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第1/8页2011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命题人:上官启军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第三、四大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中国民间文艺学史上的俗文学在20世纪中国民间文艺学史上,郑振铎、赵景深为代表创立了“俗文学派”。何谓“俗文学”?“俗文学”就是不登大雅之堂,不为学士大夫所重视,而流行于民间,成为大众所嗜好,所喜悦的东西。中国的俗文学,包括的范围很广。因为正统的文学的范围太狭小了,于是“俗文学”的地盘便愈显其大。差不多除诗与散文之外,凡重要的文体,像小说、戏曲、变文、弹词之类,都要归到“俗文学”的范围里去。在许多今日被目为正统文学的作品或文体里,起初有许多原是民间的东西,被升格了的,故我们说,中国文学史的中心是“俗文学”,这话是并不过分的。俗文学就是通俗的文学,就是民间的文学。它是大众的,出生于民间,为民众所写作,为民众而生存。它多是口传的、新鲜的、粗鄙的。、它的想象力往往是奔放的,并非一般正统文学所能梦见,其作者的气魄往往是很伟大的,也非一般正统的文学的作者所能比肩,但也有种种坏处,如黏附着许多民间的习惯和传统的观念。郑振铎先生的《中国俗文学史》出版后,从20年代那一帮进步文化战士们所信奉的进化论的世界观,进到以唯物史观的治学理念和研究方法,梳理中国文学史的进程与演变,论述了民间口传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其在民众中的影响和流传存在的价值,不仅在资料占有上无与伦比,而且在观点上自成一说,发人所未发,成为中国文学史研究上的又一颗璀璨的明珠,也是他的民间文学—俗文学思想达到成熟的时期。1958年出版的一部影响很大的《中国民间文学史》的一文写道:“民间文学是指劳动人民在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过程中所创造的口头文学。民间文学是劳动人民自己的创作,它直接表现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要求和愿望。它的基本观点可以概括为:民间文学史应该是阶级斗争历史的反映,而《中国俗文学史》没有反映出历史上的阶级斗争;民间文学史应该是现实主义发展与斗争的历史,而《中国俗文学史》却成了某种文学形式的延续的形式主义、唯心主义的文学史;《中国俗文学史》是一些地主阶级、小市民的庸俗作品的堆积,没有反映出我国民间文学史的真实面貌。被批判者与批判者的分歧点很多,涉及得也很广。八十年代初,俗文学的研究再次兴盛起来。特别是中国俗文学学会成立(1984年2月)以来,全国有志于俗文学研究的学者以民间的方式集合起来,尽管还没有被主流意识和机构所采纳,没有进入中文系的课堂,但关于变文、宝卷、子弟书、唱本等俗文学的研究著作已多有出版,即使有的著作不被大陆出版机构采纳,台湾和香港的出版机构也接纳出版,关于俗文学的研究论文和史料辑录,也开始受到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关注。总之,郑振铎开创的俗文学研究逐步地进入全面繁荣阶段。(节选自吕微的《中华民间文学史》)1.下列关于“俗文学”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中国的俗文学是流行于民间,成为大众所嗜好,所喜悦的东西。B.俗文学的地盘愈来愈大。差不多一些重要的文体如:小说、戏曲、变文、弹词等都归属于俗文学。2011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第2/8页C.中国文学史的中心是“俗文学”,所以许多原是民间的东西,都被升格了的,成为正统文学的作品和文体。D.俗文学就是通俗的文学,就是民间的文学。俗文学是不登大雅之堂,不为学士大夫所重视。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通俗文学是为民众而生存,为民众所创作。产生于民间。B、俗文学的想象力往往是奔放的,其作者的气魄往往是很伟大的,并非正统文学所能梦见。也非正统的文学的作者所能比肩。C、它也有种种坏处,如黏附着许多民间的习惯和传统的观念。