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书名:《新都市主义宪章:区域·邻里·街区·廊道·街块·街道·建筑》作者:新都市主义协会介绍:随着世界各国城市现代化的发展,以20世纪末期的美国为代表,一些现代城市出现了郊区无序蔓延,旧城区衰退、种族隔离和贫富差距日趋严重、社区以人种和收入水平划分、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农田郊野逐渐消失、建筑遗产被破坏等现象。为此一些美国建筑师和设计师组成了新都市主义协会,力图通过城市设计和规划来解决上述问题,协会发表了一系列观点以及原则,这些原则经过修订,形成了新都市主义宪章这本书的主体,共陈述了27条设计原则,囊括了从大都市到城市乡镇乃至邻里街区廊道建筑规划设计的方方面面。目前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化,宪章中所列举的种种问题同样随之而来,由此我认为这本书在当下依然有着指导意义,也比较切合居住建筑与社区这门课所研究的方向。在通读全书后,我基于自己的理解,将书中27位设计师的主要思想以及他们提议的措施整理成为读书笔记。简化了结构,去掉了一些重复的内容,方便自己以后再次查阅。概要:新都市主义的主要思路:以新的设计概念解决新问题,将城市与郊区整体考虑,综合治理。通过营造公共交通和步行系统减少人们对私家车的依赖;通过交通网将大都会区域各部分联系起来;通过建设公共设施、控制犯罪率、提升教育品质等手段提高新建地区经济效益,恢复旧区的活力;通过建设邻里单位,分散布置平价房和各种市政设施确保城市的多样化;通过对农田和公园的营造和保护限定邻里乃至城市的边界,遏制城市蔓延;通过让设计师、专业人士、投资者以及广大市民联合参与规划和设计,来改善不完善的法规并避免武断的投资决策等。笔记:大都会、城市和城镇:一、彼得卡尔索普依区域靠整体的解决方案而不是零星的法令来解决区域性难题,不局限于地方化法案和满足于表面症状,在整体区域框架内通过各项措施的互相协作进行综合治理。具体措施:1、建设与工作区紧密相连的居住区,并完善社区公共交通及社区活动配套设施;2、在每个社区内部开发平价房,将集中的贫困社区分散,为城市贫民提供方便,消除经济隔离;3、整体考虑对自然环境的保护,规划绿化带,明确城市的边界;4、实行区域税基共享,兼顾社会公平;5、利用特许学校和城市学校担保制的方法保证穷人在教育问题上的话语权,平衡各社区教育资源,为区域整体注入活力。二、罗伯特雅洛通过地理边界限定大都市区域,通过营造舒适环境吸引优质居民,将增进区域经济和维持生态健康联系起来,实现大都会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具体措施:首先对对象区域进行调查,掌握其自然文化及建筑遗产等信息;其次,发动区域内市民广泛关注,由居民组织或区域政府进行管理和规划,通过改善交通网络,保护历史格局,提供高品质公共空间和营建城市绿色边界等手段保证城市健康和竞争力,限制城市蔓延。三、阮德尔阿润特以对开发形式有利的方式节省土地,保护农业用地生产能力,注重对城市腹地土地资源的保护,维持大都市区域经济自然平衡。具体措施:1、在城市腹地设置闲置土地作为集水区,兼做居民户外休闲旅游之用;2、在城市腹地建设小型农场,提供城市居民所需农场品,使城市与农村和平共处;3、保护城市远郊地区(处于市中心和城市腹地之间)土地资源,通过技术手段补偿土地所有者;4在占用较少土地的前提下,在分块土地的制定地块上成群组开发项目;5、提倡事先规划好的、紧凑而集中的开发,从而将零散地块组织起来形成绿色环带或开放空间,并节约了农田;四、杰克格里沙改造城市边缘和废弃区域,在现有地区中进行填充式开发而非外向型蔓延,提升低收入者居住区竞争力,营造适宜居住的小尺度邻里项目,方便的公交网络,从而保护环境资源、经济投资和社会结构。