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经济学培训提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流行病学》培训提纲-1–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流行病学简史。第二节流行病学的定义一、流行病学定义的演变定义: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随着研究内容突破疾病和健康,“疾病与健康状况”常被笼统“卫生相关事件”代替。二、现代流行病学定义的铨释(一)流行病学研究内容的三个层次:研究内容从以传染病为主扩大到全面的疾病和健康状态,包括了疾病、伤害和健康三个层次。疾病包括传染病、寄生虫病、地方病和非传染性疾病等一切疾病。伤害包括意外、残疾、智障和身心损害等。健康指身体、精神和社会适应各方面均处于完好状态,而不只是无病或虚弱。(二)流行病学任务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任务是“揭示现象”,即揭示流行(主要是传染病)或分布(其它疾病、伤害与健康)的现象。第二阶段为“找出原因”,即从分析现象入手找出流行与分布的规律与原因。第三阶段为“提供措施”,即合理利用前两阶段的结果,导出预防或处置的策略与措施。(三)流行病学工作深度的三个范畴:描述性工作,分析性流行病学,实验流行病学(四)流行病学研究的三种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和数理法为其基本,其中尤以观察法为最重要。(五)流行病学的三大要素:原理、方法和应用。第三节流行病学的原理和应用一、基本原理基本原理如下:疾病与健康在人群中分布的原理;疾病的发病过程,人与环境的关系,病因论,病因推断的原则;疾病防制的原则和策略,其中包括:疾病的三级预防;疾病发展的数学模型等等。二、实际应用(一)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二)疾病的监测:是长期地、连续地在一个地区范围内收集并分析疾病及其影响因素的动态,以判断疾病及其影响因素的发展趋势,并评价预防对策的效果或决定是否修改已制定的预防对策。(三)疾病病因和危险因素的研究:透彻了解疾病发生、多发或流行的原因才能更好地防制乃至消灭某一疾病。(四)疾病的自然史:该应用是通过流行病学方法研究人类疾病和健康的发展规律,以进一步应用于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疾病在个体中有一个自然发展过程,如亚临床期、症状早期、症状明显期、症状缓解期、恢复期。在传染病中有潜伏期、前驱期、发病极期、恢复期。这是个体的疾病自然史。疾病在人群中也有其自然发生的规律,称为人群的疾病自然史,简称疾病自然史。(五)疾病防制的效果评价:涉及到防制疾病效果的最终判断。第四节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横断面调查描述流行病学监测产生假设观察法生态学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分析流行病学检验假设队列研究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临床试验实验法实验流行病学现场试验验证假设社区干预项目数理法理论流行病学图1-1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按设计类型分类《流行病学》培训提纲-2–第五节流行病学特征1.群体特征:2.对比的特征:3.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特征:4.社会医学的特征:5.预防为主的特征:6.发展的特征:第六节流行病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及流行病学的展望一、流行病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二、流行病学面临的挑战和展望(一)宏观与微观并举:(二)传染病和非传染病并重:(三)人群健康研究提上日程:流行病学研究的任务既要防制疾病,又要促进健康。(四)发展应急流行病学:(五)重视流行病学研究中的伦理学问题:(六)强化流行病学在循证浪潮中的作用:产生证据与提供理解和利用证据的技能是流行病学的两个重要作用。