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通讯写作理论的流变与常规写法201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新闻通讯写作理论的流变与常规写法2011-5-2010:53阅读(1)转载自陈克俊赞(1)转载(57)分享(2)评论复制地址编辑上一篇|下一篇:收藏起来吧,震惊...新闻通讯写作理论的流变与常规写法陈克俊新闻通讯是以集中突出的形象描绘,再现新闻事件的新闻体裁。它把新闻事件中最有价值、最生动感人的片断和部分加以放大,告诉读者“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中国的通讯,西方叫特稿。一、通讯特稿与消息的区别消息:强调时效性,有电头(本报讯),有导语,多为倒金字塔结构。特稿:强调报道深度,无导语无电头;深入、解释、内容丰富。现代新闻写作难以区分消息、特稿等写作体裁,故特稿可大概界定为除消息以外的新闻报道体裁。现代新闻报道文体分类国内:消息、解释性报道、调查性报道、预测性报道、人物专访/对话、特写/花絮国外:硬新闻报道——对事件的及时报道,是对可证实事件的客观描述,通常包括5W+H等6个要素。类似国内所讲的消息。深度报道——记者需要收集与事件相关的各种信息。例如,有关总统候选人的一次演讲,深度报道需要报道演讲本身,并对比总统演讲中所讲的内容与他之前所讲过的话。但不需要表达记者本人的观点意见。解释性报道/新闻分析——通常报道的是有争议性的事件或问题。重点是WHY,事件的真正意义是什么。调查性报道——关注有争议性的事件或问题,但是不同的是,调查性报道的记者需要去发掘被隐藏起来的事实,通常是非法的或不道德。特写——是为了吸引它的受众,特定提供了一种阅读经验,它所仰赖的是写作风格,优雅、幽默感,而不是信息的重要性。二、特稿写作的基础理论流变(四种特稿写作理论:客观主义理论、新新闻主义理论、精确新闻学、典型报道理论)1、客观主义理论及其形成过程:——“政党报纸时期”18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独立战争即将结束,对于宪法制订的不同分歧形成了党派之争(民主党和联邦党),美国报业进入“政党报纸时期”,即报纸以言论为主,宣传色彩浓厚,经济上不独立。——“便士报”——大众化报纸的出现,以趣味性为主的时期。以1833年《太阳报》的创刊为标志,该报价格低廉,以人情味、趣味性新闻来吸引受众,至1883年普利策的《纽约世界报》时期更发展为煽情新闻。此时期报纸开始以新闻为主,经济独立、政治中立,注重如实报道。1835年创办的《纽约先驱报》社论中指出:“迄今所有的日报都是机关报,它们尽是枯燥冗长的报道,充满乏味的事实,政治废话、个人论争、落伍的口号、迟到的船讯、天真幼稚的市场行情,我们一改这些陈旧的做法,为日报注入新的生命,使其充满了雄辩、哲学、趣味、机智和幽默。”1848年,美联社成立,通讯社出于赢利的需要,开始摒弃党派倾向,强调向各家报社提供客观中立的新闻。1868年美国著名报人达纳买下《太阳报》,主张“刊登最新最有趣与最生动的故事”,“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此时期,报纸新闻的时效性增强,开始出现消息写作的倒金字塔结构。——1880年代至20世纪初,煽情新闻盛行。1883年,普利策创办《纽约世界报》,以全新的方式在纽约报界独领风骚,他提出报纸的新闻提出要求:①揭丑;②重视社会服务;③接济穷人;④配合社会服务活动发表社论;⑤在报道上采用煽情手法《美国新闻史》:“黄色新闻从最坏的情况来看,是一种没有灵魂的新式新闻,黄色新闻记者在标榜关心‘人民’的同时,却用骇人听闻的华而不实的、刺激人心和满不在乎的那种新闻塞满了普通人赖以获得消息的新闻渠道。”——《纽约时报》的出现与客观主义理论的确立。1851年,亨利·雷蒙德创办《纽约时报》时,致力于创办一份“在政治上标榜是超党派的独立报纸,在新闻上图示报道客观,在社论上尽量议论持平。”1896年,阿道夫·奥克斯买下“便士报”《纽约时报》,10月5日,报头印上“刊登一切适合刊登的新闻”。“我的殷切目标是,《纽约时报》要用简明动人的方式,用文明社会中慎重的语言,来提供所有的新闻,即使不能比其他可靠途径更快提供新闻,也要一样快,要不偏不倚地、无私无畏地提供新闻,不论涉及什么政党、派别的利益,要使《纽约时报》的篇幅成为研讨一切与大众有关的重大问题的论坛,并为此目的而邀请各种不同见解的人参加明智的讨论。”