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课程进修班试卷封面姓名:张巧玲单位:平顶山实验高中专业:化学考试科目:教育心理学考试分数:2009年11月20日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进修班考试试卷评分表课程名称教育心理学姓名张巧玲单位平顶山市实验高中专业化学2009年11月20日题号分数签名12345678910总分评阅教师签字:年月日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进修班《教育心理学》考试试卷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学习策略答:是指在学习活动中个体用以提高学习效率的任何活动.2、先行组织者答:先行组织者是奥苏伯尔60年代初提出的一个概念。根据奥苏伯尔的经典解释,组织者是先于学习材料呈现之前呈现的一个抽象概括水平较高的引导性材料。组织者可以是一个概念、一条定律;或一般概括性说明文字,它是新知识与旧生联系的桥梁。3、场独立性答:场独立性是指很容易地将一个知觉目标从它的背景中分离出来的能力。美国心理学家威特金等人在研究知觉时发现,有些人比较容易从视野中离析出知觉单元,有些人很难从视野中离析出知觉单元。他将前者称为场独立性的人,将后者称为场依存性的人,大多数人处于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之间。场独立性的人,倾向于更多地利用内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场独立性的人,有极大的独立性,并且不易受暗示。场独立性的人,比较容易完成要找出问题的关键成分和重新组织材料的任务。场独立性的人的行为是非社会定向的,社会敏感性差,不善于社交,自信、自尊心强,关心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喜欢独处等。4、习得性无力感答:习得性无力感是指由于连续的失败体验而导致的个体对行为结果感到无法控制、无能为力、自暴自弃的心理状态。在现实生活中,无力感现象也是大量存在的。人们在工作、学习和交往等活动中,常常会因受挫折和失败而变得失望、丧失信心,进而陷入束手无策、自暴自弃的消极状态中,在以后的活动中表现出回避、退缩和放弃等行为倾向,在精神上出现抑郁反映。在学校情境中,学生常常因种种学习障碍而在学习上屡遭失败的打击,沦为学习差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失去信心,对学习成功不抱期望,从而厌倦或放弃学习。因此,无力感现象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教育价值。5、教师的威信答:教师威信是教师具有的一种使学生感到尊敬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量。它是教师的人格、能力、学识及教育艺术在学生心理上引起的信服而又崇拜的态度,它是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是一种可以使教师对学生施加的影响产生积极效果的感召力和震撼力。教师威信实质上反映了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成功地扮演教育者角色、顺利完成教育使命的重要条件。教师的威信有两种:一种是权力威信,一种是信服威信。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1、教师的主要角色有哪些?答:(一)学习的指导者教师承担着系统地、准确地向下一代传递文化科学知识,指导学生学习和发展学生智力的任务,即教师应该充当学习指导者的角色。(二)班集体的领导者学生的学习是在班级集体这种特有的社会群体条件下进行的,担任班主任工作的教师是班集体正式的领导者,没有担任班主任工作的教师在班集体活动中也担负着领导者的责任。(三)行为规范的示范者在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人格特性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掌握社会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更要充当起示范者的角色,通过自己的一举一动,给学生提供活生生的榜样。教师要不断反省自己的思想品德、行为作风、处世态度,充分意识到自己的榜样作用,使自己的言行成为学生的表率。(四)心理保健者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日趋激烈,在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逐渐提高的同时,学生也面临着许多选择和挑战,使学生的心理压力不断增大,心理问题日趋增多。