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小马哥倾情奉献第一季第一章1、城市的定义:一般而言,人口较稠密的地区称为城市,一般包括了住宅区、工业区和商业区并且具备行政管辖功能。A人口数量B产业构成C行政管辖建设部颁布的“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GB/T50280-98)定义和“辞源”注释2、工业革命对城市发展的影响:英国1640年、法国1789年的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的产生打下政治基础。18世纪下半叶始于英国,19世纪40年代英国基本完成。法、德、俄、日在19世纪内相继完成。1784年,瓦特发明蒸汽机,1814年,史蒂芬发明机车。火车、汽车、轮船等交通工具促进了城市间的交往,机器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经济革命带动了政治革命,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趋于成熟。工业革命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机器的发明使工人的数量急剧增加,城市规模逐渐扩大,城市类型有所增加交通设施的发展使城市的联系更为快捷,运输量更大生产力的提高与人口的增加形成良性循环生产关系的变革带来城市建设管理的变化工业革命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这个时期城市发展的表现有:a数量增加b规模扩大c分布广泛d用地向外扩张3、城市化定义:城市化的内涵《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规划术语》,城市化是“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及城市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传统型的城市化概念认为,城市化是指随着产业经济向城镇的集中而发生的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过程。现代型的城市化定义在强调人口转移、职业转移和产业集中的同时,突出了生活方式和都市文明的扩散过程。有代表性的定义为,“城市化是人类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城市化水平: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城市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指标。4、城市规模的划分5、用何来衡量城市化水平(三种模式)本章思考题:(1)、城市有哪些主要特征?(2)、人类社会的两次大分工在城市产生与发展中分别标志着什么(3)、工业革命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这个时期城市发展表现有哪些?(4)、度量城市化以什么为标准?(5)、城市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什么?(6)、城市化与人均GNP的关系是什么?第二章1、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奴隶制社会古罗马:奴隶制发展的繁荣阶段。大量建造公共浴池、斗兽场和宫殿等供奴隶主享乐的设施。城市成为帝王宣扬功绩的工具,广场、铜像、凯旋门、记功柱成为城市空间的核心和焦点。平面呈方形或长方形,中间十字形街道交点附近为露天剧场或斗兽场与官邸建筑群形成的中心广场(2)封建社会的中世纪中世纪的欧洲-众多封建领主王国-封建割据和战争-城堡的出现教会势力强大-教堂占据城市中心位置,教堂的庞大体量和高耸尖塔成为空间和天际轮廓的主导因素。10世纪以后,一些城市摆脱封建领主的统治,成为自治城市,公共建筑(市政厅、关税厅和行业会所)占据城市空间的主导地位。手工业和商业的继续繁荣,不少城市(佛罗伦萨)突破封闭的城堡,不断向外扩张。(3)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期的欧洲城市14世纪后的文艺复兴是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时期-在人文主义思想影响下,意大利修建了不少古典风格和构图严谨的广场和街道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广场威尼斯-圣马可广场中世纪意大利的广场功能和空间形态进一步拓展,城市广场已成为城市的“心脏”,在高度密集的城市中心区创造出具有视觉、空间和尺度连续性的公共空间,形成与城市整体互为依存的城市公共中心广场雏形。