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2009年天津高考物理试卷特点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浅析2009年天津高考物理试卷特点宋佩杰朱行建(天津开发区泰达一中300457天津开发区教育促进中心300457)2009年是天津执行新课标后的第一次高考,不仅试卷在形式与内容上发生了一些变化,而且试题的命题角度也发生了变化。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有利于引导中学物理教学的实施。一、试卷内容与形式的变化1.从形式上看,理综试题由原来的理化生一张试卷改为分科分卷考查;选择题在分值不变的基础上由原来的8道单选题变为5道单选题和3道不定项选择题;Ⅱ卷中增加了一道填空题;单项选择题中出现了一道学生分组实验题;实验考核的分值比例变大,由08年的16分增加到今年的18分;使计算题分值变小,由原来的56分变为54分。2.从内容上看,比以往少了热学部分的考查,新增内容考查了振动位移公式,其它新增内容没有体现,总体来看没有太大的变化。从各部分知识点所占的比重上看,力学部分约占58.3℅,电学部分约占31.7℅,光学部分约占5℅,原子物理部分占5℅,和电学相比力学占的比例偏大(三道计算题两力一电比例)。从占必修选修内容比例上看,必修内容、选修内容各占约50℅。二、试题命题角度的变化1.解决问题方法上的开放性新课程强调“过程与方法”,同时又强调问题应该具有开放性(包括条件开放、解决方法开放与答案开放),因此,在试题中出现将两者结合起来,即在解决问题的方法上设计开放性的试题。例1.如图所示,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铁架台上,使重物带动纸带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利用此装置可以测定重力加速度。①所需器材有打点计时器(带导线)、纸带、复写纸、带铁夹的铁架台和带夹子的重物,此外还需________(填字母代号)中的器材A.直流电源、天平及砝码B.直流电源、毫米刻度尺C.交流电源、天平及砝码D.交流电源、毫米刻度尺②通过作图象的方法可以剔除偶然误差较大的数据,提高实验的准确程度。为使图线的斜率等于重力加速度,除做v-t图象外,还可作________图象,其纵轴表示的是________,横轴表示的是_________。本题为高考题中9题(3),是一道实验题,实验要求是用落体法“测自由落体加速度”,但是实验装置是“验证机械能守恒”的装置,而在数据处理上用到了“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实验中利用L—T2图像求重力加速度的方法,是一道开放性的试题。既可以采用h—t2/2图像求解;也可以采用v2/2—h图像求解。2.从“考教材”到“用教材考”认真分析2009年天津市的高考物理试题,我们不难发现有些题目是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新课程标准教材,以下同)中习题的变型;有些是教材内容的拓展;有些是教材内容的深化。体现了从“考教材”到“用教材考”的转变。(1)例题及课后习题的变型例2:如图所示,带等量异号电荷的两平行金属板在真空中水平放置,M、N为板间同一电场线上的两点,一带电粒子(不计重力)以速度铁架台纸带打点计时器重物铁夹接电源vM经过M点在电场线上向下运动,且未与下板接触,一段时间后,粒子以速度vN折回N点。则A.粒子受电场力的方向一定由M指向NB.粒子在M点的速度一定比在N点的大C.粒子在M点的电势能一定比在N点的大D.电场中M点的电势一定高于N点的电势本题为高考题中的第5题,是一个未知带电性的粒子在未知方向的匀强电场中运动情况,这种双开放的习题,全方位考查了学生对基本概念规律掌握的准确程度,这道题涉及的问题也是可以在教材中找到原型的。选修3—1中27页课后习题第2题,原题不是开放型的,是有一定条件的,如果处理这道习题时能够注意变式训练,那么这道题解起来就易如反掌了。例3.图示为简单欧姆表原理示意图,其中电流表的偏电流IR=300A,内阻Rg=100,可变电阻R的最大阻值为10k,电池的电动势E=1.5V,内阻r=0.5,图中与接线柱A相连的表笔颜色应是色,接正确使用方法测量电阻Rx的阻值时,指针指在刻度盘的正中央,则Rx=k.若该欧姆表使用一段时间后,电池电动势变小,内阻变大,但此表仍能调零,按正确使用方法再测上述Rx其测量结果与原结果相比较(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教材中66页《多用电表》中涉及欧姆表的的工作原理是通过一道例题呈现的。