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社会工作实务重点内容概括第一章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第一、通用过程模式理论依据:一、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理论(人在环境中):个人、家庭、环境。二、系统理论:个人系统、家庭系统、环境(学校、社区等系统)。(问题的分析不再是个人归因,而是内在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问题的评估焦点不仅是个人生理、心理层面,而且涉及与服务对象相关的宏观、中观、微观等层次相关的外在情况;服务对象问题的相关层面或系统的各部分是动态的;对服务对象的问题的处理需要采取周延和持续的整合观点。)运用其分析社会资源分为:非正式社会网络资源、正式社会网络资源。三、生态系统理论:1、微观系统:个人层面2、中观系统:中间系统(两人)、外在系统(家庭)3、宏观系统:学校、单位、社区、文化、社会、政府、司法、公安等四、优势视角:强调服务对象自身能力的提升1、每个人、小组、家庭、社区都有优点,强调内在和外在的资源2、贫穷、歧视、疾病、困难都可能是伤害,也会成为一种挑战和机遇3、假定不知道成长和转变能力提升的上限,认真的对待个人、群体和社区的理想和抱负4、社会工作者只有通过与服务对象相互协作才能最好地为他们服务5、每一种环境都充满资源五、增能理论:基本假设:个人需求和问题由环境压迫造成,并非自身缺陷。1、无力感(负面评价、负面经验、宏观环境障碍)都是由环境压迫产生的;间接和直接障碍是可以改变的;人不缺权能,通过社会互动增加;受助者有能力价值,权能不是助人者给予的;合作性伙伴关系,关注焦点为受助者和环境能否有效互动。2、概念框架三个层次:个人、人际、环境。独特的助人过程:伙伴关系,重能力而非缺陷,焦点:人与环境,确认受助者积极、告知权利、责任、需求、申诉渠道;专业理论为依据,有意识选择长期确权对象。3、干预的三个层面:建立合作,满足眼前需要(连接资源、提供意识觉醒、寻找和申请资源);教授技巧、知识,评估服务对象全能动态机制(小组、团体活动);集体行动,参与倡导或社会行动。第二、通用过程模式的特点:强调助人是一种过程;综合的理论取向;工作过程阶段化;工作任务阶段化;整合的价值观。第三、通用过程模式应该考虑三方面因素:助人过程各阶段的先后次序是有弹性的;工作过程可能是螺旋式的;模式本身只可作为实务过程的参考。第四、通用过程模式的四个基本系统对社会工作实务的作用:四者要不断互动,从而达到助人的目标。1、改变媒介系统:既是服务对象改变的媒介,又是改变努力的主要行动者,是专业的助人者。2、服务对象系统:社会工作服务的对象,也是受益人。3、目标系统:再确认了服务对象系统后,要与服务对象其同意其确定目标系统;大于服务对象系统,有时效性,两个系统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有时交叉。4、行动系统:社会工作者的合作者。第二章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接案、预估、计划、介入、评估、结案第一、接案一、接案阶段社会工作者的主要任务:1、了解服务对象来源:主动求助、转介、工作者主动接触2、认定服务对象类型:自愿、非自愿(转介)、强制3、了解求助过程4、使潜在服务对象成为现有服务对象二、接案的步骤及核心技巧:1、准备(提纲):资料准备、拟定面谈提纲2、面谈:(主要任务:界定服务对象需要和问题、澄清角色期望和责任、激励并帮助服务对象进入受助角色、促进和引导服务对象改变态度和行为)技巧:主动介绍自己、沟通(治疗性沟通)、倾听、对服务对象的想法和反应有透彻的了解、经自己与服务对象融合、敏锐感觉服务对象情绪反应、向服务对象表达愿意协助的态度。3、收集资料:个人、身体(生理、病史)、特点和能力、社会环境。方法:亲自询问、向相关人员咨询、查阅档案、家访。4、初步预估:(主要任务:界定并确认问题、机构是否能处理、了解服务对象是否愿意被协助、达成服务协议、确定问题先后次序、紧急介入。)5、建立专业关系:技巧:同感、诚恳、温暖与尊重、积极主动6、决定工作进程:终结服务、转介、进入下一个助人阶段。