1904年,总编卡尔·范安达提出以下原则:①注重纪录性,务必使报纸成为时代的纪录;②从新的角度严肃报道犯罪新闻,“将把报纸变成社会学的记录书”;③严格区分事实与意见,不在新闻中直接发议论;④掌握分寸,不事夸张,不渲染;⑤迅速、翔实报道重大事件;⑥重视科学报道。客观报道原则被美国新闻界视为新闻职业的最高道德观念:记者只须忠实地记述新闻事实的过程和结果,不发表任何意见和评论,用事实说话。美联社记者肯特·库柏宣称:“我们认为所有的记者都必须有某种圣杯之物,都必须有为之奋斗的某种事业,都必须有即使不能使之完美无缺但仍须为之竭尽全力的某种东西,对新闻记者而言,圣杯应当是客观性法则,如果缺乏这些东西,身份就就会贬低,结果就可能使其职业遭受灭顶之灾。”2、新新闻主义理论20世纪50年代初,由于新闻从业人员对客观主义理论的怀疑,出现对客观主义理论的反叛——新新闻主义,一部分新闻从业者从质疑客观性原则而走向主观。调查性报道及解释性报道等也是对客观主义理论的反思新新闻学是指用小说的笔法来写新闻故事。允许记者在描绘事实时掺杂个人的观察和想象,采用各种象征手法,在艺术形式上打破小说与非小说的界限。这种报道方式融合小说的创造想象力及新闻记者的采访技巧,一反新闻界过分依赖新闻来源提供消息的传统,由记者对现场一件事深入观察,并作详尽分析——新新闻学强调的是写作的风格及描述的品质。1973年,汤姆·沃尔夫和约翰逊联合编辑了一本《新新闻主义》,文中收集了21位新新闻作家的文章。沃尔夫在该书的绪言中概述了新新闻主义写作手法的几个特点:1、采用一幕幕场景与画面组合的结构来描写事件,尽量避免历史叙述的方式。2、通过一个事件亲历者的所见所想来表现场景。3、大量运用人物间的对话4、具有象征作用的细节描写5、大量的人物心理描写,包括内心独白6、合成人物新新闻主义在国内的实践——报告文学,一种以文学手法及时反映和评论现实生活中真人真事的新闻文体。作为一种介于特稿和小说之间的文体,它的特点是新闻性、文学性和政论性。3、精确新闻报道理论精确新闻学是美国学者、新闻记者菲利普·迈耶在20世纪60年代最早提出来的。指记者在采访新闻时,运用调查、实验和内容分析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来收集资料,查证事实,从而报道新闻。菲利普·迈耶:“精确新闻学是一种侧重采用抽样检测,数据分析等手段对社会现象进行精密的分析、加工,使公众从一般事件中看出其潜在意义的报道方式。”其前提是民意调查的兴起:1810年《北卡罗来纳州明星报》关于东西区民众生活状况的调查,被认为是美国新闻界的第一次民意调查;1824年《哈里斯堡宾州人报》在维明顿市进行了美国总统选举的民意调查,并将调查结果登在该年7月24日的报纸上。20世纪以后,美国新闻界进行民意调查的范围由总统选举拓展到生产、生活领域。1950年代以来民意调查机构不断发展壮大,出现盖洛普、哈里斯、罗珀等民意调查机构;60年代起,一些大学也开始成立专门的调查机构,如伊利诺斯州立大学、威斯康辛州立大学、加利福利亚州立大学等,从事本州及地方上的调查,并向新闻媒体发放它们的调查报告;一些有影响的新闻媒体,从60年代末期开始,有目的地委托调查机构围绕一些专题进行民意调查,并把结果在媒体上公布,如1968、1972年总统选举中美国ABC、CBS、NBC等三大广播公司就委托调查机构运用抽样分析法了解选取民意向,预测选举结果。精确新闻报道开始进行新闻界视野。1967年,菲利普·迈耶和两个社会学家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居住在底特律各族骚乱地区的437名黑人进行调查,并把调查结果输入电脑进行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参加骚乱的黑人中,上过大学的和在中学就退学的所占比例相同,说明黑人是否参加骚乱,与他们的受教育程度没有直接联系,纠正了当时的主流意见;另外,调查结果还纠正了“骚乱的根源在于在南方长大的黑人难以与北方的文化融合”的流行观点,分析结果表明,参加骚乱的人大部是在北方长大的。迈耶将这一调查结果写成报道《十二街那边的人们》,发表在《底特律自由报》上,由于充分运用数据说明问题,证据确凿,说服力强,获1968年普利策奖。