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37年郁金香狂热21720年南海泡沫31837年恐慌41907年银行危机51929年大崩溃61987年黑色星期一7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8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92008年9月美国次贷风暴102009年的次贷危机111929-1939年美国大萧条时期1220世纪90年代北欧三国银行危机131990-2003年日本银行危机14历次危机处理方式比较151907年经济危机161929年危机171973年“石油危机”18上世纪80年代债务危机191987年金融地震20日本经济泡沫21亚洲四小龙告急22历次金融危机概览23危机发生前的典型特征1637年郁金香狂热在17世纪的荷兰,郁金香是一种十分危险的东西。1637年的早些时候,当郁金香依旧在地里生长的时候,价格已经上涨了几百甚至几千倍。一棵郁金香可能是二十个熟练工人一个月的收入总和。现在大家都承认,这是现代金融史上有史以来的第一次投机泡沫。而该事件也引起了人们的争议——在一个市场已经明显失灵的交换体系下,政府到底应该承担起怎样的角色?1720年南海泡沫1720年倒闭的南海公司给整个伦敦金融业都带来了巨大的阴影。17世纪,英国经济兴盛。然而人们的资金闲置丶储蓄膨胀,当时股票的发行量极少,拥有股票还是一种特权。为此南海公司觅得赚取暴利的商机,即与政府交易以换取经营特权,因为公众对股价看好,促进当时债券向股票的转换,进而反作用于股价的上升。1720年,为了刺激股票发行,南海公司接受投资者分期付款购买新股的方式。投资十分踊跃,股票供不应求导致了价格狂飚到1000英镑以上。公司的真实业绩严重与人们预期背离。后来因为国会通过了《反金融诈骗和投机法》,内幕人士与政府官员大举抛售,南海公司股价一落千丈,南海泡沫破灭。1837年恐慌1837年,美国的经济恐慌引起了银行业的收缩,由于缺乏足够的贵金属,银行无力兑付发行的货币,不得不一再推迟。这场恐慌带来的经济萧条一直持续到1843年。恐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贵金属由联邦政府向州银行的转移,分散了储备,妨碍了集中管理;英国银行方面的压力;储备分散所导致的稳定美国经济机制的缺失等等。1907年银行危机1907年10月,美国银行危机爆发,纽约一半左右的银行贷款都被高利息回报的信托投资公司作为抵押投在高风险的股市和债券上,整个金融市场陷入极度投机状态。首先是新闻舆论导向开始大量出现宣传新金融理念的文章。当时有一篇保罗的文章,题目是“我们银行系统的缺点和需要”,从此保罗成为美国倡导中央银行制度的首席吹鼓手。此后不久,雅各布·希夫在纽约商会宣称:“除非我们拥有一个足以控制信用资源的中央银行,否则我们将经历一场前所未有而且影响深远的金融危机。”1929年大崩溃华尔街有史以来形势最为严峻的时刻。1922—1929年,美国空前的繁荣和巨额报酬让不少美国人卷入到华尔街狂热的投机活动中,股票市场急剧升温,最终导致股灾,引发了美国乃至全球的金融危机。1987年黑色星期一1987年,因为不断恶化的经济预期和中东局势的不断紧张,造就了华尔街的大崩溃。这便是“黑色星期一”。标准普尔指数下跌了20%,无数的人陷入了痛苦。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1994—1995年,墨西哥发生了一场比索汇率狂跌、股票价格暴泻的金融危机。不仅导致拉美股市的暴跌,也让欧洲股市指数、远东指数及世界股市指数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1997年7月,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从而引发了一场遍及东南亚的金融风暴。香港恒生指数大跌,韩国也爆发金融风暴,日本一系列银行和证券公司相继破产。东南亚金融风暴演变为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9月美国次贷风暴雷曼兄弟破产、美林银行贱卖、摩根斯坦利寻求合并,美国次贷风暴掀起的浪潮一波高过一波,美国金融体系摇摇欲坠,世界经济面临巨大压力。