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钱水土2012-10-04区域经济发展与地方金融体系建设问题的提出经济与金融的关系是理论研究的热点地方经济发展需要依赖区域金融的支持“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完善地方政府金融管理体制,这在中央文件中第一次。地方金融体系建设的主要内涵是什么?地方政府发展金融产业和金融监管中到底应发挥什么作用?日益增多的中小金融机构应如何监管?是否应探讨监管下移或多极监管形式?金融监管网该如何布局?主要内容1.地方金融的发展现状分析1.1地方金融的内涵和构成1.2中国金融业现状及问题1.3浙江地方金融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金融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贡献2.1地方金融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2.2金融业促进经济增长的五大功能2.3金融业对浙江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3.十二五时期我省地方金融体系建设3.1浙江经济的转型与发展3.2浙江金融的转型与发展3.3浙江金融十二五发展目标★所谓地方金融,是指在一定行政范围内设立的、与地方政府职权相适应的金融机构及其融资业务,是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服务的,主要包括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以及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如信托公司、担保公司、典当行、小额贷款公司等)组成的金融群体,地方金融作为我国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支持和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做出了突出的贡献。1.1地方金融的内涵和构成(1)地方正规金融机构。此机构是指依法取得金融业务许可证的非中央管理金融企业,主要包括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信托公司、金融租赁公司、财务公司、消费金融公司、证券公司、期货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保险公司。该类机构有明确的监管主体和相对健全的监管制度。(2)地方准金融机构。此机构是指经营业务具有金融性质,但不受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直接监管。近年来,为弥补“三农”、中小企业等领域金融服务不足问题,国家降低了地方准金融机构的设立门槛,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典当行等具有准金融性质的机构呈现高速增长态势。目前,该类机构一般由地方政府负责监管。(3)其他地方性机构。此机构是指以合作制形式存在,主要为合作会员提供资金融通服务,如在民政或扶贫办登记注册的农民资金合作社或贫困村发展互助资金社。该类机构通常没有明确的管理部门,业务发展上也欠规范。地方金融机构的构成★经历了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金融业通过创建多样化的金融机构体系、发展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建立有效的宏观调控和监管体系等方式,在维护经济稳定与金融业安全运行、运用货币信贷政策支持经济增长、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保持币值稳定、维护金融秩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以下几方面的主要成就。★一是形成了包括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外资在华金融机构在内的多样化的金融机构体系。二是建立了由货币、证券、保险、外汇组成的较完备的金融市场体系。三是基本确立了以利率等货币政策工具为主、实施间接调控的金融宏观调控体系。四是建立了银行、证券、保险“一行三会”的分业监管体制。★但客观地说,与其他领域相比,金融体制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滞后环节,面临着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的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几方面。1.2中国金融体制的弊端分析“金融抑制”一般是指一国金融体系不健全,金融市场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政府对金融实行过分干预和管制政策,人为地决定利率和汇率并强制信贷配给,造成金融业的落后和缺乏效率,金融与经济之间陷入一种相互制约的恶性循环状态。金融抑制假说和市场分割假说揭示了民间借贷在发展中国家产生的体制性根源。利率双轨制一轨以国家银行为主,它们在市场上有一定垄断性,分支机构布满全国,能吸收大量低息活期存款和无息结算存款,所以它们比较规范地执行官方利率;另一轨是非正规金融,它们在具体业务上用一些隐蔽方式抬高存贷款利率,也具有一定客户和市场.同时,国家变相提高存贷款利率的做法也不少.我们可以把利率双轨制定义为官方利率与黑市利率并存。(一)金融抑制和利率双轨制使市场机制无法发挥作用我国“二元”金融体制结构,一方面我们有代表先进金融发展的大型商业银行,同时民间借贷、典当等一些传统金融业也发展迅速。大型商业银行主要贷款给经济发达地区的大中型国有企业,而小企业由于风险很高,银行往往惜贷,小企业为了生存只有寻求高利率民间借贷。从2010年下半年货币紧缩使市场实际借贷利率大幅攀升。银行1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为6.56%,与消费价格指数CPI基本持平,而从2008年温州民间借贷向公众吸储的平均月息为8厘,2009年涨到1.5分,2010年上涨至3分(年息36%)。据温州等地的调查,90%以上的中小企业无法获得银行贷款,小微企业的比例则上升到95%以上。大部分企业只能深入民间借贷市场,以50%以上甚至180%的年率饮鸩止渴。中国官方贷款利率贷款利率一览表更新时间:2011-07-07利率项目年利率(%)六个月以内(含6个月)贷款6.1六个月至一年(含1年)贷款6.56一至三年(含3年)贷款6.65三至五年(含5年)贷款6.9五年以上贷款7.052019/8/119温州民间借贷利率21.50%22.00%22.50%23.00%23.50%24.00%24.50%25.00%25.50%26.00%123456789利率月份2011年温州民间借贷利率利率2019/8/1110经过30年的改革与发展,市场竞争机制逐步建立起来,也逐渐形成了包括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租赁公司、基会公司等在内的庞大金融机构体系。但金融体制改革的步伐同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相比显得滞后,在资金供给上无法满足各方面的融资需求,存在较大的资金供求结构性矛盾。