17世纪后半叶,新生资产阶级与国王联盟-建立中央集权的绝对君权国家。巴黎的城市改建:轴线放射街道--爱丽舍田园大道;宏伟宫殿花园--凡尔赛宫;规整对称的公共广场--协和广场成为当时典范2、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Vitruvius)的«建筑十书»。其设计思想及理论内涵还是从属于古典建筑艺术,未形成近代的规划学。3、中国城市历史约5000年,中国最早的城市距今约3500年。规划思想最早形成:周代,«周礼·考工记»规划思想多元化:东周4、古城的特点:唐长安城:中轴对称、东西两市、规整的方格路网、东南西三面各有三处城门、居住分布采用里坊制,设置坊墙,坊门朝开夕闭。元大都:三套方城,宫城居中,轴线对称;左祖右社,前朝后市。明清北京城:北部收缩2.5km、南部扩展0.5km。突出8km中轴线。在城外设置天、地、日、月四坛。皇城南形成商肆。明南京城:依山傍水,布局灵活,自然观理念占主导的典型城市格局5、田园城市(全部内容都要掌握,包括图,社会意义):田园城市GardenCity霍华德(1850—1928)在1898年发表《明天—一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Tomorrow:ApeacefulpathtoRealReform。1902年再版时更名为《明日的田园城市》。(1)田园城市理论产生的社会背景霍华德所处的时代,正是英国工业革命带动城市化蓬勃发展的时期,也是资本主义疯狂扩张时期,出现了城城市与适宜的居住条件之间的矛盾,大城市与自然隔离的矛盾,城市人口过于集中及城市的急剧膨胀等等。(2)田园城市理论的主要概念田园城市实质上是城和乡的结合体。城乡结合的模式,可以解决大城市的拥挤、卫生等问题,建立一种“城乡磁体”,“把积极的城市生活的一切优点同乡村的美丽和一切福利结合在一起。”田园城市的主要概念是为健康、生活及产业设计的城市,其规模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单个田园城市的外围布置有环城铁路和永久绿地,严格控制了城市规模土地增殖归集体所有田园城市:城市规模为3.2万人,2400公顷。其中城市居住3万人,城市用地400公顷;农村居住2000人,农业用地2000公顷。田园城市群:当城市规模达到3万人以上时,则要新建设一个城市,形成城市群:中心城市5.8万人,总人口25万人。城市间用快速交通联系。(3)田园城市的空间模式田园城市是城市和乡村的结合体,若干个田园城市(3万人)围绕中心城市(5.8万人)呈圈状布局,城市之间是农业用地。田园城市的布局由一系列同心圆组成,中央为公园(20hm2),六条主干道从中心向外辐射,核心部位为公共建筑(市政厅、音乐厅、剧院、图书馆、医院),外面是公园(58hm2),公园外圈是商店、展览馆,再外一圈为住宅,再外面为环形林阴大道(128m),大道当中为学校、儿童游戏场及教堂,大道另一面又是一圈花园住宅,城市外围地区建设工厂、仓库。霍华德1899年组织田园城市协会,1903年组织了田园城市有限公司,筹集资金,在距伦敦东北56公里的地方购置土地,建立了第一座田园城市—莱彻沃斯。田园城市组群(4)田园城市的社会意义针对现代社会出现的城市问题,提出带有先驱性的规划思想;对城市规模、布局结构、人口密度、绿带等城市规划问题,提出一系列独创性的见解,是一个比较完整的城市规划思想体系。田园城市理论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起了重要的启蒙作用,对后来出现的一些城市规划理论,如有机疏散理论、卫星城镇的理论颇有影响。6、卫星城市(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之间的区别)20世纪初Unwin和美国规划建筑师惠依顿,提出大城市疏散人口问题,在大城市周围用绿地围起来,限制发展,之外再建立卫星城镇。卫星城的理论基础霍华德的田园城市主张在大城市周围分散布置一些独立的城市,这些城市在生产、经济、文化生活方面受中心城市的吸引反磁力理论卫星城的实践(1)第一代卫星城:卧城1912—1920年,巴黎规划在周边16公里范围内建设28座居住城市(含生活服务设施)--“卧城”(2)第二代卫星城:半独立卫星城1918年,沙里宁按照有机疏散理论制定大赫尔辛基规划,主张在卫星城镇中设置一定数量的就业岗位。1928年,在编制大伦敦规划时,提出大城市人口疏散应与地区的工业与人口分布的规划相结合。二次大战后,欧洲重建时,普遍新建了一批卫星城,英国第一批建设了8座,如哈罗卫星城等。