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30.施工安全技术本卷共有4大题。一、单项选择题(20道小题,共20分)1、顶管施工中井内与管内照明应采用()V的低压防爆行灯。(1分)CA、12B、24C、36D、482、架空线路边线电压为110kV,则起重机沿水平方向离边线的最小安全距离为()m。(1分)BA、3B、4C、5D、63、截面高度大于()mm梁,宜采用1列带有可调顶托立杆支承。(1分)AA、700B、800C、1200D、18004、搭设脚手架时一次搭设高度不应超过相邻连墙件以上()步高度。(1分)BA、1B、2C、3D、45、放坡开挖时坡顶堆放重物距土坡安全距离通常不得小于()m。(1分)AA、4B、5C、6D、76、人工挖孔桩施工中照明必须采用()V以下电压。(1分)CA、12B、24C、36D、487、脚手架中端部扣件盖板的边缘至杆端距离不应小于()mm。(1分)CA、300B、400C、100D、2008、基坑安全等级为一级,支护类型为土钉墙,则墙顶水平位移累计绝对值的报警值为()。(1分)AA、30~35mmB、40~60mmC、10~15mmD、1~2mm9、锚孔钻进作业时,应保持钻机及作业平台稳定可靠,除钻机操作人员还应有不少于()人协助作业。(1分)AA、1B、2C、3D、410、超过()级大风天气,禁止吊装作业。(1分)CA、3B、4C、5D、611、顶管施工初始顶进速度宜控制在()mm/min(1分)BA、0-10B、10-20C、30-50D、50-10012、建筑工程施工一般涉及()工程、主体结构工程以及水电暖通安装等。(1分)DA、勘察B、设计C、监理D、基础13、模板工程中顶托螺杆伸出长度任何情况下都应小于()mm。(1分)CA、850B、750C、650D、55014、对于人员进入管内检查的管道,其直径不得小于()mm(1分)DA、500B、600C、700D、80015、灌注桩排桩施工中当桩孔净间距过小或采用多台钻机同时施工时,相邻桩应间隔施工,当无特别措施时完成浇筑混凝土的桩与邻桩间距不应小于()倍桩径?(1分)DA、1B、2C、3D、416、搭设高度超过()m落地式钢管脚手架工程属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1分)CA、30B、40C、50D、6017、基坑安全等级为二级,支护类型为地下连续墙,则墙(坡)顶竖向位移累计绝对值的报警值为()。(1分)BA、40~60mmB、25~30mmC、10~15mmD、1~2mm18、吊篮里的作业人员不应超过()个。(1分)BA、1B、2C、3D、419、吊物在起吊离地()m时检查吊索具的安全情况,确定安全后方可起吊。(1分)AA、0.5B、1.0C、1.5D、2.020、对于吊钩使用,以下哪项正确?()(1分)CA、应用焊接钩B、可选用钢筋钩C、不得有裂纹D、有裂缝时可进行补焊修理二、判断题(10道小题,共10分)1、滑模施工通过连续循环作业来实现水平构件施工。(1分)正确错误2、特别潮湿的环境中施工照明电压不得超过12V。(1分)正确错误3、土钉墙支护一般需要采用喷射混凝土面层。(1分)正确错误4、相邻立杆应当在同一高度接长。(1分)正确错误5、脚手架中对接扣件开口应朝上或朝内。(1分)正确错误6、文物保护建筑、优秀历史建筑或历史文化风貌区控制范围的拆除工程属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1分)正确错误7、爬模不具备自爬的能力,需起重机械的吊运。(1分)正确错误8、起重工作时最大仰角一般不得超过78°。(1分)正确错误9、脚手架工程中立杆垫板或底座底面标高宜高于自然地坪50mm~100mm。(1分)正确错误10、扣件在螺栓拧紧扭力矩达到70N.m时不得发生破坏。(1分)正确错误三、简答题(4道小题,共40分)1、根据脚手架的支承固定形式不同,脚手架分为哪三种?(10分)落地式脚手架、悬挑式脚手架、附着升降式脚手架。2、模板的拆除顺序是什么?(10分)一般按后支先拆、先支后拆,先拆除非承重部分、后拆除承重部分的拆模顺序进行。3、安全事故等级分为哪几级?(10分)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4、模板支架工程中扣件拧紧力矩不应小于多少?(10分)扣件螺栓拧紧扭力矩不得小于40N.m。四、论述题(2道小题,共30分)1、试论述起重安全“十不吊”?(最少写出五项)(15分)(1)超载或被吊物重量不清。(2)指挥信号不明确。(3)捆绑、吊挂不牢或不平衡可能引吊物滑动。(4)被吊物上有人或浮置物。(5)结构或零部件有影响安全工作的缺陷。(6)遇有拉力不明的埋置物件。(7)工作场地昏暗,无法看清场地、被吊物情况和指挥信号。(8)重物棱角处与捆绑钢丝绳之间未加衬垫。(9)歪拉斜吊重物。(10)易燃易爆物体。2、试论述深基坑工程事故类型主要有哪些?(15分)(1)基坑支护结构失效,体系垮塌(2)土方开挖及降水引起周边过量变形,导致相邻建筑物及市政设施破坏(3)周边建筑物及市政设施损坏引发火灾、爆炸、毒气泄露等次生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