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实施操作指南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实施操作指南一、校本课程开发的五根支柱1、满足学生实际发展需求;2、发挥师生主体作用;3、丰富学生学习方式;4、考虑学校实际可能;5、形成和体现学校办学特色。二、校本课程开发的操作程序1、需要评估是设计校本课程的基础研究。主要涉及明晰学校的培养目标,评估学生的发展需要,评估学校及社区发展的需要,分析学校与社区的课程资源等。确定目标是学校对校本课程所作出的价值定位。它是在分析与研究需要评估的基础上,通过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的审议,确定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制定校本课程的大致结构等。2、根据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与课程结构,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指南》。3、对教师进行培训,让教师自主申报课程。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根据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与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对教师申报的课程进行审议。审议通过后,编入《学生选修课程目录与课程介绍》。学生根据自己的志愿选课,选课人数达到一定的数量后,才准许开课。4、在前者基础上,学校形成一份完整的《校本课程开发方案》。5、教师在课程实施之前或过程中,撰写自己承担的课程的《课程纲要》(教师用的材料)。6、评价是指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一系列价值判断活动。它包括《课程纲要》的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教师课程实施过程评定,以及《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评价与改进建议等。评价的结果应向相关人员或社会公布。具体还可以细化为:成立小组;需求调查;培训教师资源调查;教师竞标;学生选用;跟踪评价;哲学整合;动态调整校本课程开发中涉及到的文件撰写格式和要求《校本课程开发指南》的格式及要求。《校本课程开发指南》是学校在校本课程方面的一般性的规定,用来培训教师的基本依据。它包括:需要评估;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3-5项描述即可);校本课程的大致结构;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程序;校本课程开发的管理条例等。2《学生选修课程目录与课程介绍》的格式及要求。《学生选修课程目录与课程介绍》是已经通过校本课程审议委员会审议的各门课程名称及其简介,简介以200字为宜。《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格式及要求。《校本课程开发方案》以学校为主的开发方案,包括:1)开发校本课程的基本依据包括教育方针政策;“支柱”情况;2)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3-5项描述即可;3)校本课程的大致结构。教师为主的开发方案,包括的一般项目有:开课教师/教学材料/课程性质/学习时间/参加对象。具体内容有:1)课程目标陈述(3-5项即可);2)专题、内容要点与活动安排;3)课程实施说明(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场地、设备、班级规模等);4)考试评价说明(考核方式、记分方式、成绩构成等)《课程纲要》的格式及要求。《课程纲要》是教师自己任教的课程的一种设计。它包括以下内容:课程目标(依据什么确定目标,以及目标是什么?),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课程实施建议(如何呈现或实施上述内容?),以及课程评价建议(怎么知道上述目标是否得以实现?)。上述四个问题是所有课程开发都不能回避的。当然,如有必要,还可以回答“情景的课程需求是什么”、“需要什么样的课程政策以保障该门课程的实施”等问题。因此,《课程纲要》的撰写就是围绕回答上述问题而展开的。如“生命的记忆——植物标本制作”(节选)(见下表)就是《课程纲要》的一种形式。3校本课程有哪些开发类型课程选择。主要是指在备择的几种课程中选出一种最符合自己需要的课程作为校本课程。在校本课程开发刚起步时或课程开发能力比较缺乏的情况下,学校和教师经常采用这种适宜的方式。如当学校确定要开一门书法课,在既没有经验又没有合适的教师的情况下,看看别的学校有没有可借鉴的或类似的课程,如有,就可以移植或选用,以后再逐步建设。当然,课程选择至少需要满足两个条件,即教师要有选择的权力,同时还要有可供选择的课程。课程改编。主要是指学校和教师对已有的课程(或自己的、或别人的)进行修改,以形成一门适合自己实际需要的课程。它也包括某些学校引进国外的课程进行翻译和本土化改造。课程改编一般涉及五个方面的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的修订,即目标、内容选择与组织、实施方式、评价方式与课程资源的修订。课程整合。主要是指按照某个重要的主题将两门及以上学科知识体系的知识或技能组织成一门新的课程。这样的课程可以弥补以分科为主开发的国家课程的不足,同时也可以使校本课程引进最新的主题元素,如可以以灾后心理辅导、汶水新城规划、奥运志愿者、太湖水污染治理等这样的主题开发跨学科或超学科的校本课程。课程补充。主要是指对原有课程的不足而进行有针对性地补充,以形成一门新的校本课程。课程补充可以是对国家课程的补充,如英语会话、作文写作指导等,也可以是对校本课程的补充;可以是矫正性的,也可以是补救性的。课程拓展。主要是指对原有课程的优势而进行拓展,以形成一门新的校本课程。课程拓展可以是对国家课程的拓展,如数学思想、唐诗欣赏等,也可以是对校本课程的拓展,如国际象棋Ⅰ、国际象棋Ⅱ等;可以是内容的广度拓宽,也可以是内容的深度加深。课程新编。主要是指按照学生课程需求的评估以及可得到资源的分析,在学校教育哲学的观照下确定开发一门全新的校本课程。所谓新编,只是一个相对概念,只是相对个性化而言,越个性化的课程,就越能体现新编。许多学校的“特色课程”以及最具时代性的课程就属于此类,如校史教育、“我与上海世博会”等。4要避免校本课程开发在实践中走入误区误区一:任务本位。“现在上面不是都在检查校本课程的开设情况吗?我看兄弟学校的‘国际象棋’很有特色,那我们也开‘国际象棋’算了。合适不合适?先应付一下再说……”把校本课程当作一项任务来应付的做法必然扭曲了校本课程的价值定位。这样的后果就是校本课程一大抄,你抄我来我抄他,哪个学校的校本课程有点特色,我就跟风照搬照抄,简单套用,到最后每个学校的校本课程都是一个模子出来的。校本课程以何为本?通过课程建设来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打造学校的特色文化,这才是校本课程的价值追求。因此校本课程的建设必须考虑到学校的教育哲学、本校学生的实际需求以及课程开设的条件。如果把校本课程建设仅仅视为是一项应付检查的任务,匆匆敷衍了事,那么校本课程就成了拍脑袋的事情,即便开出了五花八门的课,看似五脏俱全,实则没有灵魂。误区二:教材本位。“我校在校本教材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每个老师都使用了自己开发的教材,学生人手一册……”长期以来,教材是学校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以致于一提到校本课程开发,人们就自然而然地想到要编教材、印教材和发教材,认为这是校本课程必不可少的途径和成果。