瑞典,Stockholm,Vallinby苏联,Mosco等大城市的卫星城市(3)第三代卫星城:独立的卫星城镇1960年,位于英国伦敦和利物浦之间的独立城镇Milton-Keynes(米尔顿•凯恩斯)Milton-Keynes在伦敦西北80公里,占地9000hm2,人口25万--就业平衡米尔顿凯恩斯是英国二战后第三代新城。米尔顿·凯恩斯新城位于伦敦与伯明翰之间,东南距伦敦80公里,西北距伯明翰100公里。1967年成立米尔顿·凯恩斯开发公司,开始规划设计,1970年开始建设,以适应附近地区人口增加和疏散伦敦的工业和人口的需要。7、什么叫邻里单位?邻里单位理论(NeighborhoodUnit)邻里单位产生的背景:道路密集,街坊地块小机动车发展,速度增加,车祸较多居住方式不适应,临街住宅不安宁改变住宅区的结构从属于道路划分方格的形式;转变为在较大的范围内统一规划居住区,使每一个“邻里单位”成为居住区的细胞。主要考虑了居住区内的小学设置,并以此决定邻里单元的规模。后来也考虑设置日常的服务性的公共建筑及设施。内外部交通具有相对独立性。安排不同阶层的居民居住。小学、托幼不穿越交通道路,以此控制邻里单位规模内部设置服务设施不同阶层的居民居住在一起,改良主义二战后,小区规划代替邻里单元规划。以交通干道或其他天然及人工界限,来划分小区,在小区范围内,将居住建筑、公共建筑、绿地等予以综合解决。小区内部道路系统和城市干道明显区分。一般的生活服务都可以在小区内解决。20世纪60年代,社区规划逐渐替代小区规划。将居住区内的社会问题进行规划。规划师的责任中心更趋多元化。8、雅典宪章(CharterofAthens)思想基础:奠基于物质空间决定论的基础上,认为通过物质空间变量的控制,以形成良好的环境,则可自动解决城市中的社会、经济、政治问题,促进城市的发展和进步。它依据城市活动对城市土地使用进行划分,突破了过去追求图面效果和空间气氛的局限,引导规划向科学的方向发展。《城市规划大纲》20世纪20年代末,新建筑运动走向高潮。1928年成立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1933年,在雅典召开建筑师大会,商讨城市规划问题。提出城市四大功能:居住、工作、游憩、交通提出城市规划应与周围地区整体考虑提出居住为城市的主要因素9、马丘比丘宪章(CharterofMachuPicchu)1978年一批建筑师在PeruLima发表CharterofMachuPicchu。将人的需要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视为城市规划基本任务的出发点。A.重视公共交通,重视交通和能源之间的平衡B.追求功能分区会牺牲城市的有机组织,忽略人与人之间多方面的联系,应建立综合的多功能的生活环境。C.如何有效使用人力、土地和资源D.如何解决城市和周围地区关系E.生活环境和自然环境要和谐。10、思考题:(1)、我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形成在哪个时期?(2)、唐长安城的布局特征有哪几点?(3)、《周礼·考工记》对古代都市规划的影响(4)、元大都在哪些方面体现了《周礼·考工记》(5)、我国宋与唐代相比较,在城市建设发展上有哪些重要的变化?简析其原因。(6)、明清北京城市建设的主要特征(7)、霍华德田园城市的空间模式、主要概念及其产生的社会背景和社会意义(8)、中世纪欧洲城市的典型格局是什么?(9)、第三代卫星城与第一、二代卫星城有什么不同?(10)、什么是邻里单位?其产生的背景是什么?(11)、丘比丘宪章比雅典宪章在思想上有哪些进步?第三章1、我国城市规划的概念城市规划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进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城市规划是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是确保城市空间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土地合理利用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2、城市规划与区域规划的关系区域规划是指在一个特定的地区范围内,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远计划和区域的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条件,对区域的工业、农业、第三产业、城镇居民点以及其他各项建设事业和重要工程设施进行全面的发展规划,并做出合理的空间配置,使一定地区内社会经济各部门和各分区之间形成良好的协作配合,城镇居民点和区域性基础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