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一、新媒体的特性及其传播形态分析..........................................2(一)新媒体特性分析......................................................21.融合性..................................................................22.便携性..................................................................23.时效性..................................................................3(二)新媒体传播形态分析..................................................3二、新媒体发展的现状、内涵及其趋势........................................3(一)新媒体发展现状审视..................................................3(二)新媒体传播理念的发展................................................41.新媒体的传播理念........................................................42.新媒体的受众理念........................................................43.新媒体的发展理念........................................................4(三)新媒体传受关系的发展................................................5(四)新媒体的发展趋势....................................................5三、新媒体对各领域的影响..................................................5(一)新媒体对信息传播方式的影响..........................................5(二)新媒体对媒体与受众的影响............................................61.新媒体对媒体的影响.....................................................62.新媒体对受众的影响.....................................................63.新媒体对传受关系的影响.................................................7(三)新媒体对舆论的影响..................................................71.新媒体对舆论的良性影响..................................................82.新媒体对舆论的不良影响..................................................8(四)新媒体对社会的影响..................................................8四、新媒体分析结语........................................................9参考文献..................................................................9英文摘要.................................................................101浅析3G时代新媒体的发展及其影响学生姓名:指导老师:论文摘要随着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媒体的作用、形态,受众对信息的接收和参与,都发生了显著的转变。3G技术的实现,引领了以融合性、便携性、时效性为特征的狭义新媒体的诞生与发展,并促使其融合传统媒体,成为一种全面整合、兼容并包的新型媒体形式。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传统的传媒理念、媒体与受众的角色及相互关系等,都将发生重大变化。3G时代下,新媒体的影响将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无论是对媒体、公众,还是对社会生活、政治文明、经济建设和文化教育,都将发挥十分积极和重要的作用。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新媒体的两层含义——广义上的媒体融合与狭义上的移动媒体进行剖析,研究其发展的现状、内涵及趋势,探讨其对人类社会各领域的长远影响。关键字3G新媒体融合受众影响绪论3G时代,并不是一个单纯的科技概念,而是人类开始真正让“信息”突破时间、空间、线缆、专门设备、专业人员等种种限制的重要标志。3G的普及,将带动传媒界的改革风暴,促成新媒体的诞生。新媒体不仅将改变传媒界的格局,更会渗透到多个领域,潜移默化地改变人们的生活,乃至深刻地、长远地影响着整个人类社会的未来。近年来,传媒界最热门、被讨论最多的一个话题,就是所谓的“新媒体”。新媒体一词,可以简单地解释为在所有传统媒体之后新兴的媒体。当年的网络媒体新生之时,相对于四大传统媒体——报纸、杂志、广播、电视而言,就曾被称之为“新媒体”或“第五媒体”。而近年来,新媒体又有了新的含义,具体而言,可以表现为两种概念:广义上说,随着无线移动通信网络、有线电视网络、计算机互联网等的综合发展,几种不同的网络通道将相互整合、融为一体,从而实现“三网合一”。这意味着不同领域的媒体也将随着这股浪潮而逐步改革、重组、融合,逐步从宏观上组建为一个全新的、兼容并包的媒体平台。