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决策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案例分析1艾森豪威尔的英明决策1944年6月4日,盟军集中45个师,1万多架飞机,各型舰船几千艘,即将开始规模宏大的诺曼底登陆作战。就在这关键时刻,在大西洋上的气象船和气象飞机却发来令人困扰的消息:今后三天,英吉利海峡将在低压槽控制之下,舰船出航十分危险。盟军最高统帅艾森豪威尔面对恶劣的英吉利海峡一筹莫展。盟军司令部的司令官们都知道,登陆战役发起的“D”日,对气象、天文、潮汐这三种自然因素条件也有要求。就在大家几乎束手无策时,盟军联合气象组的负责人、气象学家斯塔戈提出一份预报,有一股冷风正向英吉利海峡移动,在冷风过后和低压槽到来之前,可能会出现一段转好的天气。当时,联合气象组对6日的天气又作了一次较为详细的预报:上午情,夜间转阴。这种天气虽不理想,但能满足登岸的起码条件。艾森豪威尔沉思片刻,果断做出最后决定:“好,我们行动吧!”后来虽因天气不好,使盟军空降兵损失了60%的装备,汹涌的海浪使一些登陆战船沉没,轰炸投弹效果差,但诺曼底登陆作战一举成功,却是不可否认的事实。问题1、从决策目标上看,案例中决策属于那一种类型?有何特点?2、你如何评论艾森豪威尔的决策?答案提示从决策目标来看,案例中所体现的决策属于满意决策。满意决策是指在现实条件下求得满意目标的决策。就管理领域来看,由于管理内容的广泛性和目标的复杂性,绝对最优目标实际上是无法实现的。因此,决策通常都是满意决策,即相对“最优决策”。这个事例说明艾森豪威尔在选择登陆日时,并没有追求十全十美,他们选择的“D”日---6月6日并不理想,但6月6日的天气状况能满足登陆的起码要求,所以选择6月6日为“D”日,符合“满意准则”。反之,如果艾森豪威尔为找一个适合登陆的十全十美的好天气,而延期登陆,后果将不堪设想,诺曼底登陆很可能化为泡影,这将给战争带来难以估量的影响,战争结束时间将推迟,盟军会付出更多血的代价。从这个角度看,艾森豪威尔的决策无疑是正确的。诺曼底登陆的成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至关重要的一次战役,它加速了法西斯的灭亡,缩短了二战的时间。案例2:让班组去做主前进通用机器厂金属加工车间主任史涛,不久前被厂里派到市经委办的第三期基层管理培训班去学习了几星期,听了不少专家、学者所作的关于现代化管理理论与方法的报告,觉得很受启发。给他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姓孟的老教授关于群体决策的讲演。孟教授强调说,根据大量国内外研究结果及实践表明,只要给广大职工以机会,他们就会集体想出高明的主意,领导也是会乐于采纳的。即是说,应当充分发扬民主,让各班组去做主,制定有关他们工作的决策。老史觉得这很有道理。短训班结束回到车间后,老史决定要在实践中试一试他所学来的某些原理。于是他把本车间第二工段的25名职员全都召集来,对他们说,因为他们工段添置了高效率的、自动化程度相当高的设备,几年前制定了的老生产定额看来已过时,显然已不适应新情况。现在想让他们自己来讨论一下,集体决定他们的定额该是多少才最合理。布置完了讨论,老史就回车间办公室去了。他觉得自己不该去参加讨论,领导在场,大家不易畅所欲言,而且显得对大家不够信任。但他坚信,群众准会定出连他本人都不敢提出的先进标准来。一个小时之后,老史又回到那工段。工人们说,他们都觉得原来的定额不够合理。定得过高;现在既然授权他们自己来设置定额,经集体讨论决定,新定额比原来的降低100%。这使老史大吃一惊。跟他本来的如意算盘正好截然相反,完全出乎他的意料之外,使他一时不知所措。该怎么办呢?接受大家的决定吧,又实在太低,肯定要赔钱,对厂里怎么交待得过去?拒绝吧,失信于民,下回谁还听你的?老史实在进退两难,只好去登门拜访孟教授。问题:什么是群体决策?为什么史主任的决策实践不成功?