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行人交通调查包括沿道路纵向行走的行人交通和横向过街行人交通两大部分,行人交通和车辆交通两者共同组成了整个城市的交通,即(行)人流和车流汇合成道路设施中的交通流第一节概述•在我国城市交通问题中,由于城市人口密集,行人交通设施不足,因此行人交通问题十分突出。•对于行人交通进行专门的调查和分析就十分必要。只要妥善地处理好行人交通问题,城市的交通综合治理也就大有可为。要重视对行人交通的调查,了解现状,取得数据,进行分析,以探求其各自的特性和规律.为解决行人交通的管理、行人交通设施的规划、设计和设置等提供科学的依据一、常用术语与定义(1)步行速度行人交通在指定方向上运动的速率。可用于描述行人交通,也可以描述静止人流(速度等于零)。一般单位为m/min,或用km/h;据北京的调查资料,我国行人步行速度平均为22.5m/Min.速度在60一80m/min范围内的占行人总数的60.7%.(2)行人流(动速)率人行道或人行横道上的行人在一定时间内按制定方向通过某一断面的数量。当单位为人/min时,相当于每分钟行人交通量。有时也使用人/h来表征。(3)单位宽度上行人流动速率在一定时间内单位有效行走宽度上通过的行人数量。常用的单位为人/min/m(4)行人流量一股指15min或更长一些时间(如0.5h,1h)间隔内通过的行人数量。单位为人/15min等。(5)步幅又称步长。指行人行走时每跨出一步的长度,单位为cm据北京调查资抖,我国行人步幅平均值为63.7cm,男性步幅稍大,而步幅大小与步行速度快慢几乎无关。(6)步数行人在单位长度内行走时所跨脚步的次数(或双脚先后依次着地次数),单位为次(数)。由步数除指定距离可算得步幅(7)步频行人在单位时间内行走时跨步的次数(或双脚先后依次着地次数),单位为步数/min。由步频乘以步幅可求得行人速度。(8)行人动态密度在某一指定瞬间,位于人行道或人行横道上单位面积上正在行走中的行人数量,单位是人/m。与行人的流动速率及步速均有一定关系,其数值的大小体现了行人行走时的自由方便程度,与行人在人行道享有的服务水平高低有关(9)行人空间分配数又称行人空间面积。是行人动态密度的倒数。即每个行走的人平均占用的面积,单位为m/人(10)行人流量方向分布系数主要方向行人流量与双向行人流量的比值,一般用百分数(%)表示。据广州调查,在一个较短时间内、行人流量在两个方向上有很大区别.影剧院、体育场馆附近人行道上其分布系数值几乎接近100%;而一般商业、服务建筑物附近人行道上其分布系数约为50%。(11)行人流星时间分布人行道上的行人流量在一天21h范围内变化的状态。这种变化与车辆交通量的时间分布相似,但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规律性。(12)行人过街间隙利用(或称行人可接受间隙)行人穿因无信号控制交叉口的人行横道时,对路上行驶车流中间隙的利用程度。行人为了安全地过街,必须以即将到来的车辆的距离和速度为依据,预估出车流到达需要多少时间,以此来判断是否过街。即行人根据自己过街所需时间和可能的车头时距。决定是否穿越车流过衔或等待下一次更大车头时距。(13)行人过街等待时间行人道街时为了等侯安全的间隙穿越,往往需要有一个等待时间,对此称为行人过街等待时间;对于同样的道路宽度和车流状况,不同年龄及性别的行人具有不同等待时间。过长的等待时间,往往会使在行人信号灯前的行人感到不耐烦,甚至有些人会闯入车行道。(14)行人静态密度、在某一指定瞬间,位于人行道(或人行横道)单位面积上站立等候中的行人数量,单位是m/人。行人静态密度与行人动态密度不同,它只与停止等候前后行人流量有关,并且直接影响排队等候区域的服务水平高低。(15)行人人均占面积静止等候的行人平均每人占用的面积,是行人静态密度的倒数,单位为m2/人16)平均行人间距静止等候的行人相互间相距的平均值,单位为m。行人平均间距越大.排队等候的行人越自由舒适,服务水平等级越高。