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绪论一、请结合具体案例谈谈新闻与历史的关系。今天的新闻是未来的历史;现在的历史是过去的新闻。新闻是历史的片断,历史是新闻的累积。具体案例:十年,春,王正月,公败齐师于长勺。《春秋》习近平为抗战老兵颁发纪念章。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史记》日本签字投降。《史记·项羽本纪》“新闻者,史之流裔耳。”(蔡元培)“报是现在的史,史是过去的报。”(李大钊)“新闻是历史的初稿,历史是新闻的定稿。”(董桥)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二、新史学对“历史”有何论断?①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再现历史都表现为现时的思想活动;研究历史都由现时的兴趣引发;把握历史都按现时的水平去衡量。②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思想是灵魂,抽去了思想,历史或史学就剩下一具没有灵魂的躯壳。③一切历史都是文学史历史并非尘封的档案和枯死的尸骨,而是经由今人构思、讲述及编撰的文本。三、简要描述世界新闻事业的发展历程。新闻事业的萌芽(人类社会产生-15、16世纪)新闻事业的形成(16世纪末-20世纪初)新闻事业的发展(20世纪初-20世纪80年代)新闻事业的调整(20世纪80年代—)第二讲古代报纸四、人类新闻传播史上的三个里程碑是什么?有什么意义?三个里程碑:语言的产生文字的出现印刷术的发明。语言产生的意义(口头:标记,声光,图式)①人们不再只通过简单的声音姿势和身体动作应付大自然的威胁和共同劳动。通过单词,数字及其他符号,加上语言和逻辑规则来交流。②使人们综合分析思维能力加强,使音讯传播的深度和广度有了进步,与自然斗争经验得以相传。③加快了人们信息交流的传输和接收速度。口头的语言传播成了人类主要的传播形式,成为联系社会成员的共同纽带。文字产生的意义(手写:文字书写工具)①标志着人类传播原始时代的结束,文明时代的开始。②突破了口头在时空上的局限,使信息传播容量更大,内容更准确。异地异时永存。③出尽人类社会化进程,出现专职传播或职业,起初受到统治阶级垄断。印刷术的发明和应用(印刷初期主要印刷书籍和圣经等宗教材料)①使信息得以大量而迅速地复制,便于传播给受众。②刻影响人类精神生活和文化发展,原来由社会上层垄断的文化知识扩散开来,新思想,新信息随之发展,形成无法遏制的潮流。五、古罗马时期《每日纪闻》是何种性质?发挥了什么作用?性质:《每日纪闻》是历史上的第一份官方的报纸。有政府喉舌的性质,是当时生产力条件下的一种简陋的传播手段。因内容多为政府要事,因此具有很强的政治性。作用:①恺撒是民主派的首领,他创设的《每日纪闻》通过公布元老院和公民大会议事内容,争取舆论支持,扩大政治影响,是政治斗争的工具。②.屋大维继任后,《每日纪闻》除了写在布告牌上,还由书记员抄写多份颁发给各地要人和驻军首长,传播系统的发达促使信息传递迅速,对统治辽阔疆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罗马帝国灭亡的部分原因是《每日纪闻》的停办六、什么是邸报?宋代邸报与唐代相比,有何变化?定义:封建官报,中国古代用于通报的一种公告性新闻,是专门用于朝廷传知朝政的文书和政治情报的新闻文抄。两代邸报的区别主要有三个方面:①从地方节度使改由中央政府控制。唐代进奏院是由驻京的进奏官向自己的上级长官报告新闻的新闻信;而宋代是在中枢部门统一管理下,按一定制度,一式多份发往地方的中央官报。②读者面扩大至各级官员和士大夫。唐代时读者只限于少数藩镇长官;而宋代邸报的读者逐渐扩展到中央和地方的各级官员和士大夫知识分子。③出现商品化倾向。唐朝的进奏院是由各地方藩镇首领建立的,各进奏院的官员们只负责摘录各自的长官所需要的信息;宋代邸报已经完全从官文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官方的新闻传播工具,信息量逐渐加大,新闻的时效性也有所增强。总结:唐代是萌芽时期,宋代是发展时期.宋报相对于唐报来说是一个进步。(宋朝之所以被称为我国古代报纸的发达时期,原因不仅仅在于邸报有了质的发展,还在于,在宋朝出现了另一种形式的古代报纸——小报。