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史(确定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中国新闻史复习提纲一.古代的新闻事业*邸报:中国古代报纸通称邸报,也有“邸钞”、“朝报”、“阁钞”“杂报”、“条报”、“除目”“状”、“京报”等别称。所谓“邸”,即地方当局在京都设立的办事机构。古代的邸报就是古代的官报。邸报是实行高度中央集权制度的封建社会的产物,是维护和巩固封建地主阶级统治地位的御用工具,官报气息更浓。邸报的主要内容:1.皇帝的诏书、命令。2.皇帝的起居言行,皇帝的动态。3.官吏的升黜、任免、赏罚之类的消息,数量最多。4.臣僚的章奏,篇幅最大。5.战报6.弄罚7.封建王朝的法令、公报。小报:古代小报起始于北宋,盛行于南宋。小报传发人为进奏官或中央及省之官吏,还有职业传发者。小报内容是官报未曾报道的新闻,其内容有真有假。其形势灵活,时效性强,社会影响大,传播范围广,即有手写也有印刷,属于非法出版物。小报的特点:内容的新闻性、传播的时效性、编采的秘密性、形式的灵活性、影响的深远性小报盛行的原因:1、朝廷苟且偷安2、战乱多,内忧外患,舆论控制,难了解事情真相3、新闻性强*京报:明清时代出版《京报》的报房最早出现于京都,报房也主要集中于京城,故名《京报》。此外,也有人称之为邸报、邸钞、除目、朝报。因清代《京报》与提塘这一机构有密切关系,故《京报》内容也与官报相似,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宫门钞,二是皇帝谕旨,三世臣僚章奏。这些内容来自内阁或各省塘务处,很少有自采新闻,更没有言论,从内容上看,它与邸报没有什么区别。《京报》公开发行,且发行范围广,遍及全国。《京报》的特点:1.有较为固定的报名、形式和刊期。2.有专门从事编印和发行的独立机构3.开始出现少量的自己采写的稿件4.公开向社会发售,报纸成为商品*“定本”制度:为了加强对封建官报的控制,钳制舆论,公元999年,宋王朝制定了“定本”审查制度。这是我国新闻事业史上最早出现的有文献可查的新闻检查制度。所谓“定本”,指的是进奏院将编好的官报样本送枢密院或当权的宰相审查,经审查通过的样本为“定本”。进奏院必须以“定本”为准向全国传发,不得擅自增减。一、近代外国人办报*《察世俗每月统计传》:《察世俗每月统计传》是历史上外国人创办的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创刊于1815年8月5日,创办于马六甲,创办者是米怜。《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为月刊,木版雕印,因读者对象是华人,所以该刊仿照中国人习惯的线装书模样。《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为纯宗教性刊物,以“阐发基督教义为根本要务”。2其次,“灌输知识,砥砺道德”,也是其主要内容。此外,《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刊有许多“砥砺道德“,进行伦理说教的内容,但这些内容仍具极浓的宗教色彩,没有超出”阐发基督教义“的办刊主旨。特点:首先,是尊重读者心理。其次,写作文体丰富多彩。除论说性文章外,该刊物还有小故事、笔记小品、七言诗、对话体和警言集纳等样式。*申报:1872.4.30,创刊于上海,由英国商人美查、伍华德、普莱尔、麦基洛等人合资创办,最后产权归美查一个人所有。《申报》以报纸本身赢利为目的,如何吸引读者,提高销量,至关重要。《申报》十分重视论说,内容涉及新闻观念、自然科学知识、反对传统陋习、提倡封建伦理等许多方面,吸引了不少读者。《申报》注重新闻报道,新闻量多、面广,尤其是社会新闻,已注重反映社会实际生活,揭露社会黑暗。《申报》注意刊载文艺作品和广告,文艺作品成为它的必备栏目。这样,我国近代报刊的新闻、言论、文艺(副刊)、广告四要素,《申报》已完全具备。*万国公报:在传教士报刊中,影响最大的是《万国公报》。原名《教会新报》,1868.9月创刊于上海,周刊。1874.9第301期改名为《万国公报》,主编林乐知。《万国公报》1907年因林乐知病逝而停刊,这个刊物出版时间先后长达40年,是传教士创办的中文报刊中出版时间最长、销量最大、影响最大的。*字林西报:国外报纸,1951年停刊1850.8.3,英文《北华捷报》(周刊)在上海创办,创办者为英商字林洋行。1864年,字林洋行又创办了《字林西报》(日报)。从此,《北华捷报》改为《字林西报》的每周附刊。