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影像校准所有图件扫描后都必须经过扫描纠正,对扫描后的栅格图进行检查,以确保矢量化工作顺利进行。对影像的校准有很多方法,下面介绍一种常用方法。1.打开ArcMap,增加Georeferncing工具条。2.把需要进行纠正的影像增加到ArcMap中,会发现Georeferncing工具条中的工具被激活。3.在校正中我们需要知道一些特殊点的坐标。通过读图,我们知道坐标的点就是公里网格的交点,我们可以从图中均匀的取几个点。一般在实际中,这些点应该能够均匀分布。4.首先将Georeferncing工具条的Georeferncing菜单下AutoAdjust不选择。5.在Georeferncing工具条上,点击AddControlPoint按钮。6.使用该工具在扫描图上精确到找一个控制点点击,然后鼠标右击输入该点实际的坐标位置.7.用相同的方法,在影像上增加多个控制点,输入它们的实际坐标。8.增加所有控制点后,在Georeferencing菜单下,点击UpdateDisplay。9.更新后,就变成真实的坐标。10.在Georeferencing菜单下,点击Rectify,将校准后的影像另存。二、图象二值化11.把图像重新symbolize,使用classify分成两种类型,如:0-126,126-255。(补充:把图象二值化,否则不能进行数字化)在图象上鼠标右击,选取properties,在选symbolgy标签,在show中选classified,classes等于2。12.在arcCatalog中新建shp文件(分几层建几个,有点、线、多边形、多点四种类型),将图象和SHP文件一起加入到ARCMAP中,对SHP文件进行编辑,此时可以激活arcscan,进行矢量化。13.arcScan是arcmap工具组件之一。在使用arcscan之前,必须在tools工具条下的extension(扩展)选项中将arcscan标记为可用!然后再将arcscan工具在tools栏的custom中将arcscan工具打开。[注:]在使用arcscan工具前,还要打开editor图像最好不要压缩,越精确地图的矢量化原精确,使用ArcGIS9.2Desktop完成。栅格图像的校正和坐标系确定启动ArcMap,新建一个新工程,右键Layers选择AddData…添加TIF图像,将出现如下提示(如果提示无法加载resterdata时请安装ArcGISDesktopSP3补丁),单击Yes确定,加载图像后提示图像没有进行配准,确定然后配准图像。图像加载后即可看到图像内容,右键工具栏打开Georeferencing工具条,进行图像的配准工作,在配准之前最好先保存工程。在File菜单下打开MapProperties编辑地图属性,DataSourceOptions可设置保存地图文件的相对路径和绝对路径。(这里选择相对路径以确保将工程复制到其他机器可用)。配准前要先读懂地图,望都县土地利用现状图采用1954北京坐标系,比例尺1:40000,查阅河北省地图发现望都县位于东经115度附近,那么按6度分带属于20带中央经线117度,按3度分带属于38带。从图框看到的公里数发现没有带号,应该是公里数。这里只找了4个点进行配置(可以找更多的点),从左到右从下到上,逆时针编号为1、2、3、4;在ArcMap中单击Georefercning工具条上的AddControlPonit工具(先掉AutoAdjuest选项),添加4个点控制点。然后编辑LinkTable中的4个控制点的代表的公里数,然后单击“Georeferecning下拉菜单的AutoAdjuest”图像即进行校正这时可看到参差值这里是0.00175(TotalRMS)非常小说明配准较为精确。单击Save按钮可将控制点信息保存到文件,单击Load按钮可从文件加载控制点坐标。给校准后的地图选择适合的坐标系,右键Layers打开Properties对话框属性对话框选择投影坐标系,(ProkectedCoordinateSystems)展开Predefined/ProkectedCoordinateSystems/GaussKruger/Beijing1954下找Beijing1954GKZone20坐标系(高斯克里克投影20带无带号),单击确定保存工程;这时配准工作即完成,在状态栏就可以看到正确的坐标单位了。最后保存校正重新生成采样数据,单击“Georeferencing”工具条的“Rectify”菜单矫正并重采样栅格生成新的栅格文件;打开“SaveAs”对话框设置保存参数和保存的校正栅格图像格式、保存位置等信息;其中“ResampleType”指定重新采样的类型,有三种选项NearestNeighbor(fordiscreatedata)自然邻近内插(不连续数据)、BilinearInterpolation(forcontinuousdata)双线性内插(连续数据)、CubicConvolution(forcontinuousdata)立方卷积内插(连续数据);这里选择了第二项,确定生成新的栅格数据,然后加载到ArcMap中进行下一步矢量化工作。