“小报”记载的也是非官方发布的消息,它是我国新闻史上最先出现的民间报纸)七.什么是报房京报?报房京报与近代报纸有何差别?报房京报概念:明末时期,为满足士大夫和市民们的新闻需求,出现无官报之名而有官报之实的报纸。内容基本上是宫门抄、上谕和章奏等。最终随着清王朝的灭亡而完全被淘汰。特点:a.没有官报之名的报纸;是邸报的翻版b.没有自己采写的新闻和言论,没有标点和标题差别:1.近代报纸有合法的新闻机构,而报房京报不具备2.近代报纸采用各种新闻传播手段,而报房京报是封建统治者的信息传播工具,以抄录官方允许发行的内容为主,信息单一3.近代报纸拥有以传播新闻为职业的专业人员,从官办为主到以民办为主,而报房京报被严格限定在专制统治的框架内,没有自己的采写自由4.近代报纸面向社会,发展迅速,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而报房京报的新闻传播活动受统治者管理和控制,历史悠久但发展缓慢八、什么是古代小报?谈谈古代小报产生的背景。小报是北宋出现的民间流行的非法传播物,至南宋时颇为盛行。中国新闻史上最早的民间报纸。背景:a.宋代地方经济的发展与边关军事活动的增多,使得人们对于时事动态更加关注。b.邸报严格的管理制度又限制了消息来源,影响了传递消息的时效性。小报因此有了生存空间。九、报纸从萌芽到产生大致经历了哪些形态?新闻信→新闻书→新闻纸第三讲政论报刊十、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提出了什么主张?《论出版自由》有何意义?主张:1.人民的出版自由是与生俱来的权利2.限制言论自由即是妨碍真理本身,唯有保障言论自由,才能使真理战胜谬误3.“观点的公开市场”以及“自我的修正过程”概念。意义:a.“观点的公开市场”以及“自我的修正过程”概念构成了报刊自由主义理论的核心b.《论出版自由》及其思想有力地推动了欧洲及世界各地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c.资产阶级新闻理论的基石,为后世自由主义新闻、报刊理论形成奠定基础十一、什么是政党报刊?政党报刊有何特点?政党报刊:政党报刊指从资产阶级革命成功到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完成这一历史阶段,在各国相继出现的带有明显政治色彩的报纸。特点:在经济上主要依靠政府、政党的津贴,报价高昂,读者对象主要是政客与上层资产阶级分子。报纸成为政党、政客争夺政治、经济权利的新闻工具,内容以政论为主,新闻不仅数量少,且主要是政治新闻十二.以实例说明19世纪传教士中文报刊的发展变化(1)1815年8月5日,第一家中文近代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在马六甲创刊。创办人是英国的传教士马礼逊和米怜。在宣传策略和方法主要以宣传宗教为主,为克服传播障碍,利用儒家思想阐释宗教便于民众接受。此举对后来的传教士有所影响。(2)1833年8月1日,普鲁士传教士郭士立在广州创办《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是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报刊。由于该报刊宗旨是打开中国大门,内容主要介绍西方的科学文化知识,而宗教内容退居其次。在业务上新闻业得到了重视。(3)鸦片战争后,传教士报刊活动向纵深发展。其一是办刊地域由沿海渗透到内地广大的通商口岸和割让地区,如香港的第一份中文刊物《遐迩贯珍》(马礼逊教育会)《六合丛谈》(上海最早的中文近代报刊)。其二是这一时期出现了有较大影响的传教士报刊,最典型的是《万国公报》(上海影响最大的教会报刊)。其初创时期以宗教内容为主,洋务运动兴起后成为一个以时事政治内容为主的综合性刊物。甲午战争后宣传科学知识的同时还增加了一些新政建议总结:自此,传教士报刊活动呈多样化发展的趋势。十三、简述王韬的报刊活动,评述王韬的办报思想。报刊活动:1.1874年在香港创办了著名的《循环日报》,开我国近代报刊论政之先河。王韬通过报纸积极宣传政治主张,呼吁向西方学习和变法图强。2.改革政论文体,为近代报章文体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其思想对洋务运动、维新派都产生重大影响,被称为“中国新闻报纸之父”。3.提出先进的新闻观点,较为全面地认识报纸功能作用办报思想:(1)办报的意义:“办报立言”。