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理念下中小学体育教学模式的探讨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新理念下中小学体育教学模式的探讨孙永照摘要:体育教育模式是连结理论与教学实践的中介,它涉及整个教学范围。然而多年来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在相当大程度上仅仅是浮在水面难以深入,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理论和实践,教学思想研究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之间的脱节。传统的生物教学模式远远不能适应教学发展和时代的需要,新课程标准的提出更是使中小学体育教学模式研究到了不改革不行的地步。因此必须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打破传统体育教学中沉闷的局面,在“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等理念的指引下结合中小学学生的个体差异,筛选出适合中小学的体育教学模式。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正确处理教和学的关系,激发广大中小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参与意识。优化体育教学质量,使体育教育适应素质教育的新要求。关键词:体育教学;新模式;体育教学新模式;中小学1前言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发展,人们对体育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根据健康三维观,中小学教学关注的不仅仅是增强学生的体质,还要通过体育教学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体育课程标准提出了四条基本的理念:第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第二,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第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第四,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要想真正实施以上四条理念,不改变死板、教条、程序化的教学方法是行不通的。然而现阶段的体育教学模式大多仍为传统的生物模式教学——依据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和生理变化规律来组织教学。教学目标单一,强调增强体质和传授“三基”的任务,忽视对学生智力和心理品质的发展。在授课的结构方面,准备、基本、结束三个部分作为体育课教学的唯一结构,过分强调教学过程的规范化而忽视学生体育兴趣和习惯的养成。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导致出现了“喜欢体育运动不喜欢体育课的现象”。因此,在此情况下构建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体育教学新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2体育教学模式的解释体育教学模式是由体育教学理论转化而来的,是连接理论和教学实践的中介。体育教学模式涉及整个教学范围,每一种教学模式规定了课程和教材,教学的基本程序、师生的相互作用形式,体育教学模式的创立是经过教学实践检验的,是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能取得最好效果的教学框架,具有优越性。体育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经过不断提炼,精心加工,筛去细枝末节,最终形成了可以用简明的图、词来描绘的基本框架。具有较强的操作性。3新模式的研究运用教学思想的转变必然引起教学模式的转变,必然促进教学模式的形成。当前,有关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非常活跃,在这些研究的推动下,在教学实践中也出现了不少有关体育教学模式的实验性研究,形成了一批相对成熟的体育教学模式。结合体育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对体育教学模式进行探讨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3.1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课堂上教师应充分理解学生主体的不同需求,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学生不同的指导。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树立自己明确而可行的学习目标,帮助学生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指引学生学习、反馈和调整计划的行为,使之成为自觉,创造条件提高学生自我检查和评价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学生自己的主动性则表现在对学习目的的认识和追求上,并用积极主动的态度和手段去实现学习目标。反对跟着教师的步调走,从而使强制性的死板的教学转变为生动活泼的教学。这种学生主动性的体现并不意味着要贬低教师的生存价值,甚至硬性规定一节课教师的讲解不得超过几分钟。要想最优化地发挥教与学的基本功能,就要像上文说的既要把以学生为主体作为实施体育教学的基本点,又要使体育教师的指导成为实现学生主体的根本保障。体育教师激发学生主动性的途径和方法较多,像“自主学练式”、“导学式”、“学导式”等大都属于这类教学模式。这类教学模式共同的特点是都有一个可以让学生发挥主动性的教学环节。3.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教学模式运动兴趣是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心理选择、趋向和准备的突出表现,它对学生的体育活动效果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在体育教学中尊重学生的情感和愿望,以乐趣为体育活动的主要目的来设计教学,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产生满意感,并由此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像“快乐体育的教学模式”、“情景和模仿式体育教学模式”都是在这一指导思想下形成的。3.2.1快乐体育的教学模式快乐体育教学模式是近年在国内外的“快乐体育”思想下形成的教学模式,其教学思想是主张让学生很好地掌握运动技能和进行身体锻炼的同时,让学生体验到运动的乐趣,并通过对运动乐趣的体验逐步形成学生终生参加体育实践的志向和习惯。倡导快乐体育因为能在教学中充分调动教和学两方面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融洽合作的教学环境中体验运动的乐趣,生动活泼地得到发展。享受运动乐趣是这类教学模式一个特点,但是过分提倡快乐体育教学模式,使体育教师很难从中找到平衡点,一节课没有游戏就好像少了什么,区分不开游戏、体育游戏。“快乐体育的教学模式”的教学途径较多,其教学过程的共同特点是具有一贯或几个体验运动乐趣的环节,有时这些环节互相连接,层层递进,使学生能体验到运动、学习、挑战、交流和创造的多种乐趣。这类教学模式多采用游戏法、挑战性联系法、集体性比赛法、小群体学习法等教学方法。3.2.2情景和模仿式的体育教学模式“情景和模仿式”较适应小学低、中年级的学生,这一模式利用他们喜爱模仿,想象力丰富等年龄特点来设计教学的。