栅格图像的矢量化工作单击ArcMap工具条上的ArcCatalog按钮打开ArcCatalog程序(ArcGIS的地理信息资源都这里完成创建、删除、复制等管理工作),在Catalog树下展开工程所在位置,鼠标右键菜单中选择New子菜单的Shapefile…新建一个Shape格式的地理要素文件(地理要素可存储为其他格式);在“CreateNewShapefile”对话框中给新的要素命名,在“FeatureType”要素类型下拉列表框中选择创建要素的类型(一个Shape文件只能表示一种要素),如:Ponit点、Polyline多边型线、Polygon多边形面和MultiPoint、MultiPatch,这里我们创建一个“Ponit点”文件;在“SpatialReference”框中没有指定坐标系,因此单击“Edit…”按钮给新建的要素类指定坐标系;单击“Edit…”按钮后打开“SpatialReferenceProperties”对话框,然后单击“Select…”按钮选择一个合适的投影坐标系,这里我们选择“Beijing1954GKZone20”坐标系,最后确定返回完成Shapefile的创建;回到ArcMap中添加新建的Shapefile点文件到Layers下;未完二、点、线、面的创建和编辑在编辑前先打开“Editor”工具条,选择Editor工具菜单的“StartEditing”进入编辑状态;我们的任务是在“cunming”要素上添加村庄(把村庄看做点)的“点”因此在Editor工具的Target(目标)选择cunming要素,Task(任务)是CreateNewFeature创建新要素;选择Editor工具条的“SketchTool”工具;移动鼠标到地图区,按住“Z”键放大地图,按住“X”键缩小地图,按住“C”键移动地图,找到合适位置时单击一下鼠标,一个点要素创建成功;绘图过程中鼠标右键弹出“草图”菜单,可对新创建点进行编辑等操作;使用“EditTool”工具可选择要素,右键菜单中有复制、删除、粘贴等操作;编辑过程中要及时保存防止数据丢失,Editor工具条的菜单项中有“SaveEditing”和“StopEditing”用来保存编辑和停止编辑;创建村界,进入编辑状态选择“SketchTool”工具,在地图上找到相应村界位置,单击鼠标确定线的起点,然后移动鼠标到合适位置(线的拐点初)再单击鼠标添加一个拐点;依次操作沿村界方向描线,最后双击鼠标完成一条线的创建;在编辑工程中可使用右键草图菜单修改线、添加、删除线的拐点等操作,退点(Ctrl+Z),编辑后及时保存;创建面(闭合区)一般在创建线后使用“TraceTool”跟踪工具再描出多边形面,完成多边形面的创建;进入编辑状态,找到要创建多边形面的位置,然后用“EditTool”工具选中线(一个多边形面可能需要多条线组合围成一个闭合面,按住Shift键选择多条线);选择“TraceTool”工具,在选中的线上单击一下,然后移动鼠标可以看到一条细线沿选中线方向随鼠标移动,如果到达两条线的交点处不能再沿鼠标跟踪时,在你想要的线上再单击一下鼠标,再沿选中线方向移动;最后到达起点后双击鼠标将自动闭合线,完成一个多边形面的创建;在ArcMap的ArcToolbox中提供了Mosaic/MosaicToNewRaster的功能(ArcToolbox-DataManagementTools-Raster-Mosaic/MosaicToNewRaster),通过这个功能,我们可以完成多幅影像的拼接,下面我来说明一下。Mosaic是将若干个图层合并到一个已有图层中去,有一种“Save”的感觉,但是似乎只覆盖“源数据”和“目标数据”重叠的地方,不重叠的数据会被保留,而MosaicToNewRaster则类似于“SaveAs”,它是生成一个新的图层,而且整体处理速度,这个比Mosaic要快不少,二者参数差距不达,一般可以考虑MosaicToNewRaster。下面我来介绍一下Mosaic的各个参数:1.InputRasters。输入图层,没什么好说的,把要合并的图层加进来就好了;2.TargetRaster。输出图层,也没啥好说的,注意和前面的输入图层格式一样就好;3.MosaicMethod(optional)。这个是Mosaic最重要的,它问你结果中,重叠部分(overlappingarea)的颜色怎么判断,FIRST--重叠部分和顺序在上的图层一致;LAST--重叠部分和顺序在下的图层一致;BLEND--两个图层的混合色(这个我看看懂,反正结果一般);MEAN--两个图层的平均值;MINIMUM--两个图层中去小值;MAXIMUM--两个图层中取大值。在这里,其实最有用的还是FIRST和LAST,MEAN出来的效果,重叠部分类似于盖了一层纱,由于0代表黑色,255代表白色,故MINIMUM的结果重叠部分偏暗,而MAXIMUM的结果重叠部分偏亮;4.MosaicColormapMode(optional)。这个参数我个人感觉完全没用,因为不管我怎么设置,结果都没有任何变化(我用ArcMap中的Identify,发现各种不同参数下,相同栅格值的RGB值完全相同);5.IgnoreBackgroundValue(optional)。这个参数是问你把哪一个值的参数当成NoData来处理。但是我怀疑只能处理单图层,如GRID格式的,因为我在这里输入255(即把白色设为NoData),但是结果还是白色,并没有像正常的NoData像元那样,当作透明的处理,不过结果再查询,这些地方已经是Nodata了,可能是ArcMap的Bug吧;6.NodataValue(optional)。这个是问你把NoData当成什么值来处理,例如如果我们写上0,那么就会把Nodata当成黑色来处理,为空则作透明处理;7.Convert1bitdatato8bit(optional)。似乎是作颜色拉伸的,不过测试的时候我没看出结果的差别,我就没勾选了;8.MosaickingTolerance(optional)。这个似乎对结果也没啥影响。接下来介绍一下MosaicToNewRaster:1.InputRaster。同Mosaic;2.OutputLocation。这个是结果文件保存的文件夹,注意,是文件夹,我第一次的时候选错了,一直提示我出错,差点气死我;3.Rasterdatasetnamewithextension。这里可以写输出文件的文件名了,带后缀名的。只支持ERDASIMAGEING(*.img),GRID(无后缀名),TIFF(*.tif)三种格式,而且和输入图层要一样;4.Cellsize(optional)。这个自己“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去吧;5.Pixe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