(五)教育科研人员由于教师的工作具有复杂多样并富有变化的特点,教师在实际工作中会遇到一些依靠现有理论和教师自身经验解决不了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成为“科研型”的教师。2、斯金纳提出的程序学习的编程原理有哪些?答:程序学习的关键是编制出好的程序。为此,斯金纳提出了编制程序的五条基本原理(原则):(一)小步子原则:把学习的整体内容分解成由许多片断知识所构成的教材,把这些知识按难度逐渐增加排成序列,使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二)积极反应原则:要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做出积极的反应。每一个小的学习内容后面都紧跟着问题,学生通过填空、选择等作出积极的反应。(三)及时强化(反馈)原则:对学生的反应要及时强化,使其获得反馈信息,即回答问题后立刻可以看到答案,知道对错。(四)自定步调原则:学生根据自己的速度和能力进行学习,自己确定学习的进度,以适应学习者的个别差异。(五)低错误率原则:使学生尽可能每次都做出正确的反应,使错误率降到最低限度。因此,教材的排列应由易到难,由简到繁。3、简述复述和组织在陈述性知识学习过程中的作用?答:陈述性知识教学的根本任务在于使学生将所学的各种符号、命题、事实、事件与客体的规律性有序地储存于长时记忆中,在需要运用时能够迅速、有效地提取出来。那么,教师如何才能达成这一目标呢?现代认知心理学研究认为,在教学(包括学习)过程中可运用如下策略以提高学生对陈述性知识的获取、保持、提取和回忆。(一)复述策略复述策略是指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行反复重复的过程。对于这一策略,学习者都非常熟悉,不过多偏于狭义地理解为“一次又一次地反复”之意。实际上,在教学心理学中复述策略有其特殊的含义,它包括与复述内容紧密联系的具体方法与措施,在具体运用过程中必须灵活机动地选择与组合。运用复述策略必须注意以下方面。(1)排除干扰。造成遗忘的原因之一是短时记忆容量的有限性,在单位时间内短时记忆只能加工5~9个单元的信息项目,要使学习内容得以保持就必须使信息量保持在其阈限之内。因此,在进行复述时要尽可能地排除多余的、不必要的信息的干扰作用。(2)消除抑制效应与利用促进效应。信息加工心理学认为学习过程中前后信息之间是相互作用的,这种作用表现出消极和积极两种现象。在运用复述策略时要注意克服信息之间的消极作用,同时充分利用信息之间的积极作用。(3)利用首因与近因效应。心理学研究发现,在对一系列学习材料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位于学习材料前端的内容和位于学习材料尾部的内容最容易记住,而位于中间位置的内容不容易记住。因此,在运用复述策略时应充分利用首因与近因效应。(4)要及时复习。艾宾浩斯通过实验总结出遗忘规律为:遗忘从学习结束的一瞬间就开始,遗忘的进程表现出先快后慢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及时复习,不要等到学习内容都遗忘殆尽之时才开始复习。(5)注意集中复习与分散复习。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认为,复习时的时间分配也是影响复述策略效果的因素之一。长时间复习的效果并不理想,相反若将同量的时间分散开来使用,其整体效果大于集中复习。(6)利用过度学习效应。过度学习效应是指在对同一学习材料进行复习时,如果复习到能够将学习材料回忆出来的程度就停止复习,其效果没有再进行一定量学习的效果佳。例如,如果一学习内容用10次复述就能够回忆出来了,此时不要停止复述,继续复述3~5次,其保持效果将会大幅度提高。(二)组织策略关于组织策略,E.加涅称“组织是一种将信息分成若干子集并标明各子集之间关系的过程”(E.Gagne(1993),TheCognitivePsychologyofSchoolLearning,NewYork:HarperCollinsCollegePublishers,p.135.),而安德森则指出,精深的另一种重要的作用在于对记忆赋予一种有层次的组织。这种有层次的组织将能够使人对记忆的搜寻表现出结构化,并使人能够更有效地提取到信息。简而言之,组织策略就是根据学习材料本身的内在逻辑关系将其建构成一个有序的、条理化的系统结构。现代认知心理学家认为用于组织策略的具体技术最常见的有列课文结构提纲和画网络图,并建议采用如下步骤训练学生列结构提纲:首先,给学生提供较完整的结构提纲,其中留出一些下位的细目空位,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或听讲填补这些空位;其次,提纲中只有一些大标题,所有小标题要求由学生完成,或提纲中只有小标题,要求学生写出大标题。4、在学校中激发与维持外来动机的措施有哪些?