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公路运输第一章道路运输规划及实施第一节道路运输“八五”规划一、目标到1995年,货运量达到971万吨,每年递增5%,比1990年增长42%;货物周转量达到22459万吨公里,每年递增4%,比1990年增长21.7%;客运量达到723万人,每年递增4%,比1990年增长21.7%;旅客周转量达到37627万人公里,每年递增3%,比1990年增长16%。客运营运路线达到75条,总营运里程为8500公里,日发班车300次以上。二、实施“八五”期间,全盟拥有营运车辆6848台,其中货运车辆6135台,客运班车414台,出租车299台,分别比“七五”期间增加2086台、198台和185台。全盟发展客运线路176条,跨省区线路24条,跨盟市线路13条,盟内线路163条,营运里程达15888公里,比“七五”期间新增营运里程9286公里,乡镇通车率达93.3%,村屯率达59.7%。完成客运量2498万人,客运周转量109572万人公里。完成货运量4356万吨,货运周转量96284万吨公里。第二节道路运输“九五”规划一、目标“九五”(1996~2000年)期间公路客运量和旅客周转量达到1700万人和10亿人公里;货运量和货运周转量达到3000万吨和18亿吨公里;乡(苏木)通汽车率100%,村通汽车率90%以上。二、实施累计完成客运周转量16.89亿人公里、货运周转量76.88亿吨公里,分别为“八五”期间的3.43倍和9.88倍。与此同时,全市路网深度也有显著增加,在1998年全市基本实现乡乡通公路、乡乡通汽车的基础上,“九五”期末,全市通油路的乡镇苏木达103个,占53%,通公路的村(嘎查)2299个,占85%,全市村屯通班车率达99.6%,基本实现村村通汽车。第三节道路运输“十五”规划第四节道路运输“十一五”规划(一)公路运输依据通辽市公路枢纽系统规划,确定公路枢纽场站建设布局。枢纽建设:公路运输枢纽即为正在建设中的公路主枢纽信息服务中心(通辽市交通局调度指挥中心),它将成为运输行业管理的信息平台。枢纽的建设包括客运管理系统、货运管理系统、信息服务系统及行业辅助管理系统。——枢纽的信息化管理:公路运输枢纽将向信息化、规范化的方向迈进。运用先进的GPS,Internet网等技术,建立智能型的综合公路运输服务体系。——枢纽的站场布局:充分考虑多式联运,发挥综合运输效益的原则.从规划上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从站场分布上与城市总体规划相一致,从运输流向上与公路枢纽网络相协调.客货运站场的选址应侧重于国道、省道与城市环路、主干道的衔接,与铁路站场的布局相协调,充分体现现代运输网络的快速、便捷。公路运输场站:运输站场作为运输网络的节点,总体布局的规划要与公路网规划相协调。公路运输站场建设布局方案及具体名称为:新建批发城客运站、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客运站、通辽东客运站。完善现有等级客运站的服务设施,增加智能服务系统设备。现有等级客运站改扩建工程具体项目名称:通辽汽车站、通辽西客站、奈曼客运站、库伦客运站、保康客运站,甘旗卡客运站、开鲁客运站、霍林郭勒客运站、鲁北客运站、黄花山客运站、吉尔嘎朗客运站。加快农村客运站点的建设,确保乡乡有客运站、村村有停靠点。新建通辽西货运站、通辽东货运站、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货运站、开鲁货运站、科左后旗货运站、库伦货运站、科左中旗货运站、霍林郭勒货运站。改扩建通辽物流中心、通辽团结路物流配送中心、奈曼通达信息物流中心、扎鲁特旗货运站。(二)运输网络布局第一部分为省际运输网,以科尔沁区为中心连接邻近省和盟市,依托高等级公路和主要商品集散地,积极开展省际运输,巩固公路运输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基础性作用;第二部分为省内干线运输网,是旗县政府所在地之间的运输网,重点发展旗县政府所在地之间快速运输,完善四小时交通经济圈,以信息化手段引导货运资源整合,形成全市物流网络;第三部分为农村运输网,主要以农村支线运输和县域间运输为基础,发展以满足当地基本运输需求的运输形式和农村旅客运输。