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校本培训的实践研究上海市凌桥中学杨毅一、问题提出㈠开展校本培训的实践研究是时代发展、教育发展的需要在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创新人才的需求日渐扩大,人们逐步迈入信息时代的社会大背景下,我国的教育与社会发展相脱节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解决这个矛盾,关键在教师,因此,教师的继续教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起源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英美等国的“校本培训”概念也于1999年首次出现在教育部《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意见》中。所谓的校本培训,是指在专家的指导下,由学校发起组织、规划的,以指导教师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的能力、促进学校发展为目标,通过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活动来培训教师的一种全员性继续教育形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师继续教育模式,具体来说,校本培训包含三方面的涵义:⑴“为了学校”。即校本培训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学校和教师所面临的具体问题,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和研究能力,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⑵“在学校中”。即校本培训的计划、方案由学校校长和教师共同讨论制定并加以有效实施的。学校领导和教师是校本培训的关键,也是校本培训的主体。⑶“基于学校”。指校本培训的内容、方法、模式等,都要从学校实际出发并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和潜力,激活全体师生的创造力和学校整体组织的生命活力。校本培训的内涵决定了这种教师继续教育模式具有针对性、灵活性、多样性的特点,作为一种未来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形式,比较符合我国地域分布广,培训任务重,经费短缺,保持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等实际情况,成为一种与离职培训优势互补的运作方式,一经提出就受到广泛重视,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教育研究者和教育实践者的青睐。随着教育形势的不断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培养专业精神,更新教育观念,扩展知识,掌握信息技术,提高教育实践能力与科研能力,与新课程共同成长。新课改实施过程中,及时有效的开展校本培训有利于新课改理论与课堂教学实践的完美结合,有利于教师的成长和专业-2-化发展。校本培训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培养适应新课程需要的教师队伍的优质平台。因此,进行校本培训的实践研究,是时代发展对教育的要求,也是新课程实施对我们教师的要求。㈡开展校本培训的实践研究是学校发展的需要我们凌桥中学是一所公办郊区初级中学。为了把学校办成浦东新区优质初级中学,几年来,我们抓住上海市加强初中建设工程的契机,在优化学校办学环境、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不少成绩。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凌桥中学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为适应形势,学校在“以学生为本,以校为本”的办学理念的指引下,不断积极探求主体性、内涵性、可持续发展的新路。2004年,学校明确提出了今后三年的办学总目标:切实贯彻学校的办学理论;提升队伍质量,提高管理效能;积极推进以二期课改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抓好学校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合理配置并不断优化教育资源,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争取在三年后成为校园环境优美、硬件设施完善、师资素质优良、教学质量逐步提高、社会声誉良好的学校。要达成这样的目标,关键在教师队伍的素质。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学校的地理位置和办学条件等问题,师资的数量和质量一直是我校发展的突出矛盾。2006至2007两年时间内,学校有12位专任教师将陆续退休(其中包括两名高级教师和一名骨干教师)。截止2006年3月为止,学校共有45名专任教师,拥有本科学历的教师占62.2%,拥有高级职称的教师仅有3名,占6%,被聘为区骨干教师的仅有1名,占2%。