7、签订初步协议:问题的初步界定、机构和工作者可提供的服务、相互的角色期望、暂定的时间长度(口头或书面)三、影响结案成功的因素:双方期望不一致、工作者能力不足、临时事件和外部障碍、服务对象不愿意接受帮助、社会文化因素、不同专业间配合出现问题。四、接案的注意事项:是否紧急介入、是否有能力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先后次序、保证服务对象所要求的服务符合机构的工作范围。第二、预估(案例分析题)一、预估的目的、任务、特点及原则:1、目的: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客观因素、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主观因素、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成因与使问题持续的因素、识别服务对象及环境中的积极因素、决定提供服务的方式和内容。2、任务:了解服务对象存在的问题、了解服务对象的生活经历及行为特征、了解服务对象与环境的互动状况、了解服务所处的环境系统状况。3、特点:持续性、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共同参与、行动取向、有可识别的步骤、渗透了专业判断、局限性。4、原则:个别化原则、合作原则、避免片面、避免简单归因、兼顾服务对象的弱点与长处。二、预估的基本步骤:1、收集资料:个人、环境。方法:询问(会谈、角色扮演、问卷)、观察、咨询、家访、利用已有资料。2、分析和解释服务对象资料和问题3、认定问题:描述服务对象的问题与需要、问题发生的原因、处境及其社会系统的情况;探究服务对象问题的不到解决的原因;描述服务对象系统的发展阶段、描述并鉴定服务对象系统的资源状况(解决问题的动机强度、学习能力、资源、时间等)。4、撰写预估报告:资料和事实、专业判断(对资料的理解、对服务对象问题的评估、对形成问题原因的分析、对问题原因的理解和解释、判断改变的可能性和改变的益处。)。三、预估的主要方法:1、社会历史报告:社会历史报告信息表接案信息详细说明社会工作者的思考2、家庭结构图图例:方形—男性;圆形—女性;实线—已婚;虚线—未婚;线段上划单斜线—分居;线段上划双斜线—离婚;父母与子女:粗、细实线—关系紧密或不紧密,虚线—关系有问题或者不好;孩子出生日期排列从左到右;死亡—在方或圆上划叉。见P47图2—1张敏的家庭结构图3、社会生态系统图用圆圈将家庭系统(如上)和其他社会环境系统分别圈起来,用线段连接,圆圈间的距离表示关系亲疏,连接的线段:实线—关系紧密、虚线—关系不紧密、曲线—关系有问题或紧张、箭头—关系的方向性。见P49图2—2孟健的社会生态系统4、社会网络分析(非正式支持系统、正式支持系统)。服务对象系统的社会支持网络表非正式系统正式系统社会性系统专业系统配偶、子女、家长、同学等单位、学校、社会组织等社会工作者、教师、律师等社会支持网络评估表姓名、地址、电话关系(亲朋、社工)帮助他人的愿望(高中低)助人能力(社会、情绪)资源、物资简述接触次数(每日、周、两周、月、更少)相识时间(一、六个月、一年、一至五年、更长)关系密切程度(简述感情和舒服程度)第三、计划(方案设计题)先写标题:如“帮助**的计划书等”,画系统图、写图例。一、服务计划的构成:1、目的和目标(最重要):答题时只答目标,正面语言、优势视角、目标可测量、可行性、说明完成的时间、目标与机构功能一致。2、关注的问题与对象:个人:社工能、要做什么;家庭:找家庭成员谈话;小组和群体:介绍或组成小组;组织:帮助个人寻找资源;社区:人在环境中、社会/生态系统理论:居民代表共同讨论社区问题、在社区内寻找资源帮助个人。3、介入策略:答题时写“通过+计划目标+间接介入策略”,内容与目标对应、正面语言、服务对象自决。5点必写:直接、间接;微观、中观、宏观。方法:个人辅导、小组活动、社区介入、网络构建(志愿者、邻里)、政策倡导。介入行动:危机介入、物质支持、心理辅导;资源整合、经济援助、安置服务。4、协同合作者:服务对象+题中出现的人、介入中需要参与的人5、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各自的角色:略写社工角色:服务提供、支持、倡导、关系协调;管理、资源筹措、政策影响、研究。