非公有制经济和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内生出对民间金融的巨大需求。而我国长期存在着单一的金融产权结构,国家控制着大部分金融资源并配置给国有经济,而民营经济所获外部金融支持很少。特别是随着众多中小企业的大量涌现,民营经济的资金需求问题更加凸显。这样,非公有制经济对金融支持的需求的逐步增加便内生出了民间金融制度因素的成长。(二)金融机构主体单一,导致金融产权结构与经济结构不匹配间接融资市场与直接融资市场发展不协调。长期以来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比例基本是20:80,过分依赖银行系统的间接金融积聚了巨大的金融风险,影响了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履行间接融资功能的信贷市场存在银行业市场结构高度集中的问题。五大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资产、存贷款在整个银行体系的份额目前在60%以上,股份制银行的资产、存贷款在整个银行体系的份额在15%以上,中小银行的发展严重滞后于大银行的发展。使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更加突出。履行直接融资功能的资本市场存在股票市场发展较快、债券市场和中长期信贷市场发展严重滞后的问题。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内部存在着发育不平衡的问题:股票市场发展比较重视深沪两家证券交易所,增长较快,适合不同层次企业证券融资和股票流动需要的多层次交易体系还没有形成;债券市场中国债发行和交易发展较快,企业债券发展很慢。货币市场发育滞后。我国早在1984年就开始建立同业拆借市场,以后又逐步建立了债券回购市场和票据市场,但目前这些货币子市场不仅规模偏小,交易工具结构单一,而且各个子市场之间严重分割,致使货币市场形成的利率信号失真,难以体现央行的货币政策目标。(三)金融市场结构不合理尽管我国已经建立起以利率等货币政策工具为主的金融宏观调控体系,但金融调控机制不健全,金融调控效果较差。主要原因在于以下三方面。一是利率、汇率体制改革滞后。利率和汇率作为资金的对内和对外价格,已成为我国价格体系中最后两种没有完全开放的指标。利率制定的非市场化,不仅直接影响到基础货币的调整,使得判断宏观货币供应量的多少和货币政策效果好坏缺少准确的标准,还影响到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的实施,影响到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稳定性。二是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有障碍。以基础货币为操作目标,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操作体系是合适的,但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在中介环节和下游环节容易出现梗阻现象。中介环节主要依靠国有银行,由于国有商业银行从商业动机出发,吸储能力强的银行不愿从中央银行借款,中央银行不愿给经营状况差的银行放款,使央行通过发放再贷款供应基础货币的渠道受阻。在下游环节,由于国企经营管理不善、会计制度不健全和信息透明度不高,大大限制了银行主动放款的积极性,从而影响了货币政策的顺畅传导。三是央行的独立性较差,自主权较小。在我国货币政策决策中,大到货币政策取向,小到利率、汇率水平以及货币供应量目标,并非由中央银行独立决定,而是受到方方面面的影响和制约,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还不高。(四)金融调控机制不健全一是以“一行三会”为基本架构的金融监管体系协调性差。二是缺乏统一的监管评价标准。从国内金融市场来看,除了三大主要金融监管部门之外,还有一些监管部门,例如财政部是国债市场的主要管理者,国家发改委是企业债券的主要管理者,而国家外汇管理局等其他政府部门监督管理外汇和B股交易,这些机构之间缺乏统一的监管评价标准。三是监管内容存在漏洞。随着控股公司各金融机构的业务交叉渗透和相互融合,混业经营与分业监管的协调问题日趋突出,而分业监管机构已不能完全覆盖一些新型的金融机构,一方面导致地方小金融机构缺乏有效监管,区域金融风险加大。另一方面导致出现大量监管之外的“影子银行”。可能促使其将某一特别的服务项目或产品置于监管成本最小或监管最宽松的领域,产生“监管套利”行为,甚至游离于法律和监管之外。四是金融监管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不健全。金融监管所依据的法律法规,大都是关于监管主体功能划分及按业务性质监督具体某一方面市场的法律,缺乏整个金融体系监督的法律;我国金融立法在某些重要领域还处于空白状态,尤其是随着电子化、网络化的发展和金融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传统的以有形金融为调整对象所建立起来的金融法律法规受到严峻挑战。五是缺少金融风险监控指标体系。当前,监管体制中虽然各专业监管部门分别制定一些监管指标,但没有系统风险监管指标体系和预警指标体系,更没有区域金融风险监督的综合指标体系,使监管的整体功能打了折扣。(五)金融监管体制不完善★目标:努力把浙江打造成为“金融改革的先行区、金融发展的繁荣区、金融生态的优质区、金融运行的安全区”。确立业务发展领先、改革创新领先、服务效益领先、运行质量领先的“金融强省”地位。★初步打造了银行业的“浙银品牌”、证券业的“浙江板块”、保险业的“浙江亮点”、地方金融的“浙商系列”。★初步形成了银行、证券、期货、保险、信托等多种金融机构并存,全国性、区域性、地方性机构协调发展的多元化金融组织体系。★初步确立了浙江在全国各省中金融业务增长最快、金融机构类别最全、金融运行质量和效益最好、金融生态环境最佳的“金融强省”地位。(一)“十一五”浙江金融业取得瞩目成就1.3浙江地方金融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010年末,浙江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达54478(20494)亿元,居全国第4位;贷款余额46939(16558)亿元,居全国第2位,贷款增量居全国首位。五年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135(107)家,2010年末浙江共有境内外上市公司242家,累计融资额达2310亿元。证券、期货代理交易额年均增长77%和83%,年均证券交易额和期货代理交易额分别占全国交易总额的10%和16%。保险业务规模持续增长,保费收入年均增长21.6%,2010年实现834亿元,居全国第6位。1、金融总量快速增长,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图1:“十一五”期间存贷款规模变化情况2111554478171314693801000020000300004000050000600002005年末2010年末本外币存款本外币贷款2010年末浙江省本外币存款余额54478亿元,本外币贷款余额46938亿元,分别是2005年末的2.58倍和2.74倍。2010年全省人民币小企业贷款余额10346亿元,居全国第一图2:12月末小企业人民币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