答:为了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外来动机需要有效地利用各类强化,在学校中特别要注意的是以下几个方面。(一)使学生建立起明确适当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是学生对学习结果的期待,达到学习目标学生会受到各种强化。可以从时间上把学习目标划分为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在学习的各个环节,教师都要向学生提出明确而具体的学习目标,同时注意将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相结合。使学生建立起适当的目标还要注意帮助学生设立与自己能力一致的个人目标。目标过高,与学生本身的能力差距太大,学生可望不可及,对学生不仅没有激励作用,而且易使学生产生无力感;目标过低,缺乏挑战性,即使成功强化作用也不大。只有在学生能力范围之内,具有适当难度的目标才具有激发动机的作用。(二)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结果。学习结果的反馈具有信息作用,通过结果反馈,学生能够知道自己在学习取得了多大进步,在多大程度上达到了目标,从而进一步激发学习动机。让学生及时了解学习结果会产生很大的激励作用,及时反馈、及时强化这是有效运用强化的一条基本要求。很多研究都已证明了及时反馈对学习的促进效果。要利用好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教师要注意及时批改和返还学生的作业、测验和试卷。由于班级学生数较多,教师可采用学生之间相互批改的方式,使学生及时知道结果。(三)对学习结果进行适当的评价。评价指在分数之外教师还可评等级、下评语、表扬或批评,这种评价会使强化的情感作用发挥出来。教师要对学生的作业和测验进行批改时,不仅要指明对错、打出分数,更应给予有针对的评语,这样效果会更明显。(四)适当开展竞赛。一般认为,竞赛能够有效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在竞争过程中,学生力求超过他人的好胜心理得到激发,克服困难和抗挫折能力增强,学习效果因此而得到提高。必须注意的是,竞争也具有消极作用。过多的竞赛会造成紧张气氛,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伤害学生的身心健康,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常用竞赛成绩差而产生失败感。为使竞赛能对大多数学生起到激励作用,竞赛要适量,而且要使大多数同学都有获胜的机会。(五)选用有效的强化物。根据强化的形式可将强化物分为物质性强化、社会性强化、象征性强化和活动性强化。不论使用何种形式的强化物,其关键在于能对学生发挥有效的强化作用。选择有效强化物的基本原则是选择学生所喜欢和想要得到的物品或活动来强化其他行为。在学校中,教师要了解儿童喜欢的活动,然后以喜欢的活动为强化来促使学生进行哪些应该做但不那么喜欢的活动。(六)多用正强化,慎用负强化。表扬、批评能够给学生的学习活动以肯定或否定的强化,从而巩固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动机。有研究表明,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价,能强化学习动机,对学习起促进作用;适当表扬的效果明显优于批评;批评比不做任何评价为好。此外,教师的评价、批评与表扬,要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对学习成绩较差、自信心较低的学生,应以表扬鼓励为主,使其获得更多的成功机会,逐步树立起学习信心。对于成绩较好,但有些自傲的学生,要提出更高的要求,在表扬的同时还应指出其不足。5、举例说明维纳的二维归因理论?答:维纳的归因理论是一种成败归因理论。他认为,对于成功与失败的归因应包括两个维度:第一,内在的还是外在的。第二,稳定的还是不稳定的。稳定的内在因素指个人的能力,稳定的外在因素指任务的难度,不稳定的内在因素指个人的努力,不稳定的外在因素指运气。后来又提出另外一个维度,即控制。他认为,努力、注意等受个人意志控制,是可控因素,而能力、运气等是不受人的控制的,是不可控因素。相对于其它的归因理论来说,维纳的归因理论更加全面,可以更好的解释人再成功与失败是对原因的分析。维纳将他的二维归因模式用于解释成就动机,发现成就动机水平不同的人,其归因模式存在着差异。高成就动机的人把成功归因于能力和努力,他们相信自己有能力,并不断探索与成就有关的新任务,如果失败了,则归因于努力不够,在以后他们会更加努力,并期望着成功;低成就动机的人则往往把学习成功归因于外在的因素(如碰到好运气),而将失败归因于稳定的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