这种教学模式适应的条件是:小学中低年级具有适宜的教材,其基本教学程序是:设置情景——引发运动兴趣——体验情节——运动乐趣——还原。低年级的“情景”用童话形式,高年级的“情景”发挥故事的内涵,它是在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在教师的引导下,以特定环境激起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教师往往把课堂教学的内容编成简单的故事,设置一定的情景,师生分别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并渐渐融入到角色中。在这一模式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学的娱乐性,趣味性等都充分表现出来。另外学生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学生既动手又动脑,寓教于乐,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及创造力和想象力,把非智力因素融于情理中,发展个性、体育能力、认识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3.3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收益的教学模式3.3.1小群体学习式的体育教学模式研究表明,体育学习的成效与体育学习的能力有关,但学生的体育能力又存在明显的差异。在教学中教师如果一味统一要求、同一标准,而不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的差异,就有可能导致体育能力较差的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多数学生喜欢和自己能力差不多的同伴进行交往,形成所谓的“小群体”。同样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希望结友,和自己的同伴交流感情,讨论问题。在一堂优秀的体育教学课上我们可以看到,教学中学生所接受的信息不完全来自教师,还来自伙伴。学生得到的信息量要大于教师的输出量,如果教师启发得当,课堂气氛活跃,师生都会有闪光的思维火花。体育教学中的小群体活动模式就是顺应这样的要求产生的,其教学模式是在教师指导下,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活动,让学生自由组成人数相近的,并可男女混合的学习“小群体”,自定学习目标,充分发挥小群体的自主性,促进学生主动地、协同地进行学习,自觉完成学习任务,体验体育锻炼的乐趣。“小群体学习”的模式与以往提高教学效率和进行区别对待的分组教学是有根本区别的,这种教学模式是充分考虑了体育教学中的集体形成和人际交流的规律性来设计教学过程的,其基本思想是试图通过体育教学中的集体因素和学生交流的社会性作用,通过学生的互帮互学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习的质量,并达到对学生社会性培养的作用。“小群体”中的每一位学生目标明确,作为一个友好的群体,有共同的利益,兴趣,爱好相一致,行动协调,成员归属感强。因此,个人目标和群体目标很自然的表现一致,有助于形成强有力的凝聚力,且其规模较小、人数不是很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定地位,都受到重视,能积极参与小群体中的各种活动,并在活动中形成友好的亲密关系,群体成员面对面互动。由于人数少,成员之间可以直接交往,从而加深了解,增进感情,融洽关系,互动的经常性和群体的持久性。一个小群体也只有在长期存在的过程中,成员才能在不断地接触与互动中,产生维持群体存在的共同思想基础。小群体教学模式特别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但并不排斥教师的指导。3.3.2分段式体育教学模式分段式的教学模式是根据低、中、高年级的年龄、生理、心理不同特点,以及不同年龄段的认知规律和生长发育的特殊性,对体育教材进行创造和改编而进行的教学模式。低年级学生兴趣广泛,但不稳定,无意注意占优势,他们很难长时间注意同一对象,但他们对那些带有故事情节的游戏,特别感兴趣和投入。把比较单调的教材改编成类似剧本形式的教材,在教师的导演下,以故事化的形式使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学习掌握体育的基础技能。中年级的体育课,适合将游戏引入到体育教学中,设计一些适合中学生乐于参与的游戏,教师在找出教材的重点、难点之后,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动作。在练习中给学生较多的参与教学机会,等学生的动作基本掌握后,再以游戏形式出现,利用游戏形式教会学生运动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和技巧。高年级的学生兴趣爱好和中低年级的学生不同,对待事物有自己的见解,不喜欢别人对其过多的束缚。通过教师问题设置,引导启发学生体脑并用,带着问题去练习。在学生自己体验动作,自主练习,自我评价,相互帮助,相互评价等形式的练习中,使学生由被动练习转为全身心的主动投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4结语体育教学模式和体育指导思想,体育教学方法之间的关系是很密切的,但体育教学思想和体育教学指导思想不等同于教学模式。从教学方法来说,不同的教学模式的成立必定依赖一系列相应教学方式的开发和重组。研究教学模式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教学的艺术水平和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每一种体育教学模式都有它自己的特点和适用范围,而且各模式之间存在相关的要素。当前讨论的体育教学模式是适应于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但是每一种模式都不是“终极”模式。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必须结合教学对象,加入自己的教学观点和教学经验,不囿于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在借鉴他家之长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教学特色,在新理念指导下构建新的中小学体育教学模式。参考文献:[1]毛振明.体育教学改革新视野[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159-180。[2]李桂玲.视论快乐体育的教学改革理念和改革[J].四川体育科学,2004,(6):163-164.[3]崔雅玲.浅谈培养学生体育兴趣[J].体育教学,2001,(5):27.[4]孙耀鹏.体育兴趣的培养与体育课教学改革[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4,(2):69-75.[5]沈晓旺.体育兴趣与青少年的全面发展[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5):40-43.[6]胡彦明.谈新课程标准下的快乐体育教学[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5,(4):76.[7]汪元榜.对构建和谐体育教学的思考[J].中国学校体育,2006,(1):18-19.[8]钱建国.对目前体育教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反思[J].中国学校体育,2006,(2):16-17.新理念下中小学体育教学模式的探讨作者:王乔单位:淮北市第六中学邮政编码:235162电话号码:0561-6820337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