它多是口传的、粗鄙的。D、20年代一帮进步文化者所信奉的进化论的世界观,进到以唯物史观的治学理念和研究方法,梳理中国文学史的进程与演变。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民间文学史》的根本点在于民间文学是劳动人民自己的创作,它直接表现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要求和愿望。B.被批判者与批判者的分歧点很多,民间文学史应该是阶级斗争历史的反映,而俗文学史没有反映出历史上的阶级斗争。C.民间文学史认为:《中国俗文学史》是一些地主阶级、小市民的庸俗作品的堆积,不能够反映出我国民间文学史的真实面貌。D.今天,俗文学研究开始受到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关注,因此,俗文学研究进入全面繁荣阶段。二、古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沈光字总持,吴兴人也。光少骁捷,善戏马,为天下之最,不拘小节。家甚贫窭,父兄并以佣书为事,光独跅弛,交通轻侠,为京师恶少年之所朋附。人多赡遗,得以养亲,每致甘食美服,未尝困匮。初建禅定寺,其中幡竿高十余丈,适遇绳绝,非人力所及,诸僧患之。光见而谓僧曰:“可持绳来,当相为上耳。”诸僧惊喜,因取而与之。光以口衔索,拍竿而上,直至龙头。系绳毕,手足皆放,透空而下,以掌拒地,倒行数十步。观者骇悦,莫不嗟异,时人号为“肉飞仙。”大业中,炀帝征天下骁果之士以伐辽左,光预焉。光将诣行在所,宾客送至灞上者百余骑。光酬酒而誓曰:“是行也,若不能建立功名,当死于高丽,不复与诸君相见矣。”及从帝攻辽东,以冲梯击城,竿长十五丈,光升其端,临城与贼战,短兵接,杀十数人。贼竞击之而坠,未及于地,适遇竿有垂絙,光接而复上。帝望见,壮异之,驰召与语,大悦,即日拜朝请大夫,赐宝刀良马,恒致左右,亲雇渐密。未几,以为折冲郎将,赏遇优重。帝每推食解衣以赐之,同辈莫与为比。光自以荷恩深重,思怀竭节。及江都之难,浅构义勇,将为帝复仇。先是,帝宠昵官奴,名为给使,宇文化及以光骁勇,方任之,令其总统,营于禁内。时孟才、钱杰等阴图化及,因谓光曰:“我等荷国厚恩,不能死难以卫社稷,斯则古人之所耻也。今又俯首事仇,受其驱率,有靦面目,何用生为?吾必欲杀之,死无所恨。公义士也,肯从我乎?”光泣下沾衿,曰:“是所望于将军也。仆领给使数百人,并荷先帝恩遇,今在化及内营。以此复仇,如鹰鹯之逐鸟雀。万世之功,在此一举,愿将军勉之。”孟才为将军,领江淮之众数千人,期以营将发时,晨起袭化及。光语泄,陈谦告其事。化及大惧曰:“此麦铁杖子也,及沈光者,并勇决不可当,须避其锋。”是夜即与腹心走出营外,留人告司马德戡等,遣领兵马,逮捕孟才。光闻营内喧声,知事发,不2011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第3/8页及被甲,即袭化及营,空无所获。值舍人元敏,数而斩之。遇德戡兵入,四面围合。光大呼溃围,给使齐奋,斩首数十级,贼皆披靡。德戡辄复遣骑,持弓弩,翼而射之。光身无介胄,遂为所害。麾下数百人皆斗而死,一无降者。时年二十八。壮士闻之,莫不为之陨涕。(选自《隋书沈光传》)4.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适遇绳绝,非人力所及绝,断。B.炀帝征天下骁果之士以伐辽左,光预焉预,参加。C.吾必欲杀之,死无所恨恨,仇恨。D.愿将军勉之愿,希望。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沈光骁勇善战的一组是()①光升其端,临城与贼战,短兵接,杀十数人。②未几,以为折冲郎将,赏遇优重。③知事发,不及被甲,即袭化及营,空无所获。④吾必欲杀之,死无所恨。⑤帝每推食解衣以赐之,同辈莫与为比。⑥光大呼溃围,给使齐奋,斩首数十级,贼皆披靡。A.①②⑤B.③④⑤C.②④⑥D.①③⑥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沈光小时候骁勇敏捷,不拘小节,虽然家里贫穷,但是人们大多赠送他东西,因而能够奉养父母,常常得到美好的食物和华丽的衣服。B.隋炀帝很欣赏沈光的骁勇敏捷,常常推给他食物解开衣服温暖他,同辈人没有敢跟他相比的。C.沈光自认为受国恩深重,常常思念报效国家,竭尽智慧和力量,当孟才等人暗中图谋除掉宇文化及时,他慨然应允。D.