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如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新课程标准下如何解读体育与健康教学彭守城2014年8月23日各位老师:上午好!今天有机会与大家共同探讨就新课程标准下如何解读体育与健康教学,谈谈个人理解与体会,有不当之处望大家批评指正。首先谈谈:对当前体育课程改革过程中几个误解问题的辨析对当前体育课程改革过程中几个误解问题的辨析一、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淡化运动技术教学了吗?误读和误解:新课程淡化运动技能,导致课的练习密度降低、运动量减小、运动负荷减小。在教学中,有的教师把学生的运动兴趣当作课堂教学改革的唯一依据,认为学生玩得高兴,就体现了课改的精神。请读《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学生的健康为主要目的”,并专门设有“运动技能”学习领域。在这一学习领域中,提出了明确的运动技术和技能的学习目标和内容框架,“水平五要求学生“提高运动技能水平”和“增强运动技能的运用能力”,水平六要求学生“在提高所选运动项目技能水平的基础上组织和参加课外体育比赛”等。《课程标准解读》(第56页)还提出:“运动技能学习领域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主干学习领域,该领域与运动参与领域一起最能体现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课程性质;运动技能学习领域是实现其他学习领域目标的载体。如果没有运动技能学习领域,其他学习领域将成为无木之本、无源之水,就会失去本课程的特征,‘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的整体健康目标就无法实现”。《课程标准解读》(第213页)进一步强调:“体育课程改革不是要去掉原来的‘三基’,而是用新的‘三基’补充、丰富和完善原来的‘三基’。原来的‘三基’中的基本知识是构成新‘三基’中基本认知能力的一个要素;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则构成基本行为表现为运动行为”。由此可见,《课程标准》不仅没有忽视或淡化运动技能的教学,相反更为突出运动技能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重要学习目标和内容。淡化运动技术不是新课程提出来的,课改前就提出这样的观点。▪个别专家误导了这一观点。▪某些体育教师的理解也出现了偏差。因此,我们必须摒弃“以运动技术教学为中心”的观念,必须改变教师单纯为运动技术而教、学生单纯为运动技术而学的做法;应该促进学生通过运动技能的学习,了解体育锻炼的原则,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坚持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将体育锻炼作为自己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良好的健康意识和生活方式。二、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淡化竞技运动了吗?《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关于球类运动、体操类运动、田径类运动、水上或冰雪类运动、民族民间体育类运动、新兴类运动的学习目标和内容框架,勿庸置疑,这些运动许多都是竞技运动项目。《课程标准解读》指出:新体育课程“反对的是体育课程的竞技化而不是竞技运动本身,竞技运动项目仍然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和形式;竞赛仍然被用作重要的教学手段。”新体育课程强调淡化竞技运动的教学色彩,因此我们不能完全照搬训练运动员的内容和方法进行体育教学。教学时对运动技能的要求要适度,即不宜太难,也不宜太容易。运动量要适宜,并因人而异。课改前早就有一些专家提出了“淡化竞技运动”,不是新课程提出来的。▪1978年教育部制定并颁布的《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体育教学大纲(试行草案)》就在指导思想上提出了“打破以竞赛为中心”的教材体系。▪毛振明专家指出,当竞技运动项目作为课程内容资源进入课堂时,不可能是直接的拿来主义,完全照搬,要本着某种明确的教学要求与目的筛选。……三、重视学生的运动兴趣意味着淡化运动技能教学吗?1、误读之一:重视运动兴趣就是学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就是一切围着学生转。2、误读之二:重视运动兴趣就是不要运动技能和淡化运动技能。3、误读之三:重视运动兴趣就是提倡“放羊式”教学《课程标准》指出:课程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更新,都要特别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促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以全面发展体能和提高所学的运动技能水平,培养积极的自我价值感,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四、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提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程理念,就是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了吗?强调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程理念,就是要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心理感受、情感体验和兴趣爱好,使学生“想学、愿学、乐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从课程设计到课程实施的各个环节,在注意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情感和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主动构建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提高批判性思维以及分析和解决体育与健康问题能力的过程。重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不是不要常规教学。必要的常规教学是需要的,对有效地组织体育课堂教学具有积极的作用,但要防止三种倾向:▪一是不能将常规教学单纯地理解成就是稍息、立正、报数、向右看齐、向右转、齐步走等等,毕竟体育课不是军事课。▪二是过分地进行常规教学,一堂40分钟的体育课,如果常规教学所占时间过多,势必导致学生学习运动技能和练习体能的时间减少。▪三是以抓常规教学为名,导致课堂教学程式化、刻板化、机械化,造成课堂气氛沉闷乏味,学生学习体育毫无乐趣。▪四是重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不是不要课堂纪律。体育课中的课堂纪律需要加强,这是保证体育课堂教学正常进行的前提。刚才对以上几个问题的辨析,结合7月份到成都培训学习后的反思,我认为新课标下新型的师生关系应当是一种以民主、平等、理解、尊重为基础的积极合作的关系,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下面谈谈学习新课标的体会。一、认识新课标、更新观念(一)更新思想、提高意识根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新课标确立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标准和评比体系,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定义为“以身体锻炼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学生的健康为主要目的”的一门课程,突出健康是唯一目标。要求体育教师要从思想上更新体育意识:由职业型“教书匠”转变成事业型“教育家”、由教师为本转变成以学生为本、由学生的管理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由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体育教师要了解学校体育不单纯是学生在校期间体力的增强和运动能力的提高,而是终身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要了解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二)更新知识结构、提高教师能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也要随之不断提高和更新,要由过去侧重掌握运动技术向知识结构合理化、并具备较高运动能力的“智能型”过渡。