另外,我们在上级有关部门组织的调研和学校进行的教师队伍现状调查中发现,学校不少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能力等已不能满足社会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能否提高学校现有教师队伍的素质成为学校能否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问题。前几年,学校为了提高当前师资的质量,曾采取过许多措施。如给参加本科学历进修的青年教师和参加研究生课程班学习的骨干教师报销全部学费、学习单科成绩良好以上的给予一定奖励等,鼓励教师接受继续教育,提高学历层次。但是,学历进修等一般的教师继续教育形式,虽然可以扩充教师的学科知识,对促-3-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有一定作用,但它们往往和学校教育教学的联系不够紧密,不能迅速解决我校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面临的实际问题,依托这些教师继续教育形式对改变我校的教师队伍现状效果并不明显。再加上学校地处偏远郊区,出行很不方便,一般的教师继续教育形式也给学校和教师带来一定的工学矛盾和经济负担。近几年来,随着对校本培训理论的深入学习和实践的不断探索,我们认识到,校本培训不仅能解决工学等矛盾,而且能够有效地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面临的诸多实际问题,提升我校师资队伍的素质,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促进学校的整体发展,开展校本培训的实践研究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另外,我校是偏远地区初中,在这类学校中开展校本培训研究的还不多,我校开展这方面研究可以为其他同类学校提供很好的借鉴,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丰富校本培训的理论。因此,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又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和理论价值。二、研究概况㈠研究目标⒈通过有效的校本培训,进一步提高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师德修养,使他们深入理解和把握二期课改的精神和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学生观,丰富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学科知识,不断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效能,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我校的师资质量。⒉探索和研究适合薄弱初中的校本培训的目标、内容、途径、方法和效果,形成相关经验。㈡研究内容⒈调查本校教师的教育教学现状,尤其是调查中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现状;⒉研究有利于教师成长的学校环境;⒊研究校本培训的目标和内容;⒋研究校本培训的途径和方法;⒌研究校本培训的效果;⒍研究校本培训的经验。以上6个方面即6个子课题,由相关课题组人员分工负责研究。㈢研究方法-4-本课题主要采取行动研究法和案例研究法实施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先调查教师队伍的现状,作出诊断,制定研究计划,然后按计划实施;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进行总结反思;在总结反思的基础上再调整实施计划,继而进行新一轮的研究,直至完成培训工作任务,实现研究目标,同时,以3-5名中青年教师为对象,进行校本培训的案例研究。㈣研究过程第一阶段(2005.9-2005.10):准备阶段。主要工作:⒈调查本校教师队伍现状,完成《凌桥中学教师队伍现状调查报告》。⒉收集资料,了解当前国内外校本培训研究的动态。⒊制定课题研究方案,确定课题组人员,召开课题组会议,落实子课题负责人。⒋针对我校教师队伍的现状制定校本培训方案。培训方案包括:培训指导思想、目标;培训领导小组;培训对象、时间、内容、形式;负责培训的人员及分工。第二阶段(2005.11-2006.8):实施阶段。主要工作:⒈创设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环境,以提高教师对校本培训的重要性的认识,激发教师参与校本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⑴请专家作形势报告,增强教师的职业危机感;⑵组织学习先进教师事迹,激发教师岗位成“才”的热情;⑶建立校本培训的规章制度;⑷建立校本培训的激励机制;⑸建立校本培训的评价机制;⑹建立校本培训的保障机制。⒉根据教师的不同类型确定校本培训的分层目标和内容。⑴分析学校教师的年龄、教育教学能力分布状况⑵调查分析不同层次教师需求。⑶制定分层培训目标和培训内容。⒊研究校本培训的途径和方法。组织课题组人员学习当前校本培训的有关经验,总结以往校本培训的成效和-5-不足,探索校本培训的途径和方法。⒋研究校本培训的效果。