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应该说给我们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很多可喜的变化。但是由于部分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精神理解还不够清晰,或者是在教学中面对新事物不知如何处理,于是在实践过程中确实暴露了一些问题,本文现就语文教学中的口语交际方面和综合性实践活动来谈谈这个问题。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人际交流的增加,沟通与交流的能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口语交际能力成了个体能否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占有一席之地的重要武器。正式认识到这一点,语文课程改革把“口语交际教学”教学推到了风口浪尖上。它也成了中学语文教学的新亮点。然而在语文教学的实践上,事实不容乐观。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口语交际是:具有日常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与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但现实中,笔者对一线教师及学生所做的“口语交际”教学的实施现状的调查,其结果让人大失所望无论是城市中学还是农村中学,口语交际课都是名存实亡,偶有开展也是形同“作秀”而已,对口语交际的认识及实践中从教师到学生都存在着认识上的不足,思想上不重视。而教材编排的不完善也成了口语交际教学“雷声大,雨点小的”原因之一。口语交际作为新课程具体目标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的表达和应对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的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这项学习使学生学习语文和生活的联系更加紧密,语文变得亲切了许多。她是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得以统一的一种好的方式,同时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有一定帮助。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部分老师认为反正考试也不考,没有什么上课的价值。还有的虽然在上,但是上成了理论知识课。还有的教师剥离了“听”和“说”的关系,把口语交际变成了口语表达。对“口语交际”教学失败的病理分析:1、从教师层面看,许多教师对“何为口语交际”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模糊不清,更甭提口语交际的特点,由此导致的直接后果是“跟着感觉走”,没有明确的目标,更不用说教学的系统有序的安排了。体现在操作上主要是:A、以为讲好普通话便是搞好口语交际;B、误把朗诵、提问当做口语交际的全部C、误把演说、辩论当做口语交际的最高境界了;D、把口语交际的主要特点“互动”全丢了。另外由于疲于应付考试,教师也常常把不列入考试范围的“口语交际”给淡忘了。2、从学生的层面看,由于教师对口语交际认识不足,教学操作的失误,学生在这方面的训练机会很少。再加上青少年期间学生的心理及生理方面的原因(如:心里不成熟而导致的害羞,过于内向等)对口语交际教学的顺利开展形成了极大的阻碍。另外城乡学生生活环境及人际交际机会的差异,也是口语交际教学无法全面开展的原因之一。3、从教材层面看,课标虽然对口语交际给予高度重视,但与之配套的教材及教学参考书在口语交际的定义及口语交际方面都没有对其实施的细则做清楚的交代,因此教师在个体操作上还是无据可依。这也也是口语交际教学失败的原因之一。“对症下药”————成功实施口语交际教学的对策:1、建议在起始学期,做好以下几件事:(1)宣讲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具体目标要求。(2)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和学生一起讨论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提高认识。例如,交友、求职、推销、自荐、辩论等等活动中口语交际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3)师生共同讨论制订口语交际能力训练计划,计划有时间性、能力层递性和具体活动内容、目标。2.纠正口语交际教学中的错误观念教科书投入实验的一年中,教学中暴露出一些错误的处理方式,究其实质,是由错误上,“听”与“说”是双足并行的,缺一不可。形成交际过程顺畅的基本要素就是善于听,听懂了才能有应对,也才会有下一轮交流的开始,这是要摆脱的第一个理念误区。第二个误区是部分教师把口语交际当作知识点去演讲,这些老师也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像讲系统的语法知识一样去讲口语交际知识,结果将课堂变成了理论讲堂,毫无交际活动可言,这样的学习毫无趣味。第三个误区是课堂热闹非凡,课后学生毫无收获。部分教师认为口语交际课,就让学生自主设计自由交流,而忽视了教师应有的指导作用。学生的交际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展开,才能让学生在交际过程中有所收获。而且,如果这个过程有了教师的参与,教师的示范作用和无痕迹的指导作用能够得到更好的发挥。走出以上误区,让“听”与“说”双足并行,设计丰富多样的情境让学生参与实践,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指导,才能真正让口语交际的教学生动活泼,趣味盎然。3.精心创设口语交际情境前面已经说过,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学生对口语交际重视不够,并不是口语交际对学生没有吸引力,这就需要教师精心创设符合生活实际的交际情境,有了这个情境,就会刺激学生的活动欲望,学习也就有了动力并能保持下去。口语交际情境创设的方式很多,如摆设一件实物,提供一幅图画,展示一种道具,播放一个节目等等。这是实物情况,而在实际活动中还有很多活动情境,具体有如下一些方面:(1)区别对象场合情境。显然,对象不同,场合不同,要达到交际目的,就必须采用不同的语言,采取不同的交际手段。(2)非言语交际情境。例如,肢体语言,提供表情,神态,坐姿,立相,着装等情境,表演端庄、自然、大方等动作情境,使学生深切地感受到在口语交际活动中肢体语言的作用。在交际中做到文明、得体,进行仪态训练。