该报纸从1850年创刊到1951年3月停刊,历时101年,最高发行数达7817份,是在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发行最广、影响最大的一家外文报纸。《字林西报》是为商人所办,但由于其与政界联系密切,政治倾向非常明显。《字林西报》注意言论,其言论版的上端印有主笔马诗门1862年为该报制定的“社训“---”公正则不中立“。有“英国官报”之称。《字林西报》新闻来源广、材料多、消息快。《字林西报》的历任主笔和编辑,大都曾亲自参与“掠奇“中国的政治和商务活动。《字林西报》《字林西报》仇视中国人民的革命运动,在太平天国、义和团、辛亥革命运动中,扮演了极不光彩的角色。*评价外报对华作用和影响。外报(尤其是中文报刊)中大量的关于西方自然与社会科学文化知识的内容,通过宣扬西方文化以征服中国人高傲自大的观念,消除其敌视外人的心理,为入侵中国扫除思想障碍。就客观而言,外报所传播的科学文化知识,对开阔国人眼界,启迪国人心智,促进中西文化交流,超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一些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如林则徐、魏源、王韬、康有为、谭嗣同、梁启超等对外报介绍的科学知识倍加重视,外报对他们确立“打开眼睛看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观念,并进一步形成系统的维新变法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在新闻观念与报刊业务方面,外报的影响更为直接。31.报刊观念方面。外报以其言论与实践,将言论、出版自由等西方近代报刊观念引入中国。2.报刊内容与版式,传播机构的设置方面。外报报馆是独立机构,且内部分工明细。有专职的编辑人员负责组稿、编稿,还要安排版面、制作标题。3.物质技术方面。铅字、印刷机等近代报刊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是通过外人的办报活动引进到中国的。外人的办报活动,“不自觉地”为国人自办报刊提供了借鉴。从19世纪50年代起,中国开始尝试自办近代报刊。这些报刊,有许多就是仿照外报的形式创办的。19世纪90年代国人办报出现高潮,几首垄断中国报业半个多世纪的外报从此退居其次。二.国人办报*循环日报:早期国人自办报刊中,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是1874年1月5日创刊于香港的《循环日报》,其创办者是我国近代著名报人王韬。《循环日报》的最大特点是每天在头版头条位置刊载一篇政论文章。这些文章大多由王韬执笔。作为早期维新思想的代表人物,王韬在他的政论文章中集中宣传了资产阶级改良思想。他的政论文章的特点是:1、呼吁政治改良,提出改变封建专制政体的主张。2、提出发展中国资本资本主义经济主张。3.对国内外时事政治等大事进行论述王韬的政论文章直陈时弊,内容广泛。王韬的政论文章,一扫当时令人窒息的时文气息,确立了不拘一格的报章文风。王韬的报刊政论文风,对后代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他的基础上,梁启超对报刊文体作了进一步发展,达到新的高峰,成为盛行一时、脍炙人口的报章文体。*梁启超与《时务报》1896年8月9日,维新派最得要的机关报,也是这一时期宣传维新变法最具影响力的报刊----《时务报》在上海创刊。《时务报》为旬刊。内容有论说、谕折、京外近事、城外报译等。《时务报》如此风行全国,很大程度得益于梁启超的生花之笔,梁启超亦因《时务报》的风行而名噪四海。《时务报》大胆新颖的变法维新言论,震动朝野。顽固派纷纷上书,要求朝廷查禁。*时务文体:“时务文体”是一种新型的报章文体。维新运动期间,维新派利用报刊极力倡导变法,大胆讨论时政,这类政府文章多以“时务”为内容,以梁启超在《时务报》上所载文章为代表,故称“时务文体”。由来:强学会被封,维新派的政治活动与办报活动暂时沉寂。维新派重新积聚力量,维新派报刊活动也随之进入鼎盛时期。*时务文体特点:梁启超在自述“时务文体”的形成时概括了其特点,就是:“纵笔所至,略不检束”;“务为平易畅达,时杂以俚语、韵语及外国语法”“条理明晰,笔锋常带感情。”三.辛亥革命中国日报的创办及宣传1900年1月25日,兴中会的机关报《中国日报》在香港创刊,这也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创办的第一家报纸。由孙中山创办,主持人陈少白。为《兴中会》的机关报。之所以称《中国日报》,是取“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之义。