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现有的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货币体系是现在人们最关注的话题之一,也可能将是此次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最重要的金融制度变革。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中国金融学会理事赵锡军认为,从单极到多元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基本方向,人民币国际化和金融发展是中国必然的战略选择。单极货币体系是导致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赵锡军认为,席卷全球的这场金融危机与目前的以美元为核心的单极货币体系是有关系的,以美元为核心的单极货币体系是此次危机产生并导致全球经济动荡的重要原因。单极货币体系具有利己性、缺乏约束制衡机制、权利义务不对称等内在缺陷,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带来严重后果。美元在全球经济中处于中心货币地位,全球经济、贸易以及国际储备资产不断增长的需求,客观上都需要美元以及美元定值资产的供应不断增加。而美元供应的不断增加,则只能依赖美国不断出现贸易赤字才能实现。美国经常项目逆差积累而中国、日本等东亚国家持有大量贸易盈余,美国不断扩大的经常账户赤字必须靠外部资本的不断流入来弥补,其中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发展中国家。其他国家通过劳动和实物换得的不断增长的美元储备由于缺乏投资渠道,又只能大量投资于美国,大量资金的流入进一步推低了美国利率,使美国以极低的成本满足了资本需求,在资本项目又享受到其他国家廉价的资金。此外,在对企业和高新技术投资上,美国普遍设有种种门槛,能够投资的往往是收益比较低或风险比较高的债券和金融衍生品。在经济和金融体系顺畅运转的情况下,美国享受到不断增长的经济和金融所带来的各种利益;而一旦发生危机,则通过经济体系和金融体系顺利转嫁到世界各地,由全世界为其分担调整成本。赵锡军表示,美元的发行使得美国享受到源源不断的铸币税,美元过度发行形成了美元泛滥和全球流动性过剩,又使得美国获得通货膨胀税。而与此同时,非国际货币国家却面临着外汇储备两难问题,以新兴市场国家为甚。这些国家为了防范资金短缺和金融冲击,倾向于持有大量的国际外汇储备。在近年来美元泛滥发行的情况下,这些储备资产面临严重的缩水威胁,但非国际货币国家特别是美元储备较大的国家却不能通过抛售美元来规避风险。究其原因,除了短期内难以找到能够替代美元的国际货币和货币国际化过程中的惯性问题因素外,还主要因为单极货币体系其他国家维护美元稳定的强烈意愿。对美元的大量抛售势必引起美元的大幅贬值,拥有巨额美元外汇资产储备的国家就会面临外汇资产严重缩水等问题,接踵而至的是出口暴跌、失业率上涨和经济增长速度下降,最终可能引发全球经济巨大震荡,这是所有持有美元储备国家所不愿看到和力争避免的。美元虽面临挑战但仍将处于主导地位当前希望改革国际货币体系和摆脱美元束缚的呼声不断,但赵锡军认为,美元的地位仍将无可替代,其与欧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所占的份额可能有所变化,但美元仍将是第一货币,其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全球经济的融合已经使各国经济在各个领域相互渗透,美国的危机也传导到了欧洲等其他经济体。所以,在美国经济、美元受到冲击的过程中,其他经济体和货币也必然受到影响。美国虽然爆发了次贷危机,美国经济虽然受到了新兴经济体的挑战,但是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霸主地位尚未改变。汇率的变化就说明了这一点,美元并没有像通常想象的那样大幅度贬值,反而还在走强。从长期看,根据经济周期理论,随着次贷危机的解决,美国经济必将复苏。历史证明,世界上任何一个主要经济体的繁盛和衰落都是长期积累的结果。除了美国自身的政治经济实力之外,美元在国际贸易和金融中的地位也决定了美元不会迅速衰落:首先,美元仍然是国际贸易最主要的结算货币,国际石油、黄金、粮食等大宗商品仍以美元计价,诸多商品定价权仍由美国操控;其次,美国的资本市场虽然受到巨大的冲击,但其多年的发展决定了其仍是世界上最主要和最大的资本市场。美国目前提出的去杠杆化,旨在解决衍生产品过度发展的问题,并不是否定投资银行等资本市场中的主体和大多数产品;第三,各国拥有大量美元储备资产,因此,美元的衰落将使很多国家付出巨大的代价,对世界经济增长将起到明显的负面作用。赵锡军表示,通常认为,最有潜力替代美元的可能是欧元,但目前以欧元的实力来看还无法与美元抗衡。从政治经济实力上看,欧元始终缺乏作为世界主流储备货币的必要条件,即统一的政治环境,作为某种程度上可以平衡美国影响力的经济体,欧洲有能力也有意愿承担更多的国际经济责任,例如,欧元已在逐步蚕食美元的地盘,伊朗、委内瑞拉等产油国正将一部分结算货币从美元换成欧元。