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介绍(一)课程目标及地位中医心理学是中医学与心理学的一门交叉学科,可以说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中华几千年祖国医学当中蕴涵了丰富的心理学思想,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和防病治病作出了极大的贡献。随着当前医学模式的转变,世界心身医学界也把目前转向中医学,那么挖掘中医心理学,系统整理中医心理学以及在中医院校开设中医心理学课程就是具有了时代意义。本课程可以作为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本课程内容中包括《黄帝内经》以降历代古典医书的论述及历代医学家的临床实践经验,以现代心理学的框架来归纳中医心理学的内容,强调了中医心理学的特色,论述了中医心理学对人的心理现象的认识、对心理现象生理基础的认识、对心理卫生保健的认识、对心理护理的认识、对心身疾病的认识及诊治原则。可以说是比较完善地介绍中医心理学的理论体系框架。(二)教学基本要求掌握中医心理学的概念,掌握中医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包括中医的感知观、意识思维记忆观、情感观、气质性格观),掌握中医心身疾病的病因病机、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掌握常见中医心身疾病(郁病、脏躁、百合病、偏头风、哮喘、胃疡、呃逆、消渴等)。熟悉普通心理学的理论结构框架,熟悉中医心理卫生保健,熟悉中医心身疾病的特色疗法,熟悉不寐、胸痹、厌食、油风脱发、经行情志异常、健忘等心身疾病。。了解中医心理学源流与展望、中医心理学相关学科、研究中医心理学的意义和方法,了解中医对睡眠和梦的认识,了解中医心理卫生的个体性。(三)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本课程的讲授一般安排在第7个学期,本课程的教学重点应放在中医心理疾病及治疗上。重点章节是第二章和第三章。教学难点:对中医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难点章节是第三章和第六章。(四)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中医心理学》教学以课堂讲授教学法为主,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章节的教学内容灵活选择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在通过课堂讲授加强基础知识训练的同时,采用课堂提问法、案例讨论法、任务驱动法、情绪体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带着兴趣学、带着问题学。(五)教学时数分配表《中医心理学》教学时数分配表教学内容(章节)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采用何种讲授实验实践指导自学小计多媒体教学手段1第一章普通心理学简介33Ppt课件、视频2第二章中医心理学概论66Ppt课件、视频3第三章中医心理学理论基础33Ppt课件、视频4第四章中医心理卫生保健5813Ppt课件、视频5第五章中医心身疾病导论66Ppt课件、视频6第六章常见中医心身疾病4812Ppt课件、视频合计3201648(六)教材与主要参考书教材: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中医心理学(供本科应用心理学及相关专业用)(第2版),2013年。参考书:1、王米渠,中医心理学,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年。2、董湘玉.中医心理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版。网络资源:百度学术(七)考核与评价考核形式:闭卷考试。评价方式: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评分标准:期末考试占60%,形成性评价占40%(主要考察学生平时的学习状态和效果,具体包括出勤、课堂答问、讨论、作业等方面)。三、教学内容纲要《中医心理学》课程教学内容纲要第一章普通心理学简介一、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对西方心理学的理论结构框架有个比较系统明朗的认识。要求掌握心理学、感觉和知觉、记忆、思维、情绪与情感、气质和性格的概念,熟悉感觉和知觉的种类、了解气质和性格的区别。二、教学内容(一)心理学的概念一、感觉和知觉1.感觉:感觉的一般特征、感觉性的测量及其变化规律、感觉对人的意义2.知觉:知觉的基本特性、知觉的分类、错觉(二)记忆1.记忆的分类2.记忆的三个阶段3.记忆的过程(三)思维1.思维的特征2.思维结构的组成因素3.思维的种类4.思维的过程5.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四)情绪与情感1.情绪和情感的概述2.情绪、情感与健康(五)气质1.气质的概念2.气质的类型3.气质的特点4.气质的发展变化5.气质的意义(六)性格1.性格的概念2.性格的特征3.性格的类型4.性格与气质的关系5.性格的形成和发展6.性格的表现7.性格的意义三、教学形式与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影视、课堂讨论第二章中医心理学概论一、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重点介绍中医心理学的概念,源流及相关课程。要求通过本章节的学习能能掌握中医心理学的概念,熟悉和了解中医心理学的源流,展望,相关学科以及学习中医心理学的意义及其研究方法。二、教学内容中医心理学的概念中医心理学的含义中医心理学的基本内容中医心理学源流与展望中医心理学的萌芽中医心理学雏形的形成中医心理学理论发展与时间活动中医心理学的现状与展望中医心理学与相关学科中医心理学与中国古代哲学中医学与中医心理学中医心理学与医学心理学学习和研究中医心理学的意义和方法研究和学习中医心理学的意义研究和学习中医心理学的方法三、教学形式与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影视、课堂讨论第三章中医心理学理论基础一、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节是本课程中的重点学习内容,主要介绍中医心理学的理论结构框架。要求通过本章节的学习能掌握中医心理学的整个理论框架,包括中医的感知观、意识思维记忆观、情感观、气质性格观,了解中医对睡眠和梦的认识。二、教学内容中医的感知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机体觉中医的意识思维记忆观神志活动与五脏的关系神志活动过程中的心的主导作用行与神的关系中医的情感观七情与五志七情与脏腑气机的关系中医的气质性格观气质与性格气质性格分型中医对睡眠和梦的认识睡眠梦三、教学形式与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影视、课堂讨论第四章中医心理卫生保健一、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节主要介绍有关中医对维护和增进心理保健的基本原则和具体方法。要求掌握中医心理卫生健康的标准,熟悉中医心理卫生保健的原则和方法,了解中医心理卫生的个体性。二、教学内容中医心理卫生保健的标准健康的含义心理健康的标准中医心理卫生保健的原则和方法保持人与环境的统一性保持形与神的统一性保持神气动与静的统一性保持神气与情志的统一性中医心理卫生的个体性年龄特点性别特点体质特点职业特点三、教学形式与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影视、课堂讨论第五章中医心身疾病导论一、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重点论述中医心身疾病的病因病机、诊断要点,治疗原则、特色疗法及护理,介绍中医朴素的形神合一、心身统一的疾病观和治疗观。通过本章节的学习要求能掌握中医心身疾病的病因病机、诊断要点,治疗原则、熟悉特色疗法,了解中医心身疾病的心理护理知识。二、教学内容中医心身疾病的病因病机情志所伤是心身疾病的主要病因气机功能紊乱是心身疾病的主要病机中医心身疾病的诊断要点整体恒动观是诊断中医心身疾病的指导思想中医心身疾病的四诊合参强调情志所伤是诊断中医心身疾病的关键中医心身疾病的治疗原则辨证论治是治疗中医心身疾病的基本法则对立统一平衡观是治疗中医心身疾病的核心中医心身疾病的特色疗法意疗行为疗法情境疗法激情疗法导引吐纳疗法中医心身疾病的心理护理心理护理的目的和任务心理护理的原则三、教学形式与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影视、课堂讨论第六章常见中医心身疾病一、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节主要介绍临床常见中医心身疾病,用中医的理论来阐述常见心身疾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治疗方法及中医特色心理疗法。要求掌握郁病、脏躁、百合病、偏头风、哮病、胃疡、呃逆、消渴、痛经、梅核气这些常见心身疾病,熟悉不寐、胸痹、厌食、油风脱发、经行情志异常、健忘等心身疾病。二、教学内容郁病不寐脏躁百合病偏头风胸痹哮病胃疡呃逆厌食消渴油风脱发痛经经行情志异常梅核气健忘三、教学形式与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影视、课堂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