2009年的次贷危机如今已演变成一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然而,“华尔街没有新事物”,综观20世纪以来全球范围内发生的几次重大金融危机,1929年美国大萧条、1990年日本银行危机、北欧银行危机……均可见此次金融危机的影子。让我们不妨以史为鉴,通过以往几次金融危机的演变过程来为本次金融危机拨云撩雾1929-1939年美国大萧条时期背景: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始于美国。当时随着经济通胀,市场融资炒作风气盛行,资金在房市和股市流窜。随着美联储升息至5%,美股于1929年10月29日崩盘,道琼斯指数单日重挫23%(俗称黑色星期二)。促使经济恶化的是美国于1930年6月17日通过法案,对3000多项进口商品课以60%的高关税,全球采取关税壁垒报复,国际贸易完全停滞。到了1932年,全球贸易总值只剩下不到1929年的一半。1929-1932年间,道琼斯指数下跌超过80%,修正期间长达2年8个月。1933年,共有约5000家商业银行倒闭,另外超过6000家银行以特别股方式向RFC借钱,部分保险公司和信贷机构也通过这个机制解困。一次大战留下的债务与赔款,迫使欧洲向美国举债,欧美经济连动性提高。随美国经济崩盘,银行转向欧洲抽回银根,促使欧洲各国也进入萧条。政府介入:1933年3月,罗斯福总统就任后通过《紧急银行法》,主要有两大措施,其一,于1933年3月设立房主贷款公司。作为政府代理机构,其主要任务在于提供房主房屋贷款,避免因缴不出房贷而被迫丧失房屋所有权。此机构提供贷款的方式有两种:一是直接提供贷款给有房贷压力的住户。在1933年到1936年间总共向100万个家庭,提供了为期30年的固定利率房贷;二是以折价20%方式向贷款机构购买房贷,透过发行债券和贷款机构交换账上的不良贷款,再以更优惠的方式将贷款再度贷放出去。其二,于1932年1月设立金融重建公司。初期由财政部提供5亿美元当作资本,并允许透过发债或是向财政部借款的方式,取得解困资金。1933年3月随着国会通过《紧急银行法》,赋予RFC通过购买问题金融公司的优先股的方式提供资金。RFC主要针对体质较佳的银行进行收购,同时只对在RFC设立以前就已存在的公司解困。政策结果:在《紧急银行法》通过及罗斯福总统宣布抢救金融体系、保护房屋市场正常运作下,美股S&P500指数6个月上涨66%。20世纪90年代北欧三国银行危机背景:上世纪80年代初期北欧银行业的贷款比重及利息设定等都受到连串限制。至1985年金融改革取消金融机构贷款限额管制,市场变得更为开放,但也同时造成银行间为了竞争市场占有率,而导致承做过多高风险的贷款。1985-1989年,北欧三国(芬兰、瑞典、挪威)房价和股市表现都呈倍数成长,投机风气盛行,5年内瑞典房市上涨50%,股市则上涨超过200%。房市股市荣景加速泡沫形成,也使私人部门借贷情形更变本加厉,加速民间消费和资本投资的快速成长。后来政府为了对抗经济过热,1987-1992年间陆续升息,导致经济出现衰退及资产价格(尤其是商用不动产)剧烈下跌,严重影响金融体系稳定及民间消费行为。政府介入:1991年开始,北欧三国政府陆续采取不同方式拯救市场。以瑞典为例,1992年底国会通过援救金融体系,并于1993年5月成立银行协助局提供协助和管理工作,主要解决措施有推行信用担保;成立特别资产管理公司;成立中央清算机构;制定实施存款保险制度。政策结果:瑞典政府宣布于1992年9月推出广泛的信用担保措施,并于12月由国会通过140亿美元重建基金并接管Nordbanken后,银行类股上涨109%,1年后总计上涨409%。瑞典政府相关的支出总计为92亿美元,约占当时整体GDP3.6%。1990-2003年日本银行危机背景:20世纪90年代的日本银行危机背景和美国目前的情形十分相像,都是在宽松货币政策及金融监管机制下,助长了房市(当时是商用不动产市场)的泡沫。日本股市在1989年10月达到历史高点,其后一路下挫,至1992年8月共下跌了60%,而在商用房地产部份,则是由1991年高点连续跌了15年,直到2006年才回稳,修正幅度达70%。