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新闻价值的定义:客体对主体的意义。(新闻价值的主体:社会的需求。新闻价值的客体:新闻事实或新闻本身)在上节课中老师已经向我们详细介绍了新闻价值的判定,首先我带大家简单回顾一下新闻价值观念的发展和新闻价值五要素的界定。早在1690年,德国人托比亚斯·朴瑟在其撰写的关于报纸的论文中就已提出,选择新闻的标准是异常性和重要性两条,这也是世界新闻史上最早提出的新闻价值观念。”“希伯特在他的《现代大众传播工具论》中,麦克道格尔在其《解释性报道》中,都认为新闻价值要素是5个,它们是及时性、接近性、显著性、重要性、人情味。”“至此,新闻价值的五要素说得到西方新闻学术界的普遍认可。”接下来我们将用一些例子,再对这个五要素进行阐释。第一个要素是及时性。新闻是易碎品,昨天的新闻是今天的历史。报纸的新闻只有一天的寿命,只有当天的新闻才能吸引读者更多的目光。即使是非常重大、震惊世界的新闻,也会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被后续的事件取代,比如马航事件成功的被文章出轨的事情覆盖过去,逐渐成为少有人问津的谜团。第二个要素,接近性。新闻事件发生的空间地理位置越近,新闻价值越大。当然不止是地理位置的接近,还有年龄、职业、性别、爱好、民族的接近。比如说作为大学生,我们格外关注的新闻从高考改革,转向每年各种机构发布的大学排名、就业形势。第三个要素,显著性。因为名人自身的显著,使得新闻事件受到瞩目。这一点在娱乐新闻中显得尤为突出,明星的生死嫁娶比普通人更引人瞩目,明星的丑闻更是另人们津津乐道,如柯震东吸毒,好莱坞艳照门。第四个要素,重要性。一个事件的后果、影响是否深远是衡量重要性的因素。重要的新闻首先就是热点、焦点。时至今日,一些历史上的重大新闻仍然为人们所铭记,比如1977年的恢复高考。这件事改变了一代人的命运,又影响了之后代代人的命运。第五,人情味。人情味的因素包含了;反常、冒险、两性、冲突等。这是西方新闻价值中尤其强调的,人们总是对这类新闻百看不厌。人情味中包含了人性正能量的同情心的一面,也包含了人性宣泄负能量的一面。如每每贪官被惩处,黑社会被打掉,人们便会大呼大快人心,但这些事情并不发生在自己身边,也涉及不到自己的切身利益。抑或是近日流传的一妻三夫既与两性的敏感话题相关,又满足了大家的猎奇心理。1上海自贸区成立一周年时间性:九月三十号自贸区挂牌一周年;重大性:中国深化改革的“试验田”;接近性:地理位置接近;显著性:上海是全国的经济中心,其发展受人瞩目。2合肥房叔案时间性:9月29日受审,至今各大媒体争相报道,便出现了各种评论文章重大性:公权私用,反贪反腐的热潮。3中国“最小黑客”汪正扬反常:年龄最小,自称“白帽子”的黑客;冲突:自学编程修复网站漏洞;入侵学校答题系统,“抓包技术”花一分钱买2500元的东西。重要性:互联网时代的互联网安全问题,公共舆论导向的重要性。4“蓝翔之火”再次点燃显著性:耳熟能详的职业技校;人情味:微信微博,电影电视的恶搞。香港占中具体介绍分析加上引出疑问香港“占领中环”的街头示威运动已持续多日。与往年国庆黄金周游人如织、商家热火朝天的景象不同,香港中环——这片代表香港经济繁荣高度的政经中心因被一群黑衣年轻人占据而面目全非。先来回顾一下占中的进程:10-04-“占领中环”运动致香港政府总部暂停开放09-30-香港政府宣布暂缓启动政改公众咨询09-29-外交部:希望有关国家不要支持09-28-梁振英:“占中”是违法的胁迫行为09-28-香港反对派冲击政府60名示威者遭逮捕07-17-港民主党将开党大会最快本月“占中”最快本月“占中”(其中,关于占中究竟是哪天开始的,翻遍百度也找不到,估计是被屏蔽了)1.什么是“占中”?“占中”,即由香港激进反对派号召发起的“占领中环”运动。这次“占中”启动的一个重要理由是抗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在2014年8月通过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普选问题和2016年立法会产生办法的决定》。