以乡镇为中心,规划建设农村客、货站场,全力推进村村通车工程。第二章道路旅客运输第一节改革管理方式、放开班线客运市场1991年至1995年,哲里木盟交通处对全盟客运市场的管理采取三种方式:一是实行客运班线招标经营,收取线路有偿使用费。采用这种管理方式的主要是盟直、通辽市、科左后旗、奈曼旗、库伦旗和开鲁县;二是以科左中旗为代表的客运市场全面开放,向经营者定额收取线路有偿使用费;三是扎鲁特旗、霍林郭勒市采取的额度管理,适度发展专业运输企业的车辆,对社会车辆发展严格限制,不收取线路有偿使用费。1993年,哲里木盟客运市场管理上采取适度放开,跨旗县干线实行客运招标,线路实行有偿使用。出台《哲里木盟客运线路招标实施办法》,首次向社会公开招标,确定经营者,实行线路有偿试点。到年末,跨旗县班线招标车辆37台,各旗县市内招标车辆138台,改变了长途客运独家经营的局面。1994年,为进一步加强运输市场管理,做好运输市场建设,完善运输市场机制,创建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运输市场,哲里木盟交通处遵照《哲里木盟客运线路招标实施办法》,在1993年客运招标的基础上,又进行了跨旗县市客运线路公开招标,招标车辆达180多台,其中跨旗县市线路招标车辆达50多台。开通112条客运班线,全盟90%的乡镇苏木通客车,方便了农牧民生活,促进了农牧区经济的发展。为了使招标后,客运市场活而不乱,有序发展,哲里木盟运输管理总站成立公路运输稽查大队,加强稽查,使违章、非法经营的车辆大幅减少,促进了客运市场的健康发展。1995年,哲里木盟交通局运输管理总站,根据社会的反映,对旅客运价进行全面调查了解、测算比较,及时会同物价部门对运价进行整顿,出台新的运价标准,并编制客运票价表发至经营户,强调营运客车明码标价,供旅客监督。为加强同外省市沟通,积极开辟省际班线,赴沈阳、鞍山等地联系通车事宜。办理省际班线5条,待办7条。进一步规范经营行为,加大市场管理力度。哲里木盟运输公司恢复通辽客运站的各项客运服务功能,使往返于各旗县市所在地的车辆进站发车。各旗县市的客运班车也都坚持了“车进站、人归点”的管理办法,实行“三定四统一”的管理制度。1996年,哲里木盟坚持在客运上总量控制与微观搞活相结合的原则,按照自治区交通厅统一安排,对跨省区、盟市长途客运线路进行治理整顿,纠正违章运输,取缔非法车辆,实现了以哲里木盟运输总公司为主经营,发挥国有运输企业的主渠道作用。恢复哲里木盟汽车客运站,实现车进站、人归点。继续实行线路有偿使用,招标经营的改革方案,并坚持个体客车挂靠国有运输企业的做法。规范营运客车的设置装备和技术等级要求,对客运车辆的技术状况和设施进行检验,配齐统一的线路标志牌、票价表,拆除客车上的不合理装置,使客车面貌达到规定要求,对达不到二级完好车标准的不准从事旅客运输。1998年,在道路运输市场的培育和改革上,坚持宏观调控、微观搞活、控制总量、协调发展的原则,促进运力和运量的持续增长。《内蒙古自治区道路运输管理条例》颁布实施后,哲里木盟交通运政部门实施强化、有序和通车三项工程,加强对《条例》的宣传力度,并深入开展了《条例》的宣传月活动和全盟首届运政执法人员培训班,加大了运政人员依法行政的自觉性。为使全盟运输市场有序、公平合理竞争,全盟运政管理部门开展了打击道路长途旅客运输无证经营,净化客运市场的工作。并分三个阶段开展打击“黑车”行动,开展“优质服务年”活动,营运客车推行承诺制。在通车工程上,注重“抓两头,带中间”即注重贫困地区的通车问题,又注重做好发往毗邻大城市的班车上档次,树形象的问题。制定并印发《关于加快哲里木盟道路长途旅客运力结构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快发展农村(牧区)道路长途旅客运输的实施意见》。对不通班车的乡村,进行调查摸底,绘制路线图,制定通车方案,采取以丰补欠的办法,鼓励车头向下。对发往毗邻大中城市的班车,在审批线路时以车型档次为优先审批条件,加速车型结构的调整。对客运市场加大了管理力度,特别是突出实行了进站证制度。即凡在哲里木盟内进行营运的客运车辆及外埠进入我盟境内的营运客车必须办理进站手续,在符合有关技术标准和服务设施的情况下发给进站证,实行站内统一售票,统一编排班次,保证合法经营。