根据对方不同的肢体语言采取相应的交际手段。(3)模拟情境。例如:记者访谈、模拟推销、租借实物、模拟法庭申辩、业余主持、求职介绍等等,情境不同,口语交际要求也不同。(4)课文实例情境。培养口语交际能力,仅仅靠教材中的一节内容进行专门的训练是远远不够的,大量的口语交际活动应结合课文教学同步进行,在课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有目的、灵活机动地实施口语交际训练。课文中有大量的实例为我们提供了情境材料,我们可以巧妙借用。(5)社会实践情境。这里的情境指的是走出课堂,走进社会,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以上的情境只是一些类型。谈到具体操作,教师们应明确,苏教版口语交际教材体系统中每一个专项训练都有明确的训练要点。依据这些要点可以设计很多种情境。教材上的练习是很有限的,老师应启发学生和自己一起动脑筋去设置多样化的情境,学生才能在交际过程中有具体的感受。就是在同一种大的情境下,也还需要区分其中目的对象的细微差别。比如七年级上“与人交流注意对象、场合,用语文明得体”根据这一要求,除了课本上提供的情境外,我们还可以设计一些更加细致、真实可感的情境:比如自我推荐时,就又可能面对不同的对象,身处不通的环境。如学生会竞选文艺部长;班级组织春游,你竞争总策划;暑期社会实践,你想找一份工作……在以上的具体情境中,你准备怎样推荐自己?情境设计越细,学生进入状态就越轻松,考虑也会更细致,模拟演练会更真实。这样的课堂怎能不引起学生的兴趣?4.重视学生个性,循序渐进口语交际能力不是一天可以形成的,一个班四五十名学生差别很大,我们要给每一个学生同样的实践机会,就要顾及学生差异,使每一个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获得应有的能力。有的学生性格内向、腼腆、羞于启口;有的学生自卑、胆怯,一说话就紧张;有的学生表现欲强,敢于发言,但不着边际;有的学生一次失败,第二次就失去了信心。针对这么复杂的情况,教师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下面提供几点建议供参考:(1)对那些积极参与者要予以充分肯定。因为我们的教学应重过程,重体验,重发展,不应过分关注结果。只要学生在态度上有一定认识,能力会逐渐形成。(2)对那些活动有顾虑的学生要及时引导。为羞怯的学生引路,为自卑的同学壮胆,鼓励他们开口,为那些生活中有过尴尬经历的同学,作出鼓励性评价,为每一个学生创造说的机会。(3)将口语交际能力进行层级分解,教学循序渐进。以“听”为例,可以专门培养学生倾听他人的习惯,提出听中的文明礼貌要求,培养学生听后总结概括要点的能力。以“说”为例,提出声音目标、语言目标、情态目标,分阶段进行,首先要求学生说得响亮,说得通顺,最后要求他们说得漂亮。有些学生一时达不到要求,可以指导他们“模仿说”,提供材料要求“复述说”,让他们准备讲稿“读稿说”,老师示范让他们“重复说”。总之一个目的,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活动,使所有的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获得成功的喜悦。(4)在教学中分小组模拟情境,使每个学生都肩负任务,增加说话的机会,扩大说话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多开发学生的资源,不要让任何一个同学坐在课堂里当看客,给大家制造尽可能多的说话机会。比如针对七年级上册的“说话要有针对性,有吸引力,善于打动别人”这一训练要点,我们可以设计座谈会“身边的变化”这一情境,教师可以先将话题切分到生活的众多领域内,或是餐桌的变化,或是家居的变化,或是休闲生活的变化,或是通讯工具的变化,或是通讯方式的变化……让每一个小组的谈话针对性更明确。然后在小组模拟中可进行适当的分工。可以一个小组谈一个方面,小组内几个人有的发言,有的补充,有的记录,下一次再轮换。也可以小组内每人谈一个方面。比如谈通讯,可以有人说电话,有人说网络,有人说邮政……还可以每个小组都全面地谈,小组内每人负责说一个领域。有的话题适合于分角色进行,那就让小组的每个人承担一个角色,让人人都有事可做,有话可说。5.在技巧上给予适当指导虽然口语交际能力主要是在亲身实践中形成,但任何行为都是有一定的规则技巧的,我们不要过分强调技巧,而适当的技巧指导又是很有必要的。例如,有些学生不敢在人前讲话,一动口就呼吸紧张,我们应该告诉他如何练习,做一个深呼吸等。有些学生说话缺乏条理性,我们可以告诉他用一个中心句表达自己要说的主要内容,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分出层次,如“首先……其次……再次……”,“因为……所以……”,“不但……而且……”等等。把自己要讲的主要内容分成几个要点写在一张小纸片上,像是一个提纲,时不时看上一眼。在交际过程中出现一些尴尬场面该如何处理,演讲辩论中如何抓住对方的破绽,击中要害等等,这些技巧指导都是有价值的。当然我们进行技巧指导最好不要空口谈道理,要结合实例,使学生一听就懂,一学就会。例如,从古人那里借鉴谈话技巧:①巧设比喻,在启发引导中使对方轻松接受道理。②动之以情,以曲径通幽的智慧走到别有洞天的境界。③析之以利,以独具慧眼的识见使对方觉得有利可图,从而取得保全自己的效果。有些技巧可由老师帮助指导,也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我总结,还可以从别的途径(书刊音像等)中借鉴。6.注意口语交际中的双向互动既然是人与人之间的交际,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沟通,其中必须有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教学活动中无论是选择教材中的话题还是教师自我创设的情境,都要注意双向互动性。例如,做一个推销员活动中既要想到“我”说什么,也要设想到对方会怎么样,(在实际交际过程中不用设想),如果在课堂模拟练习,有推销员还要有接受推销的对象。这种活动中的双向互动情况可能容易想到。做一个讲解员时,介绍自己的小发明,或介绍其他的事物过程中,有人中途插问,自己该如何说下去,这也可以形成互动局面。“互动”的含义是多层面的,可以是生生之间、师生之间,也可以是群体之间,可以一人对一人,也可以是一人对多人。除了以上所说在学习情境中的互动外,还有学习方式上的互动。学习过程中,教师的参与很重要,教师可亲身体验同学们在口语交际学习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转而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另外,教师的参与能形成一种良好的示范作用,形成可供模仿的例子。在交流过程中,对学生思维的激活、交际的深入都有帮助,这样的无痕指导胜过一百次理论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