(17)人行道服务水平为了表征和衡量行人在人行道内行走时的自由、方便和舒适程度所制定的定量指标。一般与车辆的服务水平相类似,分成从A到F的6级,等级越高,行人行走越方便。表9—1是美国曾采用的一种服务水平标准,主要根据行人空间分配系数和单位宽度—k行人流动速率进行分级(18)行人排队等候区域服务水平为了表征行人在排队守候区域内暂时站立、等待过街或提供服务的情况,国外还提出了行人排队等候区域服务水平的标淮。这种服务水平与每个等侯的行人可利用的平均面积及允许活动的程度有关。在大量站立的拥挤人群中,几乎没有空间供行人移动;但是当行人人均占面积逐渐增加时,就可能允许有受限制的行动。这些标淮可直接应用于人行道和等待区,但对街道转角和人行横道两处,由于具有更复杂的情况,应作专门分析,此类服务水平也分成6级,具体标准见表9—6二、行人交通调查的目的和意义行人交通调查所获得的数据,对于了解行人交通特性,并据此提供可靠、方便而又安全的设施和管理、服务是十分重要的。因此,行人交通调查的目的即在于通过对行人交通现象的调查,掌握行人交通特性和变化规律,为交通设施的规划、设计和修建,为改善对行人交通的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1.交通设施规划根据现在的行人交通情况,可以预测未来的行人交通需求,从而为道路网规划、交又口规划、交通枢纽规划、车站、码头规划和步行街的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对于人流密集的中心商业区、体育场馆、旅游热点等处的规划,必须考虑行人的交通问题、满足其集结的要求,并且注意把人流和车流分隔开,使人和车各行其道2.人行道设计街道横断面设计中,必须提供足够的人行道宽度以满足行人的需求。而人行道宽度的确定,必须依据于行人的交通量和每单位宽度所能通行的行人数,并且还要考虑不同人行道所应提供的行人服务水平。3.人行横道设计行人穿越街道时为了保障过街行人安全和车流通畅,在交叉口处和某些路段中间,必须设置入行横道。对于如何设置入行横道、其宽度及平面形式,与原人行道的连接、以及路段中间是否需要设置等,都需要了解过街行人的流量、步行速度、所能接受的等侯时间、绕行距离等具体数据,使人行横道发挥应有作用。4.行人信号灯设置不少交叉口除了车辆的信号灯外,还应设置行人过街信号灯。对于行人信号灯是否设置.设置的具体位置,信号灯的配时等必须根据行人的交通、行入的心理特性进行充分论证。为此,除了要调查行人过街流量、步速等动态指标外,还要调查行人实际等侯的时间,与能接受的等待时间、站立等侯区域的大小和其服务水平等。5.人行立交设置对于人行立交的设置必须依据行人交通特点进行充分的论证,做好经济分析,并且广泛征求各类行人的意见和要求,尽可能减少其不利影响6.行人交通现状分析对于现有道路、人行道和人行栈道的行人交通情况,可以通过对行人交通的调查,掌图握其主要的特征和规律,从而为综合治理行人交通、改善行人交通条件提供可靠的依据。同时,各地区、各城市的行人交通资料又可作分别比较与参考之用7.前后对比研究对于人行道、人行横道、行人栏杆、人行立交和其他为行人服务的设施,通过改善、设置前后的行人交通调查,可以对所采取的措施与效果作出定量的评价.分析其尚存在的问题,以便进一步的改进。对于行人交通管理的前后对比,同样也可用类似的方法进行。8.交通管理和安全为了加强对行人的交通管理,保障行人的交通安全,交通管理部门必须全面掌握有关行人交通的资料,以便于采取科学的对策与正确的措施,对于某些问题进行预测,做到防患于末然,对于发展的趋势也应心中有数,从而使交通的综合治理达到预期的目标。在与此有关的行人交通调查中,必要时应增加对行人道守交通法规的调查,行人违章乱穿街道的调查等,以便进一步采取对策,提高服务水平。第二节行人交通特性调查和分析(1)行人步行调查。这是指对行人在人行道或街道两侧沿街道方向行进时的各项调查。主要包括有:步行速度、行人流率、单位宽度上行人流率、行人流量、步幅、步数、步频、行人动态密度、行人空间分配系数、行人流量方向分布系数、行人流量时间分布、行人人行道服务水平等调查。