一切卫生决策都必须基于当前最好的证据,以便有限的卫生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第二章疾病的分布疾病的分布是指通过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生、发展和消退的表现,描述疾病在什么时间发病多、发病少,在什么地区发病多、发病少及在哪些人群中发病多或发病少的现象,即疾病的人群现象。它可通过了解疾病在不同人群、地区(空间)和时间的分布特征来探索疾病的病因及预防疾病。这是流行病学研究的起点和基础。研究疾病分布的意义:1.它是研究疾病的流行规律和探索疾病病因的基础。2.通过对疾病分布的描述,认识疾病流行的基本特征,是临床诊断很有价值的重要信息。3.对疾病分布规律和决定因素的分析有助于为合理地制订疾病的防制、保健对策及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第一节疾病频率测量指标一、率和比1.率:指在某一确定人群中某些事件发生的频率。2.比:是两个变量的数值之商,表示分子和分母之间的数量关系。3.比例:是表示同一事物局部与总体之间数量上的比值,4.率和发生比例都是用来描述变量随时间变化的动态指标。区别是前者可以取任何值,是反映动态过程的一个参数,而后者取值仅在0到1之间,是变量在一定期间内发生变化的概率。两者既不相同又互相联系。二、发病指标(一)发病率(incidencerate):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发病率=一定期间内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数/同时期暴露人口数K,(K=100%,1000/千,或10000/万)。观察时间多以年表示。(二)罹患率(attackrate):通常多指在某一局限范围,短时间内的发病率。也是人群新病例数的指标。观察时间可以日、周、旬、月为单位。适用于局部地区疾病的爆发,食物中毒、传染病及职业中毒等爆发流行情况。其优点是可以根据暴露程度精确的测量发病机率。(三)患病率(prevalencerate):也称现患率。指某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比例。可按观察时间的不同分为期间患病率和时点患病率。1.患病率的影响因素:(1)影响升高的因素:①病程延长,②未治愈者的寿命延长,③新病例增加(即发病率增高),④病例迁入,⑤健康者迁出,⑥易感者迁入,⑦诊断水平提高,⑧报告率提高。(2)影响降低的因素:①病程缩短,②病死率高,③新病例减少(发病率下降),④健康者迁入,⑤病例迁出,⑥治愈率提高。《流行病学》培训提纲-3–2.患病率取决于发病率和病程。3.应用患病率通常用来表示病程较长的慢性病的发生或流行情况。如冠心病、肺结核等。可为医疗设施规划,估计医院床位周转,卫生设施及人力的需要量,医疗质量的评估和医疗费用的投入等提供科学的依据。(四)感染率(infectionrate):是指在某个时间内能检查的整个人群样本中,某病现有感染者人数所占的比例。感染率=受检者中阳性人数/受检人数K,K=100%。感染率常用于研究某些传染病或寄生虫病的感染情况和分析防治工作的效果,估计某病的流行势态,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特别是对隐性感染、病原携带及轻型和不典型病例的调查较为有用。如乙型肝炎、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结核、寄生虫等。(五)续发率(secondaryattackrate,SAR):指在某些传染病最短潜伏期到最长潜伏期之间,易感接触者中发病的人数占所有易感接触者总数的百分率。续发率可用于分析传染病流行因素,包括不同条件对传染病传播的影响(如年龄、性别、家庭中儿童数、家庭人口数、经济条件等)及评价卫生防疫措施的效果(如对免疫接种、隔离、消毒等措施的评价)。三、死亡指标(一)死亡率(motalityrate):表示在一定期间内,在一定人群中,死于某病(或死于所有原因)的频率。其分子为死亡人数,分母为发生死亡事件的总人口数(通常为年中人口数)。常以年为单位。(二)病死率(fatalityrate):是表示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患某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死亡者的比例。病死率可表明疾病的严重程度,也可反映医疗水平和诊断能力,多用于急性传染病,较少用于慢性病。(三)生存率(survivalrate):是指接受某种治疗的病人或患某病的人中,经若干年随访(通常为1、3、5年)后,尚存活的病人数所占的比例。(四)累积死亡率(cumulativemortalityrate)指在一定时间内死亡人数占某确定人群中的比。