服务对象角色:合作者、资源提供者。6、具体工作程序和工作时间表。策划实施评估、总结2个月6个月3个月二、制定服务计划的原则:要有服务对象参与;尊重服务对象的意愿;计划要尽可能详细和具体;要与工作的总目的、宗旨相符合;要能够总结和度量,为评估打好基础。三、制定服务计划的方法:1、设定目的和目标:确定社会工作介入的目的(如:一对关系紧张的父子希望改善关系——建立良好的父子关系——具体措施:每天至少交谈一个小时、每周共同参加一次“家庭生活教育”小组活动等);设定工作目标:确定服务对象的需要和问题、向服务对象解释设定目标的目的、共同选择适当的目标、与服务对象讨论目标的可行性和可能的利弊、确定目标并决定目标的先后次序。2、构建行动计划:选择介入系统——直接、间接;选择行动内容:危机介入、资源整合、经济援助、安置服务、专业咨询。3、签订服务协议:内容:计划的目的和目标,双方的角色和任务,未达到目的与目标所采取的步骤、方法与技巧,期望达到的结果以及进行总结、测量和评估的方法。原则:明确性、得到认可、具有弹性、具有实用性。四、服务协议的形式:书面、口头。示例:张明夫妇领养福利院儿童王强的工作协议社会工作者和张明夫妇协议履行下述要求:张明夫妇社会工作者1、每周探望王强以使王强熟悉1、2007年2月为张明妻子安排他们直到2007年6月6日。报名参加父母培训课程。2、张明妻子要参加社区每周举办的2、安排张明夫妇和孩子从2007年“如何做父母”课程直到2007年2月20日开始到6月30日7月底。每周见一次面。本协议在2007年4月16日做中期评估,讨论为达计划目标下一步要进行的工作。张明夫妇签名:社会工作者签名:五、服务协议的签订过程及技巧:1、签订协议的过程:会谈协议、界定服务对象问题、协议介入目的和目标、协议介入策略和行动。2、技巧:认定服务对象对问题的看法、与服务对象讨论对问题的看法、描述介入工作要解决的问题、确定目的和目标并说明行动的具体策略、总结和强调协议的主要内容。第四、介入:一、介入的特点:有计划、有目标的行动;干预是介入的核心;物质帮助和精神支持并重;介入有短期效果和长期效果。二、介入的分类:直接接入、间接介入。三:选择介入行动的原则:以人为本、服务对象自决;个别化;考虑服务对象的发展阶段和他们的特点;与服务对象相互依赖;瞄准服务目标;考虑经济效益。四:直接介入的行动及策略:1、促使服务对象运用现有资源:(社会生态系统理论)帮助**对事物采取正确的分析态度和方法,从而有效解决问题;改进**扮演社会角色的技巧,发掘他们的潜能,帮助建立积极的人生观。角色:辅导者、促进者、提供意见者、教育者。2、进行危机介入:可提供支持与协助:保护、接纳、提供希望与鼓励及教育与指导。技巧:帮助**恢复应对问题的能力以解除危机;帮助宣泄有危机带来的紧张情绪、给予支持;介入目标要现实;担任教导角色,告诉他们应该做什么、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功能恢复是可以结束介入行动。3、运用活动作为接入的策略:考虑的因素:活动与介入目标相吻合;符合服务对象的能力和特殊需要;开展活动需要场地、资金和设备要与机构的能力、资源条件相配合。4、调节行动:帮助服务对象与环境系统进行接触;协助环境系统回应服务对象的需要;协助双方界定共同目标。5、运用影响力:诱导——奖励与处罚;劝导;利用关系;利用环境。五:间接介入的行动及策略:运用和发掘社区人力资源;协调和连接各种服务资源与系统;制定计划创新资源;改变环境;改变组织或机构的政策、工作程序、工作方式。第五、评估一、评估的目的:考察社会工作介入效果、服务对象进步情况及介入目标的实现程度;总结工作经验、改善工作技巧、提升服务水平;验证社会工作方法的有效性;进行社会工作研究。二、评估的作用:监督介入进度;发展本土社会工作指示和方法、促进专业成长;巩固改变成果;社会问责(向服务对象、社会交代、专业问责)。三、评估的类型:过程评估:(初、中、结束期)工作目标、介入过程、介入行动、介入影响;结果评估:目标结果(比较概括)、理想结果(可以量度)。四、评估的方法与技巧:1、基线测量方法与技巧:单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