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施韦卡特“经济民主”市场社会主义理论评析*董德兵摘要施韦卡特的“经济民主”市场社会主义以平等和效率为价值取向,充分利用市场机制,重新界定社会主义价值,试图构建出一种既不同于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市场资本主义又超越于以苏联为代表的传统社会主义的未来社会主义新模式。经济民主市场社会主义对于我们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科学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要的意义。关键词戴维·施韦卡特;市场社会主义;经济民主;戴维·施韦卡特(DavidSchweickart)是美国芝加哥洛约拉大学哲学和数学教授,当代西方市场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代表人物。他试图通过社会经济领域的制度设计,尤其是企业内部的组织、管理和决策的民主化改造,建立一个既区别于自由资本主义,又与苏联传统社会主义模式不同的“更新、更民主、更平等”的社会主义社会。[1](p14)这种努力从他的博士论文开始,已经持续了近三十年,在这期间他发表了大量论文,出版了一系列著作①,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陷入低潮,资本主义无可替代论调甚嚣一时,他秉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批判当代资本主义和反思传统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着眼于企业民主和社会控制投资的设计,拓宽了其它一些市场社会主义模式只关注市场运作设计的研究范围,而且较为切合经济实际,具有更多的实践操作性,引起了中国学者的高度重视②,被誉为“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的希望”。一、“经济民主”市场社会主义的提出一直以来,至多仁人志士不断努力探求通往“更合理”的未来之路。有理论思考,有制度建构,有实践摸索,也有诸种实验。总体上看,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代表了探索的努力和成果施韦卡特秉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了19世纪以来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发展道路,指出资本主义由于其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使其无法承担起“沟通”未来的责任,传统苏联模式的计划社会主义曾经扮演了这个角色,但是由于违背客观经济规律,这个幻想也破灭了。在考察借鉴南斯拉夫、中国等现实*【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和发展模式研究”(批准号:08JJD710019);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马克思主义时代化重大问题研究”(批准号:11BKS015)。【删去原稿中的课题主持人】【作者简介】董德兵(1983-),男,安徽六安人,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副教授,博士,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基地山东大学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兼职研究员,从事马克思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研究、党史党建研究。【作者署名、单位有变化】2经验的基础上,指出人类不是没有未来,而是极大权力阻碍它的实现。共产主义并没有进入历史垃圾堆,一些国家正进行市场取向的改革,走向更加健康的社会主义。现有资本主义替代方案及其抗争缺少一种后继制度理论的宏观指导,因而,构建一个“经济上可行的、道德上优越的”理想秩序成为时代必然。1.历史背景:资本主义和传统社会主义作为未来方案的“二重幻灭”施韦卡特犀利地剖析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和现实境遇,指出一个世纪以来展现出多幅历史图景的资本主义秩序范围内的经济实验,最终都趋向于新自由主义。[2](p240)。新自由主义随着资本主义主导的全球化进程推广至全世界,但它却是一条死胡同:私人投资者的原始冲动会导致全球经济的间歇性错乱,生产过剩的危机变换各种形式威胁经济的发展,停滞、日益发展的失业及不断加深的国内外平等的鸿沟将不可避免。