具体措施:1、依靠市民和民间组织抵制城市蔓延,说服政府灵巧的改造利用废旧的城市设施而不是粗暴拆毁、阻止收费干道的拓展等;2、为低收入者居住区居民提供创业机会,保护并创造旧区的工作机会;3、在旧区空置地区新建住宅,并利用地点抵押贷款的手段,为购买此区域住宅的购房者提供经济优惠,增强旧区住宅吸引力;4、构建一流的大众公共交通,使城市和郊区的住宅交通条件更加平等;五、温迪莫里斯将整个地区视为整体,以邻里和地区的形式开发都市郊区,明确他们的边界并考虑工作场所与住宅的平衡,创造自立的混合使用的城镇和村庄。只有满足地区人口规模适度,社会结构合理,经济发展可持续的条件,才需要建设新城镇。具体措施:1、将居住人口和工作人口集中布置在适于步行的邻里群中形成城镇,重工业和公共空间布置在外,商业中心布置在公交中转站和交通要道交口,以土地的特征确定他们的边界;2、城镇及邻里中心应当能提供不同类型的工作场所,并完善服务上班族的设施;3、完善城乡结合部功能,为现有住宅创造中心;六、斯蒂芬妮波斯威尔尊重城市的历史形式、典例和边界,遵循传统的城市规划原则,以城市天然的或历史遗留的边界为规划提供指引,关注建筑的社会性,保护传统的街道尺度及原有建筑完整性。七、亨利R瑞奇蒙城市和城镇应符合各阶层人士经济利益,规划分散的平价住宅,避免穷人集中和种族隔离,方便就业。为都市中贫困的少数民族提供住房,使他们享有能提供工作、教育和安全的社区,缓和城市矛盾,产生社会效益,控制城市边界的生长。具体措施:1、增加小面积廉价住房的数量,使相同面积的用地能容纳更多家庭,减少都市郊区的发展压力,使城市更加有效率的容纳居民;2、放宽过时的分区制度,实行交通引导分区制度,通过交通连接住房,在平价居住区附近兴建轻轨;3、对住房进行补助,建造分散的公益性平价住宅,增加穷人在不同社区的就业和受教育机会,丰富社区种族和阶层多样性;八、GB阿灵顿建造能提供多种选择的公共交通框架,鼓励步行、骑车以及乘坐公交,追求更小的街道,更多的连接,不同的交通线路,减少对私人汽车的依赖,减少高速公路对不同社区的隔离作用,避免因久坐和缺乏活动带来的公众健康问题。具体措施:1、把对大型公路的投资转用于建设人行道和道路交口的步行系统,回归短程交通模式,以行人为本,为行人服务;2、公交系统不仅服务于内城,也应服务郊区,改善公交系统的乘车环境;九、米隆欧菲德在区域范围内合理的共享税收,促进交通、娱乐、公共服务、住房和社区机构的协调,使都市各部分的基础设施得到公共基金的同等扶持,让低税收区域也享受平等的教育医疗服务,使税收不再依赖社区的成长,让地方政府跳出“开发新社区—背负债务—提高税收—开发新社区分担成本”的恶性循环,遏制高级住宅的发展和都市中心向外迁移的趋势,消除城市内各区域为保证自己税收而展开的恶性竞争。具体措施:1、废除分片纳税制度,施行各区域税基共享政策;2、分散地方债务,缓解发展中社区的压力;邻里、街区与街道:邻里、街区和廊道是构成大都市发展的基本要素。十、约翰逊本拉特邻里:所有居住区的基本构筑块,在十分钟的步行圈内,具备各型邻里店铺、学校、市政建筑等功能建筑,包括不同的住宅类型和清晰的街道联系系统。相比战后相似而单调,缺乏公共交通和公共建筑的住宅区,邻里更亲切、更方便、更有个性,也更适宜居住。街区:提倡回归街区,打造全部由邻里组成,囊括基本活动和各种其他用途的街区,商业街区应为购物办公和居住的复合体。廊道:以沿廊道设置交通引导开发节点的方式替代蔓延式条状开发,对行程区域廊道的自然系统加以保护。十一、伊丽莎白普拉特邻里:应当是一个紧凑、适宜步行和混合使用的城市化地区。邻里具有中心和边缘,市政建筑位于中心,商业建筑与中心相联系,边界由自然保护区、预留耕地或林荫大道界定;邻里由购物、工作、学习、休闲等各种行为均衡组合,为各种收入阶层提供住宅;邻里理想规模是中心到边界距离400米;邻里适宜步行,也适宜自行车和汽车行驶;邻里优先考虑公共空间的塑造和市政建筑的合理分布。街区:围绕某一重要活动组织起来的城市化地区,结构平行于邻里并遵循邻里的设计原则。街区强调某一特定用途,有个性鲜明的中心和有利于邻里的交通系统。街区以公共空间为主要特征,并有适当的辅助性活动支持其主要活动。廊道:邻里与街区的联系者或分隔者,是以连续性为特征的城市元素,通向邻里和街区并由它们的边界所界定。