“占中”示威者要求全国人大常委会就这个决定向香港居民道歉,并收回关于香港普选方式的决定。(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决定的主要内容包括:从2017年开始,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简称特首)选举可以实行由普选产生的办法。普选时须组成一个有广泛代表性的提名委员会,由提名委员会按民主程序提名产生二至三名行政长官候选人。每名候选人均须获得提名委员会全体委员半数以上的支持;香港特别行政区合资格选民均有行政长官选举权,依法从行政长官候选人中选出一名行政长官人选;行政长官人选经普选产生后,由中央人民政府任命。)2.为何要占中?香港反对派对于行政长官候选人的产生过程反应激烈。香港激进反对派认为普选方案应该以“国际标准”制订,需要符合联合国《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香港激进反对派希望通过他们的普选方案,使得原本可能无望成为香港行政长官的人士“入闸”。由于方案屡次落空,反对派从2013年起开始以发起“占中”运动来要挟香港特区和中央政府就范(中环系香港商业金融中心地区),并最终引发9月28日“占中”运动。“占中”运动发起人之一的戴耀廷反复强调称他们的诉求是:“真的民主、真的普选。”从新闻价值的五要素来看,占中事件无论从时间性,接近性,重要性等等任何一个评判标准来看,占中都是一个极具新闻价值的“大新闻”,这一点从国外媒体对占中事件的大幅报道,甚至头条新闻就可以看出来。特别是在重要性方面,香港作为举世瞩目的国际大都市,同时也是一国两制政策的率先试用国,发生游行占街运动的严重后果不言而喻,并且选举形式关系到国家的基本国策,香港的一点点改变可能导致全国的大改变。最终排名然而这只是我组为了形式根据之前所讲到的普遍意义上来说的新闻价值五要素的概念从最直观的感受进行的一个粗糙的评分与排名,自然这五条新闻孰轻孰重在在座各位同学心目中是有不同的想法的,于是我们组就以此为头展开了一次头脑风暴,首先引出了新闻价值观的多元性问题。横向来说,不同群体主体会对一些新闻价值观念的内涵做出不同解释,甚至是对立性解释,或是理论或学术解释基本相同但在实际新闻传播操作中又有较大差别。比如,就”重要性“而言,有些国家媒体会把政治领导人的一般活动看得比死伤数人的事故具有更重要的新闻性,而有些国家媒体却恰好相反,也就是说,尽管重要性这个属性符号表达相同,但”什么才是重要的“并不相同。所以此时我们会说他们持有着不同的新闻价值观这就导致了同一则新闻对于不同受众拥有着不同的新闻价值。再从纵向来说,自新闻产生以来,普遍的新闻价值观都在发生着一定的变化,我们以西方新闻价值观发展历史为例黄色新闻论:产生于19世纪30年代的黄色新闻,也是新闻传播遵循商业逻辑的产物,不仅追求猎奇,而且以极力渲染凶杀、灾祸、色情、犯罪等刺激性内容为能事,它把社会描绘成“一个充满性爱、情杀、欺骗、拜金与恐怖的世界,,它以煽情主义为基础,把煽情新闻看作是最有价值的新闻。反常论:当大众化报纸最先在西方兴起时,猎奇新闻观(又称反常论新闻观)便应运而生。形成于19世纪50年代左右的猎奇新闻观认为,那些离奇、古怪、异常、失去常态的事件和现象才能构成新闻的对象,新闻就是充满趣味性、新奇性、非常性的各种怪闻.最反常的事实就是最好的新闻,只有罕见的、失范的并令人吃惊的事件,才是最有价值的事件。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好奇本能论”是这种新闻观的理论基础,追求商业利益则是其根本的动力机制。这种新闻观“把追求无聊庸俗的异事趣闻当作新闻的本质特征和新闻传播活动的终极目的,作为聚财敛富的上好门径”,它把贪得无厌的好奇感和低级趣味作为评价新闻价值的第一标准。这些都是新闻史上早期出现的所谓”黑历史”,然而可悲的是,实际上猎奇新闻观自从诞生之日起,在西方就未绝于世,即使在今天中国的新闻界,它仍被不少人作为打开市场的敲门砖,“现代新闻事业一直受到这个黄色新闻年代遗风的影响”正如有些学者所言,现在的一些媒介已经为受众“最低贱的共同点服务”这就又让我们不禁反思起新媒体引领的新新闻时代对我们新闻价值观的影响。