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理论十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一讲新闻——叙述事实一、新闻宣传一般来说,新闻是对客观发生的事实的叙述。新闻传播的目的是让对方了解一件事,只要对方知道了这件事,新闻传播的任务就完成了,所以,新闻传播的归宿是“受者晓其事”。宣传时运用各种符号传播一定的观点,以影响和引导人们的态度、控制人们行为的一种社会性传播活动。宣传行为的归宿是“传者扬其理”。宣传分为政治宣传和商业宣传。为什么我们经常把新闻和宣传合起来说呢?这是因为新闻和宣传都是一种传播行为,可以相互渗透,而且有交叉的地方。宣传有很多种形式,通过传播新闻达到宣传的目的是其中一种,及时是最客观的新闻传播,也可以夹杂着宣传的成分。新闻和宣传的差别:1、新闻重信息,宣传重形式。2、新闻重新异,宣传重重复。3、新闻重事实,宣传重观点。4、新闻重时效,宣传重时机。5、新闻重沟通,宣传重操纵。6、新闻重平衡,宣传重倾斜。二、新闻舆论舆论是社会中自然产生的、自在的意见形态。在一定的范围内,持某种意见的人数超过总数的三分之一,才可以将这样的意见视为舆论。新闻和舆论是什么关系呢?新闻可以反映舆论,特别是在报道某些群体性事件的时候。但是多数新闻报道的是一个一个非常具体的事实,而且往往与大局没有关系,在这种情况下,不能说具体的新闻反映了舆论。新闻反映了舆论的时候,就与舆论有了关系,但新闻页可能没有反映舆论。五、中国传统的新闻传播体系中国古代生活传播结构有一下几个特征:1、信息内敛,文化内聚力是社会群体生存发展的依托。2、文化封闭,在认知上趋向于同化对象,对外部信息保持高度警惕,内部协调比应对外部更有现实价值。3、内圈往往是进入外圈的必要精神基础。4、圈层间具有内在的彼此渗透性和灵活的伸缩关系。现代生活传播结构的特点:1、信息的传播呈现出发散的活动趋势。2、打破了生存的封闭性,人民比较容易顺应外界的变化。3、人民在各个领域的交流频率高,变化大,方向不确定。4、处于这种社会结构中的人,趋向于个体精神的开放,人格特异、独立。中国古代社会传播结构的特征:1、社会组织高度统一,但社会是分散的。2、上一层次比下一层次获得较多的信息。3、信息的真实性受到主管意向的遮蔽,任何层级获得的信息都不可能是完全真实的。4、一旦外部真实的信息扩散,社会顷刻瓦解。六、陆定一的新闻定义陆定一《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1943年发表在延安《解放日报》上。“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发表背景是1942年《解放日报》改革。九、新闻的特性1、新闻报道的是现实事物。2、强烈的时效要求。3、新闻是能够公开传播的一类信息。4、现代新闻业造就了公众对新闻的持续关注。第二讲新闻价值一、新闻价值理念得以产生的前提1、传、受双方的共同认可。2、接受者的“不知”。3、接受者的兴趣、关心和需要。二、为什么人能够判断事实的新闻价值新闻价值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价值判断。新闻从业人员发出信息,一般会考虑:第一,新闻对受众的使用价值;第二,媒体的利益;第三,政治利益;第四,传播者的个人偏好。人们关注有价值的新闻的原因:1、人对异常事物的关注。2、人对相关利益的关注。3、人对个人偏好的关注。三、新闻价值的十个要素1、事实发生的概率。2、事实的不确定性。3、与受众利益的相关性。4、影响的范围。5、与受众的心理距离。6、著名人物、地点、时间。7、事物的冲突性。8、表现人的情感。9、心理的替代性。10、在比较中的反差。四、在新闻实践中体验新闻价值什么事儿变成了极端的事情就有了新闻价值。五、传播者满足接受者享用新闻使用价值是有限的1、从意识形态角度看,相当多的宣传要求压抑着传播者遵循新闻价值选择事实。2、从传媒市场的角度看,报道一个复杂的事实不如报道一个善恶分明的简单事件。3、从新闻实务的角度看,事件在一天的什么时间发生、记者是否恰好在场、值班主任的个人偏好、照片的清新度、版面的文字等,都会影响新闻价值的实现程度。六、传媒选择事实时的实际运作标准影响我们按照新闻价值选择新闻的因素:1、传媒运作的时间周期。