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香菇、平菇质量控制措施一、组织措施建立以理事长为总负责,技术负责人、质量检验员王小勇、田间档案记录员、保管员等5人组成的质量保证小组;建立完善的工作分工负责制度;理事长负责对场内职工及各农户进行无公害生产知识的培训;技术负责人必须定期或不定期地根据生产情况对场内职工及农户进行培训或技术指导;负责病虫害防治与农药管理人员需经培训上岗。二、投入品管理1、菌种应选用通过国家或省级以上农作物品种认定或推荐,并经当地适应性栽培示范成功的食用菌品种,菌种生产单位具有《食用菌菌种生产经营许可证》。2、主辅材料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主辅材料,如杂木屑、秸秆及农林下脚料、棉子壳、麸皮等,力求新鲜、干净、干燥、无虫、无霉、无异味,无有害污染物污染。秸秆、棉子壳等作食用菌生产主辅材料的,作物在收获前1个月不能施高残毒农药。3、用水管理用水包括培养料配制用水和出菇管理用水,可用泉水、山水等。4、培养料添加剂应根据不同食用菌种类而定,可选用作物生产的肥料,如尿素、碳酸氢铵、硫酸铵、氰氨化钙(石灰氮)、磷酸二氢钾、磷酸氢二钾、石灰、石膏、碳酸钙等,不允许添加含有植物激素、生长调节剂或成分不明的混合型培养料添加剂,要求无有害污染物。不使用未经有关部门作安全性评价的任何添加剂和原辅材料代用品。5、消毒杀虫剂根据所选择栽培的食用菌种类、品种特性,合理安排接种、栽培时间。接种器具和栽培场所的消毒处理,禁止使用未经批准的消毒剂。针对已经发生侵染性病毒和虫害时,在十分必要的情况下才可考虑化学防治,而且必须有选择地使用一些低毒低残留的药剂,杜绝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药。三、卫生防疫1、选择生态环境良好,水质优良,无有毒有害污染源,诸环境要素综合指标较好的场所作为生产场地。2、生产区与生活区,且生产区的堆料场、制种、发菌及出菇区、产品加工区、仓库区合理分区。3、菌种保藏室、接种室、发菌室、培养室应严格消毒,周围环境应定期消毒。出菇场地要保持清洁卫生。受杂菌严重污染的菌棒应远离菇场填埋。每季栽培结束后的残料应及时清理出栽培场地,并及时进行菇场消毒。四、产地保护措施禁止使用对环境有严重影响的化学制剂;有计划地制定蔬菜病虫害防治措施,土地轮作和茬口安排计划,科学施肥与节水灌溉措施;及时回收废弃农膜、农药空瓶等,防止在生产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破坏;有计划地实行天敌保护措施,积极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对农业生态环境进行检测。五、产品检测制度每批产品采收前,必须进行农药残留速测,合格后安排采摘上市;检测人员经考核合格,持证上岗,熟悉掌握所使用的仪器性能和操作方法,严格按照有关标准和各种检验规章制度开展工作;检验人员必须对每一个检测数据负责,减少人为误差;仪器设备要定期检查、维修、校正。**********食用菌专业合作社2014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