《中国日报》同时出日刊和旬刊两种,辟有“论说”一栏,每日载有编者自撰的论说一篇。4《中国日报》的宣传具有强烈的革命倾向性,充分表现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立声和态度,并以此而闻名于世。《中国日报》的宣传内容:1.一是呼吁反帝救亡,揭露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行径,抨击清政府的腐败卖国行为2.宣传反满和反对民族压迫,这是该报相当突出的内容3.宣传资产阶级“民权”思想,抨击清王朝的专制统治4.广泛报道革命党人的武装起义活动,颂扬起义者的革命精神5.与保皇势力展开论战。《中国日报》从1900年创刊,到1913年停刊,历时14年是辛亥革命时期出版时间最长的革命派报刊。《苏报》和苏报案(时间地点经过)1896年6.62胡璋在上海创办,1900年下半年因亏损过式出售给陈范。1902年冬,开辟“学界风潮”专栏,受到青年学生和进步人士欢迎。这一时期《苏报》实际上成了革命组织爱国学社的言论机关。1903年5月27日,陈范正式聘请爱国学社成员章士钊担任《苏报》主笔,章太炎、蔡元培等担任主要撰稿人。《苏报》在章士钊的主持下,革命言论达到最为激烈程度。几乎每天都有慷慨激昂的革命言论发表,矛头直指清王朝统治者,引起强烈共鸣和震动。1903年6月29日,《苏报》以显著位置将章太炎写的《驳康有为最近政见书》一文的部分文字摘发,标题为《康有为与觉罗君之关系》。文章明确指出:清政府是人民的仇敌,帝国主义的帮凶。文章以极端蔑视的态度,直呼光绪之名,嘲骂“像这样连自己的性命都操在慈禧手里的皇帝,靠他改革立宪,只能是白日做梦。”该文章发表后,影响很大。《苏报》激烈的革命言论,当时是绝无仅有的,也自然引起清政府与帝国主义的惊恐与忌恨。因《苏报》在租界出版,清政府不能直接下手,便请求上海租界当局拘捕《苏报》有关人员,立即得到应允。6月30日,清政府以《苏报》刊载章太炎介绍《革命军》的文章以及章太炎、邹容诋毁清政府、图谋不轨为借口,通过上海租界巡捕房,包转了《苏报》馆和爱国学社。章士钊、蔡元培等闻讯走避脱险,章太炎被捕。次日邹容自行投案。7月7日,租界当局查封了《苏报》。在以清政府为原告,《苏报》为被告的法庭上,章太炎、邹容等人慷慨陈辞,毫无畏惧,法庭成为宣传革命的讲坛ige政府代表理屈词穷,丑态百出。1904年5月,章太炎被判监禁3年,邹容2年,《苏报》被判“永远停刊”。邹容在狱中受折磨病死,年仅21岁。章太炎于1906年出狱后,东渡日本,担任同盟会机关报《民报》主编,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一位著名报刊活动家。两派报刊大论战(主要内容及经过)革命派和保皇派20世纪初,革命派与保皇派报刊展开了激烈的论战,其规模之大、论题之多、持续时间之长、双方投入力量之大,为中国近代历史少见。主要在《民报》与《新民丛报》之间展开。双方投入这声论争的国内外报刊达几十种之多。论战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几下几个方面:1.革命,还是改良?2.建立民主共和国,还是实行君主立宪?3.要不要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实行平均地权?4.革命是否引起瓜分和内乱?两派报刊大论战起始于1906年4月全面展开,到1907年8月《新民丛报》停刊而结束。其他地区两派报刊的论战,一直延续到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才终止。论战的结果保皇派纷纷溃败,革命派大胜。竖三民报1909年至1910年两年内,于右任在上海相继创办了《民呼日报》1909.5.15,《民吁日报》51909.10.3《民立报》1910.10.11。因三个报纸都以“民”字打头,且一脉相承,故民国以后,被人简称为“竖三民”或“三民报”.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办报特点?革命派的办报思想有以下几点:首先,为革命而办报,十分重视报纸在政治斗争中的作用。第二,十分注重报刊开成、影响舆论的功能。第三,不讳言报纸的党派性。第四,讳言报纸的阶级性,宣扬报纸的国民性。各报改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报刊业务的改进):1.新闻报道方面。2.报纸编排方面。3.新闻评论方面。4.副刊得到确立。5.新闻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