沈光在二十八岁时就英勇战死,他手下的几百人也没有投降的,当时的壮士听说这件事,没有不流眼泪的。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光独跅弛,交通轻侠,为京师恶少年之所朋附。(3分)(2)光酬酒而誓曰:“是行也,若不能建立功名,当死于高丽,不复与诸君相见矣。(3分)(3)光闻营内喧声,知事发,不及被甲,即袭化及营,空无所获。(4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江城子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苏轼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8.上片运用多种手法描写弹筝女,请选择其中一种作具体分析。(6分)9.下片重在写音乐,最后三小句诗意味深长,试作简要评析。(5分)2011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第4/8页(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2)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诸葛亮《出师表》)(3)桑之落矣,。(《诗经·氓》)(4)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去以六月息也。(《庄子·逍遥游》)乙选考题请考生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纸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雪地上盛开的鲜花李培俊于山没想到,他和徒弟金娃会在这里见面。前天,于山的唢呐班子接到预约,说是为老人做八十大寿。他们没有说同时还请了另一家唢呐班子,如果说了,于山说什么也不会接这趟生意。他的唢呐班子按照主家的要求,按时赶到湖桥镇,却和徒弟金娃碰了面,他这才知道,主家在请他的班子的同时也请了徒弟金娃的班子。金娃先他来到湖桥镇。于山到的时候,金娃在主家院门右侧的空地上正安置东西。见了师傅,金娃也很惊奇。问过师傅的身体,家里情况,便没话说了。很显然,金娃和于山一样怀着疑问:你怎么也来了?于山摇摇头,苦笑笑,“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怎么请了咱们两家?”“师傅,你老没有看出来他们的意思?”“你是说……他们要咱们唱对台戏?”金娃点点头。两个人一时都没说什么,可心里都像灌铅一样的沉重。师徒二人是远近闻名的金唢呐,原来都在县剧团供职。师傅于山不用说,单看他教出的徒弟金娃,技艺可见一斑。那时候,师徒可谓春风得意,省里市里有重大活动,如果少了于山和金娃的唢呐演奏,简直就像塌了半边天,留下不少的遗憾。可剧团说不行就不行了,于山和金娃便山巅上一下子跌进了深谷。他们都知道,这不是哪个人的过错,也不是他们的技艺不行了。活人当然不能让尿憋死。于山和金娃各自拉起原来剧团的人马,成立了草台班子,人家办红白事,就请他们前去助兴演出,挣几个吃饭钱,勉强度日。由于各忙各的生意,师徒二人便少了来往。谁知今天却在湖桥镇上见了面,而且是唱对台戏。上午九点,一位三十多岁的汉子走出大门,对于山和金娃说:“今天这阵势你们已经看到了,两家班子同时搭台演出,目的只有一个,唱对台戏。”汉子说着从袋里拿出一卷钞票,足有两千元,啪啪地在左手心甩打几下,说,“谁赢了呢,这钱就是他的了。”于山看看金娃,金娃也看看师傅。他们从对方眼中都读出了对方的意思:谁都想得到这笔钱。这与对金钱的占有无关,也与师徒的情意无关。年到月尽,都想给穷了一年的伙计们多发几个,能让他们过个有滋有味的年。事情就是这么简单。2011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第5/8页金娃对师傅不好意思地点点头,那意思很明显:师傅,原谅弟子吧。于山也对徒弟点点头,意味却有点苦涩,说不清是什么意思。他们的对台戏从上午十点开始,一直持续了七个小时,中午吃饭时,金娃端着一盘炒肉丝来到师傅的桌上,和于山挨坐在一起,很是关心地看了看师傅的脸色,小心地问:“师傅,您老没事吧?”“没事,”于山说,“只是感到有点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