⑴加强教师个案研究,分析不同层次教师的学习效果;⑵收集教师各类学习成果,包括学习体会、反思记录、经验总结、案例、教案、上课实录等,总结校本培训的实效。⑶对校本培训的目标达成情况作出评价。⒌研究校本培训的经验。⑴分析、归纳、总结校本培训的成功和不足之处,制定改进措施。⑵撰写有关经验总结。第三阶段(2007.1-2007.7):总结阶段。主要工作:⒈整理归纳研究的第一手资料;⒉总结研讨;⒊撰写研究报告。⒋组织课题汇报活动。二、研究实施凌桥中学的校本培训起步于2003年。当时为了完成“十五”师训任务,针对我校地处偏僻之地,交通不便的实际情况,我们取得了区教师进修学院的支持,根据学校需要,采取自培的方式,先后为教师开设了“学生发展性心理辅导”、“走向二期课改”、“信息技术应用基础”等校本教师培训课程。2005年7月,我们在已有实践的基础上,在教师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开始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校本培训,探索校本培训的一般规律,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促进学校的发展。我们从校本培训的环境创设、目标内容、途径和方法等几个方面组织实施。㈠创设学校环境环境造就人。这里的“环境”,指的是有利于校本培训开展的条件,包括教师动机需求、学校舆论氛围、学校制约激励机制。我们试图通过环境的创设,建设一种动力场,使教师在内力和外力的双重推动下,在校本培训中不断提升专业发展水平。⒈介绍教改形势,构建共同愿景-6-课题启动前,我们曾采用调查问卷、观察、谈话等方法对教师参与校本培训的意愿进行调查,有63%的教师表示迫切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有33%的教师表示无所谓,有4%的教师表示不需要。从这些调查数据我们分析了解到,学校有一部分教师存在职业危机感,具有发展需求,他们期望通过校本培训能学到最新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能解决自己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和疑难,从而能取得自身的持续发展,因而能主动积极地参与校本培训,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本身缺乏职业危机感,没有自我发展的需求,因而对校本培训持无所谓态度,而有的教师则认为工作任务繁重,校本培训是在浪费时间精力,因而对校本培训持消极的态度。我们认为,凌桥地处偏僻城郊,与外界信息不通畅,教师缺少对教育发展形势的认识,缺少竞争和自我发展意识,这是影响校本培训实施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根据学习动机理论,要取得校本培训的预期效果,首先要解决教师的动机、态度问题。因此,我们采取以下措施,以提高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的迫切性:⑴开设专家讲座。我们曾先后约请了区教发院5位专家作有关教改形势的报告,并结合全员培训活动组织教师认真观看有关讲座,让教师不断接受教改新信息,了解教改新动态,促使教师产生投身教改的紧迫感和主动性。⑵学习学校规划。我们组织教师学习和讨论学校的三年发展规划,了解学校在高桥小城镇建设中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感受凌桥地区老百姓对享受优质教育的渴望,认识学校和自身存在的不足和潜在的危机,明确学校和自身应该努力的方向,以不断提高教师对参与校本培训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认清了形势和任务,教师们感受到,我们原有的“一桶水”已远远不能满足飞速发展的社会对教育的要求,“活到老学到老”在我们教师将不再是理想和苛求。没有与时俱进的心理准备和精神状态,无论学校和教师,都将会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遭受淘汰。在争取学校和个人发展方面达成共同的愿景后,教师产生了内心发展的需求,变“要我”为“我要”参加校本培训,为培训取得实效打下了基础。⒉加强舆论宣传,创设环境氛围校本培训要成为大家的共同需求,必须营造一个有利于培训实施的舆论氛围。为此,我们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7-⑴利用集中学习时间向教师介绍有关校本培训的理论和进行实践研究的思路,让大家进一步明确校本培训的意义和研究的价值;组织各级各类研讨会,分析和解决在校本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号召党员干部积极参与校本培训和相关研究,并在各类相关活动中起模范带头作用。⑵组织各学科骨干教师参与校本培训方案的规划制定和实施,尽可能把校本培训变成“大家”的事、教师“自己”的事。⑶通过评优、骨干教师评选等活动,宣传在校本培训中努力寻求自身发展的优秀教师事迹,使大家对优秀教师的内涵有新的认识。舆论宣传,为校本培训的开展,创设了良好的氛围,为校本培训的实施起了导向和支持、激励作用。⒊建立制约机制,加强培训管理校本培训的实施,需要学校充分发挥管理职能,对教师参与培训的内、外部各因素起到约束、监督、平衡、调节等制约作用,使校本培训朝预期目标正常运行。⑴规定学校有关的教师培训政策。我们建立了《校本培训制度》,明确了校本培训的目标,可供利用的资源,设计、实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