而从狭义上说,随着手机、掌上电脑等便携网络设备的更新换代和无线网络的提速,将逐渐形成一种“以手机等设备为接收终端、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信息发布方式”[1]的新型传媒形态,从而促使具备高度即时性、便携性、个性化和多媒体化的移动媒体真正诞生。新媒体在广义层面所表示的传媒融合,与狭义层面所表示的移动媒体,都与3G技术的推动有着莫大的关系。所谓3G,全称为3rdGeneration,中文含义就是指第三代数字通信。相对第一代模拟制式手机(1G)和第二代GSM、CDMA等数字手机(2G),3G的主要优势是在传输声音和数据的速度上的大幅提升,目前国内3G网络的速率已接近于普遍应用的ADSL有线宽带,完全可以满足无线上网、视频通话、在线网络电视等“次世代”功能,这给便携式的新型媒体——手机报纸、手机广播、手机电视等提供了极大的发展空间。它一方面说明各类媒体在新平台战略的浪潮下面临着改组、合作的必要性,即需借助新媒体来令自身更能适应传媒业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则说明手机等设备将成为一种新型的传播媒介,并能兼容各类媒体形式。中移动公司的年终数据表明,在2010年,无线音乐业务已达到5421万,手机报用户规模达到4912万,手机视频用户达到5000万。这些数字证明:2媒体融合的必然趋势与庞大的用户数量,为新媒体开辟了一条高速发展的康庄大道,也带来了新一轮的产业洗牌。而作为新兴产物,手机媒体的传媒特征也已相当明显,具备了形成规模和实现产业化的可能。3G所代表的无线网络技术,为构建网络融合提供了最关键的条件,将造就一种新型的、融合统一、交叉互通的媒体形态,对传媒行业造成长远影响。电视媒体与新媒体的互动融合证明,由于身在全媒体营销时代,单一的传播方式已毫无优势可言,电视媒体必须搭建全新的营销平台,借助新媒体来加强与受众的互动,拓展新的节目形式,并通过整合各类媒体优势资源,取长补短,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如广电总局与各大电视生产商(索尼、康佳、三星等)在数字电视、网络电视、点播系统等新渠道的合作与竞争,就是新平台激烈博弈的明证。又如央视在谋求整合包括手机电视、IPTV、车载移动电视、中国电视报等在内的各类媒体资源,湖南卫视也积极与金鹰网、芒果TV、快乐8杂志等资源展开合作。整合、合作的意义,就在于追求多种优质内容,进行二次传播,从而打造新媒体的影响力与竞争力。新媒体的影响,不仅局限于传媒业,还将涵盖受众生活、舆论、社会等诸多方面,而这也会是很长一段时间内传媒界争论的焦点。鉴于此,本文将对3G时代新媒体的发展和影响进行研究。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结合国内外“三网融合”大背景下各类媒体开展合作、手机媒体的新业务开展、媒体受众对新媒体的适应和应用等具体案例,对新媒体的两层含义——广义层面的媒体融合与狭义层面的移动媒体进行剖析,研究它的发展现状、内涵及趋势,探讨其对人类社会各领域的长远影响。一、新媒体的特性及其传播形态分析3G所引领的新媒体,无论从狭义和广义上来说,都并非是一种彻底的传播媒介的变革,而是融合传统媒体各项特征和传播方式而诞生的一种全面整合、兼容并包的新型媒体平台。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拥有诸多方面的特性与优势。(一)新媒体特性分析1.融合性继网络媒体之后,新媒体的进一步整合,推动着传媒业界格局的最终建立。因此,新媒体的最大功绩,就在于促进传播内容乃至传媒形态的的全面融合,而这也正是新媒体最重要的特点。2010年3月,中国移动集团总裁王建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移动目前已经完全具备了三网融合的条件,手机电视就是很好的切入点。事实上,融合的关键早已不在于软硬件条件的局限,而在于广电部门与运营商的合作,在于传统媒体的参与,在于新平台如何在各方力量的博弈下合理构建。[2]而利用3G,新型移动媒体也逐渐走向独立,而非网络媒体的附属形式。现今流行的手机报、手机电视等业务,只是移动媒体的过渡形态,随着电子软硬件技术的发展、媒体的“圈地”整合,移动媒体将会与传统媒体在内容、渠道、专业性和影响力上达到同等高度,从而促使传媒巨头纷纷涉足移动媒体领域,进而将发展战略逐步转移到如何整合媒体形态、如何满足受众需求上来。2.便携性利用手机之类的便携设备,实现多种媒介信息的接收,是信息接收方式的一大变革。随时随地实现信息的流通,正是传媒的理想形态。因此,便携性是新媒体竞争力的核心,是其继承并超越网络媒体的决定性因素。事实上,新媒体发展的趋势,就是要在传播内容的数量和质量上达到网络媒体的级别,而与之不同并具有优越性的,就在于终端设备和收发信息的方式。网络媒体受电脑机箱和网线的束缚,即使是能无线上网的笔记本,也并不十分便携,更缺乏长时间续航的能力,而这一瓶颈,正是手机媒体发展的关键。利用手机等便携设备和3G高速无线网络,新闻发布者和广大受众在信息的传输、3接收和互动交流上,拥有了更多的自由,近年来智能手机的激烈竞争就是明证。各大厂商的智能机型,往往会捆绑当地的3G服务来销售,并加入大量的信息客户端应用程序,如iphone手机与中国联通进行合作,就大以其丰富的应用程序服务(包括QQ、人人网、浏览器、邮箱,甚至是YouTube视频等)为卖点。而随着平板电脑的大热,受众又有了享受信息服务的新方式,未来媒体的走势,亦将与此类产品的流行和普及紧密联系在一起。3.时效性新闻传播出现以来,时效性作为其基本特性,一直是衡量新闻价值的决定性标尺。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时效性本身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变化。现今,人们对新闻时效性的要求愈加苛刻,不仅要有“时效”,更要追求“全时性”和“即时性”。[3]就获取信息、发布信息和接收信息而言,新媒体的时间效率大大增强,即使是与网络媒体相比,也占据了明显的优势。例如在美国“9.11”事件中,恐怖组织袭击世贸大楼之后,最早向外界发布该新闻,不是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也不是以反应迅速见长的网络媒体,而是初出茅庐的手机报;又如在2003年3月20日上午10时3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