当然其中有些参数或指标可以利用已有其他有关数据换算,不用每项都进行直接调查(2)行人过街调查。这是指对行人在穿越街道和车辆交通流时的各项调查。主要包括有:行人过街速度、行人过街间隙利用、行人过街等待时间、行人静态密度、行人人均占用面积、行人平均间距、儿童过衔、使用人行立交情况、使用人行横道情况等调查。(3)其他行人交通情况调查。这是一些涉及路上行人的情况调查,包括有:行人交通事故、停车或换乘前后步行距离、乘客候车和下车后情况、行人遵守交通管制等调查。行人或称作步行者,他们往往具有两种属性:•动态即处于行进中的行人研究动态的行人宏观和微观行为方面对于个体步行者可用其步行速度和步幅来表征;对于群体步行者则可用行人流动速率和行人动态密度来表征。•静态即处于站立等待中的行人。研究静态的行人可用平均行人间距和行人人均占用面积来表征。1.行人步幅和速度调查行人交通最基本的数据,就是行人的步行速度(v)和步幅(Bco)在考虑行人交通量、行人密度以及设置有关的行人交通设施时.都与行人速度和步幅大小有关。1)调查工作(1)调查地点根据调查的任务和目的选定。一般可选择市中心中等拥挤和密度的商业区道路两侧人行道。为了避免行人行进时受到横向的干扰,一般可选择行人行护栏、宽度无变化、绿化带规则、无公交车站及大型公共建筑如大商场、影剧院等的人行道。冬夏季要注意寒风烈日的影响(2)调查时间除为了调查特定时段行人交通外,一般可选择上、下午有代表性的时间段,如上午9-11点,下午14一l6点。当然也同样应注意气候季节的影响,必要时可提前或退后。(3)调查方法一般每一调查组由两人组成,负责一个路段的调查。每组配置计时用电子秒表一块,计步数用计数器一只,以及其它如皮尺、记录板等用具。其中一人观测,分工负责计时和计步数,另一人记录。观测距离一般可取30m,或其他较易于计算的长度,但不宜过短。•调查时需将行人按调查目的预先分类一般可将行人分成五类:男性中、青年,男性老年、女性中、青年,女性老年,儿童。•观测员在调查过程中,选择能便于观测的地点对行人随机抽样进行目光跟踪,当观测对象进人观测围同时开动秒表,开始对行人的步行步数计数,直至观测对象越过终点,停止秒表及计数器,将所记时间步数和行人类型告诉记录员。行人走向可在一次调查过程开始时预先确定,中间不得更改。调查记录表格见表9-4。•另外一种调查方法是由一个调查员单独进行。•调查时调查员根据调查要求,尾随某一行人行走,记录行人通过观测路段的时间和步数。2)调查结果整理与分析将各次调查资料汇总整理后,求出行人全部样本总体的以及所分五种类型行人的步幅和步行速度的平均值和分布表,并按数理统计方法计算出行人速度和步幅长度的标准差、方差及其95%置信区间的范围。整理格式可参见表9—5,表内数值系为北京l983年10月至l2月调查结果。(1)、步幅长度BL计算:BL=100L/D(cm)式中:L——观测距离(m);D——行人通过观测距离L的步行步数(步)。(2)步行速度Vp计算:Vp=60L/T式中:L——同上T——行人通过观测距离所需时间(s)。(3)平均值计算:式中:n——观测到的行人样本数;xi——第i个行人的观测值(D或T),i=1,2,3……n。(4)样本方差S2及标准差S计算:XniiXnX11212)(11niiXXns212)(11niiXXnSS(5)100(1一)%置信区间及误差精度计算:置信区间:式中:/2(n—1)——分布上双侧100a百分位点,可查表得到;——自由度为n一l的相应于显著度的t分布值(统计量):误差精度。nSntX12/tnSnt)1(2/t(6)对结果进行分析时,要注意下列几点①街道两侧有无吸引行人的商店或其他单位、部门对行人速度的影响。有无特别吸引行人注意力的商店(如百货、服装、饮食、食品等)、广告、橱窗、灯光、装饰等,这些均将降低行人速度。②行人速度受行人性别、年龄、出行目的等的影响及其程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