对没有取得进站证资格的或取得进站证资格不进站发车的车辆严禁营运。因此,车辆进站率有了大幅度提高,达92%,比自治区运管局下达的88%进站率高4个百分点.同时,为了保证合法经营,稽查人员对客运市场实行严格管理,稽查打击“黑车”和纠正违章车辆,10月至12月,组织“打黑”行动30余次,全盟客运车辆黑车率仅1%。1999年,哲里木盟(通辽市)交通局以学习宣传贯彻《内蒙古自治区道路交通运输管理条例》为先导,狠抓“三项工程”(通车、有序、形象)建设。通车工程建设,实现运力结构调整和提高村屯通车率的新突破。为满足旅客乘车舒适性的要求,制定《哲里木盟1999年调整道路长途旅客运力结构的实施方案》,鼓励干线公路上高档次豪华型客车,在票价上给予适当照顾,促进客运车型的更新;同时为方便边远农牧民的出行,把年内新增通汽车的村屯指标由38个提高到183个,并层层签订责任状,以确保目标的实现;有序工程建设,实现了市场治理整顿的新突破。在客运市场秩序整顿中,打击了通舍线(通辽—舍伯吐)欺行霸市的现象,严格执行车辆进站制度。2000年10月,通辽市运输总公司由国有企业改制为股份制企业,2001年3月1日,经通辽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审批,设立通辽市运输有限责任公司。2001年5月18日,通辽市运输有限责任公司举行揭牌庆典。同年12月,通辽市运输有限责任公司经国家交通部审核批准为道路旅客运输二级经营资质企业。2002年,根据交通部《关于道路运输业结构调整若干意见》的指示精神,指定全市道路运输业结构调整指导思想和目标,在坚持六项发展原则的基础上,重点在企业组织结构调整、运力结构调整和经营结构调整上下功夫,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经过运输结构调整,逐步形成以安全、优质、高效为特征,有效供给与需求相适应的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与其他运输方式发展相适应的道路运输体系。5月,对科尔沁区车辆结构和经营结构进行了调整,新车系数达9.5,一次性购置新车90台。10月,结合班线客车招标,调整车型结构,全年更新客运班车210台,达到好路上好车,使旅客旅途舒适、快捷、安全。2003年,通辽市交通局结合通辽市实际,认真开展道路运输市场秩序的整顿工作,重点整顿了汽车客运站存在的问题,制定《通辽市汽车客运站收费管理(暂行)规定》。同时,始终将道路运输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并集中对全市道路运输安全生产情况进行多次大检查,消除一些安全隐患,使全市道路运输安全生产形势呈现良好态势。旅客运输高级客车更新速度加快,全市更新客车达80台,高等级客车总量达110台。新开不通班车的村(嘎查)45个,完成自治区下达责任目标(42个)的107%。全市行政村(嘎查)通班车率达到94.5%。开鲁县按照交通部农村客运网络化试点工作要求,实现村村通班车。通过招商引资、合作开发等形式相继建设库伦客运站、奈曼旗客货运服务中心、科左中旗保康客运站、奈曼旗八仙筒客运站。2004年,全市班线客车的车容车貌随着车辆更新速度的加快和加强有了极大的提高。全年新增高一级以上客车42台,全市班线客车达到1058台。保康客运站、库伦客运站、奈曼客运站、通辽西客站等4个客运站被自治区运输管理局核定为二级客运站。2005年,通辽市人民政府决定开展“道路运输市场管理年”,对道路运输市场秩序进行整顿。重点打击了各类非法经营、欺行霸市、敲诈勒索、车匪路霸、黑恶势力等严重扰乱道路运输市场秩序的违法行为,有效遏制非法经营,净化了道路运输市场环境。加强农村客运站建设,规范营运客运经营行为。通辽市人民政府出台《通辽市加快农村客运站点建设实施意见》,为农村客运站场建设在政策上支持。全年建设19个农村客运站。全市2497个行政村,客运班车通车率达到97%。为加强道路客运班车的运输安全,按照《内蒙古自治区汽车行驶记录仪管理办法》,当年对204台客运班车安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