由于“资本主义是一种存在深层次缺陷的经济制度”,[3](p2)它作为通往未来之路的幻想破灭了。而在世界历史的另一角,1917年的十月革命标志着社会主义从理论走向实践,一个社会主义的“第二世界”开始挑战资本主义的“第一世界”。列宁一度进行了有益探索,但未能付诸长久实施,苏联走向了中央高度集权的计划社会主义道路,并推广到东欧、中国、朝鲜、古巴、越南。这个模式成就斐然,苏联成为和美国并肩的超级大国,中国改变了积贫积弱的“东亚病夫”面貌,古巴扫除了文盲和贫穷,连美国都视之为南半球的一个“威胁”。但是这个模式积累了很多内部矛盾,它的“激励机制不足以产生效率,难以获得富有活力的发展,同时高度集中的计划意味着大众参与的排斥”。[4](P50)苏东剧变标志着高度集权的中央计划经济模式气数已尽。引入市场机制与民主以和生产资料公有制相结合的改革实验在多个地方悄然进行,然而苏联的干预和缺乏理论的指导导致这些改革大都归于失败。此外,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的社会主义实验,就像在埃及、阿尔及利亚、印度尼西亚、圭亚那发生的那样,广泛采取私有企业的国有化政策,存在臃肿膨大的国家官僚机构,使之并未真正走向社会主义,很快沦落到“买办资本主义”。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及各种以社会主义之名进行的经济实验的失败说明传统社会主义不能作为资本主义后继制度的选择。但是施韦卡特认为,苏联模式的计划社会主义走入历史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是其殉葬品。苏联模式气数已尽,恰恰说明社会主义的长久生命力不能依靠高度集权的指令性计划经济,必须超越传统认识的藩篱,探索社会主义和市场相结合的有效机制,从而为社会主义的未来提供坚实基础。2.理论渊源:作为“民主的批评”的马克思的批评和西方经济民主理论施韦卡特秉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创造性地理解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的批判,结合西方经济民主理论,构建经济民主市场社会主义的理论模式。3马克思为我们提供了对资本主义有力的令人信服的批判,但学者对此理解却大相径庭。施韦卡特认为,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的批判存在两个方面:首先,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本质上是对民主的批判——工人们不能民主地控制他们的工作条件。施韦卡特认为,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的批判相当多地集中在工作场所。马克思不仅批判揭示了“资本主义之迷”(即剩余劳动产生剩余价值),社会主义仍然需要生产社会剩余。同马克思批判相关的不是剩余价值生产的事实,而是与生产者相关的事实,即劳动者不能共同地控制对那些剩余的支配。因此,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本质上是对民主的批判——工人们不能民主地控制他们的工作条件。社会缺乏的是对社会剩余的民主控制,社会剩余的控制决定着社会发展的总的轨道。[5](p5)其次,施韦卡特认为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市场的批判,不是标准的商品市场(物品和服务的市场),而是一个不同类的市场——劳动力市场。当这个市场发展时,还会发展出第三个市场:资本市场,由它控制剩余价值分配。这样,资本主义市场事实上是有三个市场组成的系统:商品和服务市场,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马克思的批判,“事实上不是对市场本身的批判,而是对劳动力市场和资本市场的批判”。[6](p6)这样,市场社会主义的理论空间就打开了。同时必须看到,施韦卡特作为一个植根于西方话语体系中的学者,不可避免地运用西方理论来解释并建构自己的理论模式。经济民主社会主义与西方经济民主理论有着深刻的渊源。[7]从理论脉络角度考察,当代经济民主理论承继于西方传统工业民主思想。一个世纪以来,工业民主思想随着产业革命带动的工业大发展及劳工运动的兴起逐渐扩散开来,并与各国的工团运动紧密结合在一起。马克思合作生产、合作工厂等理论也源于此。[8]这些理论以及作为其继承和发展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工人自治思想,如葛兰西的工人委员会、马勒的“新工人阶级”、科尔施的“工业自治”主张等,成为经济民主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思想来源。[9]当代经济民主理论承继工业民主思想,它具有两个层次的含义:“一方面,它与狭义的工业民主同义,更多地指劳动者对经济的控制;另一方面,它与政治民主、社会民主相对应,是对政治民主的补充和扩大,特指财富和分配的平等。”