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一篇新闻稿件是由导语、主体和结尾组成的。这其中导语在整篇新闻里有着“先声夺人”的重要意义。因为新闻稿件的导语,基本上是每条新闻的第一句话或是第一个自然段,它可以第一时间揭示新闻的要点,突出新闻的精华。在有声语言的表达上,新闻导语的播读有着引领整条新闻态度的作用,也担负着引导受众收听或收看新闻的全部内容、提起受众兴趣的职责。所以在播读新闻时,导语部分处理得当,可以有效地吸引倾听,避免受众的流失。要想导语说得好,就要注意以下几点技巧:一、联系背景控制语气任何新闻事件的报道,都是与所处的历史条件相结合,与周围的事物有联系的,这就是新闻的背景。它对导语的播读有烘托、深化的作用,有助于播读者找准播报的着眼点以及感情态度的分寸,也有助于受众对新闻事实的理解。所以我们在播报导语时,就应抓住语言背后更深一层的意思,在新闻的一开始便从整体上引领影响受众,进而通过语气形态表露出来,以达到宣传的最佳结果。例如:“本报讯,昨天,来自疫区的2吨禽类产品在顺义张镇无害化处理厂被销毁。据悉,这是自1月16日北京防治禽流感以来,北京市第一次大规模销毁疫区禽类产品。此次销毁的禽类产品是由京石高速公路兽医卫生检疫监督站查获的,共计……据了解,自北京防治禽流感以来,北京市各级动物防疫监督部门,采取了多项措施保证动物及产品的无疫安全。”这是一条有关禽流感的新闻,很明显,第一自然段是这条新闻的导语部分。要想播好这段导语,就要先分析这条新闻的背景。通读全文可以看出,新闻背景是北京爆发的禽流感疫情以及应对措施。所以在播报时,对感情态度的把握不能过也不能欠。也就是说,要对疫情足够重视,对处理方式表示肯定,但不要语出紧张情绪,保持客观积极的状态最好。二、处理重音把握语势过于呆板而冗长的叙述是新闻导语的大忌。这就要求我们在播读新闻导语时一定要精选导语中重点语句,以重音、语势等形式来进行突出表达。这样才能使导语的走势有起伏变化,引起受众的兴趣。但要切忌语势僵直,重音太多,这样的导语听起来会枯燥乏味。例如:“新华社香港电,香港苏富比拍卖行今天举行了一场中国瓷器及工艺品拍卖会。一件清朝雍正年制的粉彩蝠桃福寿橄榄瓶以4150万港元价格成交,创清朝瓷器拍卖价格世界最高纪录。据介绍,同时期这类花瓶多以青花设计,粉彩设计花瓶尚属首次发现……”这篇新闻的第一自然段是导语,大概的意思是说清朝时期的一个花瓶以4150万港元被拍卖。这段导语略长,那么在播读它时就要注意对重音的运用,以少而精为原则。我们只需在播讲到“4150万港元”和“最高”时用重音加以强调即可。然后将“苏富比”以及“橄榄瓶”作为次重音。另外,在语势上第一句话平起,慢慢地形成一个向上走的趋势,到“4150万港元”的时候形成第一个小高潮。然后又平走,最后在“最高纪录”再掀高潮。而后进入第二段平稳的主体部分。这样语势就呈起伏有变化的波浪形,易于倾听。反之如果一条直线的读下去,势必无法引起人们的兴趣。三、突出重点抑扬顿挫好的语言表达讲求抑扬顿挫,新闻导语的播读同样需要抑扬顿挫的表现手法。或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或名贬实褒,或名褒实贬,一起一伏,峰回路转。这样处理导语才会听起来耐人寻味。例如,美联社曾经发过一条关于中国任丘油田的报道,其导语是这样写的:“在这里,地面上燃料奇缺,农民不得不靠挖掘玉米根来生火取暖、煮饭。然而,在3200米的地下,地质学家们发现了大量石油和天然气。”这段导语,我们可以先用平缓淡然的语言播读任丘“地面上燃料奇缺”,这是抑。然后从“然而”开始语气要变得积极兴奋,这是扬。如此一抑一扬,“任丘油田”就在这样的语言顿挫中备受瞩目了。新闻稿件的播读看似简单,实际大有学问,也有着诸多的播读技巧。接下来,全国青少儿播音主持专业委员会的老师,将会就新闻稿件中其他部分的播读技巧为大家进行一一的讲解,望广大播音专业爱好者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