环境中的水达到了平衡。在这个状态下,空气中水蒸气的气压与这个温度下纯水的饱和蒸气压的比值,就称为这个湿度下这种食物的“水活度”。④空气中总是会有一些水蒸气,它们的气压与饱和蒸气压的比值叫作“相对湿度”。如果食物中的水活度大于环境的相对湿度,就意味着想离开食物的水分子多;反之,如果水活4度小于相对湿度,就意味着想跑进食物的水分子占据了优势。比如,蜂蜜中的水活度大致在0.5到0.7之间,而通常空气的相对湿度也在这个范围。如果一瓶蜂蜜的水活度是0.6,把它开盖放在相对湿度是0.5的干燥环境中,它就会蒸发掉一些水,有时候就会看到瓶中有结晶出现。而如果是放在相对湿度是0.7的潮湿环境中,开盖之后就会吸收空气中的水,从而稀释了蜂蜜。⑤在食物保存过程中,我们并不希望水的迁移发生。酥脆的食物,吸水之后变软就不好吃了;而水果和嫩软的食物,则需要有充足的含水量来保证口感。⑥在现代食品技术中,控制水的迁移是保质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