[10]正是吸收当代西方经济民主理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施韦卡特在经济民主的框架下设计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模式。3.实践基础:南斯拉夫、蒙德拉贡及中国案例施韦卡特通过反思南斯拉夫改革失败的原因、总结西班牙蒙德拉贡地区的经济试验以及苏联东欧巨变解体之后全面市场化改革的失败,对比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卓然成效和现实资本主义的举步维艰,对“经济民主”的市场社会主义这一必然替代方案进行了论4证。并通过对现实世界的深入剖析和描述而得出了世界局势的进展是和“经济民主”理论完全相吻合的结论。[11]谈及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施韦卡特指出,中国改革的成就证明:市场可以在没有放弃生产力公有制或资源的公共配置的情况下,被创造性地有效使用。“市场社会主义”并不自相矛盾。当前,中国应当认真学习资本主义制度好的方面,抵制其破坏性方面。走资本主义道路不能解决中国今天面临的问题(腐败、失业、区域差距、环境恶化),根本出路在于寻找一个最优经济制度,同时构建一种最优政治制度——意味着在现存的物质和文化条件约束中人的自由和安康的最大化——也即一个社会主义的制度。施韦卡特通过对市场社会主义实践历程和当代资本主义现实制约的梳理和总结,为其市场社会主义理论以及市场社会主义替代资本主义其优越性提供了坚实的实证依据。二、“经济民主”市场社会主义的理论蓝图和实现路径施韦卡特试图构建的经济民主理论模式,目的在于确定一个可能被构建起来发达的工业经济,它应当是既经济又可行的,同时还能体现“民主的社会主义传统的伟大道德理想”。这种努力始于他的博士论文《资本主义:一种功利主义的分析》(1980年出版为《资本主义抑或工人控制?一个道德和经济的评价》)。“工人控制的社会主义”是经济民主理论模式的雏形,其特点是,工人自治管理的企业在一个市场环境中竞争,但要以新的投资的“社会控制”相伴随。[12](P380)他探索的第二个成果是1993年出版的《反对资本主义》,这本书里他根据变化了的形势,反思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面临资本主义无可替代思维红极一时,把经济民主模式具体化。在其最新著作《超越资本主义》(2002年)中,施韦卡特注意到资本主义随着全球化进程,成为一种“国际性现象”,但是资本主义固有矛盾并未根本解决,资本主义危机变换各种形式不断涌现,恐怖主义就是其怪胎之一;各种反抗斗争如反全球化运动、女权主义运动、环境保护运动此起彼伏,但让缺乏长远计划和理论指导。社会主义并未由于苏联东欧的溃败而走入历史垃圾堆,相反,中国等国家不断探索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社会主义仍具生命力。据此,施韦卡特丰富和完善了其后继制度理论。1.商品和服务的市场施韦卡特认为苏联模式缺陷在于中央计划缺乏效率,市场是走向一个真正的社会主义不可或缺的既有成果。因而,经济民主采取市场经济体制:至少在一定范围内消费品和资本商品是被考虑在内的,价格很大程度上有供需决定的;利润同样存在;但对于资本主义企业来说,劳动是作为成本来计算的;而对于经济民主模式,劳动不是另一个在技术上同等于土地和资本的“生产要素”,取而代之的,劳动是全部剩余的权力所有者。这个市场和5资本主义条件的市场本质上是相同的。2.工作场所的民主经济民主方案里企业有工人自我管理,根本的权力是企业工人们的。一人一票的民主机制决定工作场所的组织、企业纪律、生产技术、生产什么及多少、产品如何销售和分配。技术、管理等在分配中的作用予以考虑。每个企业将建立代表制,产生管理委员会。施韦卡特清醒地认识到,没有责任的自治可能会导致专制,没有自治的责任可能会导致胆怯和麻木,后继制度必须实现管理的责任和管理的自治的平衡。工作场所的民主能有效克服资本主义劳动力市场的弊端。3.投资的民主控制在现代社会,对资源最有效的配置是通过货币投资来进行。资本主义投资基金主要来源于私人储蓄。经济民主模式中,资本资产税的收取构成了国际投资基金,经济民主制度下的经济发展不依靠私人储蓄。第一次选择要根据公正的原则去分配集中聚集起来的基金,然后进入竞争推进效率。效率包括工业效率和充分就业。公平原则支配地区和社区的分配,不至于为了获取资本,像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那样去竞争。投资的民主控制本质上是对市场的一种投资调控,避免出现马克思所言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资本主义是以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制、市场和工资劳动为特征的。苏联经济模式取消了生产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