四、残疾失能指标(一)病残率:(二)潜在减寿年数(potentialyearsoflifelost,PYLL):(三)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adjustedlifeyear,DALY):第二节疾病流行强度一、散发(sporadic):发病率呈历年的一般水平,各病例间在发病时间和地点方面无明显联系,散在发生。多与此前三年该病的发病率进行比较。适用于范围较大的地区。二、爆发(outbreak)是指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中,短时间内突然有很多相同的病人出现三、流行(epidemic):某病在某地区显著超过该病历年发病率水平如3~10倍时,称流行。流行的判定应根据不同病种、不同时期、不同历史情况进行。有时疾病迅速蔓延可跨越一省、一国或一洲,其发病率水平超过该地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流行水平时,称大流行。如流感、霍乱的世界大流行。第三节疾病分布的形式疾病的流行特征通过疾病在人群中的人群、时间、地区分布得以表现。一、人群分布特征与疾病有关的一些人群特征可成为疾病的危险因素,这些信息包括:年龄、民族、性别、职业、收入等。(一)年龄:1.研究疾病年龄分布的目的:(1)有助于深入探索致病因素,为病因研究提供线索。(2)可帮助提供重点保护对象及发现高危人群,为今后有针对性地开展防治工作提供依据。(3)有助于观察人群免疫状况的变化、确定预防接种对象和进行预防接种措施的实施,以保证预防接种的效果。2.年龄分布出现差异的原因:(1)免疫水平状况、(2)暴露病原因子的机会不同、(3)有效的预防接种可改变某些疾病固有的发病特征3.疾病年龄分布的分析方法:(1)横断面分析(crosssectionalanalysis):主要分析不同年龄组的发病率、患病率和死亡率。多用于传染病的分析。(2)出生队列分析(birthcohortanalysis):将同一时期出生的人划归一组称为出生队列(birthcohort),可对其随访若干年,以观察死亡情况。利用出生队列资料将疾病年龄分布和时间分布结合起来描述的一种方法称出生队列分析方法。该方法在评价疾病的年龄分布长期变化趋势及提供病因线索等方面具有很大意义。它可以明确地呈现致病因子与年龄的关系,有助于探明年龄、所处时代特点和暴露经历在疾病的频率变化中三者的作用。(二)性别:(三)职业:在研究职业与疾病的关系时应考虑以下几方面:1.疾病的职业分布不同与感染机会或暴露于《流行病学》培训提纲-4–致病因素的机会不同有关。2.暴露机会的多少与劳动条件有关。3.职业反映了劳动者所处的社会经济地位和卫生文化水平。3.不同职业的体力劳动强度和精神紧张程度不同,在疾病的种类上也有不同的反映。(四)民族: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是:(1)与不同民族、种族的遗传因素有关(2)与不同民族间的社会经济状况不同有关:(3)与风俗习惯、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有关(4)与各民族所处定居点的地理环境、自然条件及社会条件的不同影响有关(5)与医疗卫生质量和水平不同有关。在分析疾病患病的民族与种族差异时,不能单纯地从一方面去找原因,应综合起来去分析,特别是当种族差异同时伴有社会经济状况差别时。(五)宗教:(六)婚姻与家庭:1.不同婚姻状况人的健康常有很大差别2.婚姻状况对女性健康有明显影响3.近亲婚配4.家庭成员中因数量、年龄、性别、免疫水平、文化水平、嗜好不同对疾病分布频率也会产生影响。(七)流动人口:(1)流动人口是传染病爆发流行的高危人群。(2)流动人口是疫区与非疫区间传染病的传播纽带。(3)流动人口对传播性传播疾病起到重要作用。(4)流动人口给儿童计划免疫的落实增加难度。二、时间分布特征(一)短期波动:短期波动是以日、周、月计数的短期观察数据的汇总,含义与爆发相近,区别在于爆发常用于少量人群,而短期波动常用于较大数量的人群。(二)季节性:疾病每年在一定季节内呈现发病率升高的现象称季节性(seasonalvariation)1.严格的季节性,2.季节性升高,(三)周期性:周期性是指疾病发生频率经过一个相当规律的时间间隔,呈现规律性变动的状况。通常每隔1、2年或几年后发生一次流行。(四)长期趋势(长期变异,长期变动)(seculartrend,secularchange):是对疾病动态的连续数年乃至数十年的观察;在这个长时间内观察探讨疾病的临床表现、发病率、死亡率的变化或它们同时发生的变化情况,如有些疾病可表现出有经过几年或几十年的持续发病上升或下降的趋势。这种变

1 / 1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