但面对难以化解的欧元内部矛盾,欧元替代美元还为时尚早。从货币本身及币值上看,美元仍然是主要的储备货币,而且美国是一个主权国家,但欧元区是由主权国家形成的单一货币区,人们往往预期美国经济的决策效率要高于欧元区,美元具有更高的信誉。除去欧元外,特别提款权也不可能代替美元的地位:由于特别提款权在本质上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创造的一种信用资产,并未成为实际流通的国际货币,即使是特别提款权能够作为储备资产,也并不能限制美元外流,除非它真正转变成世界货币。至于日本,现在还在消化经济泡沫破灭留下的后遗症。而且由于受到老龄化的限制,日本的经济活力不容乐观。走向多元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基本方向赵锡军表示,目前以美元为主导的单极国际货币体系具有诸多弊端,但是,在国际货币体系没有发生根本改变的情况下,各国由于持有国际货币,具有维持货币汇率稳定的意向。要打破这种延续美元国际化强势的惯性因素,各国要支付高昂的成本。但毋庸置疑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弊端将呈现出不断扩大的发展态势,维护现有货币体系所要支付的成本会越来越大,各国也在不断比较与衡量打破美元惯性的收益和成本。当打破现有货币体系的收益大于成本成为一种持续的预期,美元将无法再维持最主要国际货币地位。赵锡军表示,虽然本次金融危机短期内尚不能改变单极的货币体系,但是,从单极到多元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是必须的发展趋势,并且这种转变从当前的发展态势已经可窥端倪:一方面,美元相对地位在下降。进入21世纪以来,美元在官方储备中的比重份额持续下降,与此相对,欧元在官方外汇储备中的比重不断上涨。美元相对于其他国际储备货币尤其是欧元地位的下降,对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形成了挑战,而本次金融危机的爆发,将加速美元地位的衰落。另一方面,新兴市场的崛起使得新兴国家货币将在未来的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近年来,以中国、巴西、南非等为代表的新兴市场经济发展势头强劲,新兴市场在全球经济总量的占比和对全球增长的贡献度日益上升。新兴市场国家的崛起将促使全球货币体系进行根本性调整。未来多元国际货币体系可能是三元结构:美元、人民币、欧元三足鼎立的体系,也可能是四边结构:美元、人民币、欧元、日元所形成的四边货币体系。从单极走向多极的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其核心要义在于:要切实改变当前国际交易活动中对美元过度依赖的状况,全面提升欧元、英镑、人民币和日元等货币在国际结算中的地位。国际货币体系以国家经济和金融实力为支撑,当前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创造了有利的改革条件。本次金融危机使美国货币霸权地位受到挑战,增加了改革的可能性。人民币虽然不是国际储备货币,但中国拥有日益增强的综合国力和美国最大的债权,具有不容忽视的力量。在重建国际货币体系的进程中,中国一方面要积极参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整合新兴经济体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力量,争取更多的话语权,有效约束美国滥发美元的行为。另一方面,应该积极创造条件,加快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一是促进贸易发展和提高综合国力。由于人民币国际化一般发端于贸易,因此,在具体举措的重点实施上,要以贸易发展为突破口,充分利用贸易发展方面的有利条件,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和综合国力的提高。二是完善健全金融市场。在金融日益飞速发展的今天,成功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最终实现人民币自由流通和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以资本市场为核心的金融市场发展是一个关键要素。三是保持人民币币值的相对稳定。在当前全球经济、金融形势充满不确定性、世界主要货币波动不已的情况下,保持人民币的相对稳定,将有利于提高人民币的国际信誉,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奠定良好基础。除了上述三个方面,加强国际协调和区域合作,以及审时度势、防范风险也应当是积极创造条件的重要内容。完!谢谢观赏,转载请注明出处!淘锐优惠卷优惠卷ty1091htv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