当前学校体育工作的重点是使学生学会锻炼、学会评价、学会改进自我健身的能力,因此体育教师更应不断学习和扩大本学科知识面及体育边缘学科的知识面,融会贯通国际现状与发展趋势,以获得更先进的知识技术、方法和技能,提高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因而体育教师应具备的系统知识结构包括:“多媒体”知识、普通基础知识、学科专业知识、教育学科理论知识和科学的组织课堂教学、科研工作,均是顺利地完成学校体育任务的有力保障。有了这类知识,教师才能遵循教学规律和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使学生的兴趣得以提高。(三)更新教师观念新时期体育教师不再只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和管理者,而且是学生健康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因此要记住自己的职责是教育所有的学生,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潜能。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尽责地给每位学生同等的参与练习的机会,并经常检查、反省自己是否在对待不同学生上有差别,尽量公开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在实施奖励时,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不可有不同的对待。要常常了解学生的意见,看看他们是否认为教师在期望上有偏差,随时审视,随时修正。二、体育教学中建立和谐师生关系(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新型的师生关系应当是一种以民主、平等、理解、尊重为基础的积极合作的关系。教师不是领导者而是指导者,不仅仅是年龄上的长者,更应当是人格上平等的朋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良好创新环境的基础。有了这一基础就会时时处处激发起学生创造的兴趣,在丰富多彩的创新活动中,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这样就能理解处于学生这个年龄阶段时的许多幼稚的想法和做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并不失时机地加以正确的指导和引导;尊重学生的人格,把学生真正看作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努力创设一种相对宽松、自由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做的无畏精神,放开他们的手脚和大脑,让学生不迷信古人,不迷信名人,不迷信老师。我想,如果我们真正能建立起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学生自然会心情愉悦、思维活跃、视野开阔、乐于参与,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会得以充分的发挥,他们创新意识的萌芽会得到精心的呵护,那么,培养其创新精神和能力也就有可能得以实现。(二)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体育教学中建立和感受到自主的尊严,体验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师生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体现学生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逐步完成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确立;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从“师道尊严”的权威中解脱出来,俯下身子,去聆听孩子们的心声,从体育教学的指挥者转变为与学生合作学习的伙伴。我们要克服过去那种把成人对体育的认识方式强加给小学生的做法,去研究学生,帮助学生,保持与学生平等的姿态,做学生的合作者。教师与学生只是教学活动中地位的不同,并没有人格上的高低贵贱之分,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只有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才能够在教学中形成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三)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这就要求我们每位体育工作者,从思想上去重视学生,从行动上去研究学生。新课标指出,要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我们要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中尽量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和参与的各种学习氛围,使每一位学生和教师一起参与到学习中去,形成一种在自学,自练的基础上相互帮助、相互矫正、共同提高的合作学习的环境。打破以往每节课都是教师先“教”而后“练”的教学方法,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在他们去感受,体验,总结的基础上教师再去指导,这样不仅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还能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同时,我们要在教学中充分挖掘体育教学中的快乐元素,选择快乐而有趣味性的教学方法,不要把体育课上成训练课,而应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素质,在培养学生兴趣,让学生体验体育学习的快乐上下功夫。兴趣是学习的基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学的最佳状态。我们要在教学中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把他们的学习成果及时地反馈给他们,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点拨和鼓励,甚至善意的批评都将激励他们,强化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享受到和谐氛围下体育学习的乐趣。教学方法的改变是教育观念改变的具体体现,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关键。(四)关爱学生,以情动人“感人心者,莫过乎情”。以情动人是教学中体育教师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之一。体育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双向活动,也是师生之间通过活动进行情感、兴趣、能力的心理交流。爱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桥梁,只有师生关系处在关爱,平等的和谐氛围之中,学生才能直言面对教师,大胆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去体验、去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中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就必须采用多种方法进行交流,要充分发挥体育教学中直观情感的优势,合理运用形体语言,形体语言在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有着“润物无声”的效果,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眼神的运用可以使师生在无声的交流中达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境界;手势既可以传递思想,又可以表达感情,可以增加教师有声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面部表情表达着教师的情感和意图,学生最会看眼色行事,教师只有情绪饱满

1 / 2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