这道理题中让学生领会“调零”的含义:即电流满偏即待测电阻为零;还让学生明确半偏时所测电阻和表的内阻相等,即为中值电阻值以及表的刻度不均匀的原因。例3为考题中的第9(2)题,就是这道例题的变型。原题的第二问“接入一个150欧姆的定值··MNvMvNABErRRx电阻R2,电流表指针指着多少刻度的位置?”考题中将已知变为所求,问“指针指在刻度盘正中央,求RX”可见,当我们在题海中漫游,苦苦思索如何选题,如何指导学生应对考试的时候,我们只要仔细审视教材中习题、例题,做到开放式的变式训练,完全可以做到事半功倍,免去大海捞针的疲劳。(2)教材内容的拓展例4:下列关于电磁波的说法正确的是A.电磁波必须依赖介质传播B.电磁波可以发生衍射现象C.电磁波不会发生偏振现象D.电磁波无法携带信息传播在教材选修3—4第68页《光的偏振》这节内容中通过实例讲解了偏振现象,在实例中没有提到电磁波能发生偏振现象,在教材中也没有明确指出光是电磁波。在83页也只是利用麦克斯韦的话“我们有充分的理由断定,光本身是……按电磁规律传播的一种电磁振动”这也不能当成结论。在98页的电磁波谱中能够找到光波在其中的频段上这一准确的描述。在例4(高考第2题)中出现了“电磁波不会发生偏振”这一选项。实际上是这样理解:‘光是电磁波,电磁波是横波,横波能发生偏振现象’。教材只是教师教学使用的资料之一,如果只是基于教材内容,不进行恰当的整合和适度的拓展,学生所学的知识将会是凌乱的,无法应对浩如烟海的物理习题,想应对自如是难以实现的。(3)教材内容的深化例5:2008年12月,天文学家们通过观测的数据确认了银河系中央的黑洞“人马座A*”的质量与太阳质量的倍数关系。研究发现,有一星体S2绕人马座A*做椭圆运动,其轨道半长轴为9.50102天文单AVERLS位(地球公转轨道的半径为一个天文单位),人马座A*就处在该椭圆的一个焦点上。观测得到S2星的运行周期为15.2年。(1)若将S2星的运行轨道视为半径r=9.50102天文单位的圆轨道,试估算人马座A*的质量MA是太阳质量Ms的多少倍(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2)黑洞的第二宇宙速度极大,处于黑洞表面的粒子即使以光速运动,其具有的动能也不足以克服黑洞对它的引力束缚。由于引力的作用,黑洞表面处质量为m的粒子具有势能为Ep=-GMmR(设粒子在离黑洞无限远处的势能为零),式中M、R分别表示黑洞的质量和半径。已知引力常量G=6.710-11N·m2/kg2,光速c=3.0108m/s,太阳质量Ms=2.01030kg,太阳半径Rs=7.0108m,不考虑相对论效应,利用上问结果,在经典力学范围内求人马座A*的半径RA与太阳半径gR之比应小于多少(结果按四舍五入保留整数)。本题为最后一道压轴题,题目设计的内容在物理必修2中76页《科学漫步》材料中对“黑洞”作了讲解,在材料中说“天体质量越大,半径越小,逃逸速度也越大,也就是说其表面的物体越不容易脱离他的束缚”并明确地对“黑洞”做了这样的解释:“如果宇宙中真的存在这样的天体即使它确实发光,光也不能进入太空,我们也就根本看不到它。这种天体成为黑洞”。在本题中有这样的叙述“黑洞的第二宇宙速度极大,处于黑洞表面的粒子即使以光速运动,其具有的动能也不足以克服黑洞对它的引力束缚”。并在题中给出了引力势能的表达式。如果学生熟悉教材中的阅读材料,教师又引导分析过,对于求解这道题就很简单了。现行教材中除了教学内容之外还结合教材内容增加了诸如“科学足迹”、“思考与讨论”、“参考案例”、“科学漫步”、“STS”、“做一做”等板块。这些板块的功能不仅在于让学生更多的了解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有些还对目前学生难以理解的涉及规律的发现过程进行了简单的介绍。通过对相关科学家的工作简介,让学生更加崇尚科学,保持对待科学知识求真求实的态度。通过“做一做”,让学生感觉到物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看似阅读材料的这些内容,实际上是结合实际情况介绍相关信息,对教学内容是很好的补充,也是知识的深化,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最好教材。新课程强调教师要从传统的“教教材”向“用教材教”转变,那么,在课程实施时怎样落实这一理念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通过对高考命题从“考教材”向“用教材考”转变的分析,从考试命题的角度给出了我们教师应该如何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教”的实施路径。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