殊不知,校本课程的特色在于贴近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不同需求。一方面,由少数学科专家编写的教材因其高度统一,很难顾及到个性差异,简单地采用这类教材并不适宜“校本”的精神。另一方面,动员教师自编教材看似发挥了教师的主体性,实则增加了教师在日常教学之外的工作负担。而不同学校之间在资源、师资方面存在差异,每所学校不可能都能编出合格的教材文本,即使编写,其适用范围也十分有限。何况,教材是国家严格控制的,须经有关部门审定,未经审定的教材不许发给学生。其实,校本课程开发倡导的是从学生发展的多元需求出发,树立课程资源意识,走出教材至上的误区,采用课程纲要、教学简案、专题提纲等灵活形式来整合各种静态和动态的资源。误区三:学科本位。校本课程应该放在国家课程方案的框架内来理解。无论是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方案,还是普通高中课程方案,都非常清楚地规定了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及校本课程的边界、范围、时限以及之间的关系。因此,不允许学校打着校本课程的旗号,随意地更改和增加考试科目的教学内容,加深教学难度,将校本课程的课时用于学科补习、辅导和竞赛,使得校本课程名存实亡,成为国家课程的延伸、考5试科目的附庸。应正确处理好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功能互补关系,正确认识国家课程中的学科与校本课程中的各门课程中的关系,真正发挥校本课程的独特价值。校本课程整体规划中可能有一部分课程是与学科有关的,但它可能是专题的而不是系统的,是学生选择的而不是限制必修的,是学生自主生成的而不是教师预设为主的,是学生感兴趣的而不是针对应试的。误区四:教师本位。“我觉得李老师能写一手好字,就让李老师给一年级开一门‘硬笔书法’校本课程……”现实中校本课程开发的误区之一就是将校本课程异化为师本课程。教师是校本课程建设的主体,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个人可以随意决定开设某种校本课程。一方面,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考虑到是否契合学校整体的课程方案。校本课程开发如果只单单考虑教师自身的特点,很容易游离于学校的教育哲学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学生的兴趣是校本课程的出发点。许多教师认为极其重要的课程,在学生看来就颇不以为然。因为这些课程是教师“强买强卖”开设出来的,并非学生真正的兴趣所在。练好字的确很重要,但对于一年级孩子来说,并不一定能激起他们学习的欲望。师本课程的误区首先在于对课程的错误理解,没有体现课程的民主;其次在于对校本课程定位错误,同时没有遵循校本课程开发的一般程序,事先没有对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调查研究,并以此为据来规划课程。误区五:活动本位。“校本课程不就是以前的活动课吗?让学生去活动就行了,我们就开足球、篮球、乒乓球……”校本课程继承了传统活动课的优点,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有教育意义的活动来满足学生的兴趣与需要,密切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然而,在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许多教学环节异化成为仅仅为活动而活动,即“只有活动,没有课程”。活动的设置丢掉了校本课程的本意,既没有反映地方、学校特色,又没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这种活动空有其表,毫无内涵,敲敲打打、热热闹闹之余狼藉一片,学生无所得、无所获,背离校本课程设置的初衷。另一方面,校本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并不意味着放弃教师的指导责任。因为校本课程并没有设置统一的课程标准和课程内容,课程的实施更需要教师智慧的参与和专业的发挥,否则,校本课程就会变成随意的课程,其功能也就无从谈起。因此,校本课程中的活动必须是有规划、有设计、有组织、有评价的,必须是与学生的兴趣、意愿和生活以及社会发展需要密切联系在一起的。6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要点要获得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成功实施,就要做好各个环节的工作。从我国成功实施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校来看,主要是以下几个关键环节:一是校领导是关键。教育改革的实践表明,在实施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校长起着关键的作用。校领导,尤其是校长,对实施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条件有了清楚地了解,对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决策、设置、外部沟通和协调负起责任,宏观指导,组织课改小组经常研究课程设置的重要问题,协调好各方关系和矛盾,对于开设过程中的困难的及时解决,对于师资培训、教材建设、教学实施等情况亲自过问,落实,是保证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成功的重要因素。校长推进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的决心,也是积极地推进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的动力。二是建立职责明确的管理系统。实施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尤其在建设阶段,没有明确的责任和管理者是不行的。在学校内部,通常可以由校长负总责,教学副校长直接抓,以下是教导主任、教研组长、班主任等。其中教务处是落实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行政机构,教研组和年级组是执行机构,年级组负责课程的组织,如对课程的宣示、组织报名等,教研组负责教学工作,选择教师和确定课程内容,组织教学活动的检查、反馈、评估等事宜。对课程实施中的督察和随时检查评估是很重要的,可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健康发展。三是要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教育改革,教师的观念转变至关重要。教师如果没有素质教育的积极性,没有对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意义的深入了解和积极贯彻,就不可能创造性完成任务,所以,教师是实施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中心环节。首先要挖掘潜力,能者为师,因为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要是特色课程,需要有专长的教师来担当。另外就是组织教师集中学习,进修深造,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鼓励他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