十二、沃尔特库拉施将邻里重新排列为高度联系的道路网,保证大多数日常行为可以在步行距离内完成,减少汽车的出行次数和行程。使道路网相互连接,形成各种交通线,并使用分配交通的手法控制特定路线上的出行流量,减少狭道塞车现象。高度联系的道路网的优越性:利用局部区域街道解决交通,减少主干道流量;让交通更为直接,减少无谓的行程;让干线道路更有效的服务于重要交通区域;使居民行为集中化,利于创造城镇中心;为步行、骑行和公交出行创造理想环境,让人们更少的依赖私家车。十三、马克A威斯让邻里街区内的住宅拥有多种类型和价格层次,方便不同年龄种族和收入的人群日常交往。将邻里视为连贯单元将邻里与社区中的各功能紧密相连。建立混合收入型环境和混合利用型环境,保持经济、社会和物质的多样性,激发积极的社区精神。具体措施:希望VI工程要点:拆除限制高层住宅,将低收入居民与周边邻里联系;出租住宅与商品房融为一体,公共住宅与私人住宅相结合以吸引混合收入型人口;借助经济发展、贴心服务和良好的规划建立社区;建设小规模的有利于观赏的公园;在邻里中建设完善的市政功能设施;前后院私人化,创造出住宅的防卫性空间;严格审查房客。十四、约翰O诺奎斯特适当规划的交通廊道有助于组织大都市的框架并重新激发城市中心的活力,而不结合商业设施的高速公路会对城市产生切割破坏其价值,并形成分隔邻里的物质屏障,因此应以多样化的交通网络取代高速公路。具体措施:1、重视铁路交通,在沿线车站附近建设密集型邻里;2、提倡有大马路与林荫道的传统街道模式,改善景观,荫庇邻里,促进土地价值稳定;十五、威廉利波曼在步行可达公交车站的范围内提高建筑密度和土地使用率,降低公交沿线居住密度,以舒适方便的公交代替私家车,提高居民生活质量,节约能耗和基础设施的维护费用。具体措施:将车站布置在大型零售设施或学校的入口附近,将劳动密集型工业、办公楼、邻里零售业和服务业布置在车站附近,减少乘客的步行距离,形成交通焦点。十六、伊丽莎白莫尔公众性、公务性和商业性活动应集中分布于邻里与街区之间,学校选址应保证儿童可以步行或骑车到达,让居民尤其是妇女儿童享受自由、友善而安全的邻里环境,提高儿童自理能力,从而减轻对女性、穷人、残疾人、老人、儿童的孤立和隔离。十七、比尔莱奈茨用刚要的城市设计规范对变化做前瞻性的知道,让邻里街区和廊道的经济健康协调发展。建筑应在优秀的建筑规范控制下,做到体量、高度和建筑风格的相互关联。规范应在自由的创造性和严谨的和谐型之间取得平衡,将单一使用和单一密度分区中的建筑改造成和谐的混合使用型邻里建筑。具体措施:1、由开发商、城市规划师、地方机关制定建筑规范,规范应对建筑风格、材料及建造技术进行详细阐述并包含在城市法规之内。具体内容包括控制性规划、城市准则、建筑条例、街道规范和景观规范等。2、利用法规对土地开发进行实质性调控,促进邻里协调,保证公众安全和健康。法规的修订可以有以下方式:在邻里社团、开发商、市民的协助下重新制定新法规;保留原有法规的同时制定出有利于邻里开发的法规;改写原有法规的某些部分,收录关于邻里、街区和廊道的指导性政策。十八、托马斯J柯米塔公园应分布于邻里各处,用保护区和开放空间来限定和联系不同的邻里街区。公园系统的功能应包括:建筑围合的周边街道形成的绿地、儿童游戏场、设施完备的娱乐场和运动场、邻里共享的社区公园、社区花园、林荫道和开放空间廊道、城镇间的农田。公园系统的作用:1、带来优美与平衡,提供具有吸引力的休闲、锻炼、文化、观景以及公共空间,成为社区的纽带,保持邻里空间、特征、质感和生活环境的平衡,促进周围邻里的繁荣;2、赋予邻里形式,成为城市的形式要素,界定街区和城市的边界并通过边界公园与街区建筑的对比带给人居住区组织有序的印象;3、维护与庆祝邻里生活,提供邻里居民活动和庆典的场所,公园应有独特的意义和可识别性。街块、街道和建筑:宪章所涉及的最小尺度,在城市设计中应加强人的尺度设计,将就业机会引入邻里区,打造能连接社区的街块、街道和建筑。十九、丹尼尔所罗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