显然,有些不良新闻媒体不加分析,不加选择,不遗余力的报道各种各样有意制造出来的时间,这些事件“借助现代传媒得以快速传播,覆盖全球,实际上扰乱了社会秩序,干扰了正常的社会生活,对社会的组织化无疑起到了极大的破坏作用。”每每我们怀着想要了解新闻事实的虔诚之心点击进入了某些新闻网页,总是会在不断下拉进度条以后看到些不忍直视的重口事件。。想想都有些小害羞呢。本应该带领我们走向人生巅峰的新媒体,大众媒体似乎却是走向了退步的新闻价值观道路,令人心忧。你们这么大尺度,真的好么?然而,换一种角度,我们又觉得,日益全球化的大众媒体又并非是百害而无一利的。除去上述有些低俗,恶俗,媚俗的三俗新闻网站,还是存在着一些良心的新闻平台,正是这些平台让我们能够更多的了解到一些主流媒体由于各种问题而无法如实,客观报道的事件的更多细节与事实,帮助我们更好更全面的了解世界。就比如在前面我们所分析的香港占中事件。有意思的是,我们发现在我们身边甚少接触新媒体新闻的中老年人普遍对此次十分重大的事件了解甚少。也是多亏了新媒体,我们这次报告才能收集到一定的占中信息对其有一定的了解。我们不难发现,国内对于这个大新闻的报道有两个显著特点:首先是少,在9月底,占中事件爆发的时候,新华网的首页仅用了某个版面上一个很小的链接来报道此事,并且无配图,不仔细看根本不会注意到;而在微博,人人等社交网站上基本没有任何关于占中的消息。其次既是其导向性,比如说我们之前资料均来自国内一家门户网站“观察者”网,大家可以很明显的看出这两个回答对舆论的导向性非常明显。并且,在国内的搜索引擎中无一例外都是对占中事件的描写非常少,反倒是对“反占中”事件大幅报道,各种视频,报道,煽情的,理性分析屡见不鲜。占中事件的新闻价值毋庸置疑,将它作为最近最有价值的新闻应该是无可非议的。我们在此并不对占中事件本身的是非对错做出评价,但是对于如此重要新闻国内媒体却或息声或非客观报道,我不经想问,新闻的服务对象究竟是谁?当然这又牵扯到了一个新闻导向性的问题。我承认,我的标题本身就存在问题。新闻真的具有导向性这一说么?显然不应该,新闻,应该是对某一事件进行客观,全面的报道才对。有导向性的只能说是宣传活动。将这两者混为一谈是极为可悲又可笑的。现在让我们再回到前面的纵向历史图中去,在新闻历史中就有这段不堪回首的过去,就比如以德国法西斯为代表的法西斯新闻价值观,本质是根据自己的主观意志,政治需要为出发点,虚构,捏造新闻报道,他们的政治需要就是中最高的新闻价值标准,一切以此取舍,没有的可以凭空捏造加上去,根本不顾事实真实面目,因此,法西斯新闻观念只能说是一种反新闻价值观念。这样的新闻传播毒害着整个社会及全体人民。同样的事件在“四人帮”,大跃进的历史时期中也发生在了中国土地上。当然这是一种极为极端的将导向性强加入新闻的情况。还有种历史更为长久的新闻价值观念既是宣传价值观,即一个事实是否值得报道关键看它是否值得报道,有利于某种观念的宣传。具体的历史事例我们今天也就不便一一列举了,但值得指出的是尽管历史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这样的新闻价值观任有残留。新闻宣传价值观“几乎成为一个习惯性概念,被党报工作者视作天经地义的新闻意识”。我们想说,新闻是新闻,宣传是宣传,两者万不可随意混肴,因为新闻媒体不可避免的宣传性而将新闻机构认定为宣传机构既违背了新闻传播规律,又难以很好地传达宣传意图。广大公民都有权利了解事件的全面而真实的情况。总结:综上,我们认为,对于新闻价值的评定是一项十分多元化,难以单方面下手的工作。它与新闻价值的主体即社会需求息息相关,所以我们应当建立一个正面又适应于时代及社会环境的新闻价值观。同时,作为新闻工作者,新闻媒体也应当尽最大努力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反馈给我们一个全面真实的新闻价值的客体即新闻事实及本身。唯有这样新闻世界才可终于呈现出一个单纯真实,它本应该有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