答案提示这个案例反映的是对决策过程中贯彻民主化原则的误解,实际上现代决策过程中虽然强调决策过程中要集思广益,让广大职工参与决策的制定,但并不是完全放弃领导者对决策的控制与引导。(1)群体决策是指在决策过程中充分听取群众意见,集思广益,发动群众制订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案。群体决策并不排斥决策领导者在决策过程中的主导地位。(2)史主任的决策实践不成功的原因在于:①片面的理解群体决策,以为群体决策就是由群众自己拍板定案;②决策前和决策过程中缺乏对群众的引导;③缺乏调动工人积极性的激励机制。案例3唐氏玩具公司“我希望我的部门的所有管理人员都能进行完全合理的决策。”萨玛德•阿瑞夫说。他是唐氏玩具公司市场营销部副总裁。他说:“我们中的每一个人,无论职位高低,被雇用是希望成为一名专业的合理化主义者。我希望我们所有的人不仅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和为什么做,而且知道他们的决策是正确的。我知道有些人曾说过,一名优秀的管理人员仅仅需要做出一半以上正确的决策。但是,这对于我来说还不够。我同意偶然犯一次错误是可以原谅的,尤其是当事情超出了你的控制范围时,但我决不会原谅不合理的行动。”广告部经理约翰•李说:“阿瑞夫,我同意你的看法,而且我总是努力实现合理的和合乎逻辑的决策。但是你愿意帮助我解释一下什么是‘合理的行动’吗?”问题:你对本案例有何感想?答案提示根据决策理论,完全合理的决策是少见的,提倡的是满意的决策。但作为一位高级主管,阿瑞夫的要求也是基本合理的,但现实中要求完全的合理化并不太可能。李说他无法实现完全的合理化有一定的道理,但应该让李知道,作为一名主管人员,他应努力地按科学决策的要领和程序作好决策,保证决策工作尽可能合理化。作为他的上司可适当介绍科学决策的程序和方法帮助李进行科学决策。案例4哲理的故事热带雨林中,虎啸猿啼,草木丛生,各种动物在树枝上、草丛间玩耍,上窜下跳,十分活跃,一切都显得生机盎然,那么正常、理想、幸福。但天有不测风云,暴雨袭来,不久洪水就淹没了森林的大部分,大小动物拼命向最高处奔去。待大家聚到高处,洪水还在暴涨,于是大家推选最聪明的猿猴主持召开会议,大家为如何脱险议论纷纷,一时不知所措。猿猴说:看谁能游泳?很快推选出青蛙、水蛇等四大水手。猿猴灵机一动说:“不行!只会游泳,跑得不快,不能迅速报信求救。”大家一致赞成,但谁是水陆都行的能手呢?猿猴脑子快,撇了一眼看到了蜈蚣。它会水,腿又多,一定跑得快。猿猴自鸣得意地断然作出决定:马上让蜈蚣出发。大家也心情坦然地继续开会。当天已漆黑散会时,大家发现蜈蚣还没有走,因为脚太多,穿鞋成了最费时间的事。大家对猿猴的错误决策十分愤慨,群起而攻之。故事的哲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一是决策不能想当然,也不能就事论事简单了事。而是要像张瑞敏提出的“要有二次决策”。即针对决策之后的负效应再做一次决策,以保证决策的顺利。二是要有反向思维,即在决策取得一致意见的过程中,要想到与其相反的决策。只有能正反双渠道思考的决策者,才表现出决策者的成熟、能力与水平。案例5日本尼西奇公司在战后初期,仅有三十余名职工,生产雨衣、游泳帽、卫生带、尿布等橡胶制品,订货不足,经营不稳,企业有朝不保夕之感。公司董事长多川博从人口普查中得知,日本每年大约出生250万婴儿,如果每个婴儿用两条尿布,一年就需要500万条,这是一个相当可观的尿布市场。多川博决心放弃尿布以外的产品,把尼西奇公司变成尿布专业公司,集中力量,创立名牌,成了“尿布大王”。资本仅1亿日元,年销售额却高达70亿日元。答:经营决策成功,还可以使企业避免倒闭的危险,转败为胜。如果企业长期只靠一种产品去打天下,势必潜藏着停产倒闭的危险,因为市场是多变的,人们的需要也是多变的,这就要求企业家经常为了适应市场的需要而决策新产品的开发。这种决策一旦成功,会使处于“山穷水尽”状况的企业顿感“柳暗花明”。

1 / 1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