2、事实的强度和重要性。3、事实的清晰度。4、文化接近或利益接近相关的事实,容易被选中。5、与先入为主的观念相符的事实,容易被选中。6、符合报道连续性的事实容易被选中。7、版面或节目组合中,从整体均衡出发,有对比特色的事实容易被选中。第三讲新闻真实一、新闻真实——事实的真实新闻的真实是事实的真实。新闻是对事实的叙述,理论上讲,你的叙述与事实是否相符,事实时检验新闻真实的标尺。但是,毕竟新闻只是关于事实的叙述,不是事实本身,这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距离。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如果这个距离适当,大家都会认为你的新闻报道是真实的,不会苛求。具体的事实本身是非常复杂的,而你在报道的时候,文字篇幅、时间都是有限的,说的差不多,大家都会认为你的报道是真实的。新闻与它所反映的事实本身不完全是一回事,很多事实是复杂的,头绪很多,新闻只能在有限的时间、有限的叙说里报告这个事实,很难做到“完全相符”。二、新闻真实受到的各种自然制约1、新闻只能选取很少的事实加以报道,因而媒体呈现世界的真实程度是有限的。2、新闻工作面临的基本矛盾:具体事件的纷繁复杂与新闻报道不可避免的简约,因而,具体新闻的真实,只能表现为一个认识过程。(人们对事实认识到什么程度,新闻才可能真实到什么程度。)3、新闻是否真实还取决于接受者的认同。4、选择事实时的文化背景、现实政治经济体制的影响,使得真实性难以被完全确认。5、传播符号表达意思的有限,使得新闻接受者对真实的理解也会发展差异。三、造成新闻不真实的诸多具体原因1、文学想象造成具体的新闻失实。(合理想象不可取)2、体制性失实,即由政治、经济价值观引起的失实。3、新闻采访、写作与编辑过程中造成的失实。(采访不深入、编辑差误、编辑环节缺乏沟通、编辑合适程序不对、写作者想当然)4、新闻策划造成“传媒假事件”泛滥。(传媒假事件特征:第一,信息来源于报道者重合;第二,隐藏着传媒自身的公关需求,或记者的单纯职业主义动机;第三,方式上,传媒或记者导演事实;第四,事件媒介化——媒介对自己导演的事件进行报道;第五,暧昧的“真实”——由传媒决定事实的发展方向)5、故意制造、传播虚假事实或虚张声势地夸大事实。6、套话、套路写作造成的不真实。7、一种看不见的不真实——有意不报道公认的具有新闻价值的公开发生的事实。(有偿不闻)四、传媒对科学的误读新闻工作的特点很容易造成科学新闻的失实:1、记者对科学事实的选择偏重于事实的轰动性和影响力。2、可续的结论往往是不确定的和有许多附加条件的,但是新闻报道需要肯定的、精确的事实。3、以叙述性和形象性的新闻语言表达科学术语,注定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扭曲。第四讲新闻客观性原则一、客观性观念产生的背景及发展过程客观性理念出现的历史背景:1、从19世纪中叶开始,政党报刊向商业报刊的转变。2、19世纪以来哲学认识论关于事物可知的信念得到确认。3、传播科技的发展(照相术、电影、电视等)支持者客观性理念。“一般的公正”即“共同的公正”,指在报道新的事实、争论双方的观点时,报刊一般应该持一种形式上的公平、平衡的态度。报刊面对的每一事件都可能会出现不同的看法,报刊本身也会有自己的看法。但作为社会性的传播媒介,要取得社会的承认,就不能只报道自己赞同的观点或偏爱的事实,而要尽量表现出公平的态度。它是报刊一种形式上的姿态,就具体的关于事实的报道或描述而言,“公正”则表现为客观,即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全民反映。于是便出现了所谓“客观报道”。马克思把这种方式概括为“根据事实来描写事实”。二、客观性首先是一种新闻职业理念客观性原则有两个层面,一是理念层面,二是操作层面。作为一种理念,客观性是指在工作之前,新闻从业者的脑子的一种对这个职业的认识——我要向公众客观的报道事实,而且相信能够把事实和关于事实的价值(对事实的评价)分开。客观性理念是对“事实”的信奉和对“价值”的不信任,并且在报道中努力把二者分开。也就是说,新闻从业者在报道事实时,对事实本身要非常尊重,对有关事实的评价要持一定的怀疑态度。新闻客观性作为一种理念的内涵:1、诚实。2、超脱、平衡、公正的对待事物。