在这段修正期间,伴随着资产价格持续下跌,货币供给和银行贷款的减少,以及银行不良债权的快速攀升,导致1998-1999年银行接连倒闭、2000年初知名企业如Sogo等倒闭。引发经济全面衰退,这些迹象和当前美国市场有不少的雷同。政府介入:自1992年起,日本陆续推动多项公共措施或是提供资金计划,但成效有限。1993年1月,由162家民间银行成立的共同不良债权收买机构,提出不良债权的揭露和呆账冲销指导原则,并且为出资金融机构的债权人提供担保,但亦成效不彰。1998年10月,推出《金融再生法》,拨出约5200亿美元,且直接将资金挹注在问题金融公司,规模为历代金融危机之最。日本政府再处理问题金融公司的主要方式有三:一是政府透过入股方式进行暂时性的融资;二是由政府指定机关予以清算;三是问题银行将营运权交给政府资助的过渡性银行处理。另外,日本于1999年4月成立全国性的整理回收机构,除了接管住宅金融专门公司(Jusen)和破产银行的不良债权外,也向正常银行以时价收购不良债权,以尽速恢复金融机能。政策结果:在长达10年的危机中,政府直到1998年10月才立法并成立特别机构,将资金直接注入到问题金融机构中,但其救援的效果较先前宽松货币政策,或是刺激财政方案来得直接。市场对于救援计划的反应相当正面,日本银行类股在救援计划公布后三个月内上涨20%,一年后上涨88%。历次危机处理方式比较几次危机的共同点,都是廉价的资金成本加上金融法规的开放,导致投资风气大盛,刺激股市和房地产价格飙涨。而这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更可说是在过度的财务包装和杠杆运作下,承做高复杂度和低透明性的衍生性金融商品,造成评价困难,可说是此次金融危机较之前复杂的原因。目前市场普遍的共识,在于建立一套完整、全面、有效规范金融机构的措施。尤其在衍生性金融商品部分,如何建立一套透明公正的评价系统,或是通过在交易所的方式进行挂牌交易,应是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由前几次危机事件可以观察到,当金融危机无法通过市场机制来解决时,由政府出面主导的解决措施,如政策性的挹注市场资金、成立特别资产管理公司取得并保护资产价格,或发起银行资本再造方案等,是最后的解药。另外,当政府处理的态度越明确,或是应变速度越快时,越能缩小市场震荡的阵痛期,同时社会成本的负担也会愈小。目前美国的拯救措施与过往几次危机的处理有相似之处,如美联储透过代理银行JPMorganChase收购BearStearns(北欧、日本经验);以入股AIG方式提供贷款(日本经验);或是放宽银行拆借的担保品的范围(北欧经验);另外,近期可能直接收购问题银行的贷款或不良债权,以恢复市场信心和流动性。然而,风险总是与机遇并存。从前几次金融危机来看,金融股在政府出面提出大规模拯救方案后,平均而言在3个月后上涨27%、6个月后上涨55%、一年后上涨148%。因而,现阶段投资者不妨在关注危机解决过程的同时,关注股市特别是金融股的投资机遇。而正确看待历史上影响巨大的几次金融危机事件,能够使我们至少对已经发生的事件及产生的影响有相对客观的比较和了解。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发生在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危机往往都有相似的背景和共同的联动效应,这使历史上数次金融危机表现极为一致。有人将经济中的泡沫现象生动地比喻成是银行家在鱼池里养鱼。当银行家向鱼池里放水就像是在放松银根,向经济体大量注入货币,各行各业的人就开始在金钱的诱惑下日夜苦干,努力创造财富。当银行家看到收获的时机成熟,就会突然收紧银根,开始从鱼塘中抽水,这时鱼塘中的多数鱼儿就只有绝望的等着被捕获的命运。1907年经济危机1907年3月,美国爆发了交易所危机。原因是当时兴起的信托投资公司享有许多银行不能经营的业务,政府监管过于宽松,导致信托投资公司过度吸纳社会资金并投资于高风险的行业和股市。危机爆发时,整个金融市场陷入极度投机状态。后来流言四起,一些信托公司遭到恶意挤兑。由于现金短缺,无法向排队等待取钱的储户支付本金和利息,1907至1908年,美国破产的信贷机构超过了300个,共负债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