(2)报纸的功能:使“民隐得以上达”,“君惠得以下逮”,“达内事于外”,“通外情于内”。(3)在国内最早论述了新闻自由的思想。(4)报纸的文风:直抒胸臆。(5)报纸编辑人员的条件:是知识广博的“通才”。十四、简述梁启超的报刊活动,评述梁启超的办报思想。报刊活动:(1)1896——1905年间,是梁启超办报影响最大的时期。先是主编的《时务报》呼吁维新变法,文字畅达,言论新颖而引起时人关注。逐渐发展了当时的政论文体并形成自己的风格。(2)维新变法时期,创造“报章体”,采用自由通俗的形式,评议社会现实中的实际问题。(3)变法失败后,他流亡日本,并创办了《清议报》、《新民丛报》等,其中《新民丛报》最具代表性。他总结办报经验,吸收西方资产阶级新闻理论基础,形成较为系统的新闻观点办报思想:a.报纸的功能作用:早期为“去塞求通”。后提出“两大天职”说(报纸是政府的监督者,过敏的向导者)b.办报标准:宗旨明确、报刊思想要新而正、要求材料丰富且要严格选择、注重时事报道。c.关于舆论。报刊要想造成健全的舆论,必须具备”五本“:常识、真诚、直到、公正、节制。d.关于宣传方法。“浸润”、“煽动”。评述:梁启超成功宣传了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主张,树立了利用报刊宣传思想,推动运动的成功范例。他以战斗者的姿态否定和抨击鄙视报刊编辑业的世俗观念,并把报刊编辑业提高到事关国家、民族存在发展的重要地位来认识。他对中国报刊从传统走向现代起到了推动作用,尤其是他在丰富的编辑实践中总结和阐发出的许多报刊编辑思想理论,仍值得现今学习和借鉴。十五、简述“苏报案”的起因、经过和影响。起因、经过:《苏报》是革命派在国内具有重大影响的重要舆论宣传阵地之一1896年胡璋创刊于上海,因刊登黄色新闻,利用言论索贿行诈而声名狼藉,于1900年出售给陈范,从此具有了进步的革命倾向。1903年,章世钊的革命言论达到最为激烈的程度,邹容《革命军》一书出版,获《苏报》大力推荐。并在显著位置刊登章太炎的文章,尖锐指出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批驳保皇派,引起了清政府与帝国主义的憎恨与恐慌。清政府要求上海租界逮捕《苏》人员。清政府包围《苏报》馆,章世钊逃走,章太炎被捕,次日邹容自行投案。7月7日苏报馆被查封,章太炎和邹容先后被判入狱,因清政府不惜以卖沪宁路权为条件引渡未果,遂以原告身份上诉苏报,在租界法庭上演了一幕荒唐的审讯,史称“苏报案”。影响:“苏报案”揭示了清政府的懦弱无能,是对封建君主专制的一种极大的讽刺,使人们看清了统治阶级从而-促成革命派的大发展。十六、“竖三民”指的是什么?简述于右任的办报活动。“竖三民”:指的是于右任在1909年至1910年间相继创办的《民呼日报》、《民吁日报》和《民立报》这三份报纸。均以竖版“民”字打头,报纸的精神也一脉相承,固有“竖三民”之称。办报活动:1906年赴日考察新闻业,期间拜谒了孙中山,并加入同盟会。1907年回到上海,开始其板报生涯。创办他的第一份报纸《神州日报》1909-1910年间,在上海办了《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民呼日报》创刊于1909年5月,取意人民的呼声,为民请命,版面分为言论、记事和丛录三大部分,主要内容是宣传同盟会纲领、介绍西方社会政治学说,并揭露腐败官僚的罪行,该报只办了92天即被查封。《民吁日报》揭露日本政府企图夺取满洲铁路筑路权而进一步控制我国东北的阴谋。这引起日本政府的不满,传统清政府和上海租界查封该报,这张报纸存货48天《民立报》诞生,该报得到了孙中山的大力支持,因此资金比较充足。主要宣传内容仍然是三民主义,创刊之初言论较为温和,但随着革命形式的发展言辞日益激烈。另外,该报还更加重视国际新闻和驻外采访,漫画和图片也极有特色。武昌起义爆发之后,清廷封锁消息,而《民立报》及时进行报道并发表评论,还刊发了孙中山给军政府的电报。袁世凯的独裁者及反袁的“二次革命”失败后,该报于1913年9月自动停刊。第四讲新闻事业职业化十七、美国第一份成功的便士报是什么?它为何能获得成功?答:《太阳报》本杰明·戴1.注重社会新闻报道注意刊登有趣味的新闻来吸引读者2.运用煽情手法写新闻报道寻求一些奇闻趣事、耸人听闻的材料来招徕读者,格调不高和一些充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