3、无党派色彩,不抱成见或持偏见、不固守己见。4、不牵扯个人利益。5、只相信事实,怀疑处于价值观的别人的判断,努力将二者分开。三、客观性作为一种报道方式一般的要求和主要的操作方法:1、将事实与意见(包括价值判断)分开。2、以超脱感情的中立观点表述事实。3、努力做到公平和平衡,为事实涉及的各方提供应答机会。七、客观的职业理念受到的各种自然而无形的影响1、记者在报道事实之前,其认识问题的方式和思维习惯意见存在了,超越个人的局限是可能的,但是超越传统和文化的束缚很难。2、不少事实本身,体现了一定的立场观点。3、人对事实的感觉具有相对性,不可能完全相同,因而会有此一时彼一时的情况。4、信息时代信息过载,人民在传媒提供的海量事实面前虽然无暇思考,只能接受媒介提供的“事实“,到那他们有自己的体验和选择标准,即使记者真诚的以客观的理念来报道所选择的事实,仍然难以让每个受众都感到”客观“。第五讲大众传媒的职能一、一种泛化的认识:传媒是舆论的表达者马克思恩格斯:报刊是广泛的无名的社会舆论机关。报纸是作为社会舆论的纸币流通的。马克思把报刊与舆论的关系比喻成驴子(报刊)和它驮着的麻袋(舆论)。二、从传媒与政治的关系,定性传媒职能1、新闻与政治意识形态的关系一个国家大众传播媒介刊播的新闻,总体上带有那个国家意识形态的印记。并不是所有具体的新闻都反映国家或阶级的意识形态,许多具体的新闻谈不上什么阶级性、政治性。但是对新闻的整体进行分析,确实能够看到明显的意识形态方面的痕迹。2、把传媒的职能比喻为“喉舌”3、传媒的职能表现为某种“工具”4、列宁关于“报纸是集体的组织者”的观点5、传媒教育、引导群众的职能6、报刊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官报、党报、商报)与传媒的党派属性我们的传媒要坚持党性原则,负有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责任。但是,我们在论述这个问题的时候,不该用同一种观念强加于外国人,不用采用“以阶级斗争为纲”时代的话语和思维方式批判人家。三、关于传媒的四大基本职能(参考郭书)四、从传媒与经济的关系,定性传媒职能一般媒体的新闻交换一般有三种途径或方式:一种发生在新闻稿件的写作者与传媒之间。一种发生在传媒与受众之间。一种发生在传媒与广告商之间。五、从传媒形态本身定性传媒的职能传媒(形态)的职能是什么?是一种现代技术,这种技术表面上由人控制,实际上却控制着人,人的行为习惯,甚至人的思想。异化新的问题:科学技术和社会操纵结合在一起,人们的私人空间由于技术的发展而遭到侵占,自我深化的多元化的过程在工艺过程和机械反应的状态下被固定化、单一化,个人只能模仿外界,再也不能对社会提出抗议。我们不是被人所控制,而是被人所创造出来的机器——传播科技的力量所控制。第六讲新闻出版自由约翰弥尔顿《论出版自由》《人权宣言》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密尔《论自由》第七讲新闻法区分法制和法治我国新闻法的法律依据:1、国际条例和公约2、中国宪法3、国家的基本法和法律4、法规5、行政规章新闻法的四权理念:知晓权隐私权隐匿权更正与答辩权诽谤是指散步虚假事实损害他人名誉的行为。包括三个要件:1、陈述的事实是虚假的,而且这样的事实社会评价为绝对否定性的,包括无意的图片传播2、虚假的事实涉及特定人的社会评价3、事实虚假的程度判断方面,严重失实或基本失实而损害当事人的名誉侮辱是指通过信息传播,泛泛的骂别人的行为我国新闻法难以出台的原因:1、法的刚性与意识形态的弹性矛盾2、法的权利的普遍性与传媒权利实际上的等级性的矛盾3、法的稳定性与舆论导向随机性的矛盾4、法的普遍性与纪律的有限性的矛盾5、对传播的随机控制和依法行政的矛盾新闻官司就是与大众媒介有关的诽谤诉讼案件第八讲新闻职业道德与职业规范新闻职业道德就是新闻传播业的行业道德,分为职业规范与职业道德标准。新闻自律是新闻传播行业道德和规范的成文公约或行业公认的惯例,包括现在非法律的新闻行业自律组织的工作规则和处罚条例。新闻专业主义,是指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意识,以及围绕着职业意识的一套新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