精确新闻报道的特点1)新闻报道更为准确、客观、公正:强调在严肃认真的社会调查中获取新闻数据,强调以冷静的数据反映新闻事实,使新闻报道显得更为准确、客观。2)能更为全面地反映民意:调查访问的对象面向全社会各阶层的人群,涉及的调查对象十分广泛。3)报道更有深度和说服力:运用科学的方法,在掌握大量数据的前提下,进行深入分析,从而得出合理的结论。4)这种报道方式费时费力。精确新闻报道的程序:I,确定报道题材:题材所发映的问题比较重大,有较高的新闻价值,能引起受众的关注;题材涉及的内容可以通过数据进行统计与表达。II,进行社会调查:a)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区域;b)确定调查的具体方法,即采用面访调查、邮寄问卷调查还是采用电话调查;c)确定抽样方法d)设计问卷;e)进行调查III,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写成新闻报道精确新闻报道的写作中必须交代的内容:1)委托调查的机构名称和调查目的;2)调查的执行机构名称;3)被调查对象的人数;4)具体的抽样方法;5)抽样误差率;6)调查所采用的访问形式;7)调查实施的时间作品分析:《江村新经济》《广州房价这一年》4、典型报道理论典型报道是我国社会主义传媒上的新闻报道形式,以对典型人物、典型事例的报道为主。其理论背景是“喉舌论”,即强调媒体要发挥正面宣传的舆论导向作用。1、何谓典型?传统的典型观重在宣传――宣传先进人物的先进思想、品质,号召人们向他们学习,典型就是榜样,树典型就是树榜样或树样板,报道典型就是要求人们学习先进,赶超先进。《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玉禄》《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另一种典型观重在探讨――探讨社会上出现的新矛盾,研究新事物。典型不仅仅指“两极”,而且还指能够集中地体现出社会某一种普遍矛盾的个别人或事。“关广梅现象”“傻子”瓜子年广久、大邱庄庄主“禹作敏”2,典型报道观念的发展,起源于19世纪各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创始人。由报刊宣传典型的“典型报道”观念在19世纪20-40年代盛行一时,如圣西门派的《生产者》杂志、傅立叶派的《法郎吉》和《法伦泰尔》杂志、《和平民主日报》,欧文创办的《危机》杂志和《新道德世界》报,卡贝创办的《1841年人民报》等。《纽约每日论坛报》其创办人霍·格里利最初也是傅立叶社会主义者,这家报纸在19世纪40年代设有专版,报道美国共产主义移民的典型经验。—列宁复兴典型报道1919年6月,列宁指出:“模范的生产工作,模范的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对取得和分配每普照特粮食所表现的模范的关心和诚实,模范的食堂,某个工人住房和某个街区的模范的清洁卫生工作——这一切是我们的报刊和每个工农组织应当比现在更加十倍注意和关心的对象。”然而,列宁这种通过榜样的力量强制过渡到共产主义的设想失败了,1921年列宁承认了这一失败的事实。但他要求报刊通过生动的典型事例教育群众,号召向好人好事学习,是当时在俄国能够对广大人民进行文明教育的唯一方法。我国最早的典型报道,1898年9月8日《国闻报》刊登《谭烈妇传》记述谭嗣同之妻一生,着重叙述她在丈夫捐躯之后,在祭台上痛斥当朝奸臣,气绝而亡;1909年黄花岗起义失败后,《民立报》连续刊登黄花岗烈士的英勇事迹。但这种报道均是偶而为之,而非常态。1949年之前我国党报的典型报道1942年4月30日头版头条刊登《模范农村劳动英雄吴满有》,反映吴满有响应中央号召多开荒、多打粮的先进事迹;1942年9月7日发表长篇特稿《人们在谈论赵占魁》,盛赞赵是“中国艰苦奋斗的产业工人的典型”。这两个典型一时轰动陕甘宁边区和各抗日根据地,各地掀起学习热潮,演绎成持续七年之久的劳动竞赛运动。从这以后,典型报道成为报纸上的经常性内容,也成